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   > 清前史研究

清前史研究

王雁:女真首领李满住在鸭绿江流域的活动

2018-07-10 10:44 《东北史地》2006年第2期 王雁 757
  明史学家吴晗先生在《朝鲜〈李朝实录〉中之李满住》一文中指出:“假如把建州史分为两期,以努尔哈赤代表后期,无疑地李满住是前期的代表人物”[1]。此文发表后,对李满住的研究开始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但多集中于他在建州女真发展中的作用[2]。而笔者认为,李满住一生的主要活动都是在鸭绿江流域展开的,他率领的...

王雁:女真首领李满住在鸭绿江流域的活动 图1


  明史学家吴晗先生在《朝鲜〈李朝实录〉中之李满住》一文中指出:“假如把建州史分为两期,以努尔哈赤代表后期,无疑地李满住是前期的代表人物”[1]。此文发表后,对李满住的研究开始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但多集中于他在建州女真发展中的作用[2]。而笔者认为,李满住一生的主要活动都是在鸭绿江流域展开的,他率领的建州卫成为明代鸭绿江流域的最早开发者,并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维护了中国在鸭绿江流域的主权,他一生的贡献与经验教训,很值得今人加以认真研究。

  一、南迁鸭绿江流域瓮村

  明朝洪武末年(1390年前后),李满住出生于一个女真奴隶主贵族家庭。他的祖父阿哈出,是元朝末年胡里改万户府(今黑龙江省依兰)的万户,在永乐元年(1403)十一月,被明成祖任命为建州卫指挥使,因招抚女真人有功,赐名李思诚。李满住的父亲释家奴,继阿哈出任建州卫指挥使,因随明成祖从征蒙古有功,升为都指挥佥事,赐名李显忠。李满住出生地有可能在胡里改江,也就是今天的牡丹江下游,但他的童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建州卫驻地凤州(今吉林省梅河口市山城镇)一带度过的。

  李满住大约是在永乐十八年(1420)之后继任建州卫首领。明代文献记载:永乐十八年闰正月,“建州、毛怜二卫都指挥李显忠、猛哥帖木儿等奏各卫千、百户”(《明太宗实录》卷220)。以后,文献中便未见李显忠的记载。李满住继任时,正逢蒙古鞑靼、兀良哈部进犯辽东,建州卫住地恰是蒙古军的行军路线。李满住担心因他的祖、父忠于明朝而

  遭到报复,就向明成祖提出率部众迁居婆猪江,即今鸭绿江支流浑江。就连明成祖也认为:“达达(即蒙古鞑靼部)侵扰,汝是皇亲,若被掳,则名誉不美。汝可逸民蒲州地(即婆猪江),朕当谕朝鲜国王”[3]。(《李朝实录·世祖》卷29)在得到明成祖同意后,率建州卫众400余户离开凤州驻地,南迁至鸭绿江流域。

  关于李满住迁居的时间和地点,朝鲜《李朝实录》中有准确的记载:永乐二十二年(1424)六月,“建州卫指挥玉古只、千户童观音老等男妇共二十六名,持牛马于江界满浦口子、江北皇城平来屯言曰:原居回波江方州等处,因鞑靼、兀狄哈侵耗,前年受圣旨搬来婆猪江等处,为饥饿觅粮而来,欲上京谒殿下。仍言都司李满住领军人四百余户,到鸭绿江相距一日程瓮村等处。”(《李朝实录·世宗》卷15)根据这段史料,李满住“前年受圣旨”迁移的时间当在永乐二十年,迁徙的准备和路上花了些时间,最迟应在第二年的秋天到达婆猪江(浑江)。李满住的居住地是瓮村,位于今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境内,桓仁地处鸭绿江中下游,境内丘陵起伏,林木茂盛,物产丰富,人烟稀少。瓮村东有鸭绿江与朝鲜相隔,西有婆猪江与辽东为邻,而且远离蒙古,对李满住及其建州卫的发展十分有利。

  李满住率领建州卫部众从“回波江方州”,即今吉林省辉发河流域迁到婆猪江,由于长途跋涉,错过了播种季节,数千人面临着饥荒威胁。为了解决吃饭问题,迁徙的当年,李满住曾两次派人越过鸭绿江,向邻近的朝鲜李朝政府请求接济口粮。洪熙元年(1425),李满住亲自渡过鸭绿江到达江界(今属朝鲜慈江道)乞粮,但只得到李朝方面象征性的一点粮食。李满住所率领的建州卫部众,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鸭绿江流域定居下来。

  李满住作为明政府管辖下的建州卫官员,是“受圣旨”迁往婆猪江的。他在当地将部众安顿下来之后,多次派人前往北京进贡,积极履行作为地方官员的职责。李满住本人也曾亲自前往北京,向明朝进贡马匹和其他土特产。宣德元年(1426)三月,明朝决定“升建州卫指挥使李满住为都指挥佥事”(《明宣宗实录》卷15),以表彰他对明朝的忠诚。宣德四年(1429)三月,李满住派人奏请愿入朝充当侍卫,明宣宗传谕说昔我皇祖临御,尔父(李)显忠及尔叔猛哥不花多效勤诚。尔亦克嗣先志,用摅忠悃,故特授尔等都指挥佥事。今欲入侍,尤见诚心,但部曲之众,须尔统属。故留下,未可亲来。”(《明宣宗实录》卷52)谕旨说赞扬了李满住一家对明朝的贡献,并希望李满住统领建州卫部众,为朝廷守卫地方。

  李满住取得明朝信任后,向明政府提出同朝鲜开展边境贸易,但没有被同意。宣德五年(1430)四月,明宣宗告诫李满住:“朝鲜国王素守礼法,其事朝廷,小心敬慎,不与外交,于理为宜。而等既受朝廷爵命,亦当禁绝外交,毋纵下人侵越邻境,若欲市易,听于辽东境上,不尔禁也。”(《明宣宗实录》卷65)明朝虽然禁止李满住同朝鲜进行贸易,是为了避免双方发生边贸纠纷,同时又允许他在辽东进行互市交易。明朝这样做,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样既解决了建州卫对生产和日常生活用品的需要,也有利于明朝通过贸易加强对建州卫的控制。

  当时,女真各部落正处于奴隶制发展阶段。他们经常掠夺辽东汉人和朝鲜人口,作为从事农业生产与家内劳动的奴婢,李满住所在的建州部也不例外。宣德七年(1432)十二月,发生了忽剌温野人侵掠朝鲜闾延(今属平安北道)事件。这件事本来与李满住所属的建州卫无关,他当时正奉明朝皇帝命令远离驻地去捕土豹。但李满住听说这件事后,对朝鲜方面仍然给予了友善的帮助,他亲自率领600多人,埋伏在忽剌温野人归途必经的山谷中,夺回了被忽剌温劫去的64名朝鲜人,派人把他们送到朝鲜江界地方。

  李满住这么做,就是为了避免与朝鲜方面发生误会,但李朝政府却以怨报德,认为这是一个趁机消灭李满住的好机会。李朝政府先派前少尹朴好问等人,“赍果酒至李满住家,满住欣然待之,因赠以果酒,经宿翌日”,暗中调查“山川险夷,道路迂直,部落多少”(《李朝实录·世宗》卷59)。对于朴好问等人的这种卑鄙行为,李满住竟完全蒙在鼓里。李朝政府便在李满住毫不知晓的情况下调兵遣将,以平安道都节制使崔润德为总指挥,集中兵力15000人,兵分七路,准备一举消灭李满住统辖的建州卫。

  宣德八年(1433)四月十日,朝鲜军队从江界出发渡过鸭绿江,侵入建州卫驻地。朝鲜军队主帅崔润德亲率2590余人,进击李满住寨;左军节制使崔海山率2070余人,进攻车余等处;右军节制使李恪率1700余人,进取林哈剌父母寨;助战节制使洪师赐率1100余人,进击八里等寨。这次入侵打了个李满住措手不及,由于事先缺乏战争准备,没有对属下进行统一布置,而且敌众我寡,建州卫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据事后朝鲜方面的统计,杀死183人,杀伤49人,俘虏男女儿童236人,获马67匹,牛110头。(《李朝实录·世宗》卷60)在交战过程中,李满住身上9处负伤,逃入深山中才得以幸免,他的妻子也在这次入侵中被杀。后来,李满住的孙子达罕在追述这件事时说:“未几,大国(朝鲜)举兵来围祖父之家,祖父自料身无所犯,不避,身被九创,然后登山仅避,祖母则死于锋刃。”(朝鲜《燕山君日记》卷19)由此可见,李满住对朝鲜方面的突然袭击缺乏准备,是其战败的根本原因。

  李满住是明朝任命的建州卫长官,他是奉命迁住婆猪江的,所居住的地方是明朝管辖的领土。朝鲜军队大举进攻建州卫,实际上是对明朝领土主权的侵略,明朝理应给予有力的回击。然而,当辽东总兵巫凯将此事奏报朝廷:“朝鲜国擅攻建州卫,请诘之”,明宣宗的回答则是:“远夷争竞,是非未明,岂可偏听”(《明宣宗实录》卷103)。因为朝鲜军进攻建州卫后即撤回,故明朝政府认为是“远夷争竞”,并没有对朝鲜的入侵表示谴责。

  二、再迁吾弥府与灶突山

  由于得不到明朝政府的明确支持,李满住难以在瓮村地方生存。为了免遭朝鲜军队的再次打击,他将建州卫驻地第二次自瓮村向西迁移,搬到了婆猪江支流富尔江畔吾弥府(今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五女山城北部)。宣德八年(1433)八月,明政府派遣官员前往朝鲜与建州卫,调解双方矛盾。在明朝的干预下,双方送还对方被掳人口和牛马等财物,紧张的关系有所改善。李满住审时度势,为谋求自己部众的生存发展,主动派人前往朝鲜贡献土产以求和平,朝鲜方面因为暂无法消灭李满住,遂改为拉拢利诱。

  宣德八年(1433)十二月,朝鲜方面“赐李满答失里及李满住米各二十石”,李满住则派“指挥王答兀、刘撒秃等二十四人来献土宜”(《李朝实录·世宗》卷62)。大战后的朝鲜和李满住,都尽可能营造友好气氛。

  吾弥府所在的富尔江流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适于耕种,山城有险可守,比瓮村要安全许多。李满住率建州卫余众迁到这里之后,抓紧和平之机休养生息,部从重新发展起来。正统二年(1437)六月,朝鲜方面派人前往李满住的驻地进行侦察后报告说:“理山体探金将等五人潜渡婆猪江,直抵兀剌山北隅吾弥府,见水两岸大野,率皆耕垦,农人与牛,布散于野,而马则不见。人家十八户扑在水岸,而散排山陕者不能遍视然。”(《李朝实录·世宗》卷77)。李满住率建州卫迁居吾弥府仅四年,就出现了勃勃生机。

  然而,李满住再次面临朝鲜方面的打击,其主要原因与他积极招徕建州左卫有直接关系。建州左卫原住图门江南岸斡木河(今朝鲜会宁),其首领猛哥帖木儿于宣德八年(1433)被兀狄哈野人所杀,部众由其弟凡察统领离开斡木河。李满住在吾弥府安居下来后,力图招揽建州左卫同住,以壮大力量共同抵抗朝鲜。但朝鲜方面千方百计拉拢凡察,阻止建州左卫南迁。

  正统二年(1437)五月,李满住上奏明朝揭露此事,得到明朝皇帝谕旨:建州左卫都督凡察等人可率领部下人口来与李满住一处住坐,如或朝鲜军马阻当,不肯放尔等,即将备细缘由具奏定夺”(《李朝实录·世宗》卷77)。朝鲜方面认为李满住与凡察合住,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威胁,遂决定先发制人,如前述派人越江侦察,就是为战争做备。朝鲜方面故伎重演,以上一年(1436)五月女真人寇掠闾延等处事件为战争借口。

  正统二年(1437)九月七日,朝鲜军队以都节制使李荝为主帅率主力4700余人,上护军李桦领率1800余人,大护军郑德成领兵率1200余人,分中、左、右三路越过鸭绿江。九月十三日,朝鲜三军合围李满住的驻地吾弥府,但李满住事先得知消息,已经率部众转人深山老林,朝鲜军只好“焚其空舍二十四户及所蓄菽粟”。朝鲜军队扑空而回,李满住躲过合围后,又组织力量袭击朝鲜军队,“乘右军未成阵,突入交战,不克而退。……又直指左军,大呼犯阵”(《李朝实录·世宗》卷78)。朝鲜军队在建州卫的袭击中撤回鸭绿江东。

  尽管这次李满住损失很小,而事实证明失去明朝保护的鸭绿江流域很不安全,于是他下决心远离朝鲜。正统三年(1438)春,李满住率部众移居浑河上游的灶突山。是年六月,李满住派遣部下指挥赵歹因哈奏报明朝说旧住婆猪江,屡被朝鲜国军马抢杀,不能安稳,今移住灶突山东浑河上,仍旧与朝廷效力,不敢有违。”明政府礼部和兵部议定:“浑河水草便利,不近边城,可令居住。”(《明英宗实录》卷43)“灶突山”即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境内的烟筒山,位于浑河上游的苏子河畔。

  不仅李满住所率建州卫的迁居得到了明朝的批准,正统五年(1440),建州左卫首领凡察也得到明廷准许,迁移“三土河及婆猪江以西冬古河两界间,同李满住居处”(《明英宗实录》卷71)。建州左卫移来不久,发生凡察和董山叔侄间的“卫印之争”,明廷分设右卫,以凡察管理右卫事务。在李满住的率领下,建州三卫的驻地以苏子河流域为中心,逐渐扩展到浑河和鸭绿江流域,增强了抵御朝鲜的力量,奠定了后来满族发展的基础。

  为了受到明朝的保护,迁到灶突山的李满住,每年都派人到明廷朝贡,努力改善与明朝的关系。正统七年(1443)正月,李满住亲自率属下赴北京向明廷朝贡,获得了明朝的大量赏赐。明英宗还传谕李满住说昔我祖宗临御之日,尔祖宗李诚善,尔父释迦奴皆善事朝廷,宣力效劳,守御边境,安享禄秩。迨尔继承,益修臣职,以绍前人,今复远来朝贡,特升尔为都督指挥佥事,仍掌卫事。尔宜益顺天心,永坚臣节。”(《明英宗实录》卷88)这段话充分证明,明朝政府一直把建州卫做为其地方政权看待的,而李满住得以升职,充分体现了明朝对李满住的信任。几年之后,由于李满住恪守臣节,又被升为都督同知。

  正统年间,蒙古瓦剌部的兴起,不但对明朝北方边防构成全面威胁,而且也影响了李满住的明政府间的关系。当时,以李满住为首的建州三卫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若与强大的蒙古瓦剌部相比,仍然是相当弱小的。最初,李满住仍然站在明朝一边,积极向明朝报告蒙古军进辽东的消息,受到了明朝的信任。而明英宗在“土木之变”中成为蒙古军的俘虏后,建州三卫首领李满住、凡察、董山等人为了保存自己的利益,都依附了蒙古瓦剌部。李满住曾率领上万建州兵众,进攻明军驻守的抚顺城。然而,李满住的骑墙策略并未成功。景泰元年(1450)十二月,蒙古脱脱不花部三万大军,侵入辽东海西女真人居住区。李满住为躲避蒙古军的追杀,而重归鸭绿江流域瓮村。

  三、身死婆猪江畔

  景泰二年(1451)三月,李满住率部众再次迁徙到兀剌山城瓮村,并在附近的深山中躲藏起来。脱脱不花所率蒙古军到达辉发江地区,距离李满住躲藏的地方只有一天路程,但并未有搜查到他和建州卫部众。该年八月,李朝政府得到平安道地方官员报告说:李满住管下金纳鲁等六名,到江界

  地面满浦,问其来由,则曰:“脱脱兵马击海西卫,杀虏人物,因此(李)满住不得宁居,今年三月,还居兀剌山城瓮村。凡察子甫下吐则移居瓮村迤北十五里吾毛水之地,充尚则移居翁材(村)。上项(李)满住管下一千七百余户,充尚、甫下吐管下共六百余户。”(《李朝实录·文宗》卷9)。由此可知,建州三卫都随李满住迁移到了瓮村周围地区。

  此次李满住重回瓮村居住,其客观环境较第一次大为不利。他首次迁居得到了明朝政府的批准,在这种情况下,还受到了朝鲜军队两次越江打击。如今他又因为率部众进攻抚顺城,而得罪了明朝。但建州三卫的力量较从前有较大发展,居住在瓮村的人户有2300多户,这也是李满住敢于迁回瓮村的原因。所以早在景泰元年(1450)六月,明提督辽东军务右都御史王翱即提出进攻李满住之议,后来考虑到他的实力,仍然派人前去瓮村招抚。李满住在瓮村立脚未稳,抓紧机会接受招抚,送还从辽东抢掠的320名汉人,还亲身入朝,贡马谢罪。但明政府认为李满住“狼子野心,背义忘恩,乍臣乍叛,谲诈万端”(《明英宗实录》卷210),已经失去了对他的信赖。

  由于双方互不信任,明朝给建州女真的封赏不断减少,致使各部首领对明朝怀怨甚深,双方矛盾不断激化。天顺八年(1464),明政府下令女真各卫每三年入贡一次,每次人数为100人或50人,以减少开支。成化二年(1466),明廷又要求入贡的女真各部,必须携带骠壮的马一匹,纯黑的貂皮30张入贡,否则不得放其入境。朝贡是女真人与明朝的重要贸易形式,明朝的限制引起女真各部的强烈不满。

  从成化二年起,海西、建州女真勾结蒙古兀良哈三卫,不断进犯辽东都司辖区,"自开原以及辽阳六百余里,数万余家,率被残破”(《明宪宗实录》卷44)。明与建州卫的关系完全破裂,双方之间的大战不可避免。明朝采取先礼后兵战略,派遣都督佥事武忠作为使臣,招抚建州女真诸卫首领人朝进贡,董山等人接受招抚,入京贡献马匹和貂皮。明朝大臣当面斥责入京的建州首领背恩负义,要求今后改过自新,严戒部下尊事朝廷。董山等人虽然表示谢罪,但举止傲慢,结果董山等115人被拘留,后押解到广宁(今辽宁北宁市)。

  成化三年(1467)九月,明朝命左都御史李秉提督军务,武靖伯赵辅佩靖虏将军印,充总兵官,出动近三万军队大举进攻建州三卫。朝鲜方面应明朝的要求,也出动万人配合明军。明军分左、中、右三路从辽东驻地出发扑向李满住所在的瓮村,左路军出浑河,越石门,经土木河到分水岭;右路军由鸦鹘关经喜昌口,过凤凰城、黑松林、摩天岭到婆猪江;中路军经薄刀山鲇鱼岭,过五岭、渡苏子河至佛阿拉。


   朝鲜军由中枢府知事康纯等统兵万人,渡过鸭绿江、婆猪江,进攻李满住驻地瓮村。由于建州女真事先没有防备,加上董山等众多首领被明朝拘押,李满住年迈体弱,面对强大的明朝与朝鲜联军,并没有组织起有效的抵抗,约1700多人被杀,“获其牛马器杖无数,焚其巢穴一空,虽有残孽,各奔深山藏匿”(《明宪宗实录》卷47)。李满住及其儿子古纳哈,均死于他的老对手朝鲜人的手中。据1993年7月辽宁大学张杰教授前往桓仁县调查,李满住当年身死之处,今已没入浑江水库之中。


  综观李满住的一生,他从永乐二十一年(1423)率建州卫南迁鸭绿江支流浑江地区,到成化三年(1467)为朝鲜军所杀害,共44年时间。李满住率领属下的建州卫开发了鸭绿江流域,吸引了建州左卫的南迁,使他们接触到辽东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建州女真部的壮大,为后来满族的兴起奠定了基础。李满住一生忠于明朝是主要方面,明政府也表彰他为朝廷“守御边境”,加强了明朝的鸭绿江边防,并据此一再为他加官晋爵。永乐末年,李满住率部众进入兀剌山瓮村时,属下只有400余户,而到了景泰初年,据朝鲜文献记载,随李满住迁居的建州卫众合计有2300余户,是初次迁移的5倍以上。

  经过李满住数十年的经营,建州女真深深扎根于鸭绿江流域。而明朝政府出于对少数民族的歧视,一再听任朝鲜方面擅自入侵中国领土,其历史教训是值得认真研究的。但建州女真是极其顽强的,李满住被杀152年后,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鸭绿江流域。又过15年后,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率领13万清军渡过鸭绿江,彻底征服了朝鲜,使其成为清朝的藩属国,最终解除了朝鲜方面越过鸭绿江入侵的威胁。(作者简介:王雁,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助理研究员)

  注释

  [1]吴晗:《读史札记》,第39-40页,三联书店1956年。
  [2]蒋秀松:《试论李满住》,《求是学刊》1983年3期;郑川水:《建州女真早期首领李满住》。
  [3]池内宏编:《明代满蒙史料·李朝实录抄》,台湾文海出版社,1975年,本文所引朝鲜《李朝实录》均出于此书。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