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华夷观对晚明辽东民族关系的影响(8)
2016-03-01 12:51 东北师大学报 肖瑶
5286
传统华夷观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以儒家华夷关系思想为代表的民族观,是中国封建社会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努尔哈赤利用了传统华夷观下的民族政策,利用了明王朝的自大心理,蒙蔽了一个日益腐败的中央王朝的视听。待到明朝有识之士看破努尔哈赤的“伪装”时,却为时晚矣!山东巡按熊廷弼曾疏言:“今日辽左兵马极其单弱,而努儿哈赤方包藏祸心。狡焉思逞,情形已着,变态已 彰。”[4]卷四六七) 兵部尚书李化龙奏:“奴酋狡悍,已非一日,……中国无事,必不轻动,一旦有事,为祸 首者,必此人也。”[4]卷四八四) 女真族(满族)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带领下,“生于忧患”,并逐步壮大,羽翼渐丰,并在同汉族和蒙古族交往及自身发展中逐渐形成其进取、学习、融合、创新的民族精神。摒弃了明末中央王朝的颓丧、封闭、隔阂、保 守等劣根性,这是满族入主中原建立中央政权的重要历史动因。 “民族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民族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族关系良好,则有利于民族发展、 社会进步,反之,则起延缓甚至阻碍作用。”[10] )检讨传统社会华夷观这一主导民族关系理念的价值内涵,审视晚明辽东民族力量的消长乃至王朝鼎革过程,对今天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仍有许多有益的历史启示。
——————
[参考文献] [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一[M].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 语言研究所,1962. [3]李东阳,申时行等.万历大明会典[M].北京:中华书局, 1989. [4]明神宗实录[M].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 所,1962. [5]潘 ,李鸿彬,孙方明.清入关前史料选辑(一)[Z].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 [6]明世宗实录[M].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 所,1962. [7]李澍田.先清史料[C].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8]抚顺县志略:卷二十二[M].清宣统三年(1911)石刻本.[9]黄道周.博物典汇:卷二十,四夷附奴酋[M].续修四库全 书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明崇祯刻本第124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5. [10]罗树杰,徐杰舜.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程[M].北京: 民族出版社,2005:111
8 下一页 |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华夷观
- 上一篇:清代皇族的族谱——玉牒
- 下一篇:试论明王朝对东北女真人的民族政策与其覆灭之关系
相关文章
-
02-20王尧:写给吴云峰和抚顺未来的主人翁们
-
02-20张国勇:《藏惑——徒步横穿西藏》[三]
-
02-20短篇小说:李满意家的红窗帘(四)
-
02-20昭盟岁月:深深怀念我的知青战友聂香云
-
02-19张国勇:《藏惑——徒步横穿西藏》[二]
-
02-19短篇小说:李满意家的红窗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