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代人物

“难得此君尘不染“——深切怀念王新三同志(3)

时间:2016/12/13 9:39:47   作者:作者不详   来源:人民日报   评论:0
内容摘要:王新三同志于1991年7月9日在去北戴河途中,突发咯血窒息,与世长辞。噩耗传来,令人震惊。王新三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无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他都站在革命斗争的前列。我们是与他相处多...


 

  1960年,王新三调至东北局任经委主任。在3年困难时期,他坚决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多次亲率工作组深入东北工交战线的基层单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提出调整的方案和措施,以东北的煤炭、木材、运输为重点,促进了其它行业的恢复和发展,为支援全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8年,蒙受十年不白之冤的王新三奉调来京。他在北京只逗留了三五天,就心急火燎地只身一人径奔淮南,就任两淮煤炭会战总指挥。这时他已经65岁了,但仍然废寝忘食,辛苦工作。

 

  夏日,地面温度高达36℃,但冻结井中竟然是零下十几度。下井前,要穿棉衣、棉裤。秘书劝他不要下井,他说:“工人整天在井下干活都受得了,我下去看看不行吗?如果连井都不下,那还有什么资格当总指挥?不让我下井,等于撤我的职呀!“

 

  在淮南,王新三率中日友好知名人士代表团出访日本,会见了旧友,结交了新识,受到热烈欢迎。回国时,他带回汽车、家用电器等一些不容推辞的礼品。王新三只留下了一块手表,送给女儿一个计算器,彩电给了淮南的大会议室。其余的全部上缴,连同他出国时穿的两套西服。这年底,王新三调回煤炭部任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国家能源委员会副主任。1981年底,他离职休养。

 

  (三)

 

  王新三同志一生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坚持真理,刚正不阿,从不隐瞒自己的政治观点。他坚决反对并抵制“文化大革命“,与林彪、“四人帮“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身受迫害,也不低头。1968年,曾有人劝他说,只要写一个支持文化大革命的材料,表个态,马上就可以出来工作。王新三断然拒绝,继续留在辽宁北镇“劳动改造“。

 

  在王新三同志的书房内,挂着这样一个条幅:“不怕死,不爱钱,丈夫决不受人怜,顶天立地男儿汉,磊落光明度余年。“这是原东北大学校长张学良将军的名言。王新三把此言当作座右铭,他的言行与这条幅交相辉映。他说:“共产党就是共产党,共产党要是认了钱,那还叫什么共产党!共产党必须讲廉洁,廉洁不摆在首位,还正什么党风!“他曾赋诗一首以明志:“每冬案头置水仙,户外严寒花正香;难得此君尘不染,皎洁一生在人间。“

 

  在离休的10年间,王新三潜心作画,陶冶情操,纵情于山水梅竹之间,水平提高很快,曾多次参加老干部画展,并多次获奖。今年5月,中央电视台报道了他和他的作品。“铁干盘根固,放枝吐远香;学画从梅始,因其是吾师。“这首王新三自写的咏梅诗即是他学画作画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人格人品的真实写照。他的作品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对美的追求。

 

  离休后的王新三仍然十分关注祖国的建设事业和煤炭工业的发展。1990年9月,他和原煤炭部离休的几位老部长联名向党中央和国务院起草了一份报告,秉笔直书,力陈时弊。报告中指出,当前煤炭生产后劲不足,煤炭价格不合理,地质勘探滞后,尤其是煤炭管理体制很不顺等重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他常去各地煤矿调查,回来后,为现任领导出谋划策。他去世后,书桌里还存放着《能源工业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纲要》一书。书中有很多他写的眉批,几乎每页都有他划出的红线。这本书里夹着他写的四句话:“回顾历史,历尽沧桑;展望未来,任重道远。“

 

  王新三同志一生追求革命,追求真理,追求科学,追求中国强盛,不愧为真正的共产党人,后人学习的榜样。“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这就是王新三同志的高风亮节,浩然正气。我们缅怀王新三同志,就要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格。我们作为王新三同志的战友,虽已年老力衰,仍愿为煤炭工业的发展而尽绵薄。*



标签:王新三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评论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入口 [ 举报 ] 投稿邮箱:fm684@qq.com

Copyright @ 2011-2012 FS7000.com All Right Reserved
 交流群 QQ:60343630 辽ICP备2022000827号
本网法律顾问:抚顺绿茵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  林波   


「本网站独立运行,与任何机构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