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华夷观对晚明辽东民族关系的影响(5)
2016-03-01 12:51 东北师大学报 肖瑶
4509
传统华夷观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以儒家华夷关系思想为代表的民族观,是中国封建社会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万历四十六年(1618),后金军攻陷抚顺、清河。对于这种“夷狄”胆敢侵犯中华的行为,万历皇帝震怒,急忙调兵遣将,犁庭扫穴。公元1619年的萨尔浒大战因而爆发,不幸的是,事与愿违,八万八千余人的明军,却被努尔哈赤率领的六万八旗兵,以“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战略战术,打得大败。丧师辱国的原因,主要由于政治腐败、经济凋敝、军备废弛。持有传统华夷观的明朝官兵,对建州女真的骄矜、轻视之态,早已埋下兵败萨尔浒的祸根。“覆军杀将,千古无此败 衄”[7]卷一),萨尔浒之战是后金和明朝兴衰史上的转折点。正如乾隆皇帝所说,萨尔浒一战,使“明之国势益削,我之武烈益扬,遂乃克辽东,取沈阳, 王基开,帝业定。” [8]卷二十二 )
(四)以“以夏变夷”为己任,单向度输出礼教文化、吸引同化诸少数民族的角色
随着明王朝与北部诸少数民族的经济与文化的交流,汉族文化的广泛输出,客观上提高了蒙古族及女真(满族)的文化水平。努尔哈赤的成长历程,可以作为汉族文化输出、教化的一个典型例子。当时,汉人、女真人和蒙古人,在明朝设在辽东的马市上,通过互市贸易,加强了彼此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努尔哈赤经常往来于抚顺关马市进行贸易。他广交汉人,了解汉族封建经济情况,洞悉明朝政治动向,熟悉明代典章制度。结识汉族知识分子,受到汉族文化的熏陶。他在集市贸易的 交往中,熟知辽东地区的山川形胜与道里险夷。他在同汉人的广泛接触中,学会了汉语、认识了汉 字。“好看三国、水浒二传,自谓有谋略”[9]卷二十),抚顺关马市贸易象一所大学校,使努尔哈赤从中学习到中原社会和经济、政治和文化、民俗和语言、军事和地理,从而增长了见识,丰富了智能,开阔了胸怀。“太祖既长,身长八尺,智力过人,隶成梁标下。每战必先登,屡立功,成梁厚待之。”[7]卷一 ),建州努尔哈赤的军事才能,应该说得益于在辽东名将李成梁帐下几年戎马生涯的锻炼。
总之,传统华夷观在晚明辽东的表现就是:政治上歧视、经济上垄断封锁、军事上打击、文化上 单向输出,致使民族矛盾日趋激化。
三
民族关系就是民族与民族之间社会互动,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等领域的交流与 互动,它是双向的、动态的人类社会活动。民族关系中的突出问题是民族权利、民族利益、民族发展的问题。从尊重各民族文化独特性的立场出发,各民族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但晚明统治者基于传统华夷观,没有站在民族平等的立场上,平等对待蒙古和女真等少数民族,而是顽固秉承“内诸夏,外夷狄”的大汉族主义思想,无视各少数民族力量壮大后追求平等的强烈愿望,继续鼓吹“华夷之辨”与“夷夏之防”思想。对辽东蒙古、女真等少数民族制定民族压迫与民族歧视的民族政策,不但使民族矛盾日趋激化,而且对辽东民族关系的影响深远而巨大。
晚明辽东民族关系主要是明朝(汉族)、北虏(蒙古)和东夷(女真)的三角关系。
5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华夷观
- 上一篇:清代皇族的族谱——玉牒
- 下一篇:试论明王朝对东北女真人的民族政策与其覆灭之关系
相关文章
-
02-20王尧:写给吴云峰和抚顺未来的主人翁们
-
02-20张国勇:《藏惑——徒步横穿西藏》[三]
-
02-20短篇小说:李满意家的红窗帘(四)
-
02-20昭盟岁月:深深怀念我的知青战友聂香云
-
02-19张国勇:《藏惑——徒步横穿西藏》[二]
-
02-19短篇小说:李满意家的红窗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