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网友记忆

网友记忆

《龙凤旧事》之在“大革命”洪流中的爹和妈(二)

2015-09-15 13:46 抚顺七千年 王维俊 3708
他和大多数科技工作者一样,没有被“文革”压倒,在“文革”结束后,如逢春的老树,在和时间赛跑,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夺回“文革”造成的损失,拼命工作,并有所建树。


  在文化大革命中,“五七干校”可以和“牛棚”划等号,虽然也叫“五七战士”,但和走“五七道路”分散安排的的“五七战士”不同。


  凡在“五七干校”中的人员,要在专政人员的监督和时不时的审讯中工作和生活,都是集体行动。每天要集体上早操,集体吃饭,集体学习,集体劳动,集体开会,什么都是集体去办,上厕所都要报告。没有个人的自由,就像一座“集中营”。好在每天都可以见到蓝天,可以多吸几口山沟里泥土、草叶、树木的清香。可以偷偷地看蚂蚁上树、屎壳郎推粪球、小鸟飞翔。可以在万籁俱寂中听鸣虫的歌唱。还可以给亲人们写信,但要经过审查,才能集体邮寄。

  我父亲在“五七干校”“改造”了三年。他很幸运,没挨拷打。那些专政队员都是一些曾经和他一起出生入死、参与火灾抢救的救护队员。我父亲60年调到局里后,就一直在生产技术处负责通风技术工作,经常和救护队一起深入火灾现场,多次经历生死的考验,十来年的友谊,和父亲身先士卒的表现,为他在救护队员心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我父亲对他们的关怀比对我们还亲。这些20来岁的小伙子,都管他叫“王大哥”或“王叔”,他们手里的棍棒怎么会落到他的身上呢?

  尽管调查他的“现行反革命”的材料有厚厚的两大本,负责审讯的救护队员知道,一九六七年的“四·二〇”事故处理的方法是科学的、正确的,就是有人“闹派性”,要黑白颠倒,有意整他。因此对他总是暗中保护,使他没有受到皮肉之苦。有多少人在那个时候,被屈打成招,又有多少人而丢了性命?(这那两本厚厚的调查材料,在我爹平反后竟没有销毁,成为我入团、入党时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

  有的人就不行了,平时就没把这些救护队员放在眼里,又爱指手画脚,官升脾气长,又不亲临一线,特别是用电话指挥现场抢救,给救护队员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这样的人能有好吗?有的被打断了腿,有的被上了刑,哀叫着反思自己的言行。

  “五七干校”的工作主要是农业活。我父亲对农业活一点儿也不“力巴”(东北土语:外行)。他从小就在农村,对当地的土地特点,气候、环境,适合种什么他都给出谋划策,成了技术指导。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干校”添置了大牲口、犁、耙、磙、车等农具,可没人会使。我父亲当仁不让地当上了车老板,赶起了四挂大车。春天打垄,夏天趟地,秋天拉秋,冬天打场。他可以赶着大车去新宾县城,给干校拉回日常的生活用品。还可以很自由地给家里、给下乡的我们哥俩寄信,报平安、述说心中的不解、愤懑和对我们的鼓励。


  但还是没有自由,春节都不能回家。他惦念着家人,更惦念着自己钟爱的通风专业。他不能扔掉自己追求的、来之不易的专业。

  他是一九三〇年生人,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在东北大学读书的父亲(我的爷爷)就随校迁到北平,一走就是十八年,渺无音讯。他那时候才一岁,和母亲(我的奶奶)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小学六年因没钱供读而辍学在家放羊,当“半拉子”。直到快解放,他才又恢复学业,以优异的成绩念完了初中。当时的班主任张世善(后来是抚顺二中的校长)很有信心地让他考高中,但他考虑家庭不富裕,还是考了有助学金的抚顺煤校,并且不顾母亲的极力反对,选择了通风专业。


该文章所属专题:王维俊专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龙凤旧事  文革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