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记忆:亚洲照像馆
东四路上店铺名字最响亮的是亚洲照像馆。别的像煤都理发店,一听就是抚顺的,新华书店大些,最多是全国的,只有它以亚洲冠名,有气派。其实,店面还没有我家楼下的二轻局商店大呢,那时候,我家还没搬到幸福楼。照像馆别看店面不大,但名气大,影响大。它可是从遥远的、繁华的大上海搬来的。虽然四路、五路还有几家照像馆,但名声都远远不及亚洲照像馆。
照像馆里的布景很神奇,一个景一个环境,好像进了另一个世界。道具也好玩,儿童像的道具像童话世界。
不过每个人都因前后左右的灯光一亮,刺激得过度紧张,笑的都不太自然。特别是当老爸的,摄影师越让放松,让笑得自然点,就越是眼睛瞪着,脸上僵着,身子板着。不过,一严肃,照片反倒显得庄重,有份量了。
亚洲照像馆是王晓辉他爸给招来的,他爸叫王从道,当时是新抚区商业局局长。晓辉跟我说:“五十年代初,抚顺和沈阳、大连、鞍山、长春、哈尔滨都是东北局大区直辖市,市政府要求以名店为龙头,建成东西四路商业名街。市政府委派我爸去上海招商,他带队谈了亚洲照像馆、康乐大酒楼、同乐春饭店、大明眼镜店、春江理发店等,然后带上海同志来抚顺。这些都是听我爸讲的。”
后来,吴君荣家搬到有暖气的房子,唐叔家还住在那院子。冬天,院里的水龙头总冻得不出水,真难为这家上海人了。
葛岩告诉我:“亚洲照像馆的女摄影师张淑玉,也是从上海来的,拍摄水平相当高。我叫她姑姑,因为她到医院看病,认识我妈妈,后来知道我爸爸是江苏人,讲起话来投缘,我们就叫她姑姑了。”
中医院的内科副主任金姨金咏雪,丈夫孙昌华是化工局的副局长、工程师,也都是从上海来的,家有钢琴,有油画,有红木小桌。他们在家里做沙拉、煮咖啡。沙拉是什么?我们周围还没人知道,那时都没听说过。
王晓辉的二姑王瑛,自亚洲照像馆从上海搬来就参加工作了,才15岁。那时照片都是黑白的,着色是一门新兴技术,她一开始就学了,一干就是四十年,成了市特级着色师,市商业劳动模范,后来又当了近三十年的亚洲照像馆经理。八十年代末,出任以亚洲照像馆为龙头的市照像行业总店的总支书记。随着彩照兴起,着色退出历史,成了沉封的回忆。她也成了亚洲照像馆六十多年兴衰的见证人。
多年过去,亚洲照像馆的橱窗里的肖像,还是随着时间而变化,我们同龄人也开始在里面露脸了。剧团招收一批学员,照像馆就去选人拍照。被选上的话剧团的林萍、吴君荣拍了的大幅肖像照,摆上了临街的橱窗。吴君荣又看到唐叔叔,见他仍然走路如风,精神抖擞,有点稀疏的头发还是抿得油亮。唐叔叔看见小君荣变成大姑娘,还成了演员,高兴死了,就使出浑身招数,拍了好几幅照片,选了又选摆出来了。要知道,在亚洲照像馆的橱窗一摆,来往的人就看到了,马上会传开,一下成了明星了。大家都夸拍得好,可也引来追求者。写情书的,跟踪尾随的。发现君荣已经有男朋友了,就恨得往她家扔石头砸玻璃,吓得家人到照像馆要求撤照片。照像馆不给,也不撤换,他们说还没完全达到广告宣传的效果呢。
又过了十几年,照像机普及,人们进照像馆就少了。后来,商业大变动,亚洲照像馆变成九龙快餐,康乐大酒楼变成了健美中心,春江理发店没了踪影,大明眼镜店剩个招牌,只有同乐春一家了。当年上海来的几家名店,随着时间的变化,差不多都消失在岁月的风尘之中了。
作者简介:许星威,满族。出生于抚顺,现居广州。插过队,在剧团做过美工,在文化局及报社供职多年。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理事、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散文百家》《散文选刊》《小品文选刊》《杂文选刊》《南方日报》《羊城晚报》《辽宁日报》等多种报刊,1989年有散文入选中国当代作家作品收藏馆,入选《辽宁新散文大系》、《2015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等,已出版散文集《静夜独语》,散文集《随着季风穿过北回归线》即将出版。获辽宁散文十年大奖,获第二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金奖及联赛佳作奖等。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抚顺记忆之:南北台
- 下一篇:东三路的故事之:小人书铺
相关文章
-
07-01泊兰德迈:大官屯,我人生的始发站
-
01-11泊兰德迈:我和抚顺劳动公园
-
01-11泊兰德迈:我父亲与石油一厂
-
12-26那时,我的志向是当木匠
-
12-11陈勇:自行车——载走岁月 驮来欢乐
-
12-04同学聚会:穿越时空隧道的温暖记忆
-
11-29青春在运动中绽放 友谊在健身中延续
-
08-121956年,爷爷催我去考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