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钟长山论红楼梦

钟长山论红楼梦

前 言

2015-09-11 19:41 抚顺七千年 钟长山 2040
《红楼梦》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块瑰宝。人们喜欢她,热爱她,不断地阅读她、研究她。在不断地学习和研究中产生了种种疑问:《红楼梦》的作者是谁?增删者又是谁?成书于什么年代?后四十回是谁著的?创作主题是什么?时代背景又是什么?种种疑问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由于有关《红楼梦》的资料极其稀少,部分红学专家在研究中得出了一些...
  《红楼梦》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块瑰宝。人们喜欢她,热爱她,不断地阅读她、研究她。在不断地学习和研究中产生了种种疑问:《红楼梦》的作者是谁?增删者又是谁?成书于什么年代?后四十回是谁着的?创作主题是什么?时代背景又是什么?种种疑问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由于有关《红楼梦》的资料极其稀少,部分红学专家在研究中得出了一些错误的结论,误导了红楼梦的爱好者,使人们得出《红楼梦》研究是理不清的头绪、打不完的口水仗的认象。事实并非如此。

  这些错误的论点是:

  一、他们不知道曹雪芹是化名,而误将乾隆时期一位同敦诚、敦敏、张宜泉熟悉的,与《红楼梦》毫不相干的,真名实姓叫曹雪芹的落魄文人误断为《红楼梦》的作者。

  二、他们找到一个乾隆时期的曹雪芹后,就毫无根据地将文本和批语中的纪年误断为乾隆纪年,进而误断《红楼梦》成书于乾隆年间。

  三、他们将只承认是《红楼梦》增删者的康熙朝的曹雪芹,误断为《红楼梦》的作者。

  四、他们毫无缘由地将《红楼梦》后四十回着作权,给了连自己都不承认是作者的高鹗。

  五、他们将乾隆时期与曹寅毫不相干的曹雪芹,同曹寅联系起来,将《红楼梦》做为曹寅家事来研究,而且还美其名为“曹学”。

  这些错误的论点来源于胡适先生的《红楼梦考证》。胡先生发现一位乾隆时期的曹雪芹后,在没有任何坚实证据支撑的情况下,论定此曹雪芹就是《红楼梦》的作者。之后,他得到了甲戌本《红楼梦》。甲戌本的文本和批语可证明《红楼梦》是写康熙朝的人和事,作者和批者都是同时期的人。具有深厚文学功底的胡适先生理应对此有准确的理解和把握。但他不但没有修正自己的错误,还将世间孤本甲戌本《红楼梦》秘藏了近半个世纪之久。当时的人看不到这本最重要的善本而无法发现胡先生的错误,沿用胡先生的观点一直至今。甲戌本《红楼梦》公开发表后,人们发现了《红楼梦考证》的错误。一些人对此不甚了解,仍然沿着旧路顽强地扞卫着上述错误的论点。

  十多年来,笔者对《红楼梦》的文本、脂批和有关文献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地研究。对《红楼梦》的成书时间,《红楼梦》文本和批语中的纪年,《红楼梦》的作者、增删者、题书名者、批者,《红楼梦》的成书过程,《红楼梦》的版本源流,《红楼梦》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四回的版本差异及版本来源,《红楼梦》创作主题等有代表性的,也是“红学”研究比较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得出了同上述错误论点不同的结论。

  笔者认为《红楼梦》成书于康熙年间,文本和批语中的纪年是康熙纪年,而非乾隆纪年。作者、增删者和批者也是康熙朝的人。他们是写当时的人和事,批当时正写之书。对于这一点,脂批已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信息。只是人们不能跳出胡适先生无意设定的圈子,不能看到或不想看到这个非常一目了然的提示。

  文本告诉我们《红楼梦》成书是经过两个创作阶段,一个是作者的创作阶段,一个是增删者的增删阶段。

  文本和批语提示我们,明末清初着名诗人吴梅村是《风月宝鉴》的作者。吴梅村为悼明之亡,揭清之失,将传奇剧《石头记》(秣陵春)改编为一百二十回的小说《情僧录》,后又以吴玉峰的化名题书名《红楼梦》,写了“红楼梦旨义”。孔尚任(孔梅溪)在治水期间,搜集秦淮八艳之一李香君素材创作《桃花扇》时,看到了《红楼梦》,题名《风月宝鉴》,写了警幻曲子,留下了批语。吴梅村之弟棠村为此书作了序。

  批语和有关资料提示我们,文学家严绳孙是《红楼梦》的增删者。严绳孙以同曹寅的号曹雪樵相似的化名曹雪芹从事增删《红楼梦》的工作,始于康熙二十三年。严绳孙改变了吴梅村的创作主题,改变了章回和情节,“补”写了很多内容,康熙甲戌年前《金陵十二钗》时已完成了一百一十回的定稿。

  戏剧家尤侗、江南着名文人曹寅分别以脂砚、畸笏叟等化名同棠村、梅溪、松斋等人一起品评《石头记》。他们经常在曹寅府中的“西堂”“大海饮酒”①,讨论《石头记》的创作问题。他们虽然各有化名,都认同以脂砚斋的名义评批《石头记》,故从甲戌本到丁亥四阅评书名都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严绳孙、尤侗、曹寅与批语中的曹雪芹、脂砚、畸笏叟去逝时间吻合。

  脂砚斋分初评、重评两个阶段评批《红楼梦》。

  初评分三个阶段阅评:《红楼梦》阶段(一阅评)——《风月宝鉴》阶段(二阅评)——《金陵十二钗》阶段(三阅评)。

  重评阶段,他们分别在康熙甲戌、已卯、壬午、丁亥年进行了四次评批。而非乾隆甲戌、二十一年、己卯、庚辰。甲戌、己卯、壬午年三次评批是批在一个甲戌本上。故没有二评、三评的标识。丁亥四评时,删去了“自吴玉峰题曰《红楼梦》”和“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两句话,丢失了石头对话一页的四百余字,整理出八十回本。在此本的回目下畸笏叟留下了最后一次评阅记录,即“脂砚斋凡四阅评过”。使我们知道,重评价段进行了四次评阅。

  康熙五十三年(1714),康熙下旨严禁小说淫词。从此《红楼梦》消声灭迹。至乾隆中期毁书高潮时,《红楼梦》不但没有被毁,反而成为《红楼梦》出书最辉煌时期,抄本繁荣,印本两度出版。

  目前可以确定,除甲戌本外,其余的抄本都是源于康熙丁亥年的四阅评本。四阅评本有三个分支。

  一个是立松轩的《石头记》系统。康熙戊子年,纳兰成德之弟揆叙以立松轩化名批阅的本子称立松轩本。此本批阅在丁亥四阅评的后一年,是最接近四阅评本的本子。揆叙与严绳孙(曹雪芹)、优侗(脂砚)是非常好的朋友。他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为《石头记》,重新评阅《石头记》。这便是靖藏本底本。靖本是八十回本,保留了许多批语,特别保留了石头对话一页的批语十分珍贵。此本流传到乾隆年间,被抄成戚序本和蒙古王府本。

  另一个系统是《红楼梦》系统。甲辰本底本抄成于雍正甲辰年非乾隆甲辰年。书主梦觉主人改《脂改斋重评石头记》为《红楼梦》。此人删掉了大量的脂批,说明原本有很多批语,更接近四阅评本,保留有此本所独有的批语。此本之后,又有人把吴梅村的《风月宝鉴》后四十回嫁接到严绳孙四阅评本八十回之后,形成《梦稿本》的底本。此本不是程乙本的稿本,也不是程乙本的删节本。此本与程乙、程甲本存在着本质的不同,是四阅评本之后的又一个独立版本。应是除甲戌本、甲辰本之外,最重要的版本。

  第三个系统是四阅评本的直系系统。即《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系统。此系统包括现在被称为己卯本和庚辰本的两个本子。已卯本和庚辰本不仅保留了《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书名,而且保留了“脂砚斋凡四阅评过”。从这两点上来看,两本应与四评本有直系亲属关系。两本虽然嫡出,文本内容却是经过反复传抄和整理的本子。

  “己卯冬定本”和“庚辰秋月定本”的时间记录不是康熙纪年而是乾隆纪年。四阅评本抄本传到书主手中,在乾隆己卯年,书主审定此本的前四十回为再抄本的底本,故有“己卯冬月定本”的记录。四评本的另一个抄本“乾隆二十一年”有过一次“对清”,后传到拥有己卯本的书主手中,在乾隆庚辰年审定后四十回用做再抄本的底本,故有“庚辰秋月定本”的记录。己卯定本的前四十回和庚辰定本的后四十回书主本意是选择出自己认为较好的本子合成一个本子,可是我们并没有见到这个本子。

  列藏本、舒序本、郑藏本等抄本都是在乾隆朝庙市期间的产物,都是四阅评本反复传抄的订补本,是三个流传系统的混合本。“己卯冬月定本”、“庚辰秋月定本”,“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对清”都是这一段时间反复审定、修补版本的标识,并不具有稿本层面的时间意义。甲戌本和庚辰本的批语,都是这一时期,书主从它本过录的。所有早期抄本都是反复传抄和整理本,曹雪芹的稿本早已经不存在了。

  《红楼梦》后四十回不是高鹗续作,应是吴梅村原作的抄本。续作不会将前八十回已删掉的秦可卿吊死的内容续出来。

  《梦稿本》的后四十回源于是吴梅村的《风月宝鉴》,此四十回同严绳孙之前八十回的创作主题不同,人物性格不同,故事情节不同,不是同一人所作。

  《红楼梦》是一部含有深刻政治内涵的言情小说,创作主题十分隐晦。前八十回文本中具有反皇权、反理学,坚决不仕清,抒发亡国之恨的创作主题,结局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人物和事件背后隐藏着很多顺治康熙两朝大事件,讽刺了明朝旧臣降清者。后四十则完全不同于前八十回,颂皇权、尊理学、讽刺清朝是作者的创作主题,结局是沐皇恩,兰桂齐芳。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创作主题的不同,是严绳孙与吴梅村的世界观不同所致。

  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脂砚、畸笏叟、棠村、松斋都是化名,不能当作真名实姓去研究,如果发现署有与他们同名同姓的材料,不是重名就是伪造,如曹雪芹墓碑、画像、轶作、印章等。化名是为了掩护身份,岂能随处使用。

  不能错误地认为索隐派的观点一无是处。过分的索隐而形成的“曹学”和“秦学”是不足取的。

  《红楼梦》研究的质变,必须突破以下误区:

  一、 突破胡适先生乾隆纪年的误区;

  二、 突破将曹雪芹、棠村、脂砚等化名当做真名实姓研究的误区;三、 突破高鹗续书的误区;

  四、 突破将抄本当做稿本研究的误区;

  五、 突破不相信文本和批语的“大胆假设”、“猜笨迷”的误区。

  以上这些观点的形成,是在充分研究文本和批语的基础上,又结合一些有关文献和研究资料形成的。很多观点都是建立在《红楼梦》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之上。这些观点虽然初具雏形,仍然很不成熟,只是提供一个新角度去审视《红楼梦》罢了。深切地企盼“红学”同仁的批评和指正,以利于“红学”研究沿着正确轨道前进。  お

  作者 钟长山 一九九七 年十一月初稿
  二零零七年三月三十一日二稿二零零一年二月三稿あ俚诙十八回甲戌本侧批,庚辰本眉批。  
 

前_言 图1
该文章所属专题:钟长山专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钟长山  红楼梦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