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 同窗3年 50载分别酿亲情
2015-07-22 12:02 抚顺七千年 《浑河风》
4187
还记得吗?老二中北校门庭院两侧的几株高傲挺拔的银杏树,南操场东侧的一行粗壮繁茂的大柳树,教室大拉门上面的滑轮哗哗响,铁框窗户中间的四块玻璃能向外推开……

还记得吗?老二中北校门庭院两侧的几株高傲挺拔的银杏树,南操场东侧的一行粗壮繁茂的大柳树,教室大拉门上面的滑轮哗哗响,铁框窗户中间的四块玻璃能向外推开……
还记得吗?当年满身粉笔灰的各位老师,封闭羞涩的我们,三年下来,许多前后座的男生女生之间几乎没说过一句话……
还记得吗?当时学习很辛苦,长年的主食是苞米面、大饼子和高粱米稀饭,偶尔能吃到的水果是1分钱的山里红……

50年前的8月,抚顺二中65届3年1班、3年2班的112名同学,告别学校,告别老师,告别同学,以抚顺为原点,以理想和现实为坐标,开始描绘各自不同的人生轨迹。50年的历程如流星划过长空,转瞬之间成为过去,但是他们心中始终惦念着往日的同学情。去年8月,定居在南京的陈凌孚和北京的王喜贵发起聚会号召,家在抚顺的陈晓明、李国鹏、张弘和张宝生立即响应,并成立了服务小组,他们不辞辛苦、克服重重困难寻找50年未见的高中同学。功夫不负有心人,努力筹备了10个多月的聚会终于在6月20日那天达成心愿,当日,他们其中的57名同学,其中30多人遍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他们承载着半个世纪的期盼,在50年前分手的原点(抚顺二中原校址,现在的50中学)相聚。他们当年是心高气盛的高中生,如今是壮志不已的夕阳红。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徐洪:为何多出200元邮资?
- 下一篇:姜斌:欢乐园的记忆
相关文章
-
06-30明代辽河流域女真族迁徙的原因和作用
-
07-22王尧:足球冠军队的“行头”
-
07-22访抚顺籍著名书法家吕凤翥
-
07-21王尧:我的患难兄弟小龙
-
07-20于成林:照葫芦画瓢
-
07-18孙相适:由唐聚五塑像想到的
-
07-18王维俊:生吃土鳖虫
-
07-18郭秀江:瓜菜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