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   > 满族文化

满族文化

满洲族祖先探源兼论满洲的含义(4)

2016-03-09 08:35 博客 桃温史话 1890
关于颁金一词的满语意义,在《御制清文鉴》及《御旨增订清文鉴》中的意义为“长相、生计、生活、生存”,颁金节承载了满族人民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望。此节日的产生和发展正说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高句丽灭国于668年,渤海震国建立于698年,间隔差30年,在几乎重合的地域上,间隔30年建立的两个政权,不可能在人口、文化、经济等方面没有联系。据《旧唐书渤海靺鞨传》关于大祚荣初建震国的记载:“……祚荣遂率其众,保桂娄之故地,据东牟山,筑成以居之”。这里的桂娄,其音、其字与高句丽五部之桂娄相同。桂娄部,高句丽五部之一,是高句丽王族,又称黄部,内部,源出北扶余。桂娄部原居地是图门江流域(包括集安,桓仁,通化一带)。这里大祚荣所保之桂娄故地很显然与高句丽五部之桂娄故地在地域上重合,这说明大祚荣对高句丽故地和文化的认同。渤海王大武艺致日本天皇的第一封国书也说“(渤海)复高丽之旧居,有扶余之遗俗”,以此来说明自己是高句丽和扶余的正统继任国。渤海国也继承了高句丽的大部分人口,《旧唐书高丽传》载:总章元年(668)十一月,高丽国旧分为五部,有城百七十六,户六十九万七千。

  高句丽灭亡后,唐政府曾在总章二年(669)向江淮以南及山南、京西诸州迁移了三万八千二百多户人。仪凤二年(677),任命高藏为辽东州都督、朝鲜王时,又将这批人户迁回辽东,归高藏管辖。由于高藏谋叛,唐朝遂又将他们迁到河南、陇右诸州。从以上两组数据可以看出,移居中原的高句丽人是高句丽总人口的一少部分。另外渤海国的王族,大氏家族,究其来源,当来自高句丽渊氏家族。渊氏家族出于早期高句丽五部中的顺奴部。渊盖苏文(603年-666年),父亲渊太祚(?-616,太祚父渊子游,太祚二子渊净土)为高句丽东部大人、大对卢(相当于宰相),盖苏文继承父职为大对卢,仍掌高句丽军政大权。这里可以看出,渊氏家族是顺奴部人,并且是东部大人,顺奴部位于高句丽五部的东部。这里用满语来理解就很好理解,顺奴按照满语是xun na(顺是满语xun,太阳的意思;奴是满语na,地方的意思;顺奴在满语里是太阳地方,也就是东部地方)。很显然,渊氏家族是东部的顺奴部的部落长家族。高句丽渊氏家族后来为了避唐高祖李渊讳,改称泉氏。大祚荣的父亲,或曰大舍利乞乞仲象,或曰舍利乞乞仲象,或曰大仲象,或曰太仲象。

  这里的大舍利、舍利、大、太,很显然是姓氏。按照满语来解释,大舍利是da xeri,舍利是xeri,大和太都是da,满语中da的意义是源、根源,xeri是泉的意思,古汉字源和渊同意,大祚荣其实就是渊祚荣,或者泉祚荣。说明渤海王族大祚荣家族与高句丽渊盖苏文家族是同一个家族。渤海国其实还继承了高句丽的国家管理体制,渤海国的五京制度不能不说是对高句丽五部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而且这一制度影响了后来的辽朝、金朝的多京制度。后金政权最初为四旗,后发展为八旗,清政府除北京作为首都外,又有盛京和承德。都是对高句丽五部制的继承和发展。

满洲族祖先探源兼论满洲的含义 图1

  吉林集安的高句丽古墓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满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