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集邮之最(三)——邮集获奖沾金挂银
2016-08-25 16:29 抚顺七千年 徐洪
3062
随着“文革”结束,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各方面的兴旺发展。特别是1983年抚顺市集邮协会成立后,全市集邮爱好者总数超过万人,基层集邮组织也相继组建,到1986年四区三县和各大厂矿计23个邮协都挂靠了工会...
随着“文G”结束,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各方面的兴旺发展。特别是1983年抚顺市集邮协会成立后,全市集邮爱好者总数超过万人,基层集邮组织也相继组建,到1986年四区三县和各大厂矿计23个邮协都挂靠了工会,会员达500多人。这些集邮组织抓骨干,引导鼓励会员组编制作邮集,参加各级各类集邮展览,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邮集与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在全市集邮界形成了标杆样板,对我市集邮事业的健康发展、良性循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 最早在省和全国邮展上获奖的抚顺专题邮集。我市邮协自1983年成立以来,举办了不同主题的集邮展览几十场次,邮集的制作水平日益提高,在省级以上展场多次获得最好成绩,有的还被推荐参加全国邮展并获奖。最早参加省邮展并获奖的,是在1983年6月29日至7月10日,辽宁省第一届集邮展览上,我市矿建公司李新华的《从邮票上看我国的交通运输》邮集获纪念奖。
(图一)
最早参加全国专项邮展并获奖的邮集,要属市有机化工厂任星的《蟾宫折桂,独占鳌头》邮集(图一)。该邮集在“东北三省青少年邮展”中获三等奖,被推荐参加1987年7月20日至29日在北京举办的“中华全国青少年专题集邮展览”,荣获该次邮展辽宁省唯一的一块铜牌,为家乡争了光。
上一页1
该文章所属专题:徐洪专栏
徐洪,(1956-2023) 原中共抚顺县委党校副校长。现任抚顺市关工委报告团副团长、市邮协秘书长、市作协纪实委副主任、县关工委副主任等。1980年起在省内外发表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现为辽宁省作家、集邮家。
标签:集邮
- 上一篇:徐洪:穿越时空游抚顺
- 下一篇:由“四国桥”到永安桥
相关文章
-
08-03抚顺集邮之最(一)——协会组织雨后春笋
-
07-10徐洪:党旗伴我30年
-
07-09徐洪:抓机遇拍获家乡邮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