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传记专栏

传记专栏

《龙凤矿口述历史》之二十一:王维俊口述

2017-05-31 10:01 抚顺七千年 王维俊 2679
我叫王维俊,生于1949年8月18日,今年67岁,已经退休了。我就生在龙凤,长在龙凤。因为在龙凤生的,所以我的小名就叫凤生,这是我生下来就和龙凤结缘了...
《龙凤矿口述历史》之二十一

《年逾花甲写《旧事》,百年母矿藏心头》——王维俊口述

  王维俊,男,67岁,原龙凤矿工人,退休干部,《龙凤旧事》作者

  我叫王维俊,生于1949年8月18日,今年67岁,已经退休了。我就生在龙凤,长在龙凤。因为在龙凤生的,所以我的小名就叫凤生,这是我生下来就和龙凤结缘了。


《龙凤矿口述历史》之二十一:王维俊口述 图1
王维俊


  我们家是三代矿工,我父亲、我和我弟弟,加上我的侄女儿都在龙凤矿工作。1972年下乡回城,一脚迈进了龙凤矿,在开拓区、矿机关工作将近11年的时间。1986年才搬到市内,在龙凤地区生活了37年。

  龙凤对我的一生影响很大。有人问龙凤给我啥了?我觉得龙凤给我很多很多。我是吃龙凤这碗饭长大的,头顶的是龙凤的天,脚踩的是龙凤的地。

  我的每一步成长,都和龙凤是息息相关。出生后进的第一个幼儿园就是龙凤幼稚园;上的第一个小学就是龙凤子弟小学;学会的第一个舞蹈就是《矿工舞》;参加的第一个工作就是成为龙凤矿的一名井下工人;我第一次当团支部书记就是在龙凤矿开拓区;我第一次走进矿机关就是龙凤矿的工程科;我第一次在党旗下宣誓就是在龙凤矿党办室。没有开拓区的各级领导的培养,没有工程科、党办那些老领导,老同志的培养和帮助,就没有我以后的成长。我的每一个进步,每一个成绩的取得,都是龙凤矿所赐,这一点是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忘。

  龙凤矿在我的心中是神圣的。50年代、60年代甚至到70年代的时候,龙凤矿很辉煌。我记得1958年大跃进的时候,矿里每天都是高产,大架子上的红灯是每天闪亮的。矿里整天锣鼓喧天,非常热闹,对我有非常深的影响,感觉在矿里当一名工人很光荣。我也曾梦想,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像父亲一样,当一名煤矿工人。1959年,我们还学会了《矿工舞》,闪亮的矿灯,长筒的胶靴,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龙凤矿在我的心中是坚强的。1972年我回城,走进了龙凤矿的大门。分配到开拓区51队,当上了一名掘进工。我在这里实实在在地干了7年的时间。在这7年中,照着老工人的样子,经受住了倒班的苦恼,经受住了繁重体力劳动的洗礼,经受住了世人的冷嘲热讽,经受住了伤痛和死亡的考验,我的身体里注入了矿工坚强的基因。

  在我的记忆当中,龙凤矿每次发生事故的时候,就是我们孩提的时候都跟着心疼。参加工作后更知道了井下工作的“脏险苦累”,但看到那些我们的前辈在这种环境中拼命的工作,无形中就影响了我们。一种迎难而上、奋不顾身的作风,灌入了我的血管。我学会了面对伤痛和死亡,有一种活着干,死了算的硬朗精神在鼓励着我。我受过两次轻伤,面对了三起死亡,有的死亡就发生在我的身边,但我没有退却。就像士兵一样,面对凶险,前仆后继。

  龙凤矿在我心中是无私奉献的。我们每天要工作在10个小时以上,工作任务极为繁重。我记得我们在浇灌混凝土的时候,或者砌料石碹的时候这手磨的都没有指纹,根本看不出来手指头是斗还是簸箕。每个班要搬300多块料石,全靠手搬、肩扛,肚子顶,工作服的扣子都磨掉了,肚皮划的都是伤痕,但报酬是微薄的,每月就能开70多元,虽然比起地面工人要高一些,但与劳动强度和安全系数不成正比。

  每逢创高产,矿里发一张电影票,或给一桌酒席作为奖励,这与创造的财富不成正比。但我们乐此不疲,送喜报的锣鼓声、庆祝的鞭炮声让我们热血喷张;浓烈的烧酒、矿长祝酒辞让我们干劲儿倍增。解放后的50年,龙凤矿为国家贡献了近亿吨煤炭,没向上伸手要过什么特殊的待遇。矿工住的棚户区,一直到2004年才得以改善。

  1983年我离开了龙凤矿,后来家也搬到了市里,但我对龙凤一直还是念念不忘,因为我的家在这,我们祖孙三代都是这里的矿工。我们家在龙凤矿的人太多了,不到二十口人,有十多口人在龙凤矿,所以和龙凤矿是打断骨头连着筋。我们都盼望着龙凤越来越好,给我和我的亲人们带来更多的福音。没想到1999年龙凤矿破产了,就在我的亲人中,提前退休的退休,买断的买断,成了一群没娘的孩子。

  矿里的资产,便宜变卖,肥了一帮“有眼光”的人。原来整洁、规矩、安静的矿大院,变成了各种买卖的营业场所,乱七八糟。原来抚顺的地标竖井——“大架子”,千疮百孔,破破烂烂、孤零零地站在那里,不知向谁诉说心中的迷惑和不解。一些买断工龄的矿工,不得不开小三轮、脖子上挂着写着“力工”的牌子在街头等着雇主的到来。


《龙凤矿口述历史》之二十一:王维俊口述 图2

  (图片来自网络。原来抚顺矿务局龙凤矿的名字也改成了“抚顺龙凤矿”)

  我常常想,龙凤矿虽然破产了。但应该很好地保留这个有百年历史的工业遗迹。要知道,这个矿生产的热能,曾经兴旺了多少个企业?温暖了多少个家庭?这个曾经给人以力量和温暖的巨人怎么就会被人遗忘呢?

  退休以后,我经常来看看,心里感到像丢了点什么。特别是龙凤破产,对我们这些赖以龙凤煤而生存的人来讲,就像在心里捅了一刀一样,忽然间魂就没有了。以我曾经在工程科工作经历,如果龙凤矿缩减人员,加强管理,精收细采,按照现在的生产能力或降低产量,赋存的煤炭还可以保持一段时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好可惜,好几千万吨的煤炭从此就永远失去了见天日的机会。

  同时也想,如果国家能给像龙凤这样的老矿一些特殊的政策,给一个曾经为共和国做出巨大贡献的老矿一个得以喘息将养的机会,龙凤会是这样吗?我身为曾经的矿工心寒哪!

  龙凤矿破产,对龙凤人的心里触动是非常大的,龙凤矿的辉煌、风光也不在了。我觉得作为一个龙凤人,又是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不应该就这样被历史忘记。所以从退休之后,我就开始写有关龙凤的文章。在《抚顺7000》网上发表,现在有140多篇,有50多万字,在百度、搜狐网上都能看到。今年8月,我选了60篇文章,辑成了一本书,叫《龙凤旧事》,送给我的亲友、同学、朋友,唤起了他们对龙凤的共鸣。


《龙凤矿口述历史》之二十一:王维俊口述 图3


《龙凤矿口述历史》之二十一:王维俊口述 图4


  龙凤矿,你的名字虽然已在煤炭系列中消失,但你的奉献、你的功绩,历史将铭记。你的乳汁养育了我们,应该有人还记得,我就是其中的一个,永远不会忘记!龙凤,我爱你!(2016年11月24日 王维俊)

该文章所属专题:王维俊专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口述历史  龙凤旧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