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尧:记忆里餐桌上那些细节
2015-07-29 16:15 抚顺7000 王尧
4604
记忆里餐桌上那些细节王尧小时候的我有句让大人们一直津津乐道的口头禅:“一般的东西我都(撅起小嘴说“嘟”)不吃”。您听一个60年代两、三岁的孩子这么说话,一定会感到不可思议:这孩子是富家贵胄子弟,还是宫里的皇帝?这既非虚言,亦非炫耀。我是母亲30岁才有的“老来子”,出生时就避过了“...

资料图片
小时候的我有句让大人们一直津津乐道的口头禅:“一般的东西我都(撅起小嘴说“嘟”)不吃”。您听一个60年代两、三岁的孩子这么说话,一定会感到不可思议:这孩子是富家贵胄子弟,还是宫里的皇帝?这既非虚言,亦非炫耀。
我是母亲30岁才有的“老来子”,出生时就避过了“三年自然灾害”的饥荒岁月,国家物质极度匮乏的困境已得到缓解,人们的眼前又是一片春光,生活充满了新的希望、新的乐趣。母亲变着法给我买吃的、买穿的,外祖母、外祖父和舅舅姨娘们无一不疼爱我这个全家族最小的男孩。我的童年穿得漂亮吃得好,寻常孩子比不了。
举个例子,喝奶粉要进口的美国奶粉,主食除了大米饭别的包括白面在内都不吃,肉丸子汤不断。说到零食,各式各样的饼干、“炉果”和面包,什么“萨琪玛”、“栗子羹”、“果子露”、西瓜、苹果,这么说吧,5岁以前就没断过。
用 “掉福堆儿里,泡在蜜罐里”形容我童年的幸福是最恰当的。用什么说明营养的丰厚对于体质的重要?我从小到大,几乎没有在医院住过院,有个头疼脑热,到妈妈工作的抚顺挖掘机厂职工医院打几个肌肉针,或者吃几片药就好了。从小漫山遍野的跑和跳,后来成了运动员,有一副强健的体魄,都跟自小的营养底子分不开。
小时候少不更事,只知道父母抚育孩子辛苦这个太过宏观的真理,但很少从饭桌上一点一滴的细节去发现、体会抚育“蜜罐里的孩子”的父母、天下的父母是怎样的辛苦。
细节之一——不能丢饭粒
妈妈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是:“一粒米来得不容易啊!”有了我之后,妈妈经常替职工医院的同事们值夜班,为的是多挣夜班费给我买奶粉,而妈妈常年吃的却是“白菜炖水,水炖白菜”。妈妈也曾向我说起她1958年在阜新医专就读时的伙食,那是三年自然灾害到来的前夕。不知是因为粮食匮乏还是个别管理伙食的人贪污克扣,学生们的伙食就是上顿土豆就咸菜、下顿咸菜就土豆,能吃一顿苞米面、高粱米都是奢求,吃土豆吃得又涨肚又泻肚,不少同学因为饥饿退了学。
上一页1
该文章所属专题:王尧专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于成林:我的老乡战友
- 下一篇:八十年代那些经典的电视剧
相关文章
-
07-29魏亚南:《义勇军进行曲》原创探访记(二)
-
07-29满族说部文本及其传承情况研究
-
07-2920年前的7月29日,抚顺遭受特大洪水袭击
-
07-28王维俊:大队书记自杀之谜
-
07-27郭秀江:那时的农活(一)
-
07-25于成林:喷火兵之歌
-
07-25王尧:命悬一线的饥饿体验
-
07-24袭击抚顺的大刀会首领——梁锡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