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钟长山论红楼梦

钟长山论红楼梦

第二章 曹雪芹不是《红楼梦》的作者

2015-09-11 19:42 抚顺七千年 钟长山 1318
上一章我们讨论到,《红楼梦》增删始于康熙二十三年或二十四年。曹雪芹和批者都是同时期的人。他们曾在曹寅的西堂中“大海饮酒”,曾经见到过康熙南巡接驾的场面。这样,我们在曹寅身边的文人中就可以找到曹雪芹和批者。但是,曹雪芹并不是《红楼梦》的作者,是增删者。作者与增删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必须把这两者搞清,才能够理清《红楼梦》的成...
  上一章我们讨论到,《红楼梦》增删始于康熙二十三年或二十四年。曹雪芹和批者都是同时期的人。他们曾在曹寅的西堂中“大海饮酒”,曾经见到过康熙南巡接驾的场面。这样,我们在曹寅身边的文人中就可以找到曹雪芹和批者。但是,曹雪芹并不是《红楼梦》的作者,是增删者。作者与增删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必须把这两者搞清,才能够理清《红楼梦》的成书过程。

  第一节 胡适考定的曹雪芹不是《红楼梦》的作者胡适先生曾找到过一个乾隆时期的曹雪芹,并认定此人便是《红楼梦》的作者。这一结论一直影响到当代的《红楼梦》研究者,当代红学研究者普遍认为胡适考定的曹雪芹就是《红楼梦》的作者。在探寻曹雪芹和批者之前,有必要首先讨论一下胡适认定的曹雪芹是否是《红楼梦》的作者。

  胡适先生是新红学的奠基人之一,他运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方法,对《红楼梦》的作者和版本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得出了以下五条基本结论:

  1、胡适先生找到了一位与敦诚、敦敏、张宜泉相识的乾隆时期的落魄文人曹雪芹。他认定此人便是《红楼梦》的作者,为避文字狱自称为增删者。

  2、曹雪芹是江宁织造曹寅的孙子。《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记载的是曹寅家族的繁华岁月。

  3、《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续作,脂砚斋参与了《红楼梦》创作。

  4、胡适认为文本和脂批中的纪年为乾隆纪年。

  这四条结论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近似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近似正确。文本和脂批都认定曹雪芹是增删者,而非作者。增删者接近于作者,不能说是大错。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这一结论是错误的。到目前为止,红学研究者连曹雪芹的父亲都没能认定,何以认定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的结论也是没有依据的,至今仍没有人研究出自叙的根据。《红楼梦》是记载曹寅家族的繁华岁月是正确的,《红楼梦》文本中确实将曹寅家的人和事写了进去。《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的续作是错的,对此,笔者将在后文中做详细讨论,在此不赘述。脂砚斋参与了《红楼梦》的创作是对的,通过脂批我们可以看出脂砚斋不仅仅品评《红楼梦》而且还参与了《红楼梦》的创作。第四条是错的。前面已讨论过。

  既然《红楼梦》成书于康熙年间,文本和脂批中的纪年应该是康熙朝纪年。根据脂批,《红楼梦》是康熙朝人写康熙朝的事。作者一定是康熙朝的人。敦诚等人所认识的与《红楼梦》毫无关系的曹雪芹不是康熙年间的人,也不会是《红楼梦》的作者。

  胡适先生考定出的曹雪芹是同《红楼梦》增删者同名同姓但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两个人。乾隆朝的曹雪芹确有其人,他与敦诚(1734—1792)敦敏(1729—1796)、张宜泉(生卒年份不详)等人是很要好的朋友。根据敦诚、敦敏、张宜泉的生卒年龄推断,这个曹雪芹应该是乾隆时代的人。这个人不是《红楼梦》的增删者,在与他交往甚密的敦诚、敦敏、张宜泉笔下,此曹雪芹与《红楼梦》没有丝毫的关系。

  请看敦诚笔下有关曹雪芹的文字:

  《寄怀曹雪芹(沾)》

  少陵昔赠曹将军,曾曰魏武之子孙。

  君又无乃将军后,于今环堵蓬篙屯。

  扬州旧梦久已觉(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且着临邛犊鼻禈。

  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

  当时虎门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

  接罗倒着容君傲,高谈雄辩虱手扪。

  感时思君不相见,蓟门落日松亭樽(时余在喜峰口)。

  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扣富儿门。

  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着书黄叶村。

  《佩刀质酒饮》

  秋晓遇雪芹于槐园,风雨淋涔,朝寒袭袂。时主人未出,雪芹酒渴如狂。余因解佩刀沽酒而饮之。雪芹欢甚,作长歌以谢余,余亦作此答之。

  我闻贺鉴湖,不惜金龟掷酒垆。

  又闻阮遥集,直卸金貂作鲸吸。

  嗟余本非二子狂,腰间更无黄金珰。

  秋气酿寒风雨恶,满园榆柳飞苍黄。

  主人未出童子睡,斝干瓮涩何可当。

  相逢况是淳于辈,一石差可温枯肠。

  身外长物亦何有?鸾刀昨夜磨秋霜。

  且酤满眼作软饱,谁暇齐鬲分低昂。

  元忠两褥何妨质,孙济缊袍须先偿。

  我今此刀空作佩,岂是吕虔遗王祥。

  欲耕不能买犍犊,杀赋何能临边疆?

  未若一斗复一斗,令此肝肺生角芒。

  曹子大笑称快哉,击石作歌声琅琅。

  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

  我有古剑尚在匣,一条秋水苍波凉。

  君才抑塞倘欲拔,不妨斫地歌王郎。

  《赠曹芹圃(雪芹)》

  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

  衡门僻巷愁今雨,废馆颓楼梦旧家。

  司业青钱留客醉,步兵白眼向人斜。

  何人买与猪肝食,日望西山餐暮霞。

  《挽曹雪芹》二首

  四十萧然太瘦生,晓风昨日佛铭旌。

  肠回故垄孤儿泣(前数月,伊子殇,因感伤成疾),泪迸荒天寡妇声。

  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

  故人欲有生刍吊,何处招魂赋楚蘅?

  开箧犹存冰雪文,故交零落散如云。

  三年下第曾怜我,一病无医竞负君。

  邺下才人应有恨,山阳残笛不堪闻。

  他时瘦马西州路,宿草寒烟对落曛。

  《挽曹雪芹(甲申)》

  四十年华付杳冥,哀旌一片阿谁铭?

  孤儿渺漠魂应逐(前数月,伊子殇,因感伤成疾),新妇飘零目岂瞑?

  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

  故人惟有青山泪,絮酒生刍上旧垌。

  《鹪鹩庵笔麈》

  余昔为白香山《琵琶行》传奇一折,诸君题跋,不下几十家。曹雪芹诗末云:“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亦新奇可诵。曹平生为诗大类如此,竟坎坷以终。余挽诗有“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之句,亦驴鸣吊之意也。

  敦诚所有与曹雪芹有关的诗文,没有一字与《红楼梦》有关。仅在《寄怀曹雪芹》诗中有一句“不如着书黄叶村”一句提到了“着书”。敦诚要曹雪芹着什么书,诗中没有写。胡适先生的后学们将这一句诗破解为曹雪芹在黄叶村着《红楼梦》,纯粹是不顾敦诚诗作的事实,没有确凿证据的“大胆假设”。

  敦诚在《寄怀曹雪芹》诗中“扬州旧梦久已绝”句后有夹注:“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这句话虽然没有提到《红楼梦》,但是提到了曹寅,胡适先生据此考定曹雪芹是曹寅之孙。这是胡适先生认定此曹雪芹便是《红楼梦》增删者曹雪芹最核心的证据。 “夹注”并不是敦诚原有的文字。对于这句夹注的出现,胡适在《红楼梦考证》里写的很清楚。据胡适先生自己讲,诗文的注是写在写本上的,唯有这条夹注“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是写“一笺条”上,贴在“扬州旧梦久已觉”诗句下面的。敦诚卒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敦敏卒于嘉庆元年(1796)。《四松堂集》内纪昀作的序和敦敏的小传都为嘉庆元年。《四松堂集》的刻印时间,只会在嘉庆元年之后的年份。而嘉庆元年敦诚已故去五年之久,可见“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的“笺条”,并不是敦诚原诗的文字。加写“笺条”的人应是除敦诚本人之外的人,可能是敦诚诗文的整理者或刊刻者的“好事”所为。引用笺条做自己论点的主要证据,需要证明此“笺条”是敦诚所出。否则,就是“大胆假设”的伪证。由伪证推衍出的观点无疑是错误的。

  从敦诚诗中所提供的曹雪芹生卒年份来看,“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笺条也不是真实的。曹寅故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据敦诚的《挽曹雪芹(甲申)》载,此曹雪芹死于乾隆二十七年甲申(1764)。敦诚诗称:曹雪芹是“四十年华付杳冥,哀笙一片阿谁铭?”,张宜泉在《伤芹溪居士》诗中称曹雪芹是“年末五旬而卒”。从公元1712年至公元1764年已有五十二年之久,曹雪芹在1764年故去时还不满五十岁,他出生在曹寅死后的年月里,怎能“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此“笺条”毫无真实性可言,不足为据。

  可见敦诚笔下的曹雪芹根本同《红楼梦》没有任何关联。我们再看一看敦敏、张宜泉笔下的涉及曹雪芹的资料。

  敦敏笔下涉及曹雪芹的诗有四首:

  《芹圃曹君沾别来已一载余矣,偶过明君琳养石轩,隔院闻高谈声,疑是曹君,急就相访,惊喜意外,因呼酒话旧事,感成长句。》

  可知野鹤在鸡群,隔院惊呼意倍殷。

  雅识我惭褚太傅,高谈君是孟参军。

  秦淮旧梦人犹在,燕市悲歌酒易醺。

  忽漫相逢频把袂,年来聚散感浮云。

  《题芹圃画石》

  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

  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磈礧时。

  《赠芹圃》

  碧水青山曲径遐,薜萝门巷足烟霞。

  寻诗人去留僧舍,卖画钱来付酒家。

  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风月忆繁华。

  新愁旧恨知多少,一醉毷騊白眼斜。

  《访曹雪芹不值》

  野浦冻云深,柴扉晚烟薄。山村不见人,夕阳寒欲落。

  张宜泉笔下涉及曹雪芹的诗有六首:

  《小诗代简寄曹雪芹》

  东风吹杏雨,又早落花辰。好枉故人驾,来看小院春。

  诗才忆曹植,酒盏愧陈遵。上已前三日,相劳醉碧茵。

  《河干集饮题壁兼吊雪芹》

  花明两岸柳霏微,到眼风光春欲归。

  逝水不留诗客杳,登楼空忆酒徙非。

  河干万木飘残雪,村落千家带远晖。

  凭吊无端频怅望,寒林萧寺暮鸦飞。

  《怀曹芹溪》

  似历三秋阔,同君一别时。怀人空有梦,见面尚无期。

  扫径张筵久,封书畀雁迟。何当常聚会,促膝话新诗。

  《和曹雪芹西郊信步憩废寺原韵》

  君诗曾未等闲吟,破刹今游寄兴深。

  碑暗定知含雨色,墙聩可见补云阴。

  蝉鸣荒径遥相唤,蛩唱空厨近自寻。

  寂寞西效人到罕,有谁拽杖过烟林。

  《题芹溪居士(姓曹名沾)字梦阮,号芹溪居士,其人工诗善画》

  爱将笔墨逞风流,庐结西郊别样幽。

  门外山川供绘画,堂前花鸟入吟讴。

  羹调未羡青莲宠,苑召难忘立本羞。

  借问古来谁得似,野心应被白云留。

  《伤芹溪居士(其人素性放达,好饮,又善诗画,年末五旬而卒)》

  谢草池边晓露香,怀人不见泪成行。

  北风图冷魂难返,白雪歌残梦正长。

  琴里坏囊声漠漠,剑横破匣影鋩鋩。

  多情再问藏修地,翠迭空山晚照凉。

  敦敏和张宜泉的诗,也全然不见曹雪芹与《红楼梦》的丝毫关系,也不见曹雪芹同曹寅的关系。敦诚、敦敏、张宜泉都是这个曹雪芹生前私交很深的朋友。他们的诗文是胡适先生认定此曹雪芹存在的最核心的证据。令人奇怪的是,三位熟悉曹雪芹的人都不知道《红楼梦》为何物,都没提到曹雪芹写过《红楼梦》。有人认为是避文字狱。曹雪芹大名已赫然写在文本的开篇中,写在脂砚斋批语中,有何理由在曹雪芹去世后还不敢提及曹雪芹写过《红楼梦》呢?可见,此个曹雪芹根本与《红楼梦》没有任何干系。乾隆时期,确实存在一个“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落魄文人曹雪芹,没有任何材料可以证明此曹雪芹写过《红楼梦》。

  从胡适先生找到的曹雪芹与写《红楼梦》的曹雪芹的去世时间上,也可以看出这两个曹雪芹不是同一个人。与胡适先生考定的曹雪芹有很深私交的敦诚认为此曹雪芹只有“四十年华”。他在《四松堂集》里有一首题为《挽曹雪芹(甲申)》的诗:

  四十年花付杳冥,哀笙一片阿谁铭:

  孤儿渺漠魂应逐(前数月,伊子殇,因感伤成疾),新妇飘零目岂暝?

  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故人惟有青山泪,絮酒生刍上旧垌。

  此诗表明作诗时间是在“甲申”年。敦诚生存期在一七三四年至一七九二年。在这期间,只有一七六四年一个甲申年,因而该诗应作于一七六四年,他的朋友曹雪芹也应故于此年。因为挽诗其“挽”的时间应该是死者刚刚去世。文本中的曹雪芹故于“壬午年”。《红楼梦》甲戌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余(奈)不遇獭(癞)头和尚何?怅怅!

  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本(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申)八日(月)泪笔。”

  文本中的曹雪芹去世于“壬午”年的除夕,我们在第一章曾讨论《红楼梦》增删于康熙期间,此“壬午”应为康熙“壬午”。康熙壬午年应为康熙四十一年(1702)。而胡适先生找到的曹雪芹故于乾隆甲申年(1764),比文本中的曹雪芹晚去世六十二年,可见,胡适先生版本的曹雪芹与文本中的曹雪芹不可能是同一个人。然而,胡适先生的后学们千方百计地把两个曹雪芹合二为一,但无论用什么办法,也无法将两个曹雪芹的去世年份合二为一。两个曹雪芹的死亡时间,分别来自《红楼梦》批语、文本的文字证据和好友的诗文,绝不是道听途说的传闻,也不是毫无根据的凭空猜想。谁能否认他们不是独立的两个人!

  乾隆时期的曹雪芹不可能参与成书于康熙年间《红楼梦》的创作,也不可能是《红楼梦》的作者或增删者。此曹雪芹也不象胡适先生考证那样,是曹寅之孙。从胡适先生开始,胡适先生的后学们耗费了大量的精力,想找到此曹雪芹的父亲,以验证其老师胡适先生观点的正确性。他们把曹寅的家谱进行了反复地研究,曹寅家各辈排列都研究的清清楚楚,甚至连不见家谱的遗腹子都考证出来,仍不见曹寅之孙有称曹雪芹者。他们又另立山门,将“红学”变为“曹学”,大肆着书立说,为此奉献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令人遗憾的是,学者们仍未找到曹寅与此曹雪芹是祖孙关系的准确依据。也就是说曹雪芹的父亲却仍是解不开的谜团,不知其父焉知其祖?

  曹寅是《红楼梦》成书研究中的重要人物,批语中许多事都与曹寅有关联,增删和批示《红楼梦》的人多是与曹寅生活在同一时期的人。一个乾隆朝的与《红楼梦》毫不相干的破落文人又怎能同曹寅联系在一起,又怎么会成为《红楼梦》的作者?那么,结论应该是:此曹雪芹非彼曹雪芹,他们只是身处不同朝代却同名同姓的两个不同的人,仅此而已。

  第二节 曹雪芹不承认自己是《红楼梦》的作者文本只承认曹雪芹是《红楼梦》的增删者,并不承认其为作者。甲戌本第一回:“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目,则题曰‘金陵十二钗’”。这是曹雪芹自述,是曹雪芹生前说的话,应该是事实。这是曹雪芹不是《红楼梦》作者的第一证据。

  曹雪芹不是《红楼梦》的作者不但有内证,而且还有外证。《红楼梦》原名《风月宝鉴》,经曹雪芹披阅增删,将原书题目改为“金陵十二钗”。庚辰本第十七回和第十八回有脂批云:“妙卿出现。至此细数十二钗,以贾家四艳,再加薛、林二冠有六,去秦可卿有七,再凤有八,李纨有九,今又加妙玉,仅得十人矣。后有史湘云与熙凤之女巧姐儿者,共十二人。雪芹题曰‘金陵十二钗’,盖本宗《红楼梦十二曲》之义。”这显然是红楼梦十二曲成书在先,曹雪芹才能本宗其义,而题名为《金陵十二钗》。

  甲戌本在东鲁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处有眉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所谓“旧有”、“睹新怀旧”,都是此事很久远的口吻。这里的提示是,曹雪芹“旧有”而不是“旧作”,“旧有”不能特指曹雪芹自己所作。曹雪芹正是在《风月宝鉴》的基础上进行增删的,《风月宝鉴》是前人的书稿,而非雪芹自己的初稿,如是曹雪芹创作的初稿,为什么不直言曹雪芹自己创作的《红楼梦》(当时名《石头记》),而偏要大讲特讲曹雪芹增删了《红楼梦》呢?古代文人讲文风、讲气节,从不掠他人之美。既有人创作《红楼梦》在先,曹雪芹从事增删了十年,二十年,也只能称作增删者,而不能称为作者。

  第三节 早期抄本不支持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  早期抄本的《红楼梦》不承认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甲戌本文本称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只承认其是《红楼梦》的增删者,而不承认是作者。乾隆四十九年甲辰(此甲辰应是雍正甲辰,暂按通用之说)梦觉主人作抄本《红楼梦序》说:“夫木槿大局,转瞬兴亡,警世醒而异醒;太虚演曲,预定荣枯,乃是梦中说梦。说梦者谁?或言彼,或出此。既云梦者,宜手虚无缥缈中出是书也”。梦觉主人不但没有说曹雪芹是作者,而且认为“或言彼,或云此”,并无定论。其他有序文的抄本,如无纪年月的戚蓼生序,乾隆五十四年乙酉的舒元伟序,都没有提到曹雪芹是作者。到了乾隆五十六辛亥程高的活字印本,卷首有刊书人程伟元的序文称:”《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先生删改数过”。所说:“相传不一”,与甲辰本梦觉主人的“或言彼,或云此”,如出一口。按胡适先生的乾隆纪年,批语中最后一个年份“辛卯”年为乾隆三十六年,甲辰本的“甲辰”年为乾隆四十九年,两个年份相差只有十三年,为什么梦觉主人连作者是谁都不知道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稿本流传太久人们已经不知道作者是谁了。

  我们知道程伟元是中国研究《红楼梦》的大家,他拥有乾隆时期能够收集到的所有版本,对文本和作者都有深刻的研究。他看到的版本可能要比我们看到的多,而且更加接近原本,他说的话应该是权威之言。从《红楼梦》最早的抄本甲戌本到程甲本都没有提到曹雪芹是此书的作者,为何后人偏要给曹雪芹贴上作者标签呢? 
 

第二章_曹雪芹不是《红楼梦》的作者 图1
该文章所属专题:钟长山专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钟长山  红楼梦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