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   > 历史考古

历史考古

浅析赫图阿拉从建城到迁都的原因

2017-12-29 11:24 剑南文学 尹姗姗 彭晓江 1537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后金建立到清朝的灭亡,清朝共四次迁都,这四个都城分别为:兴京、东京、盛京、北京。兴京(公元1616年)为后金都城,原名赫图阿拉,即今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天命六年(公元1621年)...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2012年3期 


浅析赫图阿拉从建城到迁都的原因 图1
赫图阿拉远眺(资料图片)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后金建立到清朝的灭亡,清朝共四次迁都,这四个都城分别为:兴京、东京、盛京、北京。兴京(公元1616年)为后金都城,原名赫图阿拉,即今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天命六年(公元1621年),迁都辽阳,名为东京。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又自辽阳迁都沈阳,即盛京。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清太宗皇太极即位于此,扩建沈阳城并建造宫殿。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盛京成为留都。从这四座城池看,清朝定都盛京和北京是为大众所知,而对于兴京赫图阿拉和东京辽阳却知之甚少。 

  一、赫图阿拉的历史渊源 

  赫图阿拉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东4公里。此地为辽东富庶之地、群山环绕,且被苏子河围绕,更显此城的秀美。赫图阿拉为满语,译为“横岗”,在《满洲实录》卷三有记载:“太祖从呼兰哈达南岗移于赫图阿拉,赫图阿拉在苏克素护、加哈二河之家,乃祖居也。”明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努尔哈赤从旧老城费阿拉移居于此,后金天聪八年(公元1634年)改名为兴京。由此,赫图阿拉成为了清王朝的发祥地。赫图阿拉依山而建,全城分为内城和外城。外城全长4.5公里,东南西北公分九个门。外城为官员、兵卒及百姓的居住场所,居民达2万余户。内城全长2.5公里,地势南高北低,有东、南、北三座城门,并用高9尺的城墙将内城包围,为努尔哈赤及其家眷、亲属的居住之地。 

  赫图阿拉既是清代第一个统治者努尔哈赤的出生地,又是清代第一个国都。它的定都并不是历史的偶然。据史籍记载,努尔哈赤的曾祖父为福满,任建州左卫都督,共建六座城池,分赐予自己的六个儿子,其中福满的四子,名叫觉昌安,也就是努尔哈赤的祖父,分到的城池便是是赫图阿拉城。此后经过其子塔克世屡次增修,已经初具规模。公元1559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出生。据《清史稿》记载,努尔哈赤和弟弟舒尔哈齐的母亲去世后便跟随外祖父王杲。王杲是建州女真中的著名首领,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率军攻打王杲,努尔哈赤兄弟也双双被俘。李成梁见努尔哈赤可怜,便将其留于帐下做书童。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李成梁率军进攻赫图阿拉,杀害了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此后,努尔哈赤立志为父报仇,在战争中打下了多个城池,统治地位逐步建立。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努尔哈赤统一满洲后,在费阿拉自称“满建州等处地方国王”,由于人口倍增,水源不足,渐觉该城狭小,便决定迁回赫图阿拉。在此期间,努尔哈赤对赫图阿拉进行了扩建,两年后全部完工。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正月初一,努尔哈赤统一女真三部,成为了东北少数民族的最高统帅,并在赫图阿拉正式建立后金政权。从此,一个新的政权在赫图阿拉诞生,这里成为后金政权的第一个都城,此后被称为大清王朝的发祥之地——兴京。 

  二、定都赫图阿拉的原因 

  明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努尔哈赤从旧老城费阿拉迁居于此,后金天聪八年(公元1634年)改称兴京,后人又称其为老城。定都赫图阿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自然地理因素。据历史记载,老城费阿拉城面积狭小,不利于国家的扩建与发展。朝鲜人申忠一在《建州纪程图记》中记述颇详:内外城较小,只能容纳400余户,每户5人计,共约2000人。由此可见,这个像村落一样的小城,根本无法发展成为一个集政治、军事为一体的都城,势必要迁城。再者,《抚顺地区清前遗迹考察纪实》转述《明代满蒙史料》:在费阿拉城在山脚下,地势较高,地下水位相对较低,“城中泉井仅四、五处,源流不长,故城中之人伐水于川,摇曳输入,朝夕不绝”。由此,水源不足成为了迁都的客观因素。同时,新城赫图阿拉,依山而建,垒土为廊,环山饶水,峭壁险峻,形成了一幅山水绕城的地理景象,故此地易守难攻。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从而适宜人类居住和进行农业生产活动。 

  其次,历史因素。赫图阿拉是努尔哈赤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以及其自身的出身地。在这里,努尔哈赤的先辈们对女真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努尔哈赤的曾祖父福满,任建州左卫都督,建了六座城池;其祖父觉昌安赢得了福满的赏赐,得城赫图阿拉;其父塔克世对赫图阿拉城进行了多次修建和改造,使这里得到不断地开拓。 

  再次,军事因素。随着战争的胜利,努尔哈赤推行“迁徙政策”,费阿拉城及其附近地方,难以收容在战役中的被俘人员,为了扩大战俘的居住需求,必须另寻他处。而赫图阿拉城的自然地形是最佳的军事要地。全城环山饶水,城市位于其中的盆地,形成了天然的军事屏障,起到了军事防护和军事攻击的作用。 

  最后,个人因素。努尔哈赤出生于赫图阿拉的塔克世故居,这里是他的家乡。同时,在这里,他的祖先谱写了女真人的历史。努尔哈赤本人对这里有着无限的依恋。由此,从个人情感角度理解,定都赫图阿拉必有其思乡情怀的个人因素。 


浅析赫图阿拉从建城到迁都的原因 图2
辽阳东京城


  三、迁都东京辽阳的原因 

  天命六年(公元1621年),迁都于辽阳,名为东京。赫图阿拉城由此改名“兴京”,意为清朝皇室尊敬父汗创业之地。此后,这里发展缓慢,逐渐衰落。但不能否认的是,它对大清王朝的起家和满族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城市的发展必然带来一定的破坏,致使百姓无法继续很好的生产生活,首领无法继续维持其良好的统治需要。赫图阿拉城也不例外。后金天命六年(公元1621年)五月,清太祖努尔哈赤将后金的国都由赫图阿拉城迁到辽阳,并在辽阳城东太子河右岸,距城五里的新城村,新建了后金国都——东京。 

  迁都辽阳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作为后金政权的发源地,赫图阿拉城受到了百姓生产生活以及战争的破坏,在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这里不适宜后金政权的继续发展。第二,萨尔浒战役的推波助澜,就导致迁都辽阳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第三,辽东地区自古以来人烟稀少,辽阳即在此地。统治者为了开发新的城市;同时,辽阳与先都赫图阿拉的距离相对较近且为女真人的腹地,为巩固政权而开发新的土地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便迁都于此。第四,迁都为大清王朝的进一步统治奠定了基础。东北地区尤其是辽宁地区是女真人的发源地,而努尔哈赤为了统一全国,不得不将国家的重心南移,这样便于对汉族的统治。从以上几点原因,不难看出努尔哈赤选择迁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总而言之,历史的变迁是受到一定的自然、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影响而变化。努尔哈赤起兵之始,就在赫图阿拉,统一建州女真各部,厚积军事力量,奠定立国之本。赫图阿拉的兴衰是清王朝从建立到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不可否认的是,这里见证了清朝起家史,为清王朝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清实录[Z].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影印版,1986 

  [2] 满洲实录[Z].卷三.北京:中华书局影印版,1986 

  [3] 申忠一.建州纪程图记[M].沈阳:辽宁大学校注本 

  [4] 傅波.抚顺地区清前遗迹考察纪实[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迁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