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记忆之十:“卡”改变了生活

用一张卡片与消费联系起来,替代钱币的功能,我最初的印象是公交月票卡。上世纪70年代参加工作后就用过,知道有月票可以不用现金零钱买票了。那时候抚顺的电车也有月票卡,但是买各种商品还是要用现金的。回想起那个年代,虽然工资低,但物价也低,基本每个家庭都会有个存折,里面珍藏着每个月工资扣除生活费积攒下来的钱。虽然数目小且增长慢,但时而拿出来看看,也会为那上面数字的增加感到愉悦。到了八十年代末,能取代钱币的卡首先出现在公用电话上,街头出现了大批电话亭,其中一部分是无人值守的磁卡电话亭。

据说九十年代原邮电部电信总局共发行了70套磁卡,只有一套是普通卡,其余69套都是有题材的纪念卡。现在磁卡电话早已退出市场,而这些卡则被收藏爱好者们视为艺术品新宠,且价格不菲。而我只是把它留在了记忆里,因为它是我最先认知能替代钱币的卡。取代磁卡电话主要缘于移动通信市场的崛起,手机的出现,引发了手机卡的迅速普及,无论是新买的手机,还是手机遗失了,都需要到电信运营商那里去购置或更换一个新的SIM卡,它是利用芯片技术对用户身份识别、储存、计费的智能卡,后来又发展为3G、4G卡,于是在移动、电信、联通之间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手机卡营销大战,可谓硝烟弥漫。
八十年代抚顺市民公交月票卡
九十年代公用电话磁卡
资料显示,我国第一张银行卡是1985年由中国银行率先发行的“中银卡”,发行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珠海。据说早期推广的时候并不是很顺利,银行网点基本没有大规模的安装ATM机,存取款还得到柜台办理,至于到商场划卡购物消费,更是不普及。
手机卡
银行ATM机
乘公交有公交卡,包括学生卡、敬老卡、免费的老年卡;看病或去药房买药有医保卡;去商场超市购物用银行储蓄卡和信用卡;汽车加油用加油卡;高速公路上还有ETC卡,可以在通过收费站时做到不停车收费。至于商家开发的各类购物积分的会员卡更是名目繁多,令人目眼花缭乱。抚顺大商百货、乐购以及各大药房都有这类卡,宣传为“购物积分顶钱花”。
商家发行的储值卡或会员卡
银行卡
因此,银行卡的发展有效促进了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为各家银行所青睐。最后演变为各家银行出尽奇招,竞争这一块肥沃的市场。
中国联通手机卡
前些年购物卡频繁出现于贿赂案件中,持卡购物已成为腐败的一个便捷通道,当然这些已在国家高压反腐的态势下得到有效遏制,当属瑕不掩瑜。可以说,银行卡得益于互联互通的网络,打造出了新时代的传奇,在为百姓生活提供极大便利和安全保障的同时,银行卡才得以井喷式的发展,折射出的是现代文明的风行。(图片来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徐洪:百年前日军在抚顺开设战邮的罪证
- 下一篇:抚顺碳素厂原厂长郎常春回忆艰苦创业
相关文章
-
05-23民生记忆之九:新华书店情愫
-
05-08民生记忆之八:与孙子比童年
-
04-07民生记忆之七:百货大楼今昔
-
03-25民生记忆之六:家电刷新生活
-
03-13民生记忆之五:我家的电视机
-
03-02民生记忆之四:分享快乐出行
-
02-17民生记忆之三:浑河两岸迁徙
-
02-02民生记忆之二:岳母家的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