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网友记忆

网友记忆

东北“光复”后抚顺使用的加盖邮票

2018-04-03 08:55 抚顺七千年 徐洪 1422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东北经营了十三年的伪满洲国政府也随之瓦解,东北三省重归祖国版图。1945年11月17日,中华邮政总局派员接管了伪政府邮政总局。成立了中华邮政总局驻长春办事处,下辖辽宁、锦州、吉林、黑龙江和牡丹江等邮区...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东北经营了十三年的伪满洲国政府也随之瓦解,东北三省重归祖国版图。1945年11月17日,中华邮政总局派员接管了伪政府邮政总局。成立了中华邮政总局驻长春办事处,下辖辽宁、锦州、吉林、黑龙江和牡丹江等邮区。

  但“光复”伊始,中华邮政业务尚处于恢复之中,邮票也来不及印制。为满足广大用户用邮的需求,东北地区各地大小邮局,各自为政,将本局内作废留存的伪满邮票进行加盖改值,作为中华邮政邮票应急使用。导致加盖形式五花八门,品种样式纷繁复杂;甚至还有乘机私盖牟利者。据统计,当年东北各地加盖的邮票多达数百种,发行量累计二千多枚。 

东北“光复”后抚顺使用的加盖邮票 图1
  (图一)

  当年作为二等邮局的抚顺邮政局,也曾利用伪满邮票加盖过一套两枚的新政权邮票来应急,见图一。这也是旧中国抚顺局发行的唯一一套邮票。因数量很少不付所需,一些基层邮政所也仿照上边作法私自加盖。如东距市区30里的营盘邮政所,也加盖了一套七枚的新政权邮票应急。图二则是贴该套票,于1949年5月19日由营盘原地寄往天津的传统中式信封,尺寸85×215毫米。是目前发现唯一的极其罕见的抚顺邮史品。 

东北“光复”后抚顺使用的加盖邮票 图2
(图二)

  为整顿过渡时期邮政秩序,解决东北地区急需各种面值邮票的现状,中华邮政总局一面接管、改造伪满邮政机构,一面加速筹划发行新政权邮票。1946年2月,中央印制厂北平厂将伪新民版孙中山像邮票,用黑色六号铅字加盖“限东北贴用”字样,又用五号宋体字加盖东北流通券的新面值。供广大人民群众购买使用。这是东北光复后由中华邮政发行的第一套“东贴”邮票,全套五枚设50分(两种)和1、2、4元共四种面值,如按原票用纸不同可详分为十种。《中华民国邮票目录》编号为“东北普11”。

东北“光复”后抚顺使用的加盖邮票 图3
(图三)

  图三这枚中式实寄封,尺寸为100×195亳米,正面左上角贴“东北普11”中4元高面值邮票一枚,由抚顺1946年12月16日航空寄上海,符合1946.10.1起平信2元+航空2元=4元的邮资标准。收信人章友三乃旧中国复旦大学最后一任校长、著名爱国人士、教育家章益先生。章友三当年曾与陈望道等掩护、解救进步师生,并为新中国顺利、完整地接收复旦大学做出过重大贡献。当时抚顺人能与章益校长书信交往,也增添了地方文史的品位。另外,无空港的抚顺寄出的航空封存世极其罕少。

  受加盖数量所限,第一套“东贴”邮票很快就供不应求。1946年4月份又由上海中华书局永宁印制厂,加盖第二套限东北贴用邮票。原票利用库存的三种香港版孙中山像、烈士像邮票,加盖黑色六号楷体“限东北贴用”字样,按原面值抵东北流通券邮资使用。这套邮票详分1、3、5、10和20分五种面值,其中10分面值的有两种原票,故全套应为六种。《中华民国邮票目录》编号为“东北普12”。此后到了7月份,中华邮政专门印制的“东北普13”《北平中央一版孙中山像限东北贴用邮票》就正式发行了。

  既然发行了邮票,就一定会留下实寄封。但由于该套加盖票发行数量少、售用时间仅三个月,笔者留意多年曾见过几枚贴该票从沈阳、长春等地寄出的实寄封,却一直没有寻觅到从抚顺寄出的。可有些事往往就是这样,当你不经意时却出现转机。就在2018新年的前一日,上海某场邮品拍卖竟突然推出一枚贴全套“东北普12”邮票的实寄封!

  从该家邮拍公司网站下载图片分析,该为西式牛皮纸信封(图四),尺寸128×58毫米。寄信人为“辽宁抚顺汤良辅”,收信人地址姓名为“新疆迪化新市区经三路108号 王治戊”,邮政日戳为沿用伪满梳式右读日戳,日期显示35(1946)年4月25日/前(上午)6-4。正贴中华邮政加盖的第二套“东贴”邮票全套六枚,合计邮资49分。查中华邮政东北地区国内邮资表(图五)知:1946.2~1946.5.25,东北地区平寄国内各地的信函,每重20克的邮资为50分。该封欠资1分,却没有欠资和补票的标志,仍继续发往前途,正常抵达目的地进行投递。封背面有迪化五月三日的落地日戳,历时8天完成整个邮寄过程。 

东北“光复”后抚顺使用的加盖邮票 图4
  (图四)

  至于该信件的寄收双方,因无信笺考证,究竟属于家书,还是商函、抑或文稿,现已无从知晓,但这已无所谓了。重要的是七十年前抚顺寄新疆的实寄封,迄今仅发现此一例,而且是贴全套加盖邮票的,实属罕见。另外从寄信人汤良辅整齐工整地贴票来看,似乎他懂得集邮;4月25日或许就是该套邮票行用首日,也不是没有可能的。若果真如此,该封又多出了一个“之最”,其邮史价值与集邮价值就显得更加珍罕了。因为关于该套邮票的发行日期,各版本文献均只标注在4月份,确切日期一直存案待考。

  迪化即今天的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首府乌鲁木奇市的旧称。早在乾隆二十八(1673)年,乾隆率兵征服准噶尔汗国叛乱后,路经此地时赐名“新疆迪化”,意为“开辟新的疆土、顺导教化维吾尔人文明新风”之意。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迪化被确定为自治区的首府;1954年改为乌鲁木奇市。西北迪化相距东北抚顺有三、四千公里之遥,两地间荒凉遥远,加之战乱和匪患,通信异常艰幸,多有阻断。史上新疆与内地往来的函件,大多北走西伯利亚邮路,往返时长月余。而本封走国内邮路,邮程仅为八天。这在本人接触过的上百枚同类封中,算是比较快捷的了。也反映出东北光复后,通往西北沿途的社会秩序已趋于稳定的现实。  

东北“光复”后抚顺使用的加盖邮票 图5
  (图五)

  七十多年前,东北大地刚刚从日寇铁蹄下挣脱出来,中华邮政应急加盖的“限东北贴用”邮票,数量本来就不多,又分配到东三省各大中城市,能轮到辽东小镇抚顺使用的能有多少?何况在政局动荡、衣食不保的民国后期,广大民众用邮者很少,而经实寄使用、再保存下来的实寄封堪比凤毛麟角。本文展示的这三枚实寄封,能经历战乱风蚀,在异乡漂泊七十年后仍完好无损,实乃可贺可赞的幸事。其文物价值、集邮价值和收藏价值,就可想而知、勿庸赘述了。

  遗憾的是这后一件文物级的邮品,因遥望拍场鞭长莫及、委托人又因故未到场,终与心仪之品痛失交臂,未能使游子重归故里,铸就了剜心般遗憾!当然也希望持有者善待该品,或割爱转让更为望盼。



该文章所属专题:徐洪专栏

      徐洪,(1956-2023)  原中共抚顺县委党校副校长。现任抚顺市关工委报告团副团长、市邮协秘书长、市作协纪实委副主任、县关工委副主任等。1980年起在省内外发表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现为辽宁省作家、集邮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