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   > 满族文化

满族文化

满洲族祖先探源兼论满洲的含义(5)

2016-03-09 08:35 博客 桃温史话 2950
关于颁金一词的满语意义,在《御制清文鉴》及《御旨增订清文鉴》中的意义为“长相、生计、生活、生存”,颁金节承载了满族人民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望。此节日的产生和发展正说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渤海国在初期称为靺羯国,那么靺羯的前生是什么呢?对于高句丽的人口族源在史书上是有明确记述的,例如《三国志》载,高句丽为大水貊人所建立,除大水貊人之外,还有小水貊人。很明确高句丽人是貊人的一支。从语言的角度来看,其他的貊人支系还包括,扶余人、沃沮人、不耐濊人,从史书上可以看出,大水貊、小水貊、扶余人、沃沮人、不耐濊人语言几乎相同。《三国志》载:“高句丽‘东夷旧语以为夫余别种,言语诸事,多与夫余同,其性气、衣服有异。’”、“东沃沮在高句丽盖马大山之东,滨大海而居。其言语与句丽大同,时时小异。”、“濊南与辰韩,北与高句丽、沃沮接,东穷大海,今朝鲜之东皆其地也。言语法俗大抵与句丽同,衣服有异。”、“北沃沮一名置沟娄,去南沃沮八百余里,其俗南北皆同,与挹娄接。”从《三国志》的记载可以看出,在语言文化上,南北方向上,自韩国汉江流域以北至黑龙江流域,东西方向上,自乌苏里江以西至嫩江流域,这一广大地区内,在汉代的语言是统一一致的。

  这一语言统一地域,与历史上的满语、女真语的地理区域是重合的。《三国志》还记载,“挹娄在夫余东北千余里,滨大海。南与北沃沮接,未知其北所极。其土地多山险。其人形似夫余。言语不与夫余、句丽同”。从“夫余东北千余里”、“滨大海”、“其土地多山险”这一记载可以看出,挹娄人的居住范围在今天的俄罗斯海参崴北,锡霍特山至滨海一带。“其人形似夫余。言语不与夫余、句丽同”,说明挹娄人与貊人人种相同,而语言有差别,这种差别是较远的方言关系,或是完全无关的两种语言,并无法知晓。《三国志》中认为挹娄人是肃慎人的后裔。那么实际上从考古发现上来看,代表着挹娄人的滚兔岭文化,被北上的代表沃沮的团结文化所融合,明显标志就是出现近似于沃沮的豆类食器。《三国志》上记载的挹娄人“夫余数伐之,其人众虽少……东夷饮食类皆用俎豆,唯挹娄不,法俗最无纲纪也。”可以看出挹娄人人数少、无纲纪。这样一个人数少,又没有文化的原始人是不可能在人口和文化上战胜更发达的沃沮人的。最后在南北朝时,大部分的挹娄人与沃沮人融合为勿吉人。今天的满族人是勿吉人的直系后裔,而挹娄人的后裔在俄罗斯境内仍然有存在,可能就是吉利亚克人,也就是满语所说的费雅喀人。

满洲族祖先探源兼论满洲的含义 图1
吉利亚克人

  说到这里满族的族称的世系渊源就非常清晰了。满洲这一族称在渤海以后被称为靺羯、靺鞨,唐代以前,靺鞨被称为勿吉,勿吉与靺鞨实际是同音,勿字的上古汉语与靺字同音。勿吉实际来自沃沮与挹娄的融合。沃沮、勿吉、靺鞨等称呼是汉字对于满语族古语的不同音译词,实际指代的都是同一个词语。沃沮、高句丽、扶余都属于貊人,勿吉、靺羯实际的意义是貊人,沃、勿、靺的发音与貊字同音,而在满语中ji、ju、ti、tu这样的音节表示人的意义,所以沃沮、勿吉、靺鞨意义是貊人。

  《新唐书黑水靺鞨传》勿吉渠帅亦云“大莫拂瞒咄”,大莫拂瞒咄以满语理解为“da mafa 瞒咄”,“da mafa”在满语里是祖先的意思。也就是说,勿吉人的渠帅说自己的祖先是瞒咄,瞒咄与勿吉是有语音对应关系的,也就是说瞒咄是貊人的意义。扶余人是貊人的一支,这是确定的,而实际上扶余二字的语音根源也是貊人,也就是与沃沮、勿吉是同一个词语,《礼记王制》“扶余”记作“凫臾”,按照上古汉语发音,其音近似“bagi”或“poji”,所以扶余是沃沮、勿吉的古音。满族在商周时期及以前,称作貊人,扶余既为貊人之国,扶余是貊人之意。秦汉时期,貊人分为扶余、高句丽、沃沮、小水貊、不耐濊等国或部落联盟。南北朝时期沃沮人与挹娄人融合,形成勿吉人。公元494年,勿吉人与高句丽人南北夹击灭亡扶余。698年,高句丽人大祚荣带领高句丽人联合勿吉、靺鞨人诸部建立震国,后称靺鞨国,经过唐朝册封,改称渤海国。满洲族是历史上的貊人融合挹娄人,在金代融合部分契丹人,在明代融合部分蒙古人,发展而形成的民族语言文化群体。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满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