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漫游——行走抚顺第一期纪实
2016-07-04 15:41 抚顺书香 抚顺书香
2447
抚顺书香行走抚顺活动第一期,城市绿漫游。围绕劳动公园,途径抚顺解放纪念碑、抚顺矿务局矿工殉职纪念碑、湖心岛、塔湾村石碑、抚顺二中、公园地区的苏联楼和日本楼,以及东林路别墅,以行走的力量,重走抚顺的历史。
文字 / 李想
于是,由老李发起的抚顺书香行走抚顺第一期活动在群主林林的带领下如火如荼地展开。本次活动共有林林、于洋、老李、小宁、博勋、sue read 、树袋熊的忧伤、峰、奥雁九位伙伴的参与,为原本多云的天气增添了激情。
6月10日,天气有些多云,时而刮几阵清风,时而淋几滴细雨,抚顺书香的小伙伴从抚顺的四面八方赶来,参加抚顺书香第一次纯户外运动活动。有的从望花赶来,有的从城东赶来,有的从新华赶来,还有的从南台赶来……
下午两点,大家聚集在友谊宾馆的二层阳台上的友谊咖啡上,开启了友谊之旅,文化之旅,历史之旅,城市绿漫之旅。
绿漫之旅?何出此言?因考虑到这是第一次户外活动和小伙伴居住的远近距离不同,特将这次的活动定在市中心并围绕着劳动公园展开,既能让大家了解抚顺名址,还能呼吸到城市里的新鲜空气。
行走抚顺第一期的首站是在抚顺友谊宾馆的山上,那里有一座拥有90多年历史的纪念碑。1924年日本人的抚顺炭矿为了纪念日俄战争时攻占抚顺而建立了“表忠碑”。到了1948年抚顺解放后,市政府将“表忠碑”改为“抚顺解放纪念碑”。这座石碑历经了两个时代承载了两种不同的寓意,凝结了抚顺人民鲜血与汗水。
出人意料的是,由于通往抚顺解放纪念碑的唯一路线封被友谊宾馆封上,并装上仅供过往的车辆通行的自动门,在策划这站时并未意料到如此,临时与友谊宾馆方面协商也来不及了,行走抚顺第一期的首站只好以失败而告终。
这时,天已下起了蒙蒙细雨,可这才是本次活动的开始,并且以首站失败而告终,这令几位小伙伴担忧起来。不过天气似乎很友善,蒙蒙细雨只是点醒了沉睡的大地,并没有像我们想象中的倾盆,相反,在这细雨之中,书香的小伙伴打着伞,脚下踩着落满桑椹的板油马路,尝着山坡边即将成熟的小樱桃,反而有一种神仙般的悠哉。
令人遗憾的是,因为没有去成抚顺解放纪念碑,就没办法在山上俯瞰新华桥。上世纪七十年代,新华桥作为文G时期所的建桥,当时名为胜利大桥,是当年红卫兵必经之地,如果你生活在那时,在友谊宾馆后山上,你就会看到三三两两的红卫兵小伙子围着抚顺解放纪念碑远眺胜利大桥拍照。那时的山还是光秃的,那时的浑河还是两道河,那时的新华桥还是文G时候建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是,红工联与抚联武斗时,抚联遇难的人的尸体就埋在今抚顺石化公司和总工会一带当时的大水洼里。
不得不说的是,友谊宾馆所在的山是座有历史的山,以前名叫琥珀泉山,其历史可追溯到汉代。在1935年修建琥珀泉宾馆时就曾挖掘了汉代“千秋万代”瓦当和子母砖,后来有专家学者认为,此地可能就是汉代的玄菟郡遗址。今天,一条凤翔路分割了那时的汉代遗址,人们很难把琥珀泉山和劳动公园联系在一起,其实这世界上本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为了不浪费时间,大家决定放弃首站,前往下一站劳动公园。
对于抚顺市民来说,劳动公园可不陌生,很多抚顺人的童年是在劳动公园中游玩度过的,大家记得劳动公园门前的“双龙”,墙壁上的嬉水乐园,岸边的荷花亭,山上的动物园,还有实验小学与劳动公园外墙的一段矮墙……
图片来自中国记忆论坛
抚顺劳动公园始建于1925年,为日本满铁株式会社抚顺炭矿所建,建园时名为“东公园”。1953年,“东公园”改名为“劳动公园”,并于1962年动工在公园的湖心岛上建了三座桥。十年前,劳动公园结束了数十年收票的方式,成为人们在夏日的避暑乐园,冬季的滑雪场。每到傍晚,市民成群结队地在公园中散步,大爷大妈们在小广场上载歌载舞。伴着夕阳之光的黄昏,红色的油漆地面上映射出一道道暖黄。
正在这时,树袋熊的忧伤从南站赶来了,加入了行走抚顺的队伍。
抚顺书香的小伙伴穿过劳动公园树林阴翳的散步大道,直奔山上的纪念碑。通往半山腰纪念碑的路是一条蜿蜒而又陡峭的阶梯,这让于洋大师感到惊讶,但大家热情不减,小伙伴们极速前进,想一看究竟。
这座纪念碑是日本侵略者为了纪念在抚顺煤矿事故中死去的劳工而建的殉职碑,当时名叫“忠灵碑”,里边供奉着日本人的灵位。资料上显示,这座碑是日本人为了纪念中国煤矿死去的劳工而建,实际他们是为了纪念在中国煤矿死去的日本劳工。另外日本人起的这个名字也非常有野心——“忠灵碑”,忠于日本天皇的灵魂纪念碑,野心勃勃日本人企图将煤矿中死去的中国劳工和日本劳工统统划成忠于他们大日本天皇的灵魂。建国初,这座碑被抚顺矿务局改成抚顺矿务局矿工殉职纪念碑,上面刻着时任抚顺市长王新三的题词,将日本人的灵位撤掉,这才是真正地纪念死难的中国矿工。
虽然日本侵略者建造这座纪念碑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但外形修建得很精致,高12米,边长11米,建造的材料全部是一块块山石,碑的顶部有锯齿形纹路,有一种肃穆美。
走到这里,老李为小伙伴们讲了三座桥的历史,原来这三座隐逸在城市公园中的桥有着这样的历史,一些小伙伴纷纷停下来拍照,也仔细地欣赏桥之美。
不巧的是,酷爱踢球的峰与他的朋友约好了去踢球,峰无缘继续下面的观赏。
接着,小伙伴们穿过劳动公园湖心岛,来到了公园偏南的凉亭。正在这时,天空突然下起了稠密的雨点,雨越下越大,正巧这里有个亭子可以背雨。
雨停后,林林说,她记得在这座亭子边的山坡上有座石碑,这是她上高中时到这里来玩发现的,她很想看一看如今这座石碑的近况。于是,林林、于洋、老李三人决定登山石阶一看究竟。
林林走在最前边,于洋紧随其后,老李一边拍照一边看着脚下的路。登上半山腰,林林忽然发现那座久违的石碑依然耸立在哪里,于洋老李连忙凑过去。原来,这是一座日伪时期抚顺探矿事务所所建的石碑,是关于塔湾村的,碑文中写道:“塔湾村西之龙泉寺位于西山(注:指劳动公园内之小山)之隅……相传有清以上之古刹也。自抚顺炭矿经营矿务以来……塔湾村以收买殆尽,房宅庐舍将迁移一空。村中三官庙……塔湾乡耆不忍坐视名刹随茅庐俱尽,为仰达神庥计,故有移该庙於西山之义举……”。老李仔细地朗读了上边的文字。
林林不解,塔湾是什么意思,她说她从未听闻塔湾。然而,就连听说过塔湾的人也不清楚这里为什么会有一块塔湾的石碑,在抚顺人印象中,塔湾位于东洲区搭连与东洲的中部,可那里的碑为什么会到劳动公园山上呢?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此碑的地点原来就叫塔湾,是一个小村庄,这个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传说故事呢。
话说此地,也就是塔湾村,有一个八角形的塔,有一条铁链子把这个塔跨越浑河和河北的高尔山辽塔拴在一起,链子上边还有一个巨型大钟,在有战乱和灾害来临之前都会鸣响。1905年日俄战争时,铁链被流弹击中,掉入浑河,因此上这个塔就被铁链子拽弯了,所以叫塔湾。可是这样的故事实在充满了神话的色彩,给人一种耸人听闻的感觉,可信度不高,但是有没有别的传说。后来塔湾村被抚顺炭矿完全收买,居民被安置到搭连附近,仍以“塔湾”名之,这就是今天的“塔湾”了。
大家走出劳动公园,看到为参加活动等待多时sue read。sue read是群里有名的美食专家,这次她为了展示自己的手艺,特意带来了在家做好的小甜点,并分给大家品尝。sue read的手艺真是不赖,做的小甜点形状各异,味道也及其甜美。老李提议,让大家在公园东门合一张影,于是大家就手拿她做的甜点拍照,为sue read的甜点做了一个广告。
随后,书香的小伙伴来到抚顺二中,探访这座历史悠久的老学校。说起探访抚顺二中的缘由,还有一段趣闻:抚顺书香群中的林林和奥雁都是在这所学校毕业的,为了让群主他们有一次怀念母校的机会,策划人老李特意将抚顺二中作为本次活动的一站。
遗憾的是奥雁由于加班没有及时赶到。
林林回到母校,有一种故地重游的感觉。她仿佛回到了高中时代,看着多年未变的栏杆,不禁爬了上去,其他的小伙伴不觉称赞道:“好身手”!
群友sue read说,她的小学是二中院内的公园二校,当年她上小学时与高中生共用一个操场。真令人难以想象当时的场景啊。不过幸运的是曾经的公园二校校舍没有拆除,而是当作了凤翔实验中学的一个教学楼,这让sue read也看到了自己的母校。
不论是抚顺二中,还是公园二校,甚至是其他什么学校,都是人们青涩时的避风港,又是学会成长的小社会,一排排二层的小楼,令一位位学子的深深怀念,煤渣路的操场,曾经有多少运动鞋在上边弹跳,几棵大树,四周围墙,承载了多少人的青春年华。
这天是假日,二中空旷的操场上只有几位抚顺书香的小伙伴,伴着刚下过雨的湿润和微风的清爽,有些破旧的老学校屹立在眼前,不觉使人感到有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林林饱含深情地看着母校后,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去。
这时,天色接近是傍晚,可还有两个地点没有到达,大家不禁加快脚步。
过了不一会,刚下班的奥雁风尘仆仆地赶了过来,可惜的是奥雁离他的母校只有一站之遥,却已经错过。奥雁来到后,自报奋勇地接过摄影师的任务,这让摄影师林林减轻了负担,最重要的是奥雁精通摄影知识,这令之后的摄影作品不再全是用自动挡照的了。
大家穿过了抚顺二中门前的马路,来到了对面的一片居民区,居民区之中有三栋楼房就是这一站要探访的地点,其中两栋是苏联楼,一栋是日本楼。早在几年前,抚顺历史专家傅博先生和抚顺老客网友就曾探访过这里,那两栋苏联楼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苏联援建的,那栋日本楼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抚顺挖掘机厂的住宅,如今只剩下这一栋。仔细想来,抚顺曾有许多这样的苏联楼和日本楼,它们材料上乘,外形精美,富有历史沧桑感,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一批批老房子倒下,成为时代的牺牲品,这样的事情在抚顺尤为明显。
抚顺书香的小伙伴为这些建筑的做工感到惊叹,为这些建筑的逐渐消失感到遗憾。
继续向前走路,看见一座苏联的小二层别墅。外表已经破旧不堪,丝毫看不到别墅的气派,只剩下青砖烂瓦,灰头土脸。奥雁非常惊讶,这难道是别墅?在当时的确是,只要想想该建筑所建的那个年代也就不稀奇了,在新中国成立初能住上这样房子的人就已经是土豪了,而大部分的城市人还在用煤烧炕呢。
仔细观察这个建筑,在起脊式房顶下的房檐边印着42这个数字,可能是这座房子是第42栋?还是42年所建?至于什么原因就无法考证了。不管怎样,这栋印着42的别墅是要拆除了,曾经的人和故事也一并会因历史的流逝而被带走,不知道的是那两栋苏联楼和最后一栋日本楼的命运将何去何从。
下面就是这次行走抚顺第一期的最后一站了,抚顺书香的小伙伴为了看见一町目的四栋苏式别墅再次加快了脚步。
如今的劳动公园已经升至三A景区,原本东林路公园南门沉陷区也被划分在内,这四栋所处沉陷区附近的别墅也不例外。
在去探访苏式别墅的路上,经过了一段荒僻的小路,由于这里是沉陷区,原本的日式居民楼都已经拆除多年,大片大片的土地裸露出来,路边长满了野草。穿过这段荒僻小路之后,半山腰上的小红房子映入大家的眼帘,这小红房子一共有四栋,一层为苏式的红色矸石砖砌成,混搭日式的缥窗,二层的外墙是白色的水泥磨面,窗子是苏式,屋顶是起脊式的,还保留着原来的瓦片,木质屋脊刷着绿色的油漆,可是在岁月的风雨中已经有些龟裂。
这就是最后一站要去的东林路别墅。
走上苏式别墅的阶梯,书香的小伙伴们看到了四栋完整保留着的颇有苏式和日式结合风格的老房子,这四栋别墅外形不同,当年所住宿的人的身份也不同。最靠北边的那栋明显是一个小独楼,这大概是当年苏联来抚顺建设楼房的总工程师所居住的处所,再向南一点的那栋是两户的别墅,估计应该是副总工程师所居住的了,紧接着这两栋别墅南边的那两栋,居住的用户就多了,是四户的,不过这在当时来说都算得上是高等住宅。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后,苏联工程师返回苏联,这里就成了抚顺挖掘机厂干部及家属的住宅,有的直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才搬走。
这里的房子在当时属于中上等住宅,比起永安台甲乙丙丁等的住宅还要低档一些,比望花铝厂的住宅要高级一些,可是在人们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能住的上这样的房子——电灯电话地板,算得上是幸福的高干子弟了。
时过境迁,昔日的高等住宅已成为公园的一部分,平常许多人在这里参观、游玩、野餐。面对繁华的街市,这里已经成为夏日避暑乘凉的好去处,可它的故事鲜有人知。
抚顺书香的小伙伴从苏式别墅走出来,已是傍晚六点左右,大家虽已走得饥肠辘辘却依然兴奋,在这次活动中,大家看到了以前未被注意角落,也在这样一个细雨绵绵的初夏,开启了一场读书人行走城市之旅。
摄影 / 林林、奥雁、李想、sue read 等
抚顺书香是一群抚顺本地喜爱读书人组成的社会团体,成立快一年了,此前已经举办了22次活动。现在抚顺书香微信群中已有150多位朋友,其中前22次活动参加的朋友就有30多位。
不过,这22次活动中户外活动寥寥无几,除了有几次外出野餐谈谈读书心得的活动以外,基本都是在室内分享或讨论。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是在抚顺行万里路是不太可能的,但我们可以行千里路,既然不能走遍抚顺,那么我们就便走抚顺(随便走)。于是,由老李发起的抚顺书香行走抚顺第一期活动在群主林林的带领下如火如荼地展开。本次活动共有林林、于洋、老李、小宁、博勋、sue read 、树袋熊的忧伤、峰、奥雁九位伙伴的参与,为原本多云的天气增添了激情。
第一期行走抚顺路线
6月10日,天气有些多云,时而刮几阵清风,时而淋几滴细雨,抚顺书香的小伙伴从抚顺的四面八方赶来,参加抚顺书香第一次纯户外运动活动。有的从望花赶来,有的从城东赶来,有的从新华赶来,还有的从南台赶来……
下午两点,大家聚集在友谊宾馆的二层阳台上的友谊咖啡上,开启了友谊之旅,文化之旅,历史之旅,城市绿漫之旅。
绿漫之旅?何出此言?因考虑到这是第一次户外活动和小伙伴居住的远近距离不同,特将这次的活动定在市中心并围绕着劳动公园展开,既能让大家了解抚顺名址,还能呼吸到城市里的新鲜空气。
地处城市中心抚顺劳动公园,作为汉代玄菟郡遗址,富有历史盛名,同时也是城市的天然氧吧,为城市添上了一抹绿意。
行走抚顺第一期的首站是在抚顺友谊宾馆的山上,那里有一座拥有90多年历史的纪念碑。1924年日本人的抚顺炭矿为了纪念日俄战争时攻占抚顺而建立了“表忠碑”。到了1948年抚顺解放后,市政府将“表忠碑”改为“抚顺解放纪念碑”。这座石碑历经了两个时代承载了两种不同的寓意,凝结了抚顺人民鲜血与汗水。
抚顺解放纪念碑旧影
出人意料的是,由于通往抚顺解放纪念碑的唯一路线封被友谊宾馆封上,并装上仅供过往的车辆通行的自动门,在策划这站时并未意料到如此,临时与友谊宾馆方面协商也来不及了,行走抚顺第一期的首站只好以失败而告终。
这时,天已下起了蒙蒙细雨,可这才是本次活动的开始,并且以首站失败而告终,这令几位小伙伴担忧起来。不过天气似乎很友善,蒙蒙细雨只是点醒了沉睡的大地,并没有像我们想象中的倾盆,相反,在这细雨之中,书香的小伙伴打着伞,脚下踩着落满桑椹的板油马路,尝着山坡边即将成熟的小樱桃,反而有一种神仙般的悠哉。
令人遗憾的是,因为没有去成抚顺解放纪念碑,就没办法在山上俯瞰新华桥。上世纪七十年代,新华桥作为文G时期所的建桥,当时名为胜利大桥,是当年红卫兵必经之地,如果你生活在那时,在友谊宾馆后山上,你就会看到三三两两的红卫兵小伙子围着抚顺解放纪念碑远眺胜利大桥拍照。那时的山还是光秃的,那时的浑河还是两道河,那时的新华桥还是文G时候建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是,红工联与抚联武斗时,抚联遇难的人的尸体就埋在今抚顺石化公司和总工会一带当时的大水洼里。
图片来自抚顺老客
不得不说的是,友谊宾馆所在的山是座有历史的山,以前名叫琥珀泉山,其历史可追溯到汉代。在1935年修建琥珀泉宾馆时就曾挖掘了汉代“千秋万代”瓦当和子母砖,后来有专家学者认为,此地可能就是汉代的玄菟郡遗址。今天,一条凤翔路分割了那时的汉代遗址,人们很难把琥珀泉山和劳动公园联系在一起,其实这世界上本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图片来自文史资料
为了不浪费时间,大家决定放弃首站,前往下一站劳动公园。
对于抚顺市民来说,劳动公园可不陌生,很多抚顺人的童年是在劳动公园中游玩度过的,大家记得劳动公园门前的“双龙”,墙壁上的嬉水乐园,岸边的荷花亭,山上的动物园,还有实验小学与劳动公园外墙的一段矮墙……
图片来自中国记忆论坛
抚顺劳动公园始建于1925年,为日本满铁株式会社抚顺炭矿所建,建园时名为“东公园”。1953年,“东公园”改名为“劳动公园”,并于1962年动工在公园的湖心岛上建了三座桥。十年前,劳动公园结束了数十年收票的方式,成为人们在夏日的避暑乐园,冬季的滑雪场。每到傍晚,市民成群结队地在公园中散步,大爷大妈们在小广场上载歌载舞。伴着夕阳之光的黄昏,红色的油漆地面上映射出一道道暖黄。
正在这时,树袋熊的忧伤从南站赶来了,加入了行走抚顺的队伍。
抚顺书香的小伙伴穿过劳动公园树林阴翳的散步大道,直奔山上的纪念碑。通往半山腰纪念碑的路是一条蜿蜒而又陡峭的阶梯,这让于洋大师感到惊讶,但大家热情不减,小伙伴们极速前进,想一看究竟。
有几位小伙伴说他以前来过此地,只是当时因为纪念碑破旧不太令他们注意,这次上来感到很惊叹,原来此地还有一座这么漂亮的纪念碑。
这座纪念碑是日本侵略者为了纪念在抚顺煤矿事故中死去的劳工而建的殉职碑,当时名叫“忠灵碑”,里边供奉着日本人的灵位。资料上显示,这座碑是日本人为了纪念中国煤矿死去的劳工而建,实际他们是为了纪念在中国煤矿死去的日本劳工。另外日本人起的这个名字也非常有野心——“忠灵碑”,忠于日本天皇的灵魂纪念碑,野心勃勃日本人企图将煤矿中死去的中国劳工和日本劳工统统划成忠于他们大日本天皇的灵魂。建国初,这座碑被抚顺矿务局改成抚顺矿务局矿工殉职纪念碑,上面刻着时任抚顺市长王新三的题词,将日本人的灵位撤掉,这才是真正地纪念死难的中国矿工。
虽然日本侵略者建造这座纪念碑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但外形修建得很精致,高12米,边长11米,建造的材料全部是一块块山石,碑的顶部有锯齿形纹路,有一种肃穆美。
图片来自抚顺老客
书香的小伙伴从半山腰上下来,又前往劳动公园的湖心岛。劳动公园的湖心岛上有三座上个世纪里六十年代所建的桥,分别是翠芳桥、绿漪桥、景观桥。这三座桥各具特色,其中翠芳桥的结构类型是梁桥,两侧的桥头堡刻着桥名和竣工日期,桥头堡上有一个螺旋形杯状石柱,桥面偏高,有三层阶梯。而绿漪桥则属于悬索桥,上边有铁链吊着,吊桥柱子上面的石材雕刻着精美的花纹,颇有一种西式古典美。景观桥则是单孔拱形桥,桥体由元帅林剩下的石料建造而成,虽然石桥才建成五十年,但石料却有几百年的历史。
翠芳桥
景观桥
绿漪桥
走到这里,老李为小伙伴们讲了三座桥的历史,原来这三座隐逸在城市公园中的桥有着这样的历史,一些小伙伴纷纷停下来拍照,也仔细地欣赏桥之美。
不巧的是,酷爱踢球的峰与他的朋友约好了去踢球,峰无缘继续下面的观赏。
接着,小伙伴们穿过劳动公园湖心岛,来到了公园偏南的凉亭。正在这时,天空突然下起了稠密的雨点,雨越下越大,正巧这里有个亭子可以背雨。
雨停后,林林说,她记得在这座亭子边的山坡上有座石碑,这是她上高中时到这里来玩发现的,她很想看一看如今这座石碑的近况。于是,林林、于洋、老李三人决定登山石阶一看究竟。
林林走在最前边,于洋紧随其后,老李一边拍照一边看着脚下的路。登上半山腰,林林忽然发现那座久违的石碑依然耸立在哪里,于洋老李连忙凑过去。原来,这是一座日伪时期抚顺探矿事务所所建的石碑,是关于塔湾村的,碑文中写道:“塔湾村西之龙泉寺位于西山(注:指劳动公园内之小山)之隅……相传有清以上之古刹也。自抚顺炭矿经营矿务以来……塔湾村以收买殆尽,房宅庐舍将迁移一空。村中三官庙……塔湾乡耆不忍坐视名刹随茅庐俱尽,为仰达神庥计,故有移该庙於西山之义举……”。老李仔细地朗读了上边的文字。
林林不解,塔湾是什么意思,她说她从未听闻塔湾。然而,就连听说过塔湾的人也不清楚这里为什么会有一块塔湾的石碑,在抚顺人印象中,塔湾位于东洲区搭连与东洲的中部,可那里的碑为什么会到劳动公园山上呢?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此碑的地点原来就叫塔湾,是一个小村庄,这个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传说故事呢。
话说此地,也就是塔湾村,有一个八角形的塔,有一条铁链子把这个塔跨越浑河和河北的高尔山辽塔拴在一起,链子上边还有一个巨型大钟,在有战乱和灾害来临之前都会鸣响。1905年日俄战争时,铁链被流弹击中,掉入浑河,因此上这个塔就被铁链子拽弯了,所以叫塔湾。可是这样的故事实在充满了神话的色彩,给人一种耸人听闻的感觉,可信度不高,但是有没有别的传说。后来塔湾村被抚顺炭矿完全收买,居民被安置到搭连附近,仍以“塔湾”名之,这就是今天的“塔湾”了。
塔湾村(1922年摄) 图片来自中国记忆论坛
大家走出劳动公园,看到为参加活动等待多时sue read。sue read是群里有名的美食专家,这次她为了展示自己的手艺,特意带来了在家做好的小甜点,并分给大家品尝。sue read的手艺真是不赖,做的小甜点形状各异,味道也及其甜美。老李提议,让大家在公园东门合一张影,于是大家就手拿她做的甜点拍照,为sue read的甜点做了一个广告。
随后,书香的小伙伴来到抚顺二中,探访这座历史悠久的老学校。说起探访抚顺二中的缘由,还有一段趣闻:抚顺书香群中的林林和奥雁都是在这所学校毕业的,为了让群主他们有一次怀念母校的机会,策划人老李特意将抚顺二中作为本次活动的一站。
抚顺二中今昔对比(老照片由抚顺老客提供)
遗憾的是奥雁由于加班没有及时赶到。
林林回到母校,有一种故地重游的感觉。她仿佛回到了高中时代,看着多年未变的栏杆,不禁爬了上去,其他的小伙伴不觉称赞道:“好身手”!
群友sue read说,她的小学是二中院内的公园二校,当年她上小学时与高中生共用一个操场。真令人难以想象当时的场景啊。不过幸运的是曾经的公园二校校舍没有拆除,而是当作了凤翔实验中学的一个教学楼,这让sue read也看到了自己的母校。
不论是抚顺二中,还是公园二校,甚至是其他什么学校,都是人们青涩时的避风港,又是学会成长的小社会,一排排二层的小楼,令一位位学子的深深怀念,煤渣路的操场,曾经有多少运动鞋在上边弹跳,几棵大树,四周围墙,承载了多少人的青春年华。
图片来自抚顺老客
这天是假日,二中空旷的操场上只有几位抚顺书香的小伙伴,伴着刚下过雨的湿润和微风的清爽,有些破旧的老学校屹立在眼前,不觉使人感到有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林林饱含深情地看着母校后,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去。
这时,天色接近是傍晚,可还有两个地点没有到达,大家不禁加快脚步。
过了不一会,刚下班的奥雁风尘仆仆地赶了过来,可惜的是奥雁离他的母校只有一站之遥,却已经错过。奥雁来到后,自报奋勇地接过摄影师的任务,这让摄影师林林减轻了负担,最重要的是奥雁精通摄影知识,这令之后的摄影作品不再全是用自动挡照的了。
大家穿过了抚顺二中门前的马路,来到了对面的一片居民区,居民区之中有三栋楼房就是这一站要探访的地点,其中两栋是苏联楼,一栋是日本楼。早在几年前,抚顺历史专家傅博先生和抚顺老客网友就曾探访过这里,那两栋苏联楼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苏联援建的,那栋日本楼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抚顺挖掘机厂的住宅,如今只剩下这一栋。仔细想来,抚顺曾有许多这样的苏联楼和日本楼,它们材料上乘,外形精美,富有历史沧桑感,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一批批老房子倒下,成为时代的牺牲品,这样的事情在抚顺尤为明显。
苏联楼
日本楼
抚顺书香的小伙伴为这些建筑的做工感到惊叹,为这些建筑的逐渐消失感到遗憾。
继续向前走路,看见一座苏联的小二层别墅。外表已经破旧不堪,丝毫看不到别墅的气派,只剩下青砖烂瓦,灰头土脸。奥雁非常惊讶,这难道是别墅?在当时的确是,只要想想该建筑所建的那个年代也就不稀奇了,在新中国成立初能住上这样房子的人就已经是土豪了,而大部分的城市人还在用煤烧炕呢。
仔细观察这个建筑,在起脊式房顶下的房檐边印着42这个数字,可能是这座房子是第42栋?还是42年所建?至于什么原因就无法考证了。不管怎样,这栋印着42的别墅是要拆除了,曾经的人和故事也一并会因历史的流逝而被带走,不知道的是那两栋苏联楼和最后一栋日本楼的命运将何去何从。
下面就是这次行走抚顺第一期的最后一站了,抚顺书香的小伙伴为了看见一町目的四栋苏式别墅再次加快了脚步。
如今的劳动公园已经升至三A景区,原本东林路公园南门沉陷区也被划分在内,这四栋所处沉陷区附近的别墅也不例外。
在去探访苏式别墅的路上,经过了一段荒僻的小路,由于这里是沉陷区,原本的日式居民楼都已经拆除多年,大片大片的土地裸露出来,路边长满了野草。穿过这段荒僻小路之后,半山腰上的小红房子映入大家的眼帘,这小红房子一共有四栋,一层为苏式的红色矸石砖砌成,混搭日式的缥窗,二层的外墙是白色的水泥磨面,窗子是苏式,屋顶是起脊式的,还保留着原来的瓦片,木质屋脊刷着绿色的油漆,可是在岁月的风雨中已经有些龟裂。
东林路别墅今昔对比(老照片由付波拍摄)
这就是最后一站要去的东林路别墅。
走上苏式别墅的阶梯,书香的小伙伴们看到了四栋完整保留着的颇有苏式和日式结合风格的老房子,这四栋别墅外形不同,当年所住宿的人的身份也不同。最靠北边的那栋明显是一个小独楼,这大概是当年苏联来抚顺建设楼房的总工程师所居住的处所,再向南一点的那栋是两户的别墅,估计应该是副总工程师所居住的了,紧接着这两栋别墅南边的那两栋,居住的用户就多了,是四户的,不过这在当时来说都算得上是高等住宅。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后,苏联工程师返回苏联,这里就成了抚顺挖掘机厂干部及家属的住宅,有的直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才搬走。
东林路别墅今昔对比(老照片由付波拍摄)
这里的房子在当时属于中上等住宅,比起永安台甲乙丙丁等的住宅还要低档一些,比望花铝厂的住宅要高级一些,可是在人们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能住的上这样的房子——电灯电话地板,算得上是幸福的高干子弟了。
时过境迁,昔日的高等住宅已成为公园的一部分,平常许多人在这里参观、游玩、野餐。面对繁华的街市,这里已经成为夏日避暑乘凉的好去处,可它的故事鲜有人知。
抚顺书香的小伙伴从苏式别墅走出来,已是傍晚六点左右,大家虽已走得饥肠辘辘却依然兴奋,在这次活动中,大家看到了以前未被注意角落,也在这样一个细雨绵绵的初夏,开启了一场读书人行走城市之旅。
图片来自中国记忆论坛
因此,读书不再是死读书,走路也不再是只走路,我们生活在今天,回望着昨天,勾画着明天。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抚顺老建筑1900-1949】02浑河上现存最老的桥
- 下一篇:世界遗产:清永陵
相关文章
-
03-14清永陵始建“万历二十六年说”正误
-
02-08抚顺历史之谜:女真何以又称为“女直”
-
11-23历史故事:努尔哈赤是如何攻破抚顺城的?
-
11-15曾慧:清入关前满族服饰刍议
-
11-05试论女真满族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不可分割性
-
11-03抚顺历史文化之旅:帻城遗址
-
10-05抚顺历史文化之旅:西露天大坑
-
08-02抚顺历史上测得最高气温为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