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   > 最新成果

最新成果

刘小萌:清代满人的姓与名(2)

2016-01-09 21:18 中华文史网 刘小萌 4072
清代满洲人简称满人,为今日满族之先民。满人的姓氏与命名,是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被清朝统治者提到“满洲根本”的高度而竭力维持,但在汉族文化影响下仍不免发生变化。以我们常见的末代皇帝溥仪之名为例...


  二、名字

  满人取名,同样内容丰富,来源复杂:

  爱新觉罗氏命名,早期受蒙古文化熏陶。被清朝尊为肇祖的孟特穆,即蒙古人常用以取名的“猛哥帖木儿”(意为“银铁”)。努尔哈赤诸子侄中,阿敏(蒙古语“气息”)、济尔哈朗(“幸福”)、皇太极(“王子”)等,都是蒙古名字。

  满人早期风俗朴而不雕,因受渔猎采集传统的影响,常取禽鸟、猎具命名。在努尔哈赤家族内,多尔衮词义为“獾”、固尔玛浑词义为“兔”、博和托词义为“驼峰”、杜度词义为“斑雀”。满人阿穆瑚兰,即“哨牲口的口哨”;伊斯哈,即“松鸭”;乌勒格善,即“一年的鹿”;纳辛,即“马熊”;那满,即“山羊”;噶鲁,即“天鹅”;萨克达,即“母野猪”;鄂硕,即“架鹰的三指皮巴掌”;尼鲁,即“披箭”;萨喇,即“箭桶”;苏纳,即“牵狗的绳子”;逊塔,即“顽鹰的网兜”;鄂费,即“打野鸡的脚套子”。(奕赓《清语人名译汉》)

  满人先世生活简朴,刳(kū,从中间破开再挖空)木为器。幼子命名,又有察哈喇(柳瓢)、萨马拉(大木碗)、阿卜萨(桦皮桶)之类。

  新生儿的排行或身上的特征,也构成名字来源。克勤郡王岳讬,意为“呆子”;贝子傅喇塔,意为“烂眼边”;豫亲王多铎,意为“胎”。舒尔哈齐第八子贝勒费扬武(芬古),意为“老疙瘩”,即幼子;努尔哈赤第十二子阿济格,意为“小”。颖亲王萨哈廉,意为“黑”。

  满人还有用数字命名之俗。某人出生,祖父适值七十岁,即取名“那丹珠”(满语“七十”之意)。以后汉化日深,遂改为直接用汉语数字命名,如祖父时年六十二,即取名“六十二”。

  满人早期命名直露率真,与其古朴的生活相得益彰,即便译为汉字,初期亦不以粗陋为羞。成书于崇德年间的《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努尔哈赤作“弩儿哈齐”,多尔衮作“多里哄”。顺治九年修《清太宗实录》初稿本中,努尔哈赤孙萨哈廉作“查哈量”,侄拜尹图作“摆音兔”,女婿达尔汉额驸作“打儿汗额夫”,宗室篇古作“偏俄”。以后受汉文化濡染,始将寓意平安吉庆、福禄寿喜一类美好、雅驯的字眼运用于名字中。

  满人命名在入关前已受到汉文化影响。清初皇室中取汉名者,最有代表性的当属顺治帝福临,取“福之将至”意。但因实录等官书中皇帝御名为避讳而缺笔,所以“福临”的满文究竟如何书写,无从得知。福临第二、五、七子分别命名福全、常宁、隆禧,均带有祥瑞意。

  以汉文福寿、吉祥、康泰等吉祥字命名,在清代成为满人习尚。另外,满人入关后易患痘疫,婴儿多早殇,故取佛保、众圣保、众僧保、众神保、观音保、菩萨保、韦驮保等带有宗教色彩名字者亦屡见不鲜。

  三、辈字排名

  汉人传统取名流行“字辈法”,即同辈人取名排一相同字(又称派语),藉以标明行辈。满人早期命名带有随意性,不同辈分乃至同一辈分族人间常有同名混淆现象。为杜绝这类问题,命名逐渐按照汉俗使用派语。康熙年间,皇室首先确定皇子名首字用“胤”字,第二字用“礻”旁;皇孙名首字用“弘”,第二字用“日”旁。乾隆、道光、咸丰三朝,又分别增加派语各四字,形成“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十四代字辈。满人的字辈一般由吉利的单字组成,或四言或五言或七言,缀连起来,琅琅上口,组成代表一定含义、体现一定价值观、或对子孙寄与殷切期望的诗句。

  马佳氏是满洲八大姓之一,族大支繁,子孙命名每多重复。道光二年(1822),阖族公议重修宗谱,以笃亲谊而正名号,拟定排辈十六字:文熙启秀,积庆开先,忠诚绍世,谦惠延年。并规定自该族第十四代起按“文”字开始排。道光十七年,因其中有应避清皇族名讳(“启”字),族中又商定,由原定十六字内酌定“绍世延熙,忠诚积庆”八字,仍从第十四代排起。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满族姓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