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   > 最新成果

最新成果

赵广庆:抚顺地区满语地名构成与演变(二)

2016-01-09 10:44 抚顺七千年 赵广庆 9673
地名具有社会性、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等特征。在早期满族人世代生息繁衍的抚顺区域内,造就了地区独特的满族生态文明。那么它留我们的历史文化认知是什么?

  地名的内含与意义


  地名具有社会性、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等特征。在早期满族人世代生息繁衍的抚顺区域内,造就了地区独特的满族生态文明。那么它留我们的历史文化认知是什么?


  第一,从地名分布,看生存环境。抚顺地区东部是山区,西部是浑河冲积平原,境内有两大山脉,东部为长白山脉,南部为千山山脉。境内满语地名的分布充分显现出这个地理特点。位处东部山区的清原县、新宾县境内满语地名合起来142处,占地区地名总量的66.7%。而浑河冲积平原地区仅占33.3%,可见满语地名集中在东部山区。当我们把清原、新宾两县的地名按方位排列之后,发现清原县地名分布方位南倾,新宾县地名分布方位北斜,两县地名出现靠拢的态势。清原县地名集拢于浑河南,占总量的57.1%,新宾县地名集拢于苏子河北,占总量的59.1%。为什么两县地名如此集拢?这是由于两县间有龙岗山脉,这里被称作纳鲁窝集,山高林密,植被丰富。那是狩猎采集的中心区,山脉两侧均有常流河,水源充沛,易于生存。这种地名互相靠拢的态势,不仅反映在东部山区,也反映在抚顺南部地区。新宾县境内苏子河南38处满语地名的分布方位,呈现出向西南倾斜态势,而抚顺县境内浑河南58处满语地名,又呈现出向东南倾斜态势,两县交界的千山山脉成为满语地名的密集区。这个地区大约有60%的满语地名分布在新宾县的下夹河、苇子峪、平顶山和抚顺县的五龙、马圈子等地区,这里是沟谷连绵,水深林茂的地方,反映出早期满族人生活靠山临水的特点。


  地区西部浑河冲积平原上的满语地名又有它独自的特点,一是后期地名的出现,如“靶场”(噶布)、“碾子”(聂尔库)“黄豆”(唐力)“线麻”(五龙)等。这种具有新鲜生活气息的地名,在东部山区是极其少见的。而狩猎采集地名在这一地区又很少发现。这是满语地名的文化层。浑河冲积平原上的满语地名大多数是以抚顺马市为中心生成的。这里以“窝棚”、“马架”命名的地名很多,分明是女真人赶马市的临时居址,也或是女真朝贡道上的临时住处。

 

赵广庆:抚顺地区满语地名构成与演变(二) 图1

 

该文章所属专题:赵广庆专栏

赵广庆先生

  赵广庆(1935-2022),辽宁省阜新县人,蒙古族。曾任抚顺市委宣传部副处长、处长,抚顺市文化局党委书记、局长,抚顺市建委编辑室主任,《抚顺年鉴》编辑部主任、抚顺市地方史研究会副理事长。

  赵广庆先生是抚顺市宣传文化系统有成就的领导人之一,常期以来,他在从事我市宣传文化工作领导工作的同时,致力于抚顺史、清前史、辽东史、东北民族史研究,是知名的地方史研究专家。他先后撰写出版《抚顺通史》《抚顺史略》《抚顺城市建设史》《抚顺史研究》《抚顺百科大事典》《赫图阿拉》等8部专著。编辑出版《当代抚顺》《抚顺年鉴》等11部资料。在抚顺地方史研究领域做出卓越贡献。

标签:抚顺地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