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城抚顺,究竟有什么文化?
2016-05-10 10:22 抚顺七千年 赵广庆
4688
人们喜欢听戏,戏总是要唱的。真正懂戏的人,在细细地品味着戏词。“抚顺七千年”的“戏”要继续“唱”下去。真正懂戏的人,也在细细地品味着它的韵律。在于那些符合历史发展脉络的合理考据。在于它那谨慎地挖掘。
它,究竟“挖掘”了些什么?
——记“抚顺七千年”网五周年
赵广庆
在“抚顺七千年”网站的旗帜上,写着“挖掘抚顺历史文化”,这是它的缘起也是它的归宿。那么,五年过去了,它究竟“挖掘”到了些什么?
抚顺地区的历史文化是特殊的。在古代曾有两大民族—高句丽族、女真族在这里生存长达千年,在近代曾成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半殖民地。从地理上看,这里曾是民族之间的隔离区,有“墙”有“边”有“关”。因此造就了这里的经济类型、社会形态、民族关系、文化属性的特殊性。在历史上这里出现许多“共存”现象,种植业与狩猎业共存,物质交换与货币交换共存,奴隶与自由民共存,儒教与萨满教共存,军事上的城与贸易上的市共存,汉族语言文字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共存。
这种特殊的地区历史,造就了特殊的地域的民族的文化。
这种具有鲜明的历史的地域的民族的传统文化,它是一种丰厚的遗产,她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今天和明天,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这就是“挖掘”的目的所在。
那么,五年间它究竟都挖掘了一些什么?
第一,对后金社会性质的挖掘。
后金地方民族政权建在抚顺地区,抚顺人,特别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是这个社会的性质以及对它称谓的争论。本网先后发表了张佳生《满族发展历程》、赵展《论清代满族四种社会群体的形成》、张玉兴《论清兵入关的文化背景》、李治亭《建国四十年来清前史研究述评》、富育光《满族农耕与计丁授田》、佟林《满族入关前抚顺地区女真人的经济生活》、燕昭安《论努尔哈赤时期的满汉一体化政策》等文章,对清前社会做出比较深入研究。首先是清前史时间范围问题。有起自“起兵”的,有起自“天命”的。截止时间有止于“崇德”的,有止于“顺治”的,意见不一。
综观历史,比较科学的研究结果是起于努尔哈赤起兵(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止于顺治入关(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由此,清前史所包含的历史跨度为61年。
为什么以入关为限?中国传统观念,山海关是内外之分的战略关口。在中国历史上,谁领有中原,谁就取得了中央的地位。而长城以外的民族只能依附或接受中原政权的统治。因此,长城对于历代王朝来说,就成了中央与地方的两种不同地位的分水岭。显然,长城已超越其军事防御的范围,而成为一道政治界限了。处在山海关,长城以外的后金政权以山海关为界限,入关前的历史称为清入关前史,即清朝前期或早期的历史,被称为清前史。
以今人审视事物角度看,以赫图阿拉为中心的那61年的历史,它的社会性质是什么?以往的答案很多,奴隶制说,半奴隶半封建制说,封建制说等等。这决定着诸般事物的性质,不得不查。
满洲社会确曾经历过奴隶制,不是从氏族社会飞跃到封建社会的。那末,满洲的奴隶制什么时候瓦解的?奴尔哈赤1616年建立的政权,是奴隶制还是封建制?
上一页1
该文章所属专题:赵广庆专栏
赵广庆先生
赵广庆(1935-2022),辽宁省阜新县人,蒙古族。曾任抚顺市委宣传部副处长、处长,抚顺市文化局党委书记、局长,抚顺市建委编辑室主任,《抚顺年鉴》编辑部主任、抚顺市地方史研究会副理事长。
赵广庆先生是抚顺市宣传文化系统有成就的领导人之一,常期以来,他在从事我市宣传文化工作领导工作的同时,致力于抚顺史、清前史、辽东史、东北民族史研究,是知名的地方史研究专家。他先后撰写出版《抚顺通史》《抚顺史略》《抚顺城市建设史》《抚顺史研究》《抚顺百科大事典》《赫图阿拉》等8部专著。编辑出版《当代抚顺》《抚顺年鉴》等11部资料。在抚顺地方史研究领域做出卓越贡献。
标签:赵广庆
相关文章
-
01-10赵广庆:清代重新修抚顺城
-
12-15赵广庆:三道雄关卫建州
-
12-13赵广庆:煤矿天然煤气的开发利用
-
12-09赵广庆:抚顺的城市道路与交通
-
12-06赵广庆:后金征明自抚顺开始
-
12-06赵广庆文集之 永安台考
-
12-02赵广庆文集之千金寨“日人街”考
-
12-01抚顺历史专家赵广庆先生为本网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