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百姓雷锋(第九届)
张文立
张文立
社区热心人 温情暖邻里
——记顺城区将军堡街道远方社区居民张文立
他用13年时间,大部分积蓄,积攒了5000余件有关雷锋的资料。这些资料,是他最重要的精神寄托——每天的第一件工作,就是用一块干净的白抹布轻轻地把挂在墙上的雷锋画全部擦拭一遍;虽然已经烂熟于心,但临睡前,他还是一定得看上几篇雷锋日记,才能睡得熟,睡得香;平时与人聊天,他总是不自觉地带出几句雷锋语录。遇到谈得来的人,他就热情地送人一枚雷锋像章。几年来,他送出的雷锋像章已经5000余枚。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不仅是“雷锋迷”,还是一位“活雷锋”——他就是顺城区将军堡街道远方社区居民张文立。
今年,正值雷锋纪念馆第四次改扩建,张文立从自己的收藏中,精选出5000件具有文物价值的藏品,主动捐献给雷锋纪念馆,他说,雷锋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惠及我们的子孙后代。我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这些收藏品了解雷锋,从而发扬和传递雷锋精神。
心中有个“雷锋情结”
3月4日,远方社区举行一场雷锋资料展,70多岁的张文立一大早就忙活上了,从家里搬来了学雷锋书籍、雷锋年画、雷锋票券和雷锋纪念章等,社区书记李凤云笑着说:“张师傅又开始亮家底了。”
张文立收藏的雷锋年画发行时间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延续至今。担心多次搬动影响年画寿命,张文立还特意花了几千元钱为这些年画镶上镜框。“我每月的退休收入尽管不多,但把钱花在弘扬雷锋精神的事情上,我觉得特别值,比自己吃了喝了花了都高兴。”张文立说。
张文立的雷锋情结源远流长。小时候他的家与“雷锋连”只隔着一条小路,每天清晨他都是伴着部队晨练的号子上学。高一时,张文立曾听过雷锋作过的一场报告,“当时我和同学们都被雷锋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了,立志做一名像雷锋那样对社会和人民有益的好人。”1968年,张文立被选派至新华一校当老师,为了从小培养学生们的学雷锋意识,他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雷锋活动。1978年,张文立调至市政公司基层负责宣传工作,他更是将雷锋精神作为公司最重要的宣传主题。
2002年内退后,张文立成了一名雷锋资料收藏爱好者,十几年来到处“寻宝”,通过购买、交流、获赠等方式,收集到万余件雷锋收藏品。他把这些资料分类别和层次整理成比较完整的事迹汇册,并在自己家建起了雷锋资料展览室,供来访者参观学习。别看张文立已经年过七旬,但在收藏雷锋资料中,他肯动脑、不断创新,每到雷锋纪念日,他都会潜心设计雷锋头像,通过个性化文字加以说明,并自费制成图文并茂,小巧精致的图像,装订成册,作为纪念品,送给雷锋战友、雷锋资料收藏联谊会成员和雷锋爱好者们。每年3月5日学习雷锋纪念日,他都同全街道关工委联合组织学校的学生观看雷锋展览,并现场和同学们交流聊天,了解学生们的真实感受,并当众宣讲自身学雷锋做好事的故事,通过实例教育学生。
家里有面“雷锋墙”
在张文立的家里,有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凡是来访的人都忍不住驻足观赏,那是一整面贴满了雷锋像、雷锋年画的墙壁,张文立称它为“雷锋墙”。而这面“雷锋墙”,可不是一天建成的。
张文立退休后,第一时间找到社区书记李凤云报到,“我是第六楼院的居民,是一名老党员,愿意为了社区发展发挥余热。”张文立把组织关系迁到了社区,过了几回组织生活后,张文立发现了一个问题——楼院没有活动室,党员开会只能利用楼院间的空地,夏天还好说,一到冬天,说不了两句话,脚就冻麻了。张文立回到家后就和老伴商量,打算把自己的家变成“活动室”。一听说自己家要变成“公共场所”,老伴有些犹豫,张文立好说歹说,老伴终于答应试试。为了让活动室有模有样,张文立自掏腰包买了近千册报刊杂志和棋牌桌椅。张文立的家约52平方米,自从成了活动室后,连走廊里都摆满了桌椅和书柜,有时老伴埋怨:“这哪里像居家过日子的样子?”张文立笑呵呵地劝老伴:“不耽误吃饭睡觉就行呗。”
随着活动室越来越红火,张文立的雷锋情结又燃烧起来。他琢磨着,自己的雷锋收藏品也越来越多,何不利用活动室的人气,在周围人中宣传雷锋精神呢?想干就干。张文立在家里专门腾出一面墙做“雷锋墙”,贴满了雷锋的照片、报摘,还特别邀请楼院里的孩子们来参观,看“雷锋墙”,听雷锋故事。很快,张文立家的“雷锋墙”便在社区里声名鹊起。许多居民听说后,主动将自己收藏的雷锋资料送给张文立,张文立非常珍惜,都用心地收藏好。每次到外地参加交流会,不管时间多紧,他都会抽出时间,到当地的文物市场转转,只要看到有关雷锋的资料,哪怕掏空腰包也得买回家。慢慢地,张文立有关雷锋的藏品越来越丰富,“雷锋墙”也变成了“家庭雷锋资料馆”。
如今,张文立的家里天天热闹得不得了,白天是党员和居民的活动室。大家在这里回忆雷锋,研究社区工作,听张文立讲雷锋当年的故事。
保管十串门钥匙
张文立说,仅仅收藏还远远不够,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更好地践行雷锋精神。
远方社区第六楼院共有400多户居民,张文立被邻居们亲切地喊为“院长”。邻居们对张文立十分信任,楼院里有外出打工的,就将房门钥匙交给张文立,让他代为保管,如今张文立家中的钥匙已经存了10串钥匙。
张文立所在的第六楼院大多是下岗失业人员和贫困家庭,张文立总是尽其所能地帮助他们。空闲时,他常会帮助腿脚不便的老党员买菜、送水、交费、喂养宠物、照看花草,居民中有人遇到突发情况或难处,他就发动居民们捐款。有一家母子俩,儿子有残疾,母亲外出打工时,就委托张文立照顾有病的儿子。有时这位母亲很晚回来,张文立就从自家做好饭菜送过去。一次她的儿子从外边回来后,把衣服和随身带的存折及残疾证丢了,张文立立即到银行帮助挂失,到残联帮着补证,帮他们解决了难题。
楼院改造时的暂时停水让一对80多岁的老夫妻一筹莫展,张文立就把水送到老人家中。去年夏天,小区上水施工后留下一个大土坑,看到居民出行不便,张文立主动找来几位党员,他带着大家砌砖、和灰、填坑、铺道,热火朝天地忙活起来。看到70多岁的张文立带头干起了“力工活”,邻居们纷纷挽起了袖子,81岁的付大妈给大家送来了自己熬的绿豆汤,聋哑人金银子埋头和起了沙子……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两个多小时后,大坑终于被填平,困扰了大家20多天烦恼顺利解决了。提起这件事,至今,社区干部和居民仍然对张文立赞不绝口,李凤云一语道出了大家的心声:“还是百姓雷锋的头带得好!”
热心服务做宣传
远方社区有3块较大的墙报,共24平方米。为了搞活社区宣传工作,提高宣传效果,张文立主动请缨,承担了社区的墙报宣传任务。
张文立办的墙报既有可读性、针对性,还有趣味性、欣赏性,内容包括宣传党和国家大事、法律法规的,又有科普知识、健康常识的,有表扬居民的好人好事,也有抵制不良风气行为的。其中,张文立精心为墙报设计了敬老篇、邻里篇、清洁篇、家庭教育篇等不同栏目,让居民按需阅读,他还把居民应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行为编成了《远方人十荣十耻》,“以爱花护草为荣,以折枝踏草为耻;以装修及时清运为荣,以乱扔乱倒垃圾为耻;以楼院清洁为荣,以懒怠不洁为耻”等。这些内容丰富、版面新颖的墙报每周一期,总能吸引居民的眼球,激发居民的心理共鸣。现在,墙报在居民中的反响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小区里助人为乐、爱护环境、主动参加公益活动的人越来越多。究其原因,李凤云笑着说,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名字也能上上墙报,成为居民们学习的对象。
别看墙报好看,可是办墙报不是件轻松事儿。为使墙报内容生动吸引人,白天张文立利用各种机会,观察收集有价值的资料,到了晚上再把这些资料进行整理,编写成文字。不仅编内容费心思,而且写墙报也是一件苦差事,写一块墙报一站就得两三个小时,手臂举麻了,两腿也站酸了,冬天冻得手握不住笔,夏天汗透衬衫。可是每当看到居民们围着墙报看得津津有味,张文立就觉得自己付出的辛苦都值了。(记者 韩烨)
《献给张文立的赞颂词》
你是勤奋的拾穗者
在学雷锋道路上
把光荣的足迹收集
你是忙碌的播火人
将雷锋精神火种
送到社区、乡村
收而不藏的收藏家
让收藏的价值最大化
金钱,只标记空洞的价码
爱心,自古无价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