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百姓雷锋(第一届)
王军庆
王军庆
烈火中铸造忠诚
一一访抚顺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战士王军庆
走进王军庆服役的抚顺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记者深切感受到了警营里那份特有的庄严。采访中,记者被王军庆爱岗敬业、舍身忘死的英雄事迹所深深打动。记者手中的笔,常常会因为全神贯注聆听有关他的故事,而被迫停下……
对梦想的追逐
1998年12月,揣着一个绿色的梦想,王军庆离开了生活了十几年的故乡走进了部队。从离开家的那一天起,他就暗暗发誓,在部队一定要做出一番成绩,争当一名优秀的消防卫士,不枉这片土地的养育。
王军庆出身农村,从小就很要强,从入伍的第一天起,就表现出了极强的自信与坚毅的品质。“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这句流行警营多年的话,成了王军庆的座右铭。
然而,“精兵”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为了尽快实现由普通青年到合格军人的转变,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和工作中。为熟练掌握水带连接和攀梯等消防基本功,他细心揣摩,刻苦练习。手磨破了,贴块胶布继续练;腿磕伤了,缠块纱布咬牙练。他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的力气,流淌了比别人多几倍的汗水。
“宝剑锋从磨砺出。”就是靠这种不屈不挠的拼劲,王军庆在中队脱颖而出。一年以后,原本身体瘦小、体弱多病的他很快就成为了中队骨干、业务尖子,并被破格保送到南京士官学校学习。
2002年7月,毕业归来的王军庆,被分配到特勤中队,当上了班长。随着角色的转换,他对自己的要求更高、更严了。在班里,他身先士卒,言行一致,要求战士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他充分利用在士官学校所学的知识,结合中队装备实际,提出了许多科学的应急战法,并在实战中被充分印证。
王军庆时时处处用真情和行动打动战友,班里的每一个人,都深切感受到了他那无微不至的手足之情。战士王超执行任务摔断了腿,行动不方便,王军庆一日三餐背着他去食堂就餐;战士冯光彬父亲意外去世,王军庆偷偷给他家寄去1000元钱;刚入伍不久的新战士范靖过生日,王军庆买来蛋糕放到他的桌前……
王军庆视战友如兄弟,视驻地群众如父母、亲人。中队驻地附近有一位叫王瑞花的孤寡老人,膝下无儿无女,生活非常困难。8年前,还是新兵的王军庆随中队干部前去慰问时,十分同情老人。此后,探望老人成了他割舍不下的情结。他经常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到老人家中,陪老人说话解闷,帮老人挑水劈柴、洗衣服、打扫卫生,还用有限的津贴给老人买营养品和日用品,直到2002年8月老人去世。
对祖国的忠诚
战友们说,只要登上红色战车,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会在王军庆的心中涌动。“我作为一名光荣的消防卫士,越是危难关头,越要浴血火场!”王军庆的誓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2003年8月16日傍晚,位于抚顺市新抚区粮栈街的元雪大厦发生特大火灾,许多群众被困楼中。接到报警,王军庆立即带领全班消防官兵火速赶赴出事地点。
17时59分,当王军庆和战友赶到时,元雪大厦已是浓烟四起,火光冲天。远远望去,整个粮栈街上空被一团巨大的火球笼罩,肆虐的火魔吐着烈焰,直逼邻近的商场、酒楼和一大片居民区。大厦内被困群众乱作一团,一时间哭声、喊声、尖叫声响成一片……
对繁华的粮栈街而言,那的确是一个令人恐怖的夜晚。
赶到现场的王军庆,立刻意识到了火灾的严重性。如不迅速有效地扑灭大火,“火烧连营”的后果不堪设想。王军庆命令战友水枪掩护,第一个抢先冲向大厦。无奈500多平方米的过火面积,使得楼内温度高达数百摄氏度,他三次冲进门口,三次又被逼回。
“不能再拖延时间了,向我浇水,快向我浇水!”王军庆大吼着向战士们下达了“死”命令!
战友们用水枪把他浑身浇透后,他一跃而起,燕子穿云般地冲进了大厦。由于王军庆在火海中呆的时间太长,他的战斗服全被烤焦,前胸和手臂多处灼伤。然而他顾不上伤痛,忍着热浪的一次次冲袭,与火魔争时间,抢速度。他带领战友们一次次冲进大厦,救人排烟,堵截火路,强攻硬夺;一次次攀上高楼,“引渡”遇险群众,解救被困人员;又一次次把巨大的高压密集的水流喷向疯狂的火魔。
经过消防官兵近两个小时的奋力扑救,这场大火终于被扑灭了,困在大厦内的139名群众被安全救出。可是,此时的王军庆却疲惫得连站都站不稳,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短兵相接,刺刀见红,战斗十分惨烈。”讲起那场大火,一位接受采访的战士激动地说:“这是我首次经历那样的险境!”王军庆在描述灭火情景时对记者说:“我当时的念头就一个,豁出去了,大不了一死!”
一个个如此惊心动魄的战斗,铸造着王军庆绚烂的人生。入伍8年来,他参加灭火救援战斗1000多次,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并多次被评为省、市公安消防部队“优秀士兵”、“优秀共产党员”。
对家人的愧疚
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但王军庆却在浓烟烈火的一次次考验中,在生与死的一次次较量中,在对战友、百姓和亲人的一次次爱心奉献中,书写着“119”的辉煌;他在最具挑战的岗位上,把热血男儿的青春泼洒在了抚顺这片热土上。几年来,王军庆胸前挂满了军功章,还有一串令人羡慕的荣誉称号。但火场上生龙活虎铁人般的他,谈到自己的家人时,却眼含热泪,满怀愧疚。
王军庆的家乡在盖州市的农村,父母身体不好,家庭生活极为困难。王军庆常常自责地说:“父母养我这个儿子算是白养了,每当家里遇有大事的时候,都看不到我的影子。”
2003年非典肆虐,患癌症的母亲到了人生的最后时刻,匆匆赶回家的王军庆急速来到病危的母亲床前。已经不能说话的母亲,拉着王军庆的手,指了指他还在读中学的弟弟,便含泪离去。
此刻的王军庆,心如刀绞,泪如泉涌。他明白母亲的心思,是放心不下自己的弟弟呀。王军庆在心里默默地说:“妈,您放心吧!儿子一定会好好照顾弟弟,一定会供他上学的。”
从那以后,本来十分俭朴的王军庆,更加节俭了。他把每月仅有的那点军贴费都寄回家里,只留下够买一张电话卡的钱。因为,他每月都要定时给考上重点高中的弟弟打电话,他从心底牵挂着自己的弟弟。
战友们还清楚地记得,一次执行任务,王军庆光荣负伤并荣立了二等功。当盖州市民政局的同志敲锣打鼓把大红花戴在王军庆父亲胸前时,老人才知道儿子立了功,并知道儿子为此负了伤。惦念儿子的父亲,连续写信、打电话询问儿子的伤情。王军庆怕父亲担心,不敢把受伤的情况告诉老人。可疼儿心切的父亲非要他拍张照片寄回去,他要看看,儿子到底伤残到了什么程度。
无奈之下的王军庆,只好把伤臂藏在身后拍了一张全身照。谁知父亲看到照片后,以为儿子的手臂没了。情急之下,老人的双目突然失明了。几个月后得到消息的王军庆,急忙赶回了家。一进屋,父亲就摸索着,用颤抖的双手抱紧儿子,泣不成声、老泪横流。
王军庆常说:“特勤、特勤,就是要执行特殊任务。越是危险,就越要冲得上去。否则,还要我们特勤兵干什么!”
在8年的特勤生涯中,王军庆曾出色地完成电梯、竖井、地坑、车祸以及洪水中被困群众的援救任务300多次。仅个人独自救援,被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就有60多人。他所追求的人生价值和目标,在急难险重的救援任务面前一次又一次得到了印证。
《献给王军庆的赞颂词》
火场生死线,命悬一念间。王军庆,多少次奔走在危难之际,多少次面临着生死考验。“跟我上”,是你浴血火场的生命交响,“让我来”,是你出生入死的慷慨之声。你的每处创伤,记录着化险为夷的故事;你的火热心灵,闪烁着青春无悔的忠诚。你骄傲,蓝盾是你的姓名,你自豪,特勤是你的属性。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
02-28伊怀诚
-
02-28邱忠翠
-
02-27郭秀江:知青岁月拾遗—做豆包那晚上
-
02-26努尔哈赤是如何由一个酋长向政治家转化的
-
02-25辽金时期中原汉人外迁与东北女真人内聚浅探
-
02-24抚顺人民广播电台的发展历程
-
02-24王尧:荣誉殿堂的抚挖人
-
02-24龙凤旧事:《矿山十年》之[27]矿逢天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