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读藏玉仲长篇小说《千金寨》有感
2016-11-27 16:26 抚顺七千年 徐洪
2795
是小说,更是历史——读藏玉仲长篇小说《千金寨》有感 天寒地冻正好闭门读书。用了几天时间拜读了杖朝老人藏玉仲先生的十三万字历史小说《千金寨》(图一),掩卷回味心绪难平感受颇深。上世纪初,抚顺民族工业刚刚萌芽,便弥漫着“日俄战争”的硝烟,原本田园生平的千金寨,在日寇铁蹄的蹂躏下,地下千疮百孔,地上民不聊生。几亿吨的煤炭、...
是小说,更是历史
——读藏玉仲长篇小说《千金寨》有感
天寒地冻正好闭门读书。用了几天时间拜读了杖朝老人藏玉仲先生的十三万字历史小说《千金寨》(图一),掩卷回味心绪难平感受颇深。上世纪初,抚顺民族工业刚刚萌芽,便弥漫着“日俄战争”的硝烟,原本田园生平的千金寨,在日寇铁蹄的蹂躏下,地下千疮百孔,地上民不聊生。几亿吨的煤炭、石油资源被掠夺,几十万的民众、矿工惨遭涂炭。小说以写实的笔法为我们展现了这段国破家亡的历史。
这是史诗般的一部力作。大家知道110多年前的那场“日俄战争”,两个强盗国家跑到第三国来兵戎相见,其罪恶目的就是争夺中国东北,争夺中华的珍贵资源,结果使抚顺沦陷四十年。关于“日俄战争”这段历史,早有鸿篇巨制以醒后人。但以小说体裁把抚顺千金寨放到这个大背景下,用文学艺术形式讲述,并不多见。
[图一]长篇小说《千金寨》封面
小说《千金寨》把零星的、散乱的抚顺史料艺术地串缀到一起,做到历史真实与文学艺术有机结合,且做到详略得当不枝不蔓、水乳交融天衣无缝,成为一部完整的史诗,凸显出臧先生的不凡功力。比如开篇的背景也只是围绕千金寨,用简明扼要的段落,向读者交代抚顺的古代史、晚清的形势、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抚顺煤炭资源,以及千金寨的概况等。这些总共不到2000字,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很快就将读者引入小说的情节之中。
在涉及日本侵华政策、太平洋战争、我地下党斗争等内容方面,处理得也是恰到好处,虽涉及但不繁缛,史实确凿有案可考,促进了故事的情节展开。
[图二]千金寨煤矿西竖井
此类作品往往很容易偏重于历史的讲述,成为历史教科书,从而影响小说的情节展开与人物刻画,而臧先生却很好地处理了这个问题。如在处理底层民众面对清廷无能、列强觊觎的背景时,并没有用大块文字正面地说教,而是通过特定的几个场景,塑造奉天府尹增祺玉恒、四品同知刘朝均、祥德等朝廷官员,来映衬出当朝的昏庸无奈。有关进步人士张榕等人的成长事迹也是如此,作者通过近代史上几件事件的简要描述,很好地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动荡,爱国志士揭竿而起反封建斗列强的史实。
既然是小说就要写人叙事,就要刻画塑造人物形象,《千金寨》自然不例外。整体来看,小说围绕千金寨煤炭的开采(图二)这个主线,在外敌入侵、朝廷软弱、民族工业刚起步的环境下,以人物传记的体例塑造了王承尧、邵东海、荣伦等人物形象。
爱国民族资本家、晚清抚顺候选知府王承尧是整部小说的主人公,作者不是用堂皇的词句贴粉,而是将其放到一件件特定的场景里,以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逐步水到渠成,使人物鲜活地、有血有肉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在沙俄的淫威面前,王承尧义正言辞:“千金寨是咱们中国人的千金寨,就是皇上来了,咱们千金寨百姓也不能让这个份!”;面对日寇的杀戮,国破家亡,他选取二龙山安葬遇难乡亲,在墓前宣誓:“让苍天厚土作证,只要一息尚存,我王承尧一定要舍命抗争,对得起列位在天之灵。”;对日本人抢霸矿权,他据理抗争,斗争了八年,先后上书十一次……;小说从头到尾一直用细腻的笔触,着重塑造了这个主要人物形象。
[图三]千金寨东杨柏河及煤矿
与此同时,作者还重点塑造了晚清正黄旗震北大将军、具民族气节的王爷荣伦,民族资本家、爱国商人邵东海,忠厚勤勉为矿业勤勤恳恳奔波的张宝毓,继承传统不畏强暴的后生传业、继业、新儿、小兰等等,以及阴险狡诈、杀人成性的日俄强盗,唯利是图认贼作父的软骨头翁寿,“逼上梁山”杀富济贫又不失忠节的“老大”等等,无不各具性格活灵活现,令人感到真实可信、爱憎分明。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小说还以侧面描写的方法,塑造了几位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逐渐觉醒的进步青年,他们与沙俄军队、与日本侵略者、与昏庸政府之间不屈不挠、舍生取义的艰难抗争、组建“关东独立自卫军”、最后选择走上革命道路。使读者在血雨腥风、满目焦土的环境下,见到了一屡希望的曙光。
说故事是小说突出主题的主要手段。抚顺煤矿已然开掘了百余年,千金寨也渐渐离我们远去,有关煤炭采掘、千金寨变迁的故事自然也积攒了百余年。百余年间日俄的战火、时政的更迭、矿工的血泪、百姓的艰辛,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珍贵的素材。如何从这丰富土壤里挖掘故事,真实地再现先人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使后人从中得到艺术的享受、美的熏陶,进而激发我们了解抚顺、热爱家乡,建设家园的正能量。
[图四]藏玉仲先生
《千金寨》的作者对此下了一番功夫。凡读过该小说的人都不难发现,全书从头到尾只在讲一个故事——千金寨煤炭的申请、采掘和捍卫矿权。但作者按时间线索用朴实无华的东北语言,将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一幕幕倾情讲述,娓娓道来。没有华丽的词藻,不用刻意的修饰,引人入胜回味无穷。比如对邵东海、荣伦与盛气凌人的沙俄强盗矿权之争的描写;比如王承尧与阴险狡猾的日寇的明争暗斗的描写;比如对战乱中乡邻间真挚的亲情友情的描写;比如男女后生在患难与共中建立起来的爱情的描写等等,无不抓住特定事件、特定场景,用特定的语言来表述刻画,做到分寸得体顺流直下,少有拖泥带水哗众取宠之处。
小说朴实的文风还体现在表白相间、叙补结合。因故事的需要随时插入扼要的背景介绍,水乳交融有助表达;在人物交锋对白过程中,适当融入环境和心理描写,提升了情节的感染力;在情节发展至一定程度时戛然而止,不再赘述可以想象出的结局,既节省了篇幅又培育了读者的想象力。例如对日本驻奉天关东军总部情报站活动的描写,虽然书中有多处提及,但各处均用很少的文字,却使读者自然联想穿接到一块儿,形成一个鲜活完整的印象。再比如对白云山顶子岭占山好汉与三块石结义绺子等的描写也是着墨不多,点到为止,却给人以完美详尽的感觉。
因煤而兴、因煤而殁的千金寨,随着日月的更替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这是一段沉重的历史,同时也是一处文学创作的“富矿”。发掘剥离百年的积淀,从中发掘鲜活生动的“矿脉”,再将它们像穿珍珠那样串缀起来,这除了要具有一定的写作技巧外,更主要的是要有一定的勇气毅力。小说《千金寨》的作者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笔者并不认识小说的作者,从本书责任编辑马平先生的序言中得知,作者藏玉仲先生已年届耄耋,一生工作在抚顺西露天煤矿,对矿山的熟悉和对矿工的热爱,以及近四十年的工作身历,为创作这部巨著奠定了朴实的感情基础。退休后为占有大量丰富的创作素材,他用多年时间足迹遍布省市文博馆室,查阅大量的上个世纪前半叶抚顺煤矿的史料。还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档案、走访收集坊间传说故事等,千淘万漉集腋成裘。
拜读小说我们还发现,这位近80岁高龄的老人,在交代有关晚清廷制、前人古风,描述“胡子”立绺、方言行话,以及涉及宗教祭祀、民族习俗等,无不自如内行难寻瑕疵,充分反映出创作的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如没有扎实的付出和日积月累的积淀,实难运用这方方面面准确生动的语言。也很难想象这是出自一位曾多年从事矿机关党政工作者之手。
笔者一直热衷于抚顺近代史的学习与研究,对家乡史料与老明信片的挖掘收藏,也是多年坚持的主攻方向;并在学术、讲课、展览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通过集研实践,也越来越觉得抚顺百年史的厚重和挖掘整理的艰难,因为史上辽东小镇不比一些古都名城,再加上历史的种种原因,传流至今的文档史料太少,有限的只言片语星散于浩瀚的文海之中,收集起来比当年挖煤还要艰难。一位高龄老人能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这对一些作风漂浮急功近利,幻想一举成名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教材。
除此之外,窃以为十三万多字的长篇小说,最好能设置章回题目,这样会更便于读者阅读领会。另外,小说采用了影视艺术的短镜头快速切换的技法,似乎影响了故事情节的连贯与深入。利弊长短见仁见智,有待商榷。总之,瑕不掩瑜,长篇小说《千金寨》是成功的,它既是小说,又是历史,尤其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材。是一位耄耋老人凭借他执着、独特的勘掘,奉献给家乡人民的一枚沉甸甸的“琥珀”。
该文章所属专题:徐洪专栏
徐洪,(1956-2023) 原中共抚顺县委党校副校长。现任抚顺市关工委报告团副团长、市邮协秘书长、市作协纪实委副主任、县关工委副主任等。1980年起在省内外发表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现为辽宁省作家、集邮家。
- 上一篇:也吾巨,这个女人有啥不寻常?
- 下一篇:清辉:西三街情思(下)
相关文章
-
03-17抚顺千金寨“菜板”发票
-
02-15清末民初独踞抚顺戏曲舞台的剧种——梆子
-
02-12一张千金寨“东顺恒”的票据
-
10-01古城子、千金寨、老虎台的来历
-
06-111912千金寨娼窑减价招客却迎来“大茶壶”
-
03-25解放前千金寨妓女生活记录
-
03-24两张千金寨时期的珍贵发票
-
10-02老照片显示千金寨时期男人的装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