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百姓雷锋(第六届)
罗纯仁
罗纯仁
——记抚顺市雷锋艺术团团长罗纯仁
当经历坎坷的罗纯仁,再次出现在人们视野当中的时候,已经扫去了工作、生活在脸上积攒的尘埃,以饱满的热情来到喜欢文艺的人们中间。作为抚顺群众艺术团体雷锋艺术团的第一任团长,罗纯仁宝刀不老,他像在“火红年代”的时候一样,带领由离退休职工和街道下岗失业工人组成的这支群众文艺队伍,以雷锋和艺术的名义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人的信心。
在罗纯仁的组织和带领下,雷锋艺术团不仅成为望花地区拥有较高艺术水准的群众文艺表演队伍,而且成为了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及和谐社区创建的一面崭新旗帜。
回忆过去:青春因雷锋而闪亮
在上世纪60年代初,罗纯仁像当时所有的孩子一样,接受那个时代的精神文明的滋养和蕴育。作为望花区丹东路小学的一名普通小学生,罗纯仁曾经亲自倾听过,这位来自湖南的士兵用带有方言的普通话给学生们做忆苦思甜报告。
当这位士兵因公牺牲以后,罗纯仁像全市所有人一样悲伤,那春天般温暖的笑脸和他的精神一起,永远地留在了一个纯真少年的心里。
怀有同样心情的还有一个叫滕月明的女孩,他是罗纯仁在抚顺市18中学的同学。有一张雷锋生前辅导望花区少先队员的照片,曾经在全国的各种画报和新闻上广泛传播,坐在雷锋对面的那个女孩子就是滕月明,周围的那几个学生分别是何文鲁、于红……
作为同班同学,罗纯仁、滕月明二人不仅都有一位共同的偶像雷锋,而且因为学习和各方面表现出色都担任了班干部。中学毕业以后,二人又一同响应国家号召到辽宁省义县车坊公社六台大队下乡。
正是有了雷锋精神的感召,罗纯仁和滕月明都不想给雷锋第二故乡抚顺丢脸,互帮互助地向当地农民学习,哪里有了累活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并且加深了彼此的感情。两年多以后,也就是1970年,罗纯仁作为青年点长因为工作表现出色,被抽调到辽宁省地质勘探队155队当工人,离别时他与滕月明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
进入地质勘探队以后,年仅20岁的罗纯仁,依然不改拼命三郎的本色,作为115队的团支部书记,他带领青年突击队几乎走遍了辽西南票地区的崇山峻岭,为了寻找到煤田他们背着300多斤的铁质钻杆,一趟又一趟爬上山顶,顶着刺骨的寒风在野外进行钻机勘探,通过与时间赛跑夜以继日地进行掘进,最深的勘探深度曾经打过800多米深。当一柱柱岩心样本从千米地下取出以后,按照规定勘探钻井要用混凝土浇筑封盖起来。
数九寒冬,风雪刺骨,正在搅拌的混凝土遇冷就会凝固,由于没有现代化的搅拌设备,为了使国家财产不受损失,不耽误往钻孔里灌岩浆,罗纯仁带领共青团员像铁人王进喜一样,穿着棉衣棉裤跳进冰冷的泥浆池,用身体进行搅拌混凝土岩浆,罗纯仁等人浑身上下立刻被泥浆包裹了起来,但他们依然奋力用身体让岩浆不能冷却和凝固起来。岩浆中不仅有水泥、砂石,还有烧灼人身体的火碱,但那个时代的青年和工人,就是用这种方式了宣誓着国家主人翁的精神——至今,罗纯仁手指的骨节之所以异常凸起,就是那个时代留下的烙印。
结缘艺术:火红的年代的背影
罗纯仁的艺术才能得以发现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他代表锦州南票矿务局参加全省职工艺术汇演,他参与创作并演唱的京东大鼓《歌唱刘景连》在当年获得全省职工文艺汇演一等奖,罗纯仁的艺术才能与全国劳动模范刘景连一起在全省工业战线传播开来。
1976年父亲被检查患有癌症,为了照顾父亲,罗纯仁从南票矿务局调回到抚顺钢厂耐火材料厂工作。父亲去世以后,罗纯仁作为一名普通的工人在基层默默的工作了几年。那时的企业厂矿对文艺宣传极其重视,当厂工会领导偶然得知,曾获得全省职工汇演一等奖的罗纯仁就在本厂基层车间当工人时,立即向耐火材料厂要人。经过几年的工作,耐火材料厂领导也十分看好爱岗敬业的罗纯仁,为了挽留住罗纯仁立即提拔他当段长。罗纯仁应该是全厂任职最短的段长,三天之后,由抚顺钢厂工会主席亲自出面,罗纯仁被调到厂工人俱乐部专职从事文艺宣传工作,至此与企业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一直干到离开工厂的最后一天。
罗纯仁干一行爱一行,并成为抚顺钢厂企业文化的领军人物,他根据大的时代背景,创作并演出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特征的文艺作品。罗纯仁钻研曲艺演出的各个门类,说学逗唱样样精通,尤其擅长相声、京东大鼓、小品等曲艺类表演……罗纯仁担任钢厂文化馆馆长之后,钢厂的企业文化实力非常突出,由厂文艺宣传队创作、演出的节目多次在全国、省市同行业汇演中获奖。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东北老工业基地大部分国有企业受到冲击,为了企业轻装前行部分职工被迫下岗分流。作为文化馆负责人的罗纯仁心里明白,一条板凳坐不下更多的人,为了企业能轻装上阵,自己要带头先离开……这种来自企业改革的阵痛影响了许多人,为了让企业站立起来,他们只能忍痛割爱。1997年,罗纯仁提前退养自谋新的生路。
因为有爱:罗纯仁重头再来
罗纯仁不仅艺术上拥有天份,市场嗅觉也异常敏锐,全市第一家交谊舞学习班,就是在他的倡导下开办的。下海不久的“罗馆长”一转身变成了“罗老板”,他在望花区开了一家非常有名的饺子馆,这家饺子馆在罗纯仁的经营下生意很好,并让罗纯仁拥有了养家糊口的资本。
正当饺子馆生意如火如荼的时候,罗纯仁却把饺子馆兑了出去,罗纯仁相濡以沫的妻子滕月明得了癌症。尽管做生意很赚钱,已经把世态炎凉看透了的罗纯仁,经过多年的历练,想明白了许多了事情:“赚钱再多也难以弥补人世间失去的爱情、亲情和友情。”
为了照顾患病的妻子,罗纯仁停掉了饭馆,离开了热闹闹的生意场,回到家中一心一意地陪着妻子治病、生活。滕月明患的是癌症,病情严重的时候,曾经纤细的两条腿肿得像“大象”,给滕月明看病的医生对罗纯仁说:“你妻子的病例很罕见,要做最坏的打算啊!”
为了让妻子减轻病痛,罗纯仁把全部心思都扑在妻子身上。在医院在小区在街道,人们经常能看到罗纯仁搀扶着妻子走路,低沉的情绪开始在家庭中弥漫。
为了让妻子转移病痛,从低迷的情绪挣脱出来,罗纯仁开始发挥自己的曲艺才能,给妻子讲笑话陪,高兴起来还要唱上两嗓子。歌声、音乐回绕在狭小的厅房里,罗家沉重的气氛渐渐的被冲散了……
与此同时,抚顺部分企业改制破产,让许多失去工作的人心情压抑,罗纯仁家的附近经常能会看到无所事事的人在游荡,从罗家传出来的歌声、琴声、笑声感染了许多人,一些志同道合的好友又重新集聚到罗纯仁身边,他们一起在公园和社区的空地唱歌、跳舞……在苦难中用艺术寻找慰籍,成了罗纯仁及好友们面对生活的一种方式。
抚顺特殊钢厂有离退休职工1万多人,他们散落在望花区各个街道、社区,为了凝聚人心,丰富离退休职工的业余生活,重新回到钢厂工作的原厂工会副主席陈凤霞,担任了抚特钢离退休管理处处长一职,她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原钢厂文化馆馆长罗纯仁。
陈凤霞非常看重罗纯仁的文艺组织才能,为了重树钢厂的企业文化,她找到罗纯仁谈到了自己的想法。能为过去自己热爱的工厂做事,把个人荣辱看得很淡的罗纯仁答应了下来,并表示愿意为企业文化的再次复兴出力。不久,罗纯仁成为抚特钢金星艺术团副团长。
双星合璧:一个精神团队的凝聚
当时,望花地区有两支群众文化队伍,一个是由特殊钢厂离退休管理处组织的金星艺术团,另一个是由望花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组织的雷锋艺术团,两支群众文化活动队伍在艺术活动上时有交流,但彼此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
2007年,这两支由望花区群众组成的艺术团交相辉映,金星满族秧歌队、雷锋艺术团秧歌队联合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沈阳福陵,河南开封汴京公园等地演出42场,展示了古老满族文化的风采。
2007年4月至9月,由抚顺市群众艺术馆、抚顺电视台联合组织的“相约十八点民间文艺队伍擂台赛”,参赛的16支队伍,望花区的群众艺术团体就占了6个,而且有4支队伍囊括了金、银、铜奖,金星艺术团和雷锋艺术团分别获得金奖和银奖,充分地显示了望花区群众文化活动的综合实力。
望花区和抚顺特殊钢领导早就注意到这两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艺术力量,并从构建地区大文化格局和和谐社区创建的角度,有意让两支队伍实现融合,力图建立一个具有地方品牌特色的文艺群众队伍。
2008年群星艺术团和金星艺术团实现大融合,雷锋艺术团的实力得到了大大的增强,望花区的群众文化实现了战略上的发展和转变。为了让雷锋艺术团得到更好的发展,2008年5月,罗纯仁被望花区文体部门正式聘用为雷锋艺术团第一任团长。
有罗纯仁坐镇雷锋艺术团,望花区群众文艺活动有了底气,作为雷锋艺术团团长,58岁的罗纯仁,在抚顺群众艺术界因为德艺双馨,广受文艺同行的尊敬,平时人们都喜欢叫他“三哥”。
从下乡知青到地质队工人,从文化馆长到个体老板,“罗三哥”的人生经历起伏跌宕,他奋斗过、奉献过、失意过、富有过……而现在已到知命之年的他,当再次统领一支文化队伍时,心态和神情多了一些从容、达观和淡定。
无论是在金星艺术团还是在雷锋艺术团,罗纯仁作为“三无人员”无岗位、无工资、无待遇,风里来、雨里去,排练演出从来都是尽心竭力,从来没有抱怨过。
罗纯仁每天早起,先是为患病的老伴做好饭菜、料理好家务,然后匆匆赶到艺术团组织大家排练,“宁领千军万马,不领锣鼓镲”,这是流传在艺术团体中的一句行话,其主要意思是说,文艺队伍特别不好带。
罗纯仁经常对大家讲:“我们既然叫‘雷锋艺术团’,就应该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要过硬。因此,他非常注重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和艺德修养的培养,并按照专业艺术队伍的要求,规范演出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名演员,每一场演出都装在罗纯仁的大脑中,怕演出出问题他把什么情况都想全面了。
无论是休息日、节假日、无论多晚,如果不把整个演出工作准备好,罗纯仁不会回家。雷锋艺术团演出的场所遍布全市城乡各地,无论路途多远、天气多么恶劣,他总是要第一个到场。
一鸣惊人:雷锋艺术团唱响中国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艺术行家介绍,雷锋艺术团的表演之所以具有准专业水准,是与团长罗纯仁平时的管理、训练分不开的。
雷锋艺术团舞蹈队的演员平均年龄50多岁,平时像压腿、劈叉、大跳这些基本功训练从来都是一丝不苟。在演出舞台上,经过化妆的老演员能做出同专业舞蹈演员一样的高难动作。
雷锋艺术团中不仅有雷锋生前所辅导过的学生,还有四五位癌症患者,这些“抗癌明星”通过奉献,在艺术当中找到了自信,在延续生命奇迹的同时给观众带来了快乐。
2008年6月24日,由中国文化部和哈尔滨市政府共同举办的第29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在哈尔滨开幕。来自世界和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及专业、业余表演团体应邀参加了为期10天的演出活动。许多专业和业余团体,由于生活条件相对优越,住的是宾馆,吃的是餐馆。而罗纯仁所带领的雷锋艺术团为了节省费用,应邀参加演出的团员们,乘了一天一夜的火车,连吃盒饭也要精打细算。
雷锋艺术团请求组织者让她们适应场地,而场地负责人根本瞧不起这些老太太,明确地拒绝了她们的请求……
这样的冷遇并不是她们参加各种演出活动的第一次。因为她们的年龄、穿着与青春靓丽的艺术演员相差太大了。演出正式开始,这些“大妈级”的演员在罗纯仁的带领下换上演出服装,在舞台上用曼妙的舞姿技惊四座,她们表演的舞蹈《乐陶陶》、《女警风彩》、《孤独的牧羊人》一举获得第29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三项金奖,震惊了大赛组委会及各支参赛队伍,从此,雷锋术团在全国群众演出活动中名声鹊起。
同年9月14日,全国第十届中国老年合唱节在内蒙古举行,参加比赛的既有久负盛名的文化部老艺术家合唱团,又有以演唱技巧高超广受行家好评的上海金秋合唱团,而名不见经传的抚顺老年合唱队却一鸣惊人,在来自全国的55支合唱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本届赛事嘴高奖——骏马奖。抚顺老年合唱团中有10人来自望花区雷锋艺术团。
城市名片:群众文化的领路人
正是因为有了罗纯仁这样的“团长”,才有了雷锋艺术团这样的团队。对于这样一支由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人组成的队伍,有的人理解不了,说他们是“精神病”。他们没有待遇、没有补贴,自费参加排练演出,就餐、车费、甚至连水都得自己买。他们招之即来,来之能演,没有一个人讲价钱,更没有人抱怨。
在罗纯仁的带领下,雷锋艺术团现有文艺骨干500多人,这500多人就像一粒粒精神的种子,在望花区这片土壤里生根发芽。目前,望花区拥有社区文艺骨干3000千余人,常年参与文艺活动的居民达到几万人,群众文化队伍发展到160余支,自发组织的更是不可胜数,应当说雷锋艺术团的组建及其活动也极大的引领、影响、带动了望花地区群众文化的发展、艺术水平的提升。他们不仅参加雷艺的排练演出活动,还作为骨干和组织者参加所在街镇、社区文艺队伍的组织排练工作。雷锋艺术团建团之初关于队伍的职责中就明确规定要求广大队员骨干要积极参加所在街镇、社区的文艺队伍,把在雷艺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带到基层,做普及与提高的工作,推动地区的文化发展,如:合唱队的马克勇之于宏光社区艺术团、张凤森之于铝北社区艺术团、舞蹈队的梁淑兰之于雷锋纪念馆健身队……他们既作为教练又作为组织者,真正做到了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在奉献社会的同时,他们也获得了大家的拥戴与热爱。因为有他们的存在、因为有了这样的体制机制存在,望花区的群众文化水平,活跃程度在全市可以说是起到了示范和引领的作用,望花区的各类群众文化队伍在全市的各类比赛活动中的表现也是出类拔萃的。因此说雷锋艺术团是望花区“文化品牌创建工程”、“社区建设推进工程”的引擎,雷锋这个名字也在雷锋艺术团的广泛传播下被一次次擦亮,被人们一次次记起,它像一张闪亮文明光泽的城市名片,给予人们似曾相识又不同以往的感觉。然而,在罗纯仁看来,雷锋艺术团的作为和发展还不应止于此,他们要把雷锋艺术团的经验加以总结,把雷锋艺术团这支“望花好人”团队的精神 加以发扬,成果加以推广,雷锋艺术团不止是一个团队,还应是一种格局、一种理念,是一个集团,我们期待着罗纯仁团长和他的团有更大的作为。
雷锋艺术团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弘扬雷锋精神、繁荣群众文化、打造文化品牌、引领社会风尚。”的宗旨。三年以来,雷锋艺术团深入到企业、社区、乡村、军营、敬老院,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演出节目5000余个,场次达到400余场,大约有百万人次观看了雷锋艺术团的演出……
继2007、2008年斩获全国大奖之后,2009年,雷锋艺术团在辽宁省首届农民艺术节、在省老龄委举办的“见证复兴与祖国同行”国庆专场演出活动中接连斩获金奖;雷锋艺术团合唱队在当年国庆节参加由中国合唱协会和嘉兴市南湖区委、区政府主办的中国城市合唱周比赛活动,荣获铜奖,并应邀参加了南湖区建设街道穆湖社区举办的广场文化演出活动,带去了雷锋第二故乡人民的问候。
2010年是雷锋艺术团壮大发展的一年。今年5月,雷锋艺术团舞蹈队代表辽宁省参加由国家体育总局、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在山东滕州举办的全国老年人健身活动展示大会一举获得创编动作一等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9月,在辽宁省第八届艺术节的活动中,雷锋艺术团参加表演的节目荣获一项金奖……
雷锋这个名字在罗纯仁和雷锋艺术团的广泛传播下被一次次擦亮,被人们一次次记起,它像一张闪亮文明光泽的城市名片,让重新唤醒了人们对雷锋精神的向往。(记者 张国勇)
作者感言:
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圈子受到客观的局限,一生只能做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所谓的名人、伟人毕竟凤毛麟角。作为普通人该如何面对现实生活,并平平安安且有质量地度过一生,这话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且不说生老病死这种人人都将面对的时运关节,仅就现实的林林总总及各种诱惑、挫折,又有几个人能从容地面对每一天呢?
在将近60岁的罗纯仁身上,我试图通过他人生的每个段落上,找到属于他个人品格的DNA。还原罗纯仁各种历史条件下人生的状况,他同我们所有的普通人大抵一样,在学校、农村、企业……罗纯仁力争像雷锋那样,用正直、诚实、光明和磊落,干一行爱一行,并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他在各种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都做出了让自己无愧的表现。即使离开曾经骄傲的工作岗位,罗纯仁个人品格的DNA依然发挥着作用,用自己的文艺特长服务社会,带给大多数人以快乐。
这种DNA到底是什么呢?我惟一的解释是:一个公民必须拥有的品质和文明素养。
我记得美国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说过:“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学识、开明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利害攸关的力量所在。”
《献给罗纯仁的赞颂词》
他曾离雷锋那么近
聆听真善美的呼吸
他一生在重复一个动作:
向雷锋看齐
以半百之躯奔忙
身影似音符
领衔500多个声音
共唱一部和谐旋律
看霜重色愈浓
听老鹤鸣新曲
在雷锋长眠的土地
爱的歌声嘹亮而起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