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百姓雷锋(第五届)
徐福林
徐福林
——记顺城区抚顺城街道临江社区居民徐福林
抚顺市顺城区抚顺城街道临江社区的徐福林,这位有着两儿四女年高八十二岁的老共产党员,不肯在家享清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为我们这个城市修桥铺路、栽花种草,济困扶弱,助人为乐……望着老人投身公益事业不辞辛劳的身影,邻居们感动地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要是在老百姓里找雷锋,不用走远,徐福林就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
——倘若鲜花能说话,当会动情讲述
老人与百花的故事
徐福林在农村长大,从小就爱草绿花红、虫鸣鸟叫,对土地怀有一种依恋般的亲情。在农村,他爱种粮;到市里,他爱种花。春华秋实之美,在他心目中的分量一直都是沉甸甸的。
“如果没有鲜花打扮,广州能被誉为‘花城’?若无繁花似锦,那苏杭二州怎么能对得住‘人间天堂’之誉?咱们抚顺过去是叫响了‘煤都’,却也染黑了飞过的麻雀。而今,谁都知道抚顺是雷锋的第二故乡,这座城市的面貌只有整洁美丽,才能与雷锋的名声般配呀!”这是1992年徐福林退休前,在市城建局出差归来发出的感慨,他至今念念不忘。也就是从那时起,徐福林便开始琢磨如何将抚顺变作“花城”这一目标了。
“临江”,顾名思义亲水而居。位于浑河北岸永安桥的临江社区,是徐福林家的住处。在楼房如水泥森林般交错的城区里,按说这“临江”的环境理应不错。可是,由于诸多原因所致,再优美的环境疏于管理,也会存在与文明城市之誉不相符之处。徐福林看到居民区和浑河堤坝上有些花坛、花池废弃,面目全非,非但不能令人赏心悦目,反而成了荒草丛生,残垣断壁,乱丢废物的造脏之地。这里本是人们休闲散步的理想场所,却由于新颜呈旧貌,留下了述说不尽的遗憾。偶尔路过,有人抱怨,随后扬长而去;更有人常此以往,习以为常,视而不见。徐福林看着心头添堵,只要下工夫收拾,哪会这个惨状……他决心从自身做起,开始着手栽花种草。从此,一个与徐福林的年龄和身体条件不适宜的“花园工程”开始了。
那是1998年阳春三月,在流经抚顺市中心地区的浑河北岸,人们时常见到西邻铁路桥,中间永安桥,东至新华桥的堤坝上,有位身材高挑、鬓发花白的老人,辛勤劳作在花坛里,他就是徐福林。春天,他手持镢头,翻松板结的泥土,再趟出一条条垄沟,撒进一颗颗花种……不久,花苗出土,一片片嫩叶,水灵灵地随轻风摆动。在徐福林眼里,这些蕊芽嫩叶,就像可爱的孩子站成一排排,招手欢迎他。每当这时,兴奋的徐福林把连日的劳苦都丢在了脑后。
老伴儿深知徐福林的脾气,见他乐颠颠迈进家门的样子,就知道他准是栽花顺了心。可徐福林毕竟是七老八十的人了,老胳膊老腿经不起折腾,老伴儿没少提醒他,让他抻着劲来,别累坏了身子骨。徐福林笑着说:“在家你陪我,在外花陪我,这两好加一好,我老胳膊老腿也能返老还童!”徐福林有六个儿女,争着孝顺老人,买烟,老爸不抽;买酒,老爸不喝;可要是帮他淘弄着稀有花种,或者帮他到堤坝上栽花,老爸肯定点头“笑纳”。所以,儿女们都体贴老爸的热心肠,聚在一起合计,孝顺,孝顺,顺着老爸的高兴劲办事就是孝顺。于是,儿女们不再计较了,隔三岔五帮助老爸栽花种草,就连女婿也抽空到花坛陪岳父大人施肥、培土……
红花绿叶皆有意,愿助抚顺变“花城”。在徐福林的精心侍弄下,花随人愿,择时开放,早先灰色单调的堤坝,眼看日渐漂亮起来。什么蝴蝶梅、高梁菊、鸡冠花、香雪球、串红、芍药花,还有不少叫不上名的花朵,姹紫嫣红,迎春怒放。百花引得看客来,无论是常在坝上散步的,还是慕名前来观景的,都对徐福林营造出画一般的“花园长廊”交口称赞。
六月天,孩子脸,原本晴朗的天,有时就突然变了脸。有一天,狂风暴雨一块袭来,赏花的人们顿时逃散,转眼间百米堤坝只剩下徐福林没走,孤零零一个人在风雨中奔忙着护花。那些倒伏在风雨中的鲜花,被他一一扶起、加固。满头白发,一绺绺滴着雨水沾在脸上,他也顾不上擦一把。深一脚浅一脚,好几回都险些摔倒。为了花的生命,为了花少受折磨,徐福林几乎拼尽了全身的力气……都够当太爷的老人了,怎么还像拼命三郎似的?一位熟人看得真切,事后感慨地对记者回忆道:“诗人杜甫说‘感时花溅泪’,我是‘感徐花溅泪’。这么多年我一直看着徐老爱花、护花,倍受感动。他不图酬劳,不辞辛苦地栽花,不是为自己看花,是为大家赏花,是让抚顺美丽。我们大家都要像徐老一样,为我们这座城市出力,把抚顺变成一座人间花城!”白天冒雨护花还行,要是碰上半夜下雨,这老徐头恐怕没辙了吧?有人这样问。熟人回答:“那徐老可就更揪心了,‘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他肯定一夜睡不好,天不亮就得忙活他的花去!”
1999年,正当徐福林要像愚公移山那样从自身做起,把抚顺变成“花城”的第二年,他老伴儿突发脑溢血,一下子瘫倒在床上。随后整整五年,徐福林一边侍候老伴儿,一边侍弄花草,累得瘦了一大圈。最让徐福林潸然泪下的是,2003年老伴儿临终那天他守在病床边,老伴儿缓缓地抓住他的手,眼角流下了泪水,含糊不清地说:“这几年……我……累了你……花也……累了你……现在,我要走了,可怜你了,想我,就去看看那些花吧。”望着陪伴自己一辈子,处于弥留之际还心疼自己的老伴儿,徐福林不禁老泪纵横,俯下身去,一边轻轻梳理老伴儿零乱的白发,一边喉头哽咽地说:“我知道你也喜欢花儿,明年春天……”老人说不下去了。
老伴儿带着对人世间不尽的眷恋走了。她支持徐福林栽花种草,她走了,留给徐福林挥之不去的感伤,那段时间他沉默了许多。幸好一位跟女儿去了四川的老太太回抚串门,在徐福林种的花丛旁赞不绝口,流连忘返。最后,她央求徐福林给点地瓜花籽,说“天府之国”再好,也比不上看见家乡的花亲。看到邻居要把他的花带到四川去,喜悦冲淡了悲伤,沉默的徐老才渐渐打起了精神。曾有人做过统计,徐福林义务种花十一年,光浇花用坏的盆和桶就有十多个。如果把他种的花铺展开来,相当于一千七百平方米花团锦绣。如今,浑河岸畔六个地块,每年春天盛开的万朵鲜花,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景观。花若解语迎人笑。慕名而来的人们,专程到这数百米的“百花长廊”赏花品香、合影留念。有一对新人拍婚纱照非此处不选,说这里是最美的百花盛宴,在这拍一张婚纱照,才能真实生动地记录下他们曾经拥有的“花样年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百姓心中有杆秤,能掂出徐福林栽花造福社会的分量。看到老人掏出退休金买花种,买工具,不管风吹雨打日头晒,用汗水和心血换来城市一隅的美丽景色;听说他像愚公移山那样坚持不懈,虽然年事已高,还继续践行把抚顺变成“花城”的诺言。许多人一边赏花,一边夸赞他,还有人主动帮他干活。一花引来百花开,不但抚顺有人向他讨要花种,带回去种在小区里,也为老人的“花城理想”增添几分色彩。甚至还有远至山西、湖北、广东的,也来管他要“爱心花种”。一天,有位老友敲开徐家大门,兴冲冲地摇着手里的报纸,高声嚷道:“老徐头,行啊,有照片、有文章,市报省报全开花呀!”接过报纸,徐福林只是微微一笑,说:“我呀,如果能像报春花带个头,那随后就是百花争艳,一朵朵准都比我漂亮。万紫千红春满园,那咱们抚顺可真就美起来了!”
——走出自家门,社会这个大家,也是心爱的家
人说,“花无百日红”,栽花是应季的事。但徐福林不是应季的人,无论春夏秋冬哪个季节,他都是邻里公认的“四季忙人”。
数九寒天下大雪,对于滑冰,滑雪,乃至拍北国风光照的人,可谓天随人愿,欣喜不已。然而,对于出行的人,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当楼梯积雪变成滑梯一样的时候,那就是一步一险,摔个骨断筋折的事年年有。不过,与徐福林同楼居住的邻里们都很幸运,从他搬来的那个冬天起,转眼已经二十七年了,每年下雪,徐福林都像如约而至,雪停即出,把住户外的楼梯、平台打扫得干干净净。望着早起上班的邻居稳步出行,晚归的邻居们安全回家,徐福林心里别提有多暖和舒坦了。这还不算,位于徐福林家一东一西的永安桥与铁路桥,这两座桥的引桥台阶,按扫雪规划区有人清扫,但不时就让徐福林抢了先,扫得一干二净。长此以往,过往路人不用问,就会说:“又是那个栽花的老头扫的!”其实,还有许多人不知道,抚西河东下道坝上的步道砖丢失过不少,还有永安桥北坝缺损的路面砖,谁走到那里都觉得磕磕绊绊的。是徐福林发现问题后,找到城建部门要来几百块好转,然后一趟趟用自行车后座驮来,再一块块铺上的。铁路桥人行道破损露出一条大缝,也是他领着儿子用自行车驮来条石垫上的。
在邻居眼里,徐福林那辆旧自行车,比“奔驰”和“宝马”都出名。他的自行车推过邻居的菜,驮过邻居的孩子……大家说:“人家老徐头为人民服务可不是装出来的,‘穿双靴子,背个包,自行车横梁绑个镐,车把一边挂个小水桶,一边吊个小铁锹’,这就是老徐头!”这些年,社会公益健身器材,哪个坏了他都了如指掌。有人纳闷,莫非老人长了千里眼、顺风耳,怎么哪里需要都知道?殊不知,徐福林兜里经常揣一个小本子,所见所闻所感随时记在上面。他家还有个“百宝箱”,大到钳子、扳子,小到胶垫、图钉,找啥他家都有,这些都是为社会公益事业准备的。一位城建部门的领导深受感动地说:“今后您修桥铺路,用人、用材料,我们支持您!”
2010年11月末,抚西河桥坝下路段的石阶上贴出了一张与众不同的“小招贴”,上面不是宣传商品的广告,而是别开生面的学雷锋倡议书:“此处扶起的两棵被风刮倒的拦路树,是志愿者学雷锋做好事干的。这些人有姓程的,姓王的,姓刘的(是女的),还有不知姓名的几个青年,是他们一块扶起来的。以后见到不方便群众的事,能干的及时干,雷锋的第二故乡人应该这样!”
原来,11月16日这天,徐福林带着锹、镐和绳子来到抚西河桥坝下路段。前两天,他路过此处,发现有两棵碗口粗的柳树被大风刮倒了,倒伏在地上,影响过往行人,尤其是骑车子的必须下车,步行拐个弯才能绕过倒伏的柳树。当时徐福林试着搬了一下,树倒根在,柳树纹丝不动。这次他带来工具和绳索,准备将倒树扶起来,重新栽好固定上。“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身单力薄的徐福林站在路边,动员过往行人帮忙扶树。大家见老人立于寒风之中,热心地为他人畅通道路,都深受感动:“人家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能学雷锋,为社会上的事出力,我们差什么?”徐福林很快凑够了人,大家齐心合力把树扶正,栽好后,他便催问几个人的名字,这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不断地发感慨:“人生七十古来稀,您老八十一岁是什么概念,您都这样做,我们有啥说的?”“您都这把年纪了,按说事业和追求早已成过眼云烟了,应该舒舒服服享几年清福了,您还这样干,我们能不像你这个‘老雷锋’学习吗?”这分明是做了好事不想留名,故意打岔。徐福林最后也没问出一个人的名字,只问出了几个姓。为了鼓动大家学雷锋做好事,他便贴出了这个“小招贴”,向路人告知这件事,做好事的人姓什么。然后,他也没留下自己的名和姓。
徐福林特别爱听那首叫《国家》的歌:“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他说:“走出自家门,走进了社会的大家,谁也没离开这个家呀!”
——情系国家兴旺,写给温总理的信,传回佳音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发扬雷锋优良传统的徐福林,虽然是一个平民百姓,但时刻关心国家大事,他认定这是自己的责任。那还是十年前的2000年2月,在万众瞩目的“两会”召开前夕,徐福林怀着期盼,给时任副总理的温家宝写了一封建言信。在信中,他恳请主管农业的温副总理:“两会”结束后,正是春耕时节,您让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在回去的飞机上、列车上看看窗外的土地,有多少粪堆在地里?再到农村抓把土看看,还有多少有机土?……徐福林还在信中提出了积肥攒粪,增加土壤有机质,拉土垫地,增厚土层,解决土地板结等加强农田基本建设的建议。
一个普通百姓的信,很快就有了回音,徐福林欣喜地收到了辽宁省农业厅的回信。上面写道:“您写给温家宝副总理的信,已由省信访办转到我厅,按照杨新华副省长的指示精神,现在就您提出的问题答复如下……”徐福林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一口气把回信看完,见自己提出的几条建议都得到了肯定,正在逐步落实,一股热浪涌上心头,眼圈不禁湿润了。
徐福林深爱土地,与其难忘的两次“死亡亲历”不无关系。解放前,他家穷得揭不开锅,十六岁的徐福林给地主当长工。有一年国民党抓壮丁,说当兵给粮食,为了家人不被饿死,他当了国民党的炮灰。没多久,赶上国民党两支军队内讧,他险些被打死,好不容易找个机会才跑出来。他当时就想:要是家里有块地多好,种点粮食吃,哪能差点丢了命。还有一次是上世纪“三年困难”时期,食品吃没了,他就到山上挖草根扒树皮填肚子,也不知吃了什么带毒的东西,肚子突然疼得要命,最后是一点一点爬进医院的。医生把他抢救过来之后说,再晚几分钟他恐怕命都没了!
土地是人的命根子呀!经历了这两次“死亡亲历”,徐福林对土地的爱超乎了常人。无论过去在农村生活,还是现在到城里居住,他真的希望祖国处处有沃土,农村种庄稼,城市栽鲜花,举目生机盎然,一片锦绣前程。正是出于这样的想法,他才满怀希望地给温总理写了信。而今得到回音,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再一次暖热了老人的心。(作者:齐九鹏)
作者感言
徐福林,一位高龄老人,不计个人得失,奉献晚年余热,为我们这座城市的昌盛发展操心出力,所作所为暖人肺腑,震撼人心。
面对记者的采访,徐福林坦诚地说道:“见别人街头斗趣下棋,我也曾手心发痒,想上前走两步;见别人谈天说地,也想上前凑个热闹。至于早起练太极,晚出扭秧歌,我也有兴趣。但我不是孙悟空,哪会分身术?所以,思来想去,最后还是选择侍弄那些我心爱的,也是大家喜欢的花花草草,扮靓这座城市……”
人生如春华,美好知几时?徐福林愿为实现抚顺变“花城”的远景带个好头。让家乡更美丽,不是家乡百姓的共同愿望吗! 徐福林说:“‘人生苦短,转眼便是百年。’只要活着,就应当尽力为我们这个社会做好事,造福他人也充实自己。就像雷锋那样,给后人留些念想……”
徐福林老人虽然春华已逝,但夕阳余晖却如此辉煌柔美。他用真诚的爱心,为家乡的精神文明建设捧出一个永恒的春天。我们祝愿他在这片深爱的土地上,晚年幸福,长寿如松。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