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古代抚顺

古代抚顺

后金天命年间中朝政治秩序变化探析(3)

2017-03-10 23:47 抚顺七千年 王臻 5837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天命政权后,在东亚地区,与明王朝、朝鲜朝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后金王朝注重对周边关系的处理,既与明朝军事抗衡,又拉拢朝鲜,同时还借助蒙古部力量增强自身实力,巩固政权。


  二、明王朝失去对后金及朝鲜的控制

  明朝对努尔哈赤建州女真部,起初是实行“分而治之”政策,由于努尔哈赤对明朝表现得比较温顺,明廷一度利用努尔哈赤来压制其他女真部的发展。努尔哈赤建立天命政权公开反明后,明廷不再对努尔哈赤存有任何幻想,转而实施武力镇压手段“不歼此小丑,无以威示四夷” ,动员数十万大军,悬赏“斩奴酋首级予千金,职世袭” 。天命四年(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的“萨尔浒之战”,是明与后金正式军事冲突的开端,标志着双方军事态势的转化。在“萨尔浒之战”中元气大伤的明军,从此节节败退,由原来的战略进攻被迫改为战略防御,明廷已不能对东北广大地区实行有效的管辖。同时,明朝的衰弱,加之后金的军事威慑,使原本与明朝有着牢不可破传统关系的朝鲜对明朝产生了离心力,朝鲜已不再诚心“事明”,这样,明朝在东亚地区逐渐失去了朝鲜这个可信赖的力量。

  在东北边疆,随着努尔哈赤后金政权的强势发展,已经显现出与明朝一争天下的态势。“萨尔浒之战”中,明军惨败,明王廷受到沉重打击“国家之计岌岌乎殆哉” 。为了彻底消灭新生的后金政权,进一步加强对辽东地区的治理,战后,明廷撤换了辽东经略杨镐,任命熊廷弼为辽东经略。但因熊廷弼不肯奉迎阉党,受到阉党的迫害,熊廷弼愤而辞职,明廷任用不懂军事的袁应泰经略辽东,结果招致失败,袁应泰自杀。明廷重新起用熊廷弼为辽东经略,但以王化贞为辽东巡抚来牵制熊廷弼。由于“抚臣以为功,经臣以为罪,意见大异” ,经抚不和导致明军一败涂地,熊廷弼与王化贞双双被问罪。

  之后,王在晋为辽东经略,无所作为。孙承宗取代王在晋为辽东经略,委任袁崇焕筑起了防守后金的坚固防线。但由于明巡抚阎铭泰、张凤翼与孙承宗不和,孙承宗愤而辞职。不久,明廷又以不懂军事的高第出任辽东经略。时任宁前道台的袁崇焕,拒绝高第提出的撤兵山海关的议案,率军在宁远击败了百战百胜的努尔哈赤,使后金遭受了从未有过的沉重打击,致使努尔哈赤郁闷而死,史书谓:“我大清举兵,所向无不摧破,诸将罔敢议战守。议战守,自崇焕始” 。此后,后金与明朝之间进入边和谈边作战的时期。但宁远之战的胜利,难以掩饰明王朝下滑的政治颓势,并不足以从根本上扭转明军在辽东地区的被动局面。因此可以说,明朝此时已经失去了其对东北地区的控制权。

  明朝与后金作战,朝鲜成为左右两者关系的重要砝码,不管是朝鲜依附于明朝,还是朝鲜支持后金,都将对明朝和后金的战争进程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明廷调动军队大举围剿后金之时,明王朝以其作为上国的名义,要求朝鲜派兵参战,以求对后金形成联合夹击之势。此时朝鲜的国王光海君认清了明衰金兴的形势,出于维护朝鲜的现实利益考虑,并不想出兵支援明朝;后来在明朝官员的多次催促下,朝鲜只好派出军队前往作战。但在“萨尔浒战役”中,朝鲜军队消极抵抗,将领投降后金,并且朝鲜政府私下支援后金军事及生活物资;对此,尽管明朝廷当时也曾予以质问与指责,不过还是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极力笼络朝鲜,因为明王朝清醒地认识到朝鲜地位的重要性,所谓:“万一朝鲜转入于建酋,则登、莱失一面之藩篱……保朝鲜,即保我之封疆” ,因此明朝努力争取朝鲜站在明王朝一边。

  不过“萨尔浒之战”以后,针对朝鲜与后金愈来愈密切的“结好”行为,明朝许多官员表示出了不满情绪,强烈声讨朝鲜的“悖逆”行为,最典型的要算是大臣徐光启那份措辞尖锐的奏本了。徐光启在给皇帝的奏本中有“鲜、奴之交已合,当然无复东方之虑”之语,并提出应效法古制,“亟遣使臣,监护朝鲜” 的主张。后来,在朝鲜的辩解下,加之此时的明王朝已很难发挥其作为上国的权威,因而对朝鲜的“私通建酋”行为,只能“诏慰谕之” ,采取安抚态度。

  总之,由于明朝自身的腐败,使其在与后金的军事较量中处于下风,已经无力控制后金的发展;同时,作为长期附属国的朝鲜,一来认清了明金的现实局势,二来对明朝“需索之物,罔有纪极” 等强求行为极为反感,因而并不全力支持明朝,这样明朝在中国大陆的地位,已无优势可言,作为东亚地区天朝上国的地位日渐丧失。可以预见的是,此后明朝在中国大陆乃至中朝政治秩序中的地位,必将发生更大的变化。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