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广庆:抚顺地区满语地名构成与演变(三)
从地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崇拜什么,信仰什么,憎恶什么。
早期满族人是敬狗的,头狗死了要举行仪式,然后深埋。他们对狗的情感是深沉的。传说满族先人的“敬狗”之风是与那个救了努尔哈赤的“大青马”“大黄狗”有关,其实那是不确的。这种民俗是与他们的生产生活联系在一起的。狗是猎人最好的帮手,也可以叫做生产力。猎人进山离不开狗,当时辽东山区是原始森林区,林中没有道路,必须带上几条狗,用来引路和保卫安全。在冬季,狗还能拉爬犁,充当劳动力。当时人家居住的院子,一般有三层,外层是狗圈,中层是猪舍,里层是人的活动区域。夜里来了盗贼或恶兽,狗叫了起来,咬上去,这时人就可以把贼人或恶兽捉住。狗是人和猪的忠诚卫士。
人要在淡季给狗贮存大批食物。最好的食物是厚皮老猪肉。厚皮老猪是满族先人显富的标志。满族人家擅长养猪,有的猪要养三、五年或更长时间,使其体重长到千八百斤。这种肉通常不是给人吃的,主要用于养狗。
早期满族人所信仰的萨满教,是多神教,在他们所崇信的各种神的后面,都有一种实体作依托。反映这种宗教观念的地名也不少。猎人上山狩猎,要祭路神,求得不迷路,祭福神,求得少受罪,祭鹿神,求的多收获。采集人要拜参神,以求人参娃娃不要跑掉。他们把万物都赋予“神”的灵魂。家祭时供桌上摆着香案,稗子米两碗,白水一碗,米酒三杯。祭祀开始,萨满烧香,家人跪倒。将猪引到供桌前,使其头朝上立起来,呈坐式,除去猪身上的泥土赃物。把桌上的那碗水灌进猪耳,这猪如摇头不止,便认为“天神”已经接受了这一供品。杀猪不准把猪放倒,不准右手使刀,不准刀尖朝天。
早期满族人所敬的神多达100多种,唯独没有财神,因为当时生产力低下,没有剩余,不可能发财,更没有“财主”,因此没有以财神为地名的。八旗进关后,由于全面接受汉文化,更由于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于是那“财神”才踏上满族的神坛。

赵广庆先生
赵广庆(1935-2022),辽宁省阜新县人,蒙古族。曾任抚顺市委宣传部副处长、处长,抚顺市文化局党委书记、局长,抚顺市建委编辑室主任,《抚顺年鉴》编辑部主任、抚顺市地方史研究会副理事长。
赵广庆先生是抚顺市宣传文化系统有成就的领导人之一,常期以来,他在从事我市宣传文化工作领导工作的同时,致力于抚顺史、清前史、辽东史、东北民族史研究,是知名的地方史研究专家。他先后撰写出版《抚顺通史》《抚顺史略》《抚顺城市建设史》《抚顺史研究》《抚顺百科大事典》《赫图阿拉》等8部专著。编辑出版《当代抚顺》《抚顺年鉴》等11部资料。在抚顺地方史研究领域做出卓越贡献。
相关文章
-
01-09赵广庆:抚顺地区满语地名构成与演变(四)
-
01-09赵广庆:抚顺地区满语地名构成与演变(二)
-
01-09赵广庆:抚顺地区满语地名构成与演变(一)
-
09-15视频:家园走读-抚顺地名《噶布垓》
-
05-30穆晔骏:满语地名翻译中的几个问题
-
11-27王禹浪:辽东地名考
-
11-04马伟:“满洲”:从族名到地名考
-
09-28“建州”源于族名而不是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