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   > 历史探究

历史探究

试述《清实录》史料的来源与流向(6)

2015-06-05 13:11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谢贵安 1854
从清代整个史学史的发展过程来看,所有官方史书乃至私修史书,基本上都遵循原始档案—《清实录》—清代国史—各种下游史书的史料流程,形成史料讲究、史实可信的史书系列。虽然难免有史料重复、辗转传抄之弊,但也保证了史源可靠和来源明了的特性。

  3.起居注

  《起居注》是专载皇帝起居和言行的流水簿式的编年体初级史书,内容包括自起居注官侍值时闻见的皇帝的言行,以及官方文书和档案。康熙朝起居注册中大多记录起居注官入值时闻见的皇帝言行,但雍正以后各朝起居注册的内容则基本上都是官方文书和档案。清代起居注正式置馆是在康熙九年(1670)。康熙五十七年,圣祖以起居注记载不实、泄露秘密为由,一度将其裁省。(25)雍正元年(1723),世宗复置起居注馆,直至清末未再中断。从《清圣祖实录》以迄《清德宗实录》,都大量取用起居注中的史料。如《清德宗实录》在很多史事的末尾,注明史料出处,常有“起居注册”“起居注”“内记注”和“外记注”字样。该书卷1“同治十三年十二月癸未”条共记载了18件史事,其中有16件都来自起居注。《起居注》作为初级史书和史料源头,对《清实录》有直接的影响,甚至决定着记事风格。如《清圣祖实录》卷38载,康熙十一年二月丁丑朔,“过长安岭,上自山麓下马,扶太皇太后辇步行,至坦道始乘马。”辛巳,“皇子承祜薨,上悼之。诣太皇太后行宫问安,笑语如常。出,谕内大臣觉罗塔达曰:‘恐太皇太后闻之伤悼。倘诸王等闻信,前来慰朕,俱令散去。’”这两条史料来源于《康熙起居注》康熙十一年二月初一日和初六日[15]20,因此显得十分真切而生动。雍正以后的起居注则较少记载类似的事情,因此《清世宗实录》以后的实录记事显然比较严肃而凝滞。正如《清穆宗实录·进实录表》所说的那样:“敬陈左史纶言,收起居之记注”,实录修纂必采起居注的史料。许宗衡在《起居注官考》中称:咸丰八年三月,他“迁起居注主事”,“到官时,衙门所存记注副本,自道光三十年至咸丰六年止。询诸同官,成皇帝记注副本,存实录馆者,凡二十九年。送回者祇一年。自来实录馆所取之书,往往不发还,亦有进之国史馆者。”(26)这则史料告诉我们,起居注副本常被实录馆调去修纂实录。

  4.前朝实录

  《清实录》史料来源,还包括前朝实录。出于两朝实录之间衔接的考虑,以及今皇上在先帝时的活动需参考先帝实录,因此实录馆常将前朝实录作为参考对象和史料采摘的来源。《清宣宗实录》卷1在大段叙述宣宗的生平和功绩后,特别是指出这些事迹是依据《高宗实录》和《仁宗实录》等史料撰成的:“谨就两朝《实录》,暨圣制诗文诸集,条次御极以前事实,敬胪卷端。”特别是皇帝继位前的史事,都会在前朝实录中有反映,把前朝实录拿来作参考和史料来源,表明了两部实录之间的承接关系。再如《清文宗实录》卷1,开篇就对文宗的生平和事迹作了叙述和讴歌,然后指出:“谨就《宣宗实录》暨《御制诗文集》,条次临御以前之事实,敬胪简端。”《清穆宗实录》卷1开篇也是以大量的篇幅述说穆宗的伟绩,然后指出:“臣等志切揄扬,职司记纂,谨就《文宗实录》,暨《御制诗集》,条次临御以前事实,敬胪简端。”《清德宗实录》卷1相同的位置,也讲述了德宗的生平和丰功伟烈,然后同样指明:“臣等窥天测海,无补高深,谨就《穆宗实录》,条次临御以前事实。敬胪简端。”也就是说,参考前朝实录,主要是记载今上皇帝继位以前的事迹,然后再据其登极后的史料,撰写其实录,可以说方便了前后的衔接。

  正是上述诸多史料源源不绝地汇入清代实录中,使《清实录》成为清代史料的渊薮,并因此变得丰满和厚重。《清实录》一旦修成后,并非凝固不变,而是对下游史书产生进一步的影响,其史料又成为后者的史源。清代史料经由《清实录》后,形成了一个向前奔涌的流变过程。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清实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