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   > 抚顺故事

抚顺故事

曹德全:启运山原来叫“尼雅满山冈”?(2)

2016-12-17 10:44 抚顺七千年 曹德全 2734
山下是清朝的祖陵——永陵的陵区,其南隔苏子河与烟筒山相望,两山之间,东有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之都——赫图阿拉城,西有清朝皇帝祭祖的行宫——夏园遗址,山河相依,实乃大清国的肇兴之基也...

曹德全:启运山原来叫“尼雅满山冈”? 图1


  到目前为止,针对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说原称“乔山”。民国十四年(1925)编纂的《兴京县志》上说:“启运山正脉,即永陵之乔山也。”伪康德三年(1937)重修的《兴京县志》也说:“乔山封启运山。”二说原称“尼雅满山冈”。2008年由抚顺市地方志办公室、社科院、永陵文管所合编的《清永陵志》“概述”里说:“启运山,原称尼雅满山冈。”多年来,在这两种说法中,以“启运山原称乔山”的影响最大。“乔(桥)”字,其发音与满语gio相近,而满语gio可汉译为“狍子”。记得2006年5月10日晚20点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播出的《走遍中国,走进抚顺》栏目的第三集《寻找大清龙脉》时,一位新宾县的受访者就跟记者说:“启运山……当地老百姓把它称为狍子山。”

  那么,永陵背靠的启运山原来真的叫过“狍子山”吗?

  首先应该指出:有清一代的任何史料,包括光绪三十三年(1907)编纂的《兴京乡土志》中都没有“启运山原称乔(或桥)山”的记载。此说法最先出现在民国十四年(1925)编纂的《兴京县志》的“山脉”篇中。此言一出,以后凡介绍永陵,谈到启运山时,几乎都要说到“启运山原称乔(桥)山”。俗话说“三人成虎”,说的人多了,一个假的、本来不存在的“乔(桥)山”就变成了启运山的原名。其次,我们不妨退一步说,假如文中的“桥”或“乔”真的是满语,意为“狍子”的话,那么,我们该怎样解读康熙皇帝第一次到永陵祭祖后所写下的《雪中诣永陵告祭》诗呢?诗中有一句是写雪中永陵景色的:“云封草木桥园古,雪拥松楸辇路升。”显然,诗中的“桥园”指的是桥山下的陵园,即永陵。

  如果当时谁敢将“桥园”解读为“狍子园”,我想他一定会被杀头的。再说,四次到过永陵的乾隆皇帝在谒陵后写进诗赋中,尽管常以“桥山”指代永陵。如:《恭瞻启运山作歌》诗、《神树赋》等,但在乾隆八年(1743)他第一次东巡时,在盛京亲自到“福陵”和“昭陵”祭祀以后,又亲临附近的大清开国功臣费英东、扬古利等人的墓前祭奠。事后乾隆皇帝作诗一首:《过功臣费英东、扬古利等墓题句志感》。诗中的首句是“桥山柏里郁相望,开国同心想杜房”。很显然,诗中的“桥山”指的不是永陵,而是“福陵”和“昭陵”。乾隆无论如何也不会将盛京郊区的“福陵”和“昭陵”所在地都说成是“狍子山”吧!


该文章所属专题:曹德全专栏

曹德全先生

  曹德全(1946-2021),吉林通化人,1964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1969年分配到辽宁省桓仁县新华机械厂工作,1980年调入抚顺纺织局。曾任抚顺市经委处长、露天区(今东洲区)副区长、电子工业局副局长、抚顺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工作之余,他积极研究东北民族史以及抚顺地方史。取得许多重大学术成果。先后出版了《抚顺史研究》(合著)《抚顺通史》(合著)《抚顺编年史》(合著)《抚顺百科大事典》(合著)《抚顺历史的误区》《抚顺历史之谜》《高句丽史探微》等专著,并撰写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发表在各级报刊上,特别是在高句丽历史和清前史研究领域建树颇深,在东北史学界有较大影响力。
  曹德全先生的研究,主要从历史文献出发,有理有据,逻辑清晰。他论述的“高句丽名称辨疑”“高句丽与高丽”“论高夷”等许多重大学术问题,在学界引起广泛影响。

标签:抚顺地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