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传记专栏

传记专栏

《龙凤矿口述历史》之十四:王如成口述

2017-05-19 11:57 抚顺七千年 王维俊 2784
我叫王如城,1954年2月18日生于抚顺,现年63岁,1972年1月14日在龙凤矿开拓区70队参加工作,1974年12月30日入党,在开拓区工作...
《龙凤矿口述历史》之十四

《技术高超,攻克急难险重任务,作风过硬,抗震救灾大显身手》

——王如成口述

  王如成,男,63岁,70年代在龙凤矿开拓区70队工作,曾任该队党支部书记

  我叫王如成 ,1954年2月18日生于抚顺,现年63岁 ,1972年1月14日在龙凤矿开拓区70队参加工作,1974年12月30日入党 ,在开拓区工作14年,担任过七〇掘进队党支部书记。


《龙凤矿口述历史》之十四:王如成口述 图1
王如成


  在从事煤矿战线工作43年的生涯里,感情最深地还是在70队工作11年难忘的岁月。他是我的根,是哺育我成长的地方。我说说70队的故事:

  开拓区的70掘进队始建于1970年 ,这支队伍组建后,施工的全都是龙凤矿的难点和重点工程,以主攻竖井、斜井、大断面等艰难险峻的工程而著称。

  1983年前我亲身经历了龙凤矿负625竖井中央煤仓、中央煤仓斜皮带绞车房、倾角53度以上的601—603北龙负440斜井煤仓、倾角在25至31度之间的北龙4号井和南北龙凤贯通的暗斜井及喂煤罐、东竖井负635马头门、东竖井负570至635延深、负635主水泵房、负635黄泥泵站、负570捞煤机峒室等重点工程的施工。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煤矿支护迎来了一场新的技术革新,就是“锚杆喷浆”。这项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70队在国内可称之为始祖。“锚杆喷浆”就是根据围岩肌理和安全状况的不同,将直径1~1.5厘米左右,长度在1米~2米之间的废旧钢丝植入到巷道的围岩里,注进砂浆后,再按设计要求将外露的锚杆和围岩喷上一定厚度的砂浆封闭,形成砂浆混凝土碹,这就是锚杆喷浆。每根锚杆的拉力在3—5吨,它像纳鞋底一样把围岩锚固在一块,代替了棚子、砌碹等支护方式。

  这次“支护革新”的技术,在开拓区工程师陈庆安和70队赵书生、刘枫两任技术员自始至终的指导和参与下 ,日臻成熟,在矿内、局内应用,并向全省、全国推广。 这一支护新技术诞生凝聚着工程技术人员和70队矿工的心血和智慧,他们为矿山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是不会被人遗忘的。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9月下旬,局里接上级命令,由龙凤矿开拓区组建一支赴唐山支援抗震救灾队伍。 矿里决定以70队为主,抽调精兵强将60人,由我带队组建了共63人的赴唐山抗震救灾队伍。听说去唐山抗震救灾,心里有些胆突突的,但积极性又很高。动员会没几天,同志们有的舍下家里年迈的老人、多病卧床的媳妇、新婚恋人、怀孕的娇妻、年幼体弱的孩子等,毅然决然地奔赴到抗震救灾第一线。

《龙凤矿口述历史》之十四:王如成口述 图2
抚顺矿务局龙凤矿赴唐山抗震救灾小分队留念 第一排左一为王如成(1977年2月1日)


  唐山大地震后,仍余震频频。我们到唐山矿后被接进了新建的两栋“招待所”。说是“招待所”,其实就是防震棚,两铺大炕,只有几个脸盆、和暖壶,其余的什么都没有,生活条件很差。

  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修复因地震而扭曲变形的井筒。井筒直径6米,垂深750米。修复的时候,要先清理浮石,要用风镐剃掉因地震而造成的井筒破损障碍物。头顶上经常有碎石落下,危险异常。因井筒扭曲,升降设备时常出现故障,作业安全十分令人堪忧。有一次正在交接班,绞车提升一半时突然发生故障,升井人员在井筒罐笼里遭遇了瞬间抖罐,罐龙悬吊在井筒的半空中,且慢慢下滑,罐笼里的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祈祷平安。经一个多小时的应急处理,绞车将在罐笼里的十多名升井人员,由井筒半空中慢慢放至负750米井底, 大家都顺着马机道(绞车道)爬了2000多米才到达地面。人虽然都爬上来了,却一时间没人能站的起来••••••。尽管如此,我们没有人退缩,仍继续坚持战斗。    

  在唐山半年多的时间里,两地亲人唯有书信联系。在唐山工作的人,对家里亲人的种种窘况惦念万分,不知有多少人时常在梦中惊醒;有的同志在读家人的来信时,偷偷地掉着眼泪;有的人家里确实需要他,因实在回不去着急上火,借酒消愁,脸肿的老高,像馒头似的。每每看到或听到某某人家里来信他落泪了、上火了,我也是特别心酸,当时我也刚满23岁,也有同样的感受, 真的想家呀!

  在唐山半年多的时间里,我们过了“两个年”,一个是元旦,一个是春节。过新年元旦,同志们想家的情感还算容易平复一些。尤其是过春节,同志们想家的心情迫切。为把大家浮躁的心情安抚下来,过一个祥和平安春节,我向时任抚顺矿务局驻唐山抗震救灾总指挥崔载述(副局长)同志述汇报了情况,他非常同情和支持,借给一台212北京吉普车。我带着佟玉惠同志跑到北京采购糖果、香烟。当时这两样东西是极不好买的,排一次队只卖两盒烟(例如:香山、礼花、恒大、前门、八达岭等)、一斤糖果。为买到足够分给大家的烟和糖果,我和佟玉惠同志不知反复排队多少次,最后我把北京的亲属都动员起来帮忙,终于满足了同志们过年的需求,大家都很高兴。

  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期间,两地的相思之苦,两处的相盼之情,真是难于言表。看到那一封封凝聚亲人问候、嘱托、呼唤的家书,一幕幕交织地情感、惊险地场面、忘我地精神、高尚地情怀,真是动人心弦、感人肺腑,更是让人感慨万千,这些人是多么地可敬、可亲、可爱啊!不愧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在唐山焦虑、难熬的半年多时间里,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圆满地完成了唐山矿一号竖井的修复、一号井地面绞车基础加固和选煤厂吊桥爆破拆除工程任务,为龙凤矿乃至抚顺矿务局赢得了很高的赞誉。 (2017年1月5日 整理人:王维俊)



抚顺矿务局龙凤矿赴唐山抗震救灾小分队留念大图:


《龙凤矿口述历史》之十四:王如成口述 图3


《龙凤矿口述历史》之十四:王如成口述 图4


《龙凤矿口述历史》之十四:王如成口述 图5


《龙凤矿口述历史》之十四:王如成口述 图6


《龙凤矿口述历史》之十四:王如成口述 图7


《龙凤矿口述历史》之十四:王如成口述 图8


《龙凤矿口述历史》之十四:王如成口述 图9


《龙凤矿口述历史》之十四:王如成口述 图10


《龙凤矿口述历史》之十四:王如成口述 图11


《龙凤矿口述历史》之十四:王如成口述 图12


《龙凤矿口述历史》之十四:王如成口述 图13


《龙凤矿口述历史》之十四:王如成口述 图14


《龙凤矿口述历史》之十四:王如成口述 图15



该文章所属专题:王维俊专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口述历史  龙凤旧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