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功过是非,终究是颠倒不了的。党中央拨乱反正,给长期蒙受不白之冤的贾拓夫同志平反昭雪,对他一生的革命活动作出了全面公正的评价。我们和拓夫同志一起工作过多年,抚今忆昔,思绪万端,情不能已。
贾拓夫同志是党的八届中央委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忠诚战士,我国经济战线上杰出的领导人之一。十年动乱初期,拓夫同志遭到林彪、“四人帮”及其“顾问”的残酷迫害,于一九六七年五月七日含冤死去。一个长期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下对敌英勇斗争、对党对人民有重大功绩的同志,没有牺牲在公开敌人的屠刀下,却惨死在林彪、“四人帮”及其“顾问”的手里;一个跟随毛主席戎马倥偬,参加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老同志,没有牺牲在雪山草地,却被害死在北京的郊野。拓夫同志逝世时还不到五十五岁,正是党和人民需要他做更多贡献的时候,每念及此,愤怒难平。拓夫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十三年了,但他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优秀品质;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都值得我们学习。
一
拓夫同志是陕西省神木县人,一九一二年生于城市贫民家庭。一九二六年考入省立绥德第四师范,同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曾担任学校团的支部书记和团县委书记。
拓夫同志入团后,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主义理论,阅读了当时出版的《向导》、《马克思主义浅说》、《新青年》等大量革命书刊,写了许多读书笔记。他和进步同学在党的领导下,办平民夜校,并经常到集镇和农村,向农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宣传,组织农民协会。
一九二七年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知识分子进行了血腥的屠杀。这时,拓夫同志担任学生会主席,领导学生进行了反对学校当局的罢课斗争。他写了许多揭露敌人罪行的宣传材料,寄到陕北各县的学校,号召学生联合起来,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和反动的陕北地方军阀。一九二八年上半年,在革命处于严重困难的时刻,拓夫同志由团员转为党员。一九二八年秋,拓夫同志任陕北团特委组织部长、代理书记,为恢复和整顿陕北各地党、团组织和党、团活动做了大量工作。一九三○年,拓夫同志任陕西省团委委员、组织部长兼西安市团市委书记,又对被敌人破坏的西安市党、团组织和党、团活动进行了恢复和整顿。
拓夫同志在白色恐怖下,不畏强暴,不辞劳苦,机警锐敏,在地下党员和群众的掩护下,多次躲过敌人的搜捕。一九三○年十月,因叛徒告密,拓夫同志被捕。同年十一月间,乘军阀在西安争斗,监狱内混乱之际,他和其他同志一起越狱成功。
一九三一年,党又派拓夫同志去陕南工作,他在极端困难条件下,整顿和发展了陕南的党、团组织。
一九三二年,从事反共煽惑的戴季陶跑到西安妄图贩卖他的戴季陶主义,破坏革命。党从陕南把拓夫同志调回西安领导学生和进步知识分子反对戴季陶的运动。学生包围了戴季陶,取得了斗争的胜利。此后,拓夫同志调到陕西省委工作,任省委委员、秘书长,并负责省委的组织和宣传工作,是当时陕西省委主要领导人之一。
拓夫同志在负责组织工作期间,除了组织各地的地下党员和广大群众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外,还多次代表省委去渭北革命根据地指导工作,在三原武字区主持成立渭北革命委员会和分土地的斗争。以后又在三原城里主持一个时期党的工作,领导开辟渭北根据地的斗争。一九三二年,陕甘工农红军游击队在刘志丹、谢子长等同志的领导下,在组织农民运动、开展游击战争的斗争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一九三二年冬,陕西省委为了进一步开展游击战争与发动土地革命,确定把陕甘工农红军游击队扩编为红二十六军。拓夫同志派了不少领导干部,如杨森、张秀山等同志去加强对红二十六军的领导,同时还为渭北革命根据地派去不少干部。
一九三三年五月,红二十六军政治委员杜衡(以后叛变革命)推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不顾省委的指示和刘志丹等同志的正确意见,提出反对所谓“梢山主义”。他强令红二十六军的主力红二团过渭河南下,使部队遭到严重的损失。陕西省委为了挽回红二团南下的损失,根据三原中心县委的意见,决定把渭北游击队改编为红二十六军四团,又于六月间领导了杨虎城十七路军驻耀县骑兵团团长王太吉的起义,成立了西北抗日义勇军,扩大了部队,振奋了革命士气。但是不久省委主要领导干部被捕,省委遭到破坏。当时,省委只剩下拓夫同志一人。在这危急关头,拓夫同志不顾个人安危,坚守岗位。他立即通知省军委负责人汪锋同志和其他同志转移住地;派人去跟三原中心县委书记赵伯平同志接头,要他提高警惕,防止波及,并派人去照金根据地对红二十六军、西北抗日义勇军等部进行整顿。还把一部分干部派赴红军和杨虎城部,一部分干部派到外县。由于拓夫同志及时的善后工作,使陕西党的组织和红军避免了遭受更大的破坏和损失。
二
一九三三年下半年,拓夫同志代表陕西党组织去中央苏区向党中央报告陕甘工作,出席了党的六届五中全会。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华苏维埃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会议结束后,他留在苏区工作。
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开始了伟大的长征。拓夫同志是陕北老同志中间唯一参加了长征的。在长征途中,他担任红军总政治部白军工作部部长,还负责为部队筹运粮食的工作。一九三五年七月,一、四方面军会合进至黑水、芦花后,粮秣不足,筹粮成了一件大事。当时中央军委在毛儿盖与芦花城各设立一个筹粮委员会,拓夫同志参加芦花粮委,带了一班红军,行程三日到瓦布粱子筹粮。开头,藏民不了解红军的宗旨和政策,都逃到深山老林。拓夫同志率领的筹粮队到达后,立即出了保护藏民的安民布告,在藏民田里插上保护牌,责令一切部队不得任意侵犯。对回家的藏民都发给保护证,并召开藏民大会宣传党和红军的主张。经过一系列的争取工作,消除了群众的疑虑,藏民陆续回来了,而且越来越喜欢接近红军。拓夫同志号召藏民和汉族人民团结起来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和军阀的压迫,成立藏民革命政府。他采用“借富济贫”等办法筹粮,同时发动群众去割恶霸地里的青稞,一半归群众,一半帮红军。经过半个月的努力,完成了筹粮任务,并把粮食陆续运到红军粮站,及时保证了红军的给养。拓夫同志还组织人员熬盐,当时盐贵似金,每天熬的盐,给部队解决了不少困难。
长征途中,拓夫同志曾多次向毛主席详细汇报了陕甘党组织和红军以及陕甘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情况,这对中央确定向陕甘革命根据地进军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九三五年十月,中央红军到达陕甘根据地的吴起镇。当时同中央久已失去联系、战斗在陕甘根据地的红十五军团,正在富县、甘泉一带活动。拓夫同志受党中央委派,携带一部电台和少数警卫人员,星夜去找红十五军团。不久在甘泉县下市湾找到了程子华和郭洪涛同志,与陕北红军取得了联系,使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很快胜利会师。
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之前,由于王明“左”倾路线,使刘志丹等一大批坚持正确路线的同志,受到诬陷,被捕入狱,有的甚至被杀害。党中央根据边区干部和群众的强烈反映,派拓夫同志协同王首道、刘向三同志一道去瓦窑堡接管陕甘边区保卫局。他们坚决执行毛主席的指示,调查研究,审阅案卷,弄清真相,平反了这一重大的政治错案。毛主席到达瓦窑堡后,肯定了平反的意见,立即释放被捕的同志,恢复他们的领导工作。
三
一九三六年西安事变,极大地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十二月下旬,党中央决定成立陕西省委,拓夫同志任省委书记,参加省委的有欧阳钦、张德生、汪锋、李一氓、赵伯平等同志。在周恩来、叶剑英同志直接领导下,陕西省委坚决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我党独立自主的方针,在较短的时间里,西安、关中、汉中等各地的党组织都陆续恢复发展起来了。以后,为了深入开展农民工作,省委指导西安市委学委组织学生“农村工作团”和“回乡工作团”,宣传抗日,帮助各县建立和发展农村党的组织。这个行动使敌人大为震惊,国民党反动派急忙下禁令:凡学生下乡者开除,学校参与活动的关闭。对此,拓夫同志决定于十月十九日鲁迅逝世周年纪念日,召开全市学生纪念大会。届时,参加大会的有几万人,邓颖超、江隆基等同志在会上讲了话。会上散发了省委的宣言,会后举行了游行示威,要求取缔反动禁令。在群众的压力下,国民党省政府不得不答应学生的要求。以后省委又组织了一百多个工作团下乡活动,搞得轰轰烈烈。陕西省委的这些历史功绩是不容抹煞的。但是,推行王明“左”倾路线的文化大革命中的那个“顾问”,在一九四三年整风的时候,居然诬蔑陕西地下党是“假党”。当时在西北局工作的拓夫同志和欧阳钦同志坚决地驳斥了这种无耻谰言,维护了陕西的党组织,保护了一大批同志。
一九三九年,拓夫同志回到延安,在张闻天、李维汉同志领导下主持西北工作委员会工作。西北工委受党中央的委托,领导陕、甘、宁、青、绥五个省的白区工作和民族工作。一九四○年白如冰同志从绥远省回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开展大青山根据地和蒙、回民族工作时,拓夫同志参加了会议。在会上,他对争取蒙古族、回族的广大人民包括蒙古族、回族的爱国上层人士参加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来,提出了很多重要意见,对民族工作的开展起了很大作用。
拓夫同志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问题也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一九四二年毛主席在陕甘宁边区高干会议上作《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报告,其中许多资料是拓夫同志提供的。
一九四○年张德生同志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陕西省委地下党的工作情况,毛主席根据陕西省地下党的工作经验,亲自为西北局起草了《关于陕西工作的决定》,提出了“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著名的十六字方针。拓夫同志根据毛主席的指示,结合陕西地下党的情况,提出了具体贯彻落实的意见和办法。在拓夫同志领导的统战工作和民族工作中,采取群众化、社会化、朋友多、关系好的灵活方式,不追求表面上的轰轰烈烈,而讲求实际成效。即使在国民党顽固派的领导集团内部也建立了党的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西北地区的地下党的组织,并扩大了抗日救亡的同盟军。
抗战胜利后,拓夫同志接替陈云同志主持了西北财经办事处的工作。他坚决执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并学习运用陈云同志关于财经工作的指导思想,在发展边区生产的基础上开展对国民党统治区的金融、贸易斗争,使边区军需民用的物资基本上得到保证,边币和物价基本上得到稳定,财政收支基本上得到平衡。
一九四七年春,胡宗南军队大举进犯陕甘宁边区。党中央、毛主席作出暂时放弃延安的英明决策。拓夫同志随同西北局的领导机关和边区人民政府,辗转陕北。他率领财经各部门坚定地执行毛主席关于“使敌人十分疲劳和完全饿饭”的蘑菇战术,认真坚壁清野,同时,组织人民群众大力做好支前工作。
由于胡祸和十个月残酷的内线作战,使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受到严重破坏。拓夫同志充分利用前线胜利的有利形势,正确执行党的政策,放手发动群众,恢复经济,在党中央和西北局的领导下,到一九四八年底,边区的经济得到很大的恢复,绝大部分灾民得到救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以后,拓夫同志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报告,并写了《论“转变”》的学习笔记。他对于毛泽东思想和党中央指示总是力求全面地、准确地理解,而不是断章取义、寻章摘句,这是拓夫同志学习的突出特点。西北全境解放后,拓夫同志主持西北财经委员会的工作,由于坚决贯彻执行了党的方针政策,在较短的时间内,医治了战争的创伤,制止了通货膨胀。西北的工农业生产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显著的改善。
四
在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取得卓著成效,即将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时候,拓夫同志调到中央工作。他协助陈云同志抓私营工业和手工业的改造。在私营工业改造的高潮中,有些地方发生厂点盲目集中、合并过多、计算盈亏的基本核算单位过大等现象。这对于发展生产和群众生活的需要都是不利的。他及时发现和纠正了这些问题。在手工业改造中,有些人忽视了传统手工业。拓夫同志对特种手工艺品作了详细的考察,认为许多手工艺品不仅人民群众需要量大,而且投资少,盈利大,创汇高,对增加社会主义积累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当时出现的工商脱节、供产销不协调的现象,他组织干部认真研究工商关系和产品归口的问题,拟出以销定产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推动了私营工业和手工业改造工作顺利进行。
一九五五年至一九五六年,毛主席听取了国务院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拓夫同志在汇报中,说明了轻工业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重工业和轻工业,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相互比例关系。毛主席的《论十大关系》,不少是吸收了拓夫等同志的一些有价值的见解。
在三大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大好形势推动下,一九五六年国民经济出现了全面高涨的局面。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基本建设规模过大,同生产资料供应的可能性不相适应;职工工资和就业人数的增加过多,社会购买力的增长过快,同生活资料供应的可能性不相适应。对于这种状况,拓夫同志根据多年经验明确指出:“基建上马容易下马难,物资出库容易储备难,职工招收容易精简难。”他认为,经济的发展要积极稳妥,留有余地,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在编制一九五七年国民经济年度发展计划的时候,拓夫同志主张投资规模要切合实际,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力量要集中。当时有的同志认为他“保守”了,“右”了。后来事实证明,拓夫同志的意见是正确的。
当我们胜利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进入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我们队伍中有些同志脑子热起来了,想把好事一下子办完,“五年计划一年完成”。在经济工作中出现一股高指标、瞎指挥和浮夸风。拓夫同志在这种空气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不随波逐流,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原则,坚决反对高指标、瞎指挥和浮夸风。但拓夫同志的正确意见在当时没有受到重视,反而被认为是“右倾保守”。
拓夫同志从一九五九年初到六月,挤了休息的时间,学习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等著作,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规律。他写了大量心得笔记,总结了三十多个与实际工作密切有关系的问题。如计划工作的实事求是问题,综合平衡不留缺口的问题,不能让一个部门过于突出的问题,缩短基本建设战线问题,质量问题,投资的经济效果问题,以及群众路线的问题等。拓夫同志对这些问题都有卓越的见识。
拓夫同志的这些正确意见,当时被错误地批判为“右倾”。在一九五九年下半年,他终于被迫离开了经济计划工作的领导岗位,去做基层工作。但是他没有因为自己受到了错误的处理而消极不振,相反,他始终保持共产党人应有的革命的朝气,继续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脚踏实地,深入基层。积极帮助企业进行整顿。拓夫同志在抚顺电厂整顿企业管理工作的经验,受到抚顺市委、东北局和水电部的重视,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肯定和表扬。
拓夫同志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不论在什么领导岗位上,从不搞特殊化,非常关心群众生活。他在抚顺电厂,利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走访职工家庭,问寒问暖,成了工人的知心朋友。有时下食堂帮助卖饭,当时因粮食定量不够,有些职工吃“代食品”,职工吃,拓夫同志也吃。凡是接触过拓夫同志的职工,无不深切地怀念他。
十年动乱开始不久,“四人帮”及其“顾问”即多次捏造罪名,诬陷拓夫同志,直至他们的爪牙对拓夫同志下毒手,但拓夫同志都坚贞不屈,顽强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拓夫同志的一生,是坚持革命的一生,光明磊落的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生,艰苦奋斗的一生。我们一定要学习拓夫同志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同心同德,团结一致,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人民日报 1980.04.30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