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当代抚顺

当代抚顺

解放后抚顺市第二部城市建设总体规划(1983)

2017-05-08 15:32 《抚顺市志》 编者 3596
根据发展的需要,抚顺市于1979年末开始着手编制第二部城市建设总体规划。1980年6月提出了《抚顺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以此为依据,于1982年末,编制完成了解放后抚顺市的第二部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并于198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实施。  此部规划的期限为20年。远期为1981~2000年...

[阅读提示]本网摘录仅供参考,资料使用请查阅规划原文。


解放后抚顺市第二部城市建设总体规划(1983) 图1


  根据发展的需要,抚顺市于1979年末开始着手编制第二部城市建设总体规划。1980年6月提出了《抚顺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以此为依据,于1982年末,编制完成了解放后抚顺市的第二部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并于198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实施。


  此部规划的期限为20年。远期为1981~2000年,近期为1981~1985年。

  一、规划原则

  编制此部抚顺城市总体规划的原则是:贯彻“控制大城市规模”的方针。处理好地下采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从实际出发,确定规划标准和城市设施建设标准,因地制宜地确定城市布局。认真贯彻中共中央书记处对城建工作提出的“四条建议”精神。

  二、规划内容

  (一)城市性质

  198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46.8亿元,其中煤、油、电、钢、铝工业产值占72.7%。根据抚顺资源情况和工业发展的趋势,抚顺在今后20年或更长一些时间,仍会保持以燃料、动力、原材料为主的综合性重工业城市的性质。

  (二)城市规模

  城市人口规模:1980年末人口为114.4万人,其中市区100.5万人,郊区13.9万人。依据控制大城市规模的要求以及受采煤沉陷的影响,预计对城市人口要严加控制。规划1985年控制人口为123万人,其中市区108.5万人;2000年为140万人,其中市区为123万人。

  工业发展规模:抚顺煤炭按年产1000万吨计算,还有50年的开采期限。石油工业根据加工能力和原油的供应情况,大体仍维持在850万吨左右。电力已有装机容量102万千瓦,辽宁发电厂计划再扩建4台20万千瓦的机组。钢厂设想了四三三方案(年产40万吨铁,30万吨钢,30万吨钢材)。机械工业,计划年产挖掘机300台,机床2000台,电瓷5000吨。化学工业规划改造建设丙烯腈、腈纶等6个石油化工项目。建材工业规划利用工业废渣,发展粉煤灰陶粒生产。轻工业设想生产腈纶制品中的长化纤布、毛线、毛毯、人造毛皮等。电子、造纸、酿造等工业规划要有新的发展。同时,规划对将来开发36亿吨品位较高的油母页岩,建设人造石油厂的用地做了预留安排。

  城市用地规模:城市建成区1980年现状91.6平方公里,平均每人91.2平方米,其中生活居住用地31.18平方公里,平均每人31.6平方米。规划近期用地扩大到102.4平方公里,平均每人96.6平方米,建成区扩大了10.8平方公里,生活用地扩大了4平方公里,平均每人34平方米。远期规划用地为142.6平方公里,平均每人118.5平方米,其中生活区52.9平方公里,平均每人44平方米。

  城市规划总用地13995.87公顷,其中工业用地3007.8公顷,仓库用地120公顷,居住用地5293公顷,对外交通用地656公顷,公用事业用地300公顷,绿地2212公顷,机关科研用地150公顷,特殊用地15公顷,菜地302.07公顷,河湖水面及空荒地1800公顷,其他用地100公顷。

  (三)城市布局

  抚顺是个布局分散的带形城市,已经形成了河南、河北、望花、东洲、坑南、章党等六大片,由28个居住区构成。

  规划充分考虑了抚顺布局分散的现状,采取不强求集中联片,在分散的基础上追求集中的方式,进行规划安排。

  工业布局:抚顺工业布局已经基本定型,规划不进行较大的变更,结合采煤动迁和有害工业搬迁,在布局上进行调整和充实。规划期内扩大用地416公顷,形成河南、河北、田屯、望花、坑南、东洲、张甸、新太河和章党八个工业区。其中河南工业区以石油、发电、水泥、煤矿电机为主,为综合工业区;河北工业区以机械、煤矿安全仪器、矿灯为主,为机械工业区,在大柳沟口为电瓷厂搬迁预留用地41.5公顷,在施家沟口为规划搬迁工业预留用地24公顷;望花工业区以抚顺钢厂、铝厂、新抚钢厂为主,为冶金工业区,规划原有企业用地不再扩大,仅为轻工、热电及三废处理预留用地40公顷;田屯工业区以化工、有机化工为主,为化工工业区,规划预留用地52公顷;东洲工业区以石油二厂、化纤厂、石油机械厂为主,为石油、化工工业区,预留用地3公顷;坑南工业区以西露天煤矿、老虎台煤矿、龙凤煤矿为主,为煤炭工业区;章党工业区以辽宁发电厂、东风建材厂为主,为电力、建材工业区,规划预留用地100公顷。

  新太河工业区为新开辟的电子、仪表、轻工工业区,规划在新太河与东洲之间预留用地100公顷。规划提出要充分利用工业门类齐全、技术装备雄厚和煤炭、石油综合利用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石油深度加工工业,并大力发展轻化工和建材工业。

  (四)居住区规划

  生活居住区布局是:一个市中心、两个副中心、六个工人村。市中心为城市中部地区,包括河南、站前旧区和河北新区,由两大部分组成,规划安排47.8万人。两个副中心一是望花地区,包括田屯、演武,规划安排26.5万人;二是东洲地区,包括张甸、新太河,规划安排11.4万人。

  六个工人村,一是古城子,包括五老屯,是西露天矿所在地,规划安排5万人;二是刘山,包括南花园,是胜利矿所在地,规划安排5.5万人;三是老虎台,包括栗子沟、万新,是老虎台矿、华丰厂所在地,规划安排4.5万人;四是龙凤,包括搭连、茨沟、海新,是龙凤矿所在地,规划安排7.6万人。这四个工人村分布在东、西两个露天矿坑以南长达16公里的沿线上,基本是围绕煤矿形成的。还有一个工人村在章党,在城市东部与大伙房水库隔河相望,是辽宁发电厂所在地,距市区14公里,规划安排3万人。

  市中心、副中心和工人村的具体含义是:市中心为市级机关、团体所在地,建设市级公共基础设施和商业、文化、体育及医疗等设施。副中心根据地区人口规模按市级、区级和小区级来考虑公共设施指标。工人村参照独立的矿区生活区公共建筑的指标计算,依靠所在工矿企业搞好建设。

  生活居住用地规划,参照国家定额指标,确定每人用地指标近期为34平方米,规划生活区总用地为5293公顷。

  规划安排。1981年,抚顺生活居住总用地3177公顷,平均每人31.6平方米。生活居住区的建筑层次为六层。规划对住房、公共建筑、公共绿地的用地指标作了适当的调整,居住用地由每人20.73平方米,调整降为18平方米;公建用地由5.23平方米,调整到8.06平方米;公共绿地由1.12平方米,调整到7.09平方米。

  规划安排近期(1981~1985年)建住宅276万平方米,居住水平每人为4.5平方米;远期(1986~2000年)新建住宅1280万平方米,平均每年建85万平方米,居住水平为每人8平方米。

  (五)公共建筑规划

  规划商业服务设施划分为市中心、副中心与工人村三级。近期新建网点630个,使建筑面积千人指标由258平方米,提高到443平方米;远期新建27万平方米,千人指标提高到612平方米。

  文化体育设施近期计划,建市图书馆、博物馆、少年宫、专业电影院等,远期在东洲与望花建相应的体育设施。

  教育设施打算新建将军、新抚、北镇、新钢、刘山等中学5所(24个班),建葛布新村、新抚顺、青草沟、新屯、龙凤中学5所(18个班),同时在住宅区成片改造时,建中小学19所,使中小学二部制改为全日制。近期恢复工学院、师范学院,创办中等专业学校8所。远期新办医学院和农业专科学校,加快培养专业人才。医疗卫生设施近期规划建中心医院,设病床400张;建妇婴医院,设病床200张;建中部综合医院,设病床200张,承担新抚区二级医疗任务;建望花区医院,设病床200张,承担西部地区二级医疗任务;建眼病医院,设病床100张;成立急救站和中心血库。远期规划建二、三所市区级综合性医院,并新建儿童医院与肿瘤医院,扩建传染病院和结核防治医院。

  规划站前旧有行政机关的设施不予变动,随永安台、东公园等地区的沉陷,受影响的市级公共建筑,可逐步在河北地区安排建设。

  (六)道路网规划

  规划近期要加强道路系统的调整改造,远期为现代化交通发展奠定基础。交通干道,主干道红线宽26~40米,次干道红线宽20~30米,过境道路宽25~40米;生活干道,主干道红线宽26~40米,次干道红线宽25~40米;自行车道15-40米;商业步行道20~25米;街坊支路5~20米。为改善城市东西向交通,规划在原东西向交通道路的基础上,修建南外环,疏散南部居住区东西向交通。打通高山路,解决沈吉公路在市区内的卡脖子问题。南北向交通,加宽延伸青台子街,建成西部地区南北过境交通干道;改建安泽路,拓宽南昌路,构成中部两条主要通道;加宽城乡街,建成章党至五龙的东部南北过境线。在浑河上架设葛布、将军、榆林、章党、东洲和河夹心大桥。

  (七)交通运输规划

  大官屯站是市区的主要货运站,承担全市货运总量的70%。规划进一步加强大官屯站的建设,1985年日均装车达到805辆,年发送货物达到1402万吨,站内24条股道,总长达到9.33公里,站场用地24公顷。

  抚顺站为市中心客运站,近期规划年均客运为400万人次,年均发货量为8.5万吨,站场用地12.3公顷。抚顺城站年发送货物8万吨,客运量181万人次。

  根据抚顺工业发展的趋势,计划到20世纪末,铁路货运总量将由1980年的2347万吨增到3140万吨。

  规划在1985年前新建改建工程为33项,路基改造264.5公里,新建黑色路面225.5公里,新建桥梁3座。近期内,境内3条国、省干线路基改造全部完成,并全部实现黑色路面。解决三条“断头路”和一处“卡脖子”路段。市区与各县、区道路均铺装柏油路面。县级以上公路绿化率达80%以上,平均每年绿化200公里左右。着重省级公路的路基改造和新铺柏油路面,将6条131.6公里的乡级公路,提升为县级公路。

  规划抚顺效区客运站的客车发展到175台,货车628台,客运量631万人次,货运量337万吨。市郊客运路线规划增设客运外驻点4处,即石文客运站、后安客运站、八家子客运站、马架子客运点。

  根据规划区内市区人口的发展情况进行推算,1985年前平均每年客运量要增加10%,即增加3261万人次,每年要增加公共汽车25辆。规划提出要调整公汽线路布局,辟设新线,增设无轨电车,延伸电铁客运线路,市区近郊客运由公汽承担,建立中环、东环和西环路,并辅以二条东、西主干线,连结3个环路,并增设望花至市中心地区的无轨电车。

  (八)防洪规划

  抚顺市区内的洪水,主要来自浑河及其支流的山洪。1958年大伙房水库建成后,上游5438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有74%得到控制,对抚顺市防洪和工农业用水起了重要作用。在城市防洪规划中,结合河谷地理状况和城市性质,防洪标准定为300年一遇,洪暴流量为4660立方米/秒,堤距根据浑河的设计流量进行适当的调整。浑河市区内的13条支流,因对城市防洪影响很大,要统一进行规划整治。对东洲、章党、古城子河3条较大支流的防洪标准定为百年一遇。与浑河相会处按300年一遇洪水回水高程计算支流堤防高度。远期在东洲、章党两河上游修建控制工程,以使浑河防洪标准可提高到500年一遇。

  (九)给排水规划

  为了使西部地区居民能吃上水库水,规划1981年兴建西部上水工程,即从河北水厂的输水暗渠开始,到滴台水厂为止,修一条1.4米×1.1米的输水暗渠,长8.25公里,把水库水引到滴台净水厂。

  为解决南部地区30余万居民吃水的困难,规划从1982年开始续建南站上水工程,通过一年半的时间,建成日产9万吨的吴家堡净水厂,塔湾、新屯两座加压泵站。一座容量为5000吨的炭黑配水池,及11公里长的输水干管。

  规划近期扩建完善东洲水厂(2万吨/日)与河北净水厂(5万吨/日),拟建永安工业净水厂(5万吨/日);远期扩建河北水厂,规模在10万吨/日;建南站水厂,规模在8万吨/日;改造望花水源,建工业净水厂,规模在5万吨/日。

  排水规划近期要改造矸子山明沟,望花厂南明沟,维修清扫总截流干渠,抚顺发电厂对冲灰水建贮灰场,矿山洗煤水要充分沉淀,减轻对浑河的污染。远期打算增修沈抚灌渠局部复线,并建河北污水处理厂,每日处理污水10万吨,章党处理厂每日处理2万吨,龙凤处理厂每日处理3万吨,三宝屯处理厂每日处理45万吨,以保护浑河水体。

  (十)煤气规划

  规划城市煤气气源,主要利用老虎台矿的天然气。近期主要以老虎台矿井下瓦斯资源为主,结合利用化工二厂干气,实现全市的煤气化。

  20世纪末城市人口预计为120.3万人,达30万户,按气化率95%计算,日耗用量为42万立方米,气源基本可以满足需要,但要加速利用矿井巷道做地下气罐的研究,同时充分利用石油、化工尾气资源,挖掘潜力,压缩管网供气的损失率。

  为保证用户正常供气,规划全市新建贮气罐8座,调压站24座。同时要对全市管网进行改造,增加输送能力。

  (十一)供热规划

  1979年,市政府正式决定利用抚顺发电厂余热发展城市集中供热。规划中部地区由抚顺发电厂引用循环水供热,望花拟在演武建设一座装机容量7.5万千瓦的热电站,热负荷每小时880吨,以满足望花地区工业与民用供热的需要。

  东洲地区将依靠石油二厂热电站供热。章党地区建设1座每小时20吨的供热站,引用辽宁发电厂的排水加热,解决这一地区供暖问题。其他分散地区采用大型锅炉房分区联片集中供热的办法。全市近期住宅供暖可达70%,远期预计基本实现暖气化。

  (十二)电力、电讯、广播电视规划

  电力。根据抚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增加地区电源,统一电网周波,简化电压等级。新建、扩建二次变电站,新建、改造送配电线,以保证供电。

  电讯。规划在现有4个分(支)局装机容量的基础上,采取更新、改造措施,全网由4位制变5位制:总装机量达30400门,全市建8个分(支)局。远期建现代化通讯设施,建无线电话、传真数据通讯等多功能的综合通讯网。

  广播电视。规划近期增加转播频道,使城市能选择收看中央和省台的节目,并发展小功率电视差转台。远期在二频道建中波发射台,并新建立体声调频广播大楼。建立卫星地面收转系统和专用微波网路,建成抚顺中波台与电视台至205台之间及至省台之间的两条微波线路,保证同省台节目的传送与交换。

  (十三)园林绿化与风景区规划

  规划园林建设要控制新建大型园林建筑,动物园要有计划地向高尔山公园转移。恢复原雷锋公园,将雷锋纪念馆并入公园,公园统一规划管理,向群众开放。要将平顶山殉难同胞遗骨馆建成陵园。要在新屯、儿童两个公园内增加休息和服务设施。

  要结合山地造林和浑河整治工程,开辟公园和带状滨河公园,重点开辟高尔山公园及东洲、南花园、刘山、演武、葛布、施家沟6个区域性公园,公园绿地达到361.17公顷,每人平均3.41平方米。

  规划结合旧区改造和住宅建设,要开辟小型化公共绿地,增加市区内部绿地,改善城区环境。旧区街坊内每人绿地不少于0.5平方米,庭院绿化覆盖率要达30%;新区每人绿地不少于1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建筑密集的地段要发展垂直绿化。

  建立卫生隔离林带。污染企业与住宅区之间设置1015米宽的卫生隔离林带,重点解决抚顺发电厂、石油一厂、石油三厂、水泥厂、化工厂、铝厂、抚顺钢厂、新抚钢厂及露天矿对生活区的空气污染问题。建立望花、新屯、华山、新抚顺及东岗走廊6条主要卫生隔离林带。在浑河及新太河、东洲、榆林、抚西、古城子、李石寨等10条河流的两侧,划定20~80米宽的河岸防护林。

  1980年末市区有285条街道,规划在1985年前做到路路有树。结合道路的拓宽改造,逐步实现丹东路、永济路、千金路、青年路、绥化路、新城路及浑河两岸滨河路的林荫干道网。主要干线两侧,要求建筑后退红线不小于4米。

  街道绿化要树种多样化,增加色彩。逐步做到乔木与灌木、速生树与慢生树、常绿树与落叶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有条件的街路可采用乔木、亚乔木、灌木、花卉、草地多层绿化结构。

  根据抚顺地区大中型企业多、占地面积大的特点,要发展单位专用绿地的建设,充分利用采煤沉陷土地和废弃舍场进行大面积的植树造林,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要建立专用的职工休憩绿地,新建工矿企业的绿化覆盖率要达到10%~25%。

  规划在大伙房水库库区开辟坝前、杲山、德古湾、莲花岛、萨尔浒、元帅林、铁背山、营盘三岛等八个风景点,建成后实际游览面积可达29平方公里。

  (十四)环境保护规划

  80年代初,抚顺污染情况为“污染级”,规划近期对煤矿、电厂和石油工业污水的处理,要求达到囯家现行规定的标准,基本解决城市黑烟问题,使污染有所减轻,力争达到“安全级”标准。远期对所排放的污水、烟尘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综合防治要做好城市绿化,消除噪音,搞好防放射性物质的防护林,把抚顺建设成一个清洁的城市。

  (十五)蔬菜副食基地规划

  郊区共有7个公社,两个农场,14个生产队,耕地面积1.2亿公顷,14.4万农业人口。规划贯彻“郊区生产以蔬菜为主”的方针,建立稳定的蔬菜生产基地。

  菜地基本保持原有的6000公顷,果品生产根据近郊山区的优势,以黄旗果园为基地,搞好现代化果园建设。生猪重点抓社员养猪,年提供商品猪21000头。提高国营鸡场生产量,同时抓好社、队社员养鸡,年提供肉食鸡50000只,蛋500万公斤。乳品生产和水产生产也要有大幅度增加。

  由于城市发展要逐年占用近郊菜地,为确保城市蔬菜供应,规划蔬菜地转移到中、远郊,要进行土地改造,搞好基础建设。

  (十六)近期建设规划

  城市的近期建设规划,具体年限为1981~1985年,重点解决住宅、公建和公用设施配套问题。各项建设安排是:其一,住宅。规划建设216万平方米,居住水平由每人3.48平方米提高到4.5平方米。其二,公共建筑。增建小学校舍1.6万平方米,1982年实现小学教育一部制,1985年实现中学一部制。筹建医学院、师专等大专院校。新建市科技馆,在望花、东洲各建一座体育场、电影院。建妇婴医院、牙院、眼科医院。在望花、东洲各建2万平方米的中心商场,搞好服务设施配套。其三,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建新华桥至东洲桥的河堤路,建新华桥南端的立交桥;拓宽高山路东西段和新城路、永济路、千金路;建成葛布和将军大桥。给水重点解决南部地区供水,提高供水普及率。排水建设永安、葛布和东洲3个过河污水泵站。煤气,扩大供气率,达到80%。供暖在将军、葛布和站前等地区集中供热。园林开辟高尔山、东洲公园,建设大伙房水库坝前、杲山和元帅林3个风景点。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抚顺城市规划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