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城市记忆

城市记忆

民生记忆之十:“卡”改变了生活

2017-06-12 10:32 抚顺七千年 姜斌 1832
记得多年前的某一天,我在超市收银台排队付款时,看到有人划卡消费,POS机一划就付完款了,感到很新奇。当时心想,何不也学着用卡消费。不用不知道,一用真奇妙,是自己孤陋寡闻了,其实持卡消费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
民生记忆之十:“卡”改变了生活 图1

  记得多年前的某一天,我在超市收银台排队付款时,看到有人划卡消费,POS机一划就付完款了,感到很新奇。当时心想,何不也学着用卡消费。不用不知道,一用真奇妙,是自己孤陋寡闻了,其实持卡消费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

  近年来的手机APP,又使网络支付异军突起,但还是要依托与银行卡的绑定。有时看着这些年来办过的银行卡,还有一大堆名目繁多的商业用卡,我会陷入遐想。这些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为什么30年来金融机构和商家还在乐此不疲地宣传发行他们的卡?看来,我们真的已经生活在了一个“卡”时代,“卡”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用一张卡片与消费联系起来,替代钱币的功能,我最初的印象是公交月票卡。上世纪70年代参加工作后就用过,知道有月票可以不用现金零钱买票了。那时候抚顺的电车也有月票卡,但是买各种商品还是要用现金的。回想起那个年代,虽然工资低,但物价也低,基本每个家庭都会有个存折,里面珍藏着每个月工资扣除生活费积攒下来的钱。虽然数目小且增长慢,但时而拿出来看看,也会为那上面数字的增加感到愉悦。到了八十年代末,能取代钱币的卡首先出现在公用电话上,街头出现了大批电话亭,其中一部分是无人值守的磁卡电话亭。


民生记忆之十:“卡”改变了生活 图2

  邮电部门大张旗鼓地销售有面值的公话磁卡,用户购买了磁卡,在全国任何一部磁卡话机上都能使用,一度缓解了当时打电话难的矛盾。磁卡面值分为20元、30元、50元、100元不等,用卡控制通话并收取费用。公话磁卡设计精美,大多数以风光、人物、花卉系列发行。

  据说九十年代原邮电部电信总局共发行了70套磁卡,只有一套是普通卡,其余69套都是有题材的纪念卡。现在磁卡电话早已退出市场,而这些卡则被收藏爱好者们视为艺术品新宠,且价格不菲。而我只是把它留在了记忆里,因为它是我最先认知能替代钱币的卡。取代磁卡电话主要缘于移动通信市场的崛起,手机的出现,引发了手机卡的迅速普及,无论是新买的手机,还是手机遗失了,都需要到电信运营商那里去购置或更换一个新的SIM卡,它是利用芯片技术对用户身份识别、储存、计费的智能卡,后来又发展为3G、4G卡,于是在移动、电信、联通之间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手机卡营销大战,可谓硝烟弥漫。


民生记忆之十:“卡”改变了生活 图3

八十年代抚顺市民公交月票卡


民生记忆之十:“卡”改变了生活 图4

九十年代公用电话磁卡


  也是那个时候,银行卡悄然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单位为每名员工发了一个中国银行的长城卡,用于工资奖金的支付,改变了以往发工薪需派人到财务部门取回本部门的工资,按工资明细表分发装袋,再由本人当面点清签字领取的方式。有了这张工资卡,感觉很新鲜,到银行一试,工资真的到帐了,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卡取代了存折。后来又办了个工商银行的牡丹卡,是个可以透支一定额度的信用卡,用起来更方便了。从这时候开始,我试着用卡在商场超市买东西,并知道了银行卡主要分为两种,借记卡和贷记卡,前者为储蓄卡,后者为信用卡。

  而信用卡作用更是妙不可言,它是透支卡,最大的方便是可以先消费后还款,解决了携带现金安全和手头现金不足的问题。虽然透支额度和还款期限都有规定,但这张小小的卡片,却划开了老百姓坚冰般的生活习惯。因为在我们的传统意识里,是不愿意欠帐的,把欠帐看成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人们总是习惯于花“过去的钱”,就是已经挣到手的钱,极少人愿意借钱过日子。而有了信用卡,则完全可以借银行的钱应对不时之需。我也曾用信用卡在ATM取过现金,按期还款就是了,始终保持信用良好。

  资料显示,我国第一张银行卡是1985年由中国银行率先发行的“中银卡”,发行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珠海。据说早期推广的时候并不是很顺利,银行网点基本没有大规模的安装ATM机,存取款还得到柜台办理,至于到商场划卡购物消费,更是不普及。


民生记忆之十:“卡”改变了生活 图5

手机卡

 

民生记忆之十:“卡”改变了生活 图6
银行ATM机


  商家要在积攒了不少刷卡单后才汇总给银行结算,这样导致了划扣款项不及时,对于持卡人来说,有时感觉还没有用现金钞票方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硬件设施的完善,各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地方商业银行也都加入到推广银行卡的行列,几乎涵盖了所有金融机构,持卡消费逐步在百姓群体中普及开来。

  老百姓感到用卡消费太方便了,大到买房置业,小到话费充值,从投资理财到商场购物,刷卡已经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刷卡人群也涵盖了各色人等。据中国银联的统计显示,刷卡消费占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已达58%,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刷卡消费的比重超过了70%。

  可以说,我们已生活在了一个卡时代。卡时代的好处是人们生活中处处用到各种卡,当我们打开钱包,发现里面躺着各种形色的卡时,会感到科技和现代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即便是年龄大的老同志,思想较为传统的,大多数也会使用银行卡,而且卡的功能还蔓延到商业、餐饮业、服务业各个领域。

  乘公交有公交卡,包括学生卡、敬老卡、免费的老年卡;看病或去药房买药有医保卡;去商场超市购物用银行储蓄卡和信用卡;汽车加油用加油卡;高速公路上还有ETC卡,可以在通过收费站时做到不停车收费。至于商家开发的各类购物积分的会员卡更是名目繁多,令人目眼花缭乱。抚顺大商百货、乐购以及各大药房都有这类卡,宣传为“购物积分顶钱花”。


民生记忆之十:“卡”改变了生活 图7

商家发行的储值卡或会员卡


民生记忆之十:“卡”改变了生活 图8
银行卡


  而且近年来商家自行发行的储值卡和会员卡也竞相上市,比如去饭店吃饭,预存一定数量的款项,即成为其VIP会员,再用此卡消费会有一定的打折;还有理发、洗浴、健身、洗车等行业都在不遗余力的发行这种卡,就连新登陆抚顺的新隆嘉连锁超市,也推出了这种储值卡,在为消费者购物提供方便的同时,商家也提前把钱收入囊中。过去,人们出门往往要带点现钞,而如今只要带对了卡,不带钱也能畅游天下。近年来,喜欢旅游的我去过许多地方,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带银联字样的信用卡都很好用。

  前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逛街时看好一款T恤衫,旁边又没有中文导购员,所换的欧元不多,我说刷卡老外也听不懂,待我拿出卡向她比划了一下时,她连说ok。今年春天携妻游走于江南时,更是进了一步,学会了用手机APP订火车票、预订旅馆、滴滴打车、查询景点,真是太方便了,花的当然是银行卡的钱,再就是用信用卡透支消费,回来及时还给银行就可以了,真的很爽。

  现在,许多人刷卡已成为习惯,购物、应急等使用银行卡的方式较为普遍,网上购物、电话购物、手机支付等时尚方式已经基本普及,尤其是中青年人更是习惯于这些基于银行卡的消费模式。人们不再拿着现金去排队缴纳水、电、燃气、移动电话、宽带等费用,而是委托银行从银行卡代扣;人们也不再仅限于只花自己的钱,而是通过信用卡用银行的钱来消费。而对于银行而言,银行卡不仅为客户提供了现代化支付工具,也为个人客户提供了综合金融服务的强大平台。它大幅提高了银行的服务效率,成为其低成本快速扩展服务范围和深度的有力手段。

  因此,银行卡的发展有效促进了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为各家银行所青睐。最后演变为各家银行出尽奇招,竞争这一块肥沃的市场。


民生记忆之十:“卡”改变了生活 图9
中国联通手机卡


  但不可忽视的是“卡时代”副作用也随之而来。因为办理手续简便,便于结算和携带等特点,过度消费的诱惑让不擅理财的人在潇洒过后产生超支的惶恐。此外安全问题也偶有发生,卡被盗刷虽属极少数个案,但看了报道也不免心有余悸。

  前些年购物卡频繁出现于贿赂案件中,持卡购物已成为腐败的一个便捷通道,当然这些已在国家高压反腐的态势下得到有效遏制,当属瑕不掩瑜。可以说,银行卡得益于互联互通的网络,打造出了新时代的传奇,在为百姓生活提供极大便利和安全保障的同时,银行卡才得以井喷式的发展,折射出的是现代文明的风行。(图片来自网络)



该文章所属专题:姜斌专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姜斌  民生记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