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网友记忆

网友记忆

民生记忆之十八:怀念老电影院

2018-02-22 09:45 抚顺七千年 姜斌 3345
说起看电影,现在的年轻人或许能说出一串在抚顺大型商圈里的影城名字,新玛特有“星辰影院”,浙商有“星星影城”,天朗有“橙天嘉禾影城”,乐购有“金逸影城”,万达广场有“万达影城”;还有印象新城里的“横店影城”,兴隆大家庭里的“今世界影城”等等。在这些高大上的影城里捧着爆米花看电影,即舒...

民生记忆之十八:怀念老电影院 图1

民生记忆之十八:怀念老电影院 图2

民生记忆之十八:怀念老电影院 图3

抚顺电影院老照片由“抚顺老客”提供

  说起看电影,现在的年轻人或许能说出一串在抚顺大型商圈里的影城名字,新玛特有“星辰影院”,浙商有“星星影城”,天朗有“橙天嘉禾影城”,乐购有“金逸影城”,万达广场有“万达影城”;还有印象新城里的“横店影城”,兴隆大家庭里的“今世界影城”等等。在这些高大上的影城里捧着爆米花看电影,即舒适又惬意,还能分享现代光影科技带来的视觉冲击。


  然而,对于我们那一代人来说,这些现代化影城的诱惑力并不大,我们眷恋的仍然是记忆中的老电影院。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全国的大小城市乃至县城都耸立着许多电影院,因那时还没有电视,百姓文化生活的愿望多体现在去电影院看场电影。我家所在的欢乐园周边就有好几家电影院,离我家最近的是国启电影院,后来叫二轻局俱乐部。这个电影院虽然不大,但新电影是一部接一部的上映,遇到好的片子电影票都不好买。可以说“国启”是我看电影最多的一家电影院。

  小时候我是个电影迷,经常关注电影院的电影宣传画廊和新片预告,看到一些战争片、反特片、喜剧片就想看。那时票价特别便宜,儿童票一般才1角钱,有时学校还会包场再打五折就5分钱一张票了。父母是支持我看电影的,他们要求我看回来要讲故事梗概或写篇观后感。

  欢乐园一百商店的西面有个剧场叫京剧院,就在千金大戏院的位置,记得当年的京剧院是一个斜坡式的剧场,经常上演一些传统大戏和折子戏。那时候抚顺京剧团是颇为出名的,出过一些大腕级的京剧演员,我知道的就有郝永慧、靳翼鹏、钟萍、杜振山、何东海、八龄童等。印象最深的是在京剧院看了一场现代京剧《芦荡火种》,从这个戏里知道了阿庆嫂、刁德一和胡司令,也知道故事发生在一个叫沙家浜的地方,后来这出戏改名为《沙家浜》,还出了电影版。“文G”开始后京剧院经过翻修改名为胜利影剧院,后来更名为千金大戏院。


民生记忆之十八:怀念老电影院 图4
抚顺老电影票


  其实每一座老电影院,都如同记载这个城市记忆的一部放映机,装满了故事,轻轻地打开它,那些浮光掠影的影像便会凸显出来。尤其是那个年代搞对象、谈恋爱的人都爱回忆那些事。想当年电影院可是恋人确定关系,表达爱意的好去处,能带着心爱的人去电影院的,大概是八字有一撇了,只是碰到熟人还有些不好意思。所以在周末或节假日,电影院里基本是满员,有的不惜看了一场再换地方看下一场。西五路的人民电影院也不大,但因地处市中心,每天来看电影的人络绎不绝,遇上新的好片子上映,售票处就有些不守秩序了。

  年富力强的人往往抢占先机,小巧玲珑的人有时也能占到便宜。遇到这种情况,我往往是在门口堵漏票,成功机率还是蛮大的。那时候的人都很讲诚信,没有加价的,都是按原票价转让。实在堵不到票的时候,就用废票往里唬,居然成功了好几次,只是要提防拿手电筒的人。他们一方面帮助来晚的观众找座位,一方面清理无票混入的人,一旦被发现就要被撵出去,但不罚款的。

  那时候一般市内各电影院都同时放映同一部电影,电影院有专门负责串片的,他们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按场期把电影胶片送达各电影院。有时难免耽误片刻,电影就会断片,场内一片漆黑,有时很快又接续上,有时则亮起灯等待。


民生记忆之十八:怀念老电影院 图5
70年代工人俱乐部

民生记忆之十八:怀念老电影院 图6


  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感到在抚顺看电影很方便,这家没有票了可以换一家。特别是欢乐园到南站又不远。这一代属于老城区,抚顺人称之为河南,那时候的电影院大多集中在河南,有国启电影院、新抚影剧院(小舞台)、人民电影院、电业局俱乐部、铁路俱乐部、矿工之家、人民剧院、曲艺厅、工人俱乐部;道街地区还有群众电影院、工农兵电影院等,都曾留下我看电影的足迹。

  工人俱乐部后来改称为工人文化宫,现在则变成一家洗浴中心了。而河北地区则有一些企业的文化宫,都具有会议、演出、放电影的功能,也时常向职工放映电影,像矿灯厂俱乐部、机械厂俱乐部等,就去的少了。


民生记忆之十八:怀念老电影院 图7

抚顺战犯管理所里的电影放映员


  那时候的大型厂矿一般都有自己的文化宫或俱乐部,我还和同学去过挖掘机厂俱乐部看过电影。从经典的老电影中,我和大多观众一样,熟悉并记住了一大批老电影明星的名字和角色,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台词更是至今难忘。像赵丹、于蓝、孙道临、秦怡、田华、王晓棠、王心刚、王丹凤等22人被誉为“新中国人民演员”,俗称22大明星。同时还有一些反派演员陈述、刘江、陈强、方化、葛存壮等也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感觉老电影特别真实。

  老电影院里与光影交错的宝贵时光是很难忘记的,我父亲也喜欢看电影,而且带我看电影的场次也不少,至今清晰的记得,第一次看《战上海》是在沈阳的东北电影院。他还喜欢看戏曲片,还带我看过《野猪林》、《追鱼》。七十年代的时候,电影院多以一些战争题材的片子为主,像《南征北战》、《地雷战》、《地道战》、《平原游击队》、《小兵张嘎》这样的片子反复上映,再就是样板戏也被搬上了银幕,都够精典,堪称样板,我也喜欢看,以至有些唱段很熟悉,年久至今还能风风韵韵的唱出来。还有些新闻纪录片会在正片放映前放一段,一般都是西哈努克亲王和莫尼克公主的消息还有批林批孔什么的,观众只好赶上什么看什么。


民生记忆之十八:怀念老电影院 图8

民生记忆之十八:怀念老电影院 图9


民生记忆之十八:怀念老电影院 图10
抚顺电影院老照片由“抚顺老客”提供

 

  有时逢周末,父亲单位会在“十大局”或公安局俱乐部放映所谓的“批判片”和“内部片”。“十大局”就是现在工商银行的位置,因当年有十几个政府局在里面,俗称“十大局”。像《清宫秘史》、《早春二月》、《林家铺子》等影片都是在这些地方看的。还有一些译制片更属于内部片,搞得很神秘,如《山本五十六》、《啊!海军》等都不对外上映,据说仅从沈阳调来片子演几场,能先睹为快是很幸运的。

  那时候进电影院看电影是百姓生活中的一部分,每逢新片上映,都会成为关注的热点,印象最深的七十年代初朝鲜译制片《卖花姑娘》在抚顺各电影院昼夜轮番上映的情景,买到了胜利影剧院的电影票到欢乐园一看,电影院外面人头攒动,出来的人们都是满脸的悲戚,电影院里则能听到一片哭声,当年观众的朴素情感和设身处地的淳朴民风可见一斑。

  这以后,还有朝鲜、阿尔巴尼亚、日本、南斯拉夫、印度的一些进口译制片陆续上映,像《看不见的战线》、《第八个是铜像》、《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流浪者》、《大篷车》等,吸引的我有空就往电影院跑,乐此不疲。特别是《追捕》、《望乡》、《人证》上映时,竟然反复看了好几遍。八十年代的时候,一些国产新电影竞相上映,记得看《神秘的大佛》、《峨眉飞盗》、《少林寺》这些电影的时候,我都是下夜班后去看的,有一次还困得睡着了。


民生记忆之十八:怀念老电影院 图11

民生记忆之十八:怀念老电影院 图12

民生记忆之十八:怀念老电影院 图13


  八十年代初期,一座让抚顺市民期盼许久的抚顺剧院终于建成启用,百姓都叫它“大剧院”,据说是1958年由前苏联专家设计,却停滞建设了20余年,终于在1980年11月开门迎客。有趣的是,放映的第一场电影竟然是《第二次握手》。这个“大剧院”曾是抚顺最好的文化活动中心,可能绝大多数抚顺市民都有过在“大剧院”看电影、看演出或开会的经历。可这个承载着百姓美好记忆的“大剧院”还是被社会发展淘汰出局,取而代之的是2013年在城东落成的抚顺雷锋大剧院,人们管它叫“水晶碗”,很有时代感,一般市里“两会”或大型演出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岁月的流逝,过去风靡一时的电影院已然没落,许多遗迹甚至荡然无存,电视、电脑、iPad、网络等都涌入了寻常百姓家。央视有CCTV6《电影频道》,各卫视台也经常播出电影,特别是网络电视更神奇,想看什么就有什么,真正的家庭影院。时代的变迁,使得老电影院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在大型商圈里出现的影城。我在影城里看过冯小刚导演的《1942》和《芳华》等影片,据说都是用的数码放映机,再也不用骑自行车串片了。

  片子的质量清晰透彻,看电影的环境确实舒适,科技元素也很高,但还是感觉少了原来老电影院的味道,老电影院的光影岁月留给我们的是美好而幸福的记忆。


民生记忆之十八:怀念老电影院 图14

民生记忆之十八:怀念老电影院 图15

如今的电影院


该文章所属专题:姜斌专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姜斌  民生记忆  电影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