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与此同时,全国许多党军史研究部门、新闻、出版单位,也相继发表或出版不少新闻调查与书籍,考证国歌的由来、《义勇军进行曲》改编创作经过等,其中《中华读书报》的一篇文章,对于国歌来源记载比较详实、准确、公允。
2007年团结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抗日将领牺牲录》一书,介绍抗日将领孙铭武、孙耀祖(又名孙铭宸)时,记述了1931年10月中旬,“孙铭武、张显铭、孙耀祖在起义前夕,在中寨子村孙家大院,创作了一首义勇军抗日军歌,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首义勇军歌”,并发表了这首军歌的歌词。
2009年5月11日,在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80周年之际,知名收藏家詹洪阁公开了大量与《义勇军进行曲》相关的珍品史料。中国近现代史料学会副会长、辽宁省委党校教授王建学据此提出,并经过多位权威学者实地走访得出结论,《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源头的确在辽宁。参与论证的省社科院研究员张洁表示,1933年2月底,远在上海的聂耳来到过建平县的朱碌科镇,慰问驻守在那里的辽宁抗日义勇军骑兵部队。在朱碌科,他看到了义勇军血战突围归来,重整旗鼓以励再战的景象,这是“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的现场实录,对他的进行曲创作有着重大影响。
2009年9月25日,国歌纪念广场落成暨国歌展示馆开馆典礼,在上海市荆州路举行。展示馆的陈列品证实,国歌源于1935年《风云儿女》电影插曲,是由田汉的歌词《军歌》和聂耳谱写的《进行曲》,结合成的《义勇军进行曲》。
几乎同时,辽宁省桓仁县宣布,《义勇军进行曲》是依据1931年诞生于桓仁的《告武装同志书》和《辽宁民众自卫军军歌》等素材提炼、加工而成。2007年以来,当地政府已将桓仁列为国歌原创素材地,作为城市品牌向外推介。
最近,又有人论说锦州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地。1931年9月27日,高鹏振在辽西黑山正式成立“镇北军”,明确提出“抗日救国”的方针。10月10日听取并接受北平抗日救国会领导的建议,决定将“镇北军”改名为“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并宣布誓词,该誓词应当视为国歌的来源。 2009年11月11日,作者余音在《中华读书报》撰文探求《义勇军进行曲》歌词来源时认为,该歌词应改编自清原县《血盟救国军军歌》,并刊登了军歌歌词。随即光明网对该文进行了转载、中新社发了通稿。
2014年9月3日,《抚顺晚报》发表署名杨沛霖《烽火中,“起来,起来”的怒吼》的文章,记述了在清原县中寨子村如何发现了《血盟救国军军歌》:“当年孙家大院里不时有歌声响起,像民歌高亢悲哀,像进行曲雄壮有力,有一股让人站起来杀鬼子的劲儿。后来才知道那是在教唱《血盟救国军军歌》。”
清原中寨子孙家大院,戴礼帽看书者孙耀祖。
2014年抚顺市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出版了《抚顺民国往事》一书,市政协主席张敏作序,书中介绍了义勇军将领孙铭武、孙耀祖兄弟创作《义勇军军歌》的经过。
2014年12月13日,《红潮网》有作者评论说:“孙铭武、孙耀祖这两位兄弟是最早参与义勇军抗日军歌歌词创作,也就是后来的《义勇军进行曲》——《国歌》。他们无愧是义勇军歌和《义勇军进行曲》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