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的特色招幌文化
2016-03-07 04:10 辽宁省档案馆 不详
3956
由于文化、气候等地域性差异,东北地区有一些非常具有东北特色的招幌。煎饼是北方的常见食品,因此北方常常可以看到煎饼铺门前挂着半张煎饼模型所制作的招幌,
撫順城
招幌
行走于繁华的商业街,放眼望去,让人眼花缭乱的广告充斥了我们的生活。虽然岁月逐渐掩盖了它过去的面貌,但依稀还能看到传统广告——“招幌”的影子。招幌作为一种特定的商业符号标识,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还渗透着丰富的商业内涵和艺术气息,具有流传范围广的特性,不仅在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更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例如至今偶尔还能见到的理发店特色招幌——红白蓝三色灯柱,它由欧洲流传而来,因为中世纪的欧洲理发店与外科诊所是合二为一的,理发师也是外科医生,红白蓝分别代表了动脉、包扎绷带和静脉。虽然后来职业分离了,但这个标志却沿用至今,由此可见招幌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何为“招幌”
所谓“招幌”就是“招牌”与“幌子”的合称。招牌,在汉语中取自招引之意,为标有文字或图画的标志性广告牌,最初只是用于标明店主姓氏、经营内容等。但随着发展,特定的行业文字和图案逐渐形成。商人们对于招牌的字号也愈加重视,一个好的字号不仅可以招徕生意,还能成为店铺精神的象征。幌子,也称作“望子”,最早为布幔,最早出现在记载中的幌子就是“酒旗”,是一种三角形布幌子。在唐诗宋词中更是常常见到酒旗的身影,如杜牧的《江南春》里就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诗句。幌子在之后的经济生活中慢慢发展出多种形式。与招牌侧重店铺特色略有不同,幌子更侧重对于行业的通用标识作用。历朝历代,幌子与招牌不断发展、趋于成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态,并相互结合,彼此依托构成一个更加丰满的店铺形象。
随着历史的发展,商业也不断发展,行商坐贾的理念逐渐形成,为了更好的招徕吸引顾客,坐贾通过店铺传达商业信息和商业理念。古代,教育并不像如今这般普遍,市井中仍有不少人目不识丁,而招幌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使人们了解商品内涵,不仅达到广告宣传的目的更是对于消费的一种引导。老话常说“孩子都可以打酱油了”,那么小的孩子又是怎么懂得自己打酱油的,当然是招幌的功劳了。招幌的原始功效是用来招徕顾客的,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招牌与幌子逐渐承担起了标示行业特性的作用。主要通过商品实物、或者商品的物体形状、夸张模型等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形式。不仅向社会进行宣传经营内容,也形成了特定的行业标准。
上一页1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招幌
- 上一篇:东北年俗中的萨满遗迹
- 下一篇:辽宁出土5千年前石人像 瓜子脸高鼻梁樱桃口
相关文章
-
03-05抚顺煤炭生产就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
-
03-04[14]龙凤最早的职工业余疗养院——三宿舍
-
03-03辽宁第一个女真人村寨在瓮村
-
03-03徐洪:寻觅抚顺文史资料的乐趣
-
03-01论传统华夷观对晚明辽东民族关系的影响
-
02-29刘学敏:重建历史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