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城市记忆

城市记忆

民生记忆之二十一:家乡的自来水

2018-08-13 14:58 抚顺七千年 姜斌 2099
  人所共知,人类生存最离不开的是水,饮用水和生活用水尤为重要。远古水的传说和赞美暂且忽略不计,仅从上世纪家乡抚顺城市供水的演绎变化中,就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家乡之水给抚顺人民带来的品质生活。  记忆中的童年岁月时而清晰,时而朦胧,现脑海里小时候的...

民生记忆之二十一:家乡的自来水 图1


  人所共知,人类生存最离不开的是水,饮用水和生活用水尤为重要。远古水的传说和赞美暂且忽略不计,仅从上世纪家乡抚顺城市供水的演绎变化中,就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家乡之水给抚顺人民带来的品质生活。


  记忆中的童年岁月时而清晰,时而朦胧,现脑海里小时候的印记是低矮的平房,家家户户都有冒烟的烟筒,城市里的袅袅炊烟是那个年代特有的景色。胡同连着胡同,还真没有死胡同,这就是一个叫欢乐园的地方,现在叫西三街。

  从记事的时候起就知道抚顺早已有了自来水,只是没有通达到每家每户,大多是十几户人家共用一个水龙头,而我家居住的小院则更是远离自来水,吃水要到离家百米左右的水站去挑,因此水桶、扁担和水缸是家家户户的标配。其实被称之为水站的地方也是一户人家,自来水只通到这家,附近居民都去他家取水,大概是一、两分钱一挑,都是左邻右舍的邻居,有时不给钱也行,傍晚时分可见水桶排队的场景。

  十几岁的时候,我也曾用稚嫩的肩膀给家里挑水,挑不动一挑就挑一半,有时和弟弟两人抬一桶,把水运到家倒入水缸颇有成就感。到了冬天,天寒地冻,我们就用冰车运水,冰车是当时小孩们冬季最喜欢玩的,特别是在冰雪覆盖的路上玩的更开心。把水桶置于冰车上,在水桶里放一个木制的十字架,为的是防止水往外溢。


  这样的用水方式持续到70年代初,看见胡同里开始挖沟埋管,原来是自来水公司在实施自来水到户工程,这以后就不用挑水了。80年代初,房产部门开始规划欢乐园地区的整体改造,拆迁平房上楼房,仅几年光景,欢乐园的平房群不见了,特别是解放前遗留下来的那些“窑子房”彻底绝迹。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预制板结构的楼房,使欢乐园旧貌换了新颜,形成了大片住宅区,昔日繁华的欢乐园渐行渐远。

  上了新楼的人们,无论是什么户型,都有了一个独立的厨房和厕所,还有独立的水表,打开水龙头,水会自动涌出,直到这时才好像真正感觉到了什么是自来水。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抚顺房地产开发也是如火如荼。一幢幢带电梯的住宅楼拔地而起,东西部成片的棚户区也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一排排鳞次栉比的新社区。百姓们逐步适应了从福利分房到商品住房的转变,喜笑颜开的调整住房,搬入新居。最能体现初心不改的是自来水总是如影随形,让人感觉生活在一座水资源充沛的城市是幸福的。


民生记忆之二十一:家乡的自来水 图2
大伙房水库取水塔


  然而,城市供水虽然叫自来水,其实并不是自己天生具来的,据说要经过自来水处理厂将江河湖库的原水净化、消毒和多道工艺流程后,才能达到了国家饮用水标准,才能提供给市民用于生产和生活。而承担这一关乎人民饮水健康的任务责无旁贷的落在了抚顺市自来水公司(简称水司)肩上。

  抚顺人是幸福的,因为抚顺不缺水,有着充沛的水资源,年平均降水量约800毫米,家乡不仅有一条西去的浑河养育着两岸人民,还有东北最大储水量的大伙房水库和几十座中小水库,除保证抚顺城市用水以外,还承担着向辽宁中部城市群提供原水的任务。据说现阶段抚顺的城市供水全部来自大伙房水库,并建有水源保护区。据史料记载,抚顺是全国兴办城市公共供水最早的城市之一。


民生记忆之二十一:家乡的自来水 图3
供水集团公司大楼


  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4月,满铁在抚顺规划修建了最早的自来水供水设施,即在浑河永安桥南左侧打井一眼,安装45千瓦水泵2台,敷设了管网,并建成大山配水池开始向煤炭企业和居民供水。这是抚顺最早的水源地,有了取水、输水、蓄水、配水设施,面向煤矿又面向居民供水,标志着抚顺城市供水的开始,今年是抚顺城市供水110周年。

  在这百余年的城市供水历史进程中,有过不堪回首的40年,即1908年到1948年。从清末、民国到日寇入侵、伪满、国民党轮番统治着抚顺,城市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各项城市基础设施进展缓慢。特别是日伪时期,城市供水主要是为日寇掠夺抚顺煤炭资源和入驻的日本人服务,百姓用水则极其受限。1948年10月31日,抚顺解放,水司回到人民手中。

  据水司老同志的回忆,解放初期,老一辈自来水人充分利用抚顺水资源充沛这一优势,在实施国民经济前三个五年计划时期,进行了永安水源扩建、新建了望花水源和新钢给水工程,完成了水库取水工程,对东公园水厂进行了改造和扩建,到1965年城市供水普及率已达到75%。即使是国民经济基本停滞的特定时期,水司努力增强供水能力的步伐也未停止。


民生记忆之二十一:家乡的自来水 图4
连夜抢修管道


  这期间新建了滴台净水厂,当时因水质尚未达标而改为工业用水,还扩建了东洲净水厂,续建了东洲至榆林的输水暗渠,1975年结束了全市人民饮用浑河水的历史,吃上了水质好的大伙房水库水,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90%。为使广大市民都能用上方便、洁净的自来水,水司曾釆取安装公用栓、庭院栓和设置售水站等多种方式为市民供水,并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对供水设施中的管线年久失修、设施陈旧老化、锈蚀严重等突出问题,进行更新改造。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供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虽然这期间遭遇过严重自然灾害,但水司还是谱写了百年供水史上又快又好的发展篇章。通过浏览《抚顺供水》官网和与水司老员工交流,可以看出水司砥砺前行的脚步。

  八十年代,水司新建了一条输水渠道,使暗渠成为东西双趟双输,还扩建了河北水厂。九十年代扩建了滴台水厂、吴家堡水厂,翻建了望花工业净水厂,新建了将军水厂。


民生记忆之二十一:家乡的自来水 图5


  1995年的“7. 29”,抚顺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使城市供水系统遭受重创。当时只有河南分公司带险供水,依稀记得那时南站地区的水质十分浑浊,而水司所属的露天、望花、河北三个分公司供水设施全部被淹,供水中段,不仅是城市供水半瘫痪状态,全市闹“水荒”,也使水司蒙受巨额损失。


民生记忆之二十一:家乡的自来水 图6
2005年“813”洪灾过后,自来水工人在抢修现场。


  面对大灾大难,不忘初心的自来水人夜以继日地抢险救灾、修复设施、恢复生产和改善水质,在城市供水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近年来又新建了和平水厂,完成了高湾和李石的给水工程。同时完成了多项配套工程,新建和改造了一大批管网。这些不仅保证了抚顺这个带状城市中部、东部和南部的供水,也以供水基础设施的发展促进了沈抚同城化的进程。

  在城市供水一体化的同时,抚顺水司形成了河北、河南、望花、吴家堡、东公园五个完善的独立供水系统。配合城市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进一步实施了水头到户改造,让全市居民都享用了水头到户的方便。水司现在已形成覆盖全市的10座水厂:东公园水厂、将军水厂、永安水厂、河北水厂、滴台水厂、海城水厂、和平水厂、吴家堡水厂、东洲水厂、和泰水厂。全市各个角落都通达自来水,百姓们共同分享家乡之水带来的现代品质生活。但也会碰到天有不测风云的时候,特别是冬天严寒季节,不仅居民用水量加大,而且发生自来水管爆裂和泄露的几率也在增加。


民生记忆之二十一:家乡的自来水 图7
应急供水车


  一方面,水司强化监控体系,第一时间发现管网出现的问题,启动应急预案。另一方面如遇突发事件,立即启动班所、分公司、公司三级联动的抢修机制,抢修队伍、设备昼夜奋战,争取最短时间内恢复供水。

  一旦短时间不能恢复,即采用应急供水车为百姓送水,留下了一幅幅温馨感人的场面。随着城市供水的发展,公司对各种水量的管理也逐步完善起来,城市居民家里都安装了机械式旋翼水表,直接读数,时而可见敬业的水司工作人员查验。去年供水微信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市民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就能了解供水服务的信息,也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的方式足不出户随时随地缴纳水费。

  2017年9月30日,抚顺水司改制成功,以抚顺市供水(集团)有限公司的新面孔亮相在全市人民面前,标志着有110年历史的自来水体制迈入了新的里程碑。抚顺城市公共供水的一百多年的发展证明,尽管抚顺供水经历过许多沧桑,但其公益服务功能是永恒的,是赢得全市人民尊重和赞誉的。


民生记忆之二十一:家乡的自来水 图8
自来水到家


  谨以此文纪念抚顺城市供水110周年!

该文章所属专题:姜斌专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姜斌  民生记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