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全:《走进赫图阿拉》是非常有价值的文集
2018-09-15 08:16 抚顺七千年 曹德全
1096
在抚顺市的文博和历史学界,肖景全先生是一位令我十分佩服的学者。文革后期,刚刚二十多岁的他不仅是一个好学上进、喜欢文史的青年,而且还特别喜欢吹笛子。参加工作时,他曾在抚顺市京剧团等表演团体的乐队担任乐手。上世纪70年代末,他到抚顺市博物馆从事文博工作,并考入辽宁大学历史系文博专业学习,后来担任了抚...
在抚顺市的文博和历史学界,肖景全先生是一位令我十分佩服的学者。文G后期,刚刚二十多岁的他不仅是一个好学上进、喜欢文史的青年,而且还特别喜欢吹笛子。参加工作时,他曾在抚顺市京剧团等表演团体的乐队担任乐手。上世纪70年代末,他到抚顺市博物馆从事文博工作,并考入辽宁大学历史系文博专业学习,后来担任了抚顺市博物馆的馆长,并被评为正高级的研究馆员职称。或许是曾在管弦乐团担任过演奏员的关系,他钻研历史问题也像对待乐团合奏那样来不得半点虚假,非常认真,一丝不苟。而且在许多历史问题上都有许多自己的独到见解,令我佩服。
2009年退休后,肖景全受聘担任抚顺市博物馆学术顾问和新宾满族自治县赫图阿拉城特聘研究员,他不忘初心,自费购置几万元考古与历史特别是清前史研究方面的书籍,还曾与友人结伴到内蒙古和东北三省等相关地方进行田野考察,参观国内外几十座博物馆,继续徜徉在文博和历史研究领域,笔耕不辍,成果颇丰。他曾对我说,“是抚顺这块热土把他锻炼和培养成一位有用的文博工作者,是新宾这块神奇的土地给了他研究清前史的舞台,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是新宾培养出来的清史研究者,他理应为抚顺、为新宾的历史研究和文物工作做更多的事情”。
今年的6月1日,肖景全先生在电话中突然对我说:“最近我与赫图阿拉城文管所所长肖延增合作编写了一本名为《走进赫图阿拉——大金第一都历史答问》的书,过一会就发到你的邮箱里去,希望你抽空帮我看看、提提意见,我好再修改一下。”说实在的,我当时听了他的话,感到很吃惊,因为在2017年底他刚写完了一本关于萨尔浒大战的书,已送交辽宁民族出版社待出版,仅过一年多就又有一本新书写完了,他的这种敬业精神实在令人感动;但对于他说的这本《走进赫图阿拉》的新书,我当时并没有太往心里去。我内心琢磨:赫图阿拉城是抚顺人最熟悉的旅游地之一。你们写这本书可能是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了解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建国称汗之地——赫图阿拉城而作的吧,大概不会有太多的新意。
然而,当我用了二三天时间认真读完了《走进赫图阿拉》的初稿之后,我就知道自己开始的想法太肤浅了。此后,肖景全先生通过我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听取更多学者的意见,对初稿进行了两次修改。6月13日和6月22日,我又先后读到了《走进赫图阿拉》一书的第二稿和第三稿,与初稿相比,第三稿不仅增加了近两万余字,而且内容更充实、说服力更强了。我的感觉,一本《走进赫图阿拉》,在尊重事实和反复考证史料的基础上,能对130多个与赫图阿拉城有关的历史问题给予了令人满意和信服的解答,实属不易。做学问,不随众口、坚持认真求实的精神,这应该是本书作者的治学理念,很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我在认真读完《走进赫图阿拉》的三稿后,深有体会,认为这部书不仅是我们了解赫图阿拉城的历史和现状的一本很好的科普读物,而且更是一部研究后金早期历史(努尔哈赤迁离赫图阿拉城之前)的一本非常有价值的文集。
我们知道,赫图阿拉城是努尔哈赤在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修筑的。万历四十四年(天命元年,1616年)正月,努尔哈赤在城内建国称汗,万历四十七年(天命三年,1619年)六月,在他攻取了明朝的开原城后,即迁离了赫图阿拉城,从此再也没有回去过。如果我们以万历四十七年(天命三年,1619年)六月为界限,对努尔哈赤和后金的历史进行研究,我们会发现:在明、清的史料中,对此后历史的记载是大体相同的;而对此前一些历史的记载上却存在很多差异。给后人留下了很多疑问。
试举例如下:
努尔哈赤的六世祖是猛哥贴木儿,还是孟特木?他们俩是同一人吗?
王杲是努尔哈赤的外祖父吗?
李成梁收养过努尔哈赤吗?
努尔哈赤真的熟读过《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吗?
努尔哈赤的本姓是“爱新觉罗”、还是“夹谷”、或者“佟”姓?
“费(佛)阿拉”指的到底是那一座城?
后金的“堂子”为啥还叫“邓将军庙”?其真相是什么?
“苏子河”原来真的叫过“苏克苏浒河”吗?
女真人当年称“抚顺”为“抚西”,真的是要给汉人“剃发”的意思吗?
…………
在清前史研究领域,上述问题还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一直是各引各的史料,各说各的道理,始终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一致的看法。然而,在我认真读过《走进赫图阿拉》一书以后,对上述问题终于找到了令人满意的解答。作者在文中广引史料,不偏不倚,据理分析,其得出的结论自然令人十分信服。
下面,仅以“‘费(佛)阿拉’指的到底是那一座城?”为例谈谈我的体会:
据史料记载:努尔哈赤于万历十五年(1587年)在今烟筒山东南修筑了一座山城,“筑城三层,启建楼台”并于此“自中称王,并定国政,立法制”。但此城的正式名称始终没见于各种史料,只有当时的朝鲜使者在书中称其为“老乙可赤城”或“奴酋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努尔哈赤迁居赫图阿拉城,16年后又迁都于界凡,此后再没有返回。可能考虑到与赫图阿拉城名相对应,清末后的史书多称努尔哈赤在万历十五年(1587年)所筑的城为“费阿拉”或“佛阿拉”。意为“旧岗”或“旧城”。后来,有人指出努尔哈赤初建之城不可能用“费(旧)”字命名,并考证出该城的正式名称应为“硕里口城”。从此,历史上有没有“费(佛)阿拉”城?“费(佛)阿拉” 到底指的是哪座城?就成了一个未解之谜。
然而,我在《走进赫图阿拉》一书中很快就找到了令人信服的答案。书中告诉我们:一、“费阿拉”在历史文献《满文老档》中多次出现,说明“费阿拉”是后金人认可的历史地名;二、“费阿拉”在《满文老档》中出现的时间点都在努尔哈赤迁离赫图阿拉城以后;三、《满文老档》中提到的与“费阿拉”相关联的事情都发生在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城建国称汗之后。这说明“费阿拉”是努尔哈赤在迁都离开赫图阿拉城以后,后金人对赫图阿拉城的称呼。就像一国在将首都迁到新址以后,往往都称原地为“旧都”一样,“费阿拉”指的就是“赫图阿拉”。《走进赫图阿拉》一书中的这个结论,让我很是信服。
总之,在我读完《走进赫图阿拉》一书,心中甚感欣慰且余兴未尽的时候,真诚地希望此书能够尽快出版发行,让更多的读者看到它,从中受益。同时也希望作者能够不忘初心,继续努力,写出更多更好的专著,为抚顺市的文博和历史研究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2018年7月3日
(曹德全 前抚顺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该文章所属专题:曹德全专栏
曹德全先生
曹德全(1946-2021),吉林通化人,1964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1969年分配到辽宁省桓仁县新华机械厂工作,1980年调入抚顺纺织局。曾任抚顺市经委处长、露天区(今东洲区)副区长、电子工业局副局长、抚顺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工作之余,他积极研究东北民族史以及抚顺地方史。取得许多重大学术成果。先后出版了《抚顺史研究》(合著)《抚顺通史》(合著)《抚顺编年史》(合著)《抚顺百科大事典》(合著)《抚顺历史的误区》《抚顺历史之谜》《高句丽史探微》等专著,并撰写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发表在各级报刊上,特别是在高句丽历史和清前史研究领域建树颇深,在东北史学界有较大影响力。
曹德全先生的研究,主要从历史文献出发,有理有据,逻辑清晰。他论述的“高句丽名称辨疑”“高句丽与高丽”“论高夷”等许多重大学术问题,在学界引起广泛影响。
标签:走进赫图阿拉
- 上一篇:“辽东马市”助努尔哈赤崛起
- 下一篇: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有没有修过边墙?
相关文章
-
07-29梁思成学生——抚顺人张连步
-
03-20苏新天回忆录—南下深圳(10)
-
03-13苏新天回忆录—留学归来(9)
-
03-06苏新天回忆录—远游美国(8)
-
02-28苏新天回忆录—再回抚顺(7)
-
02-27苏新天回忆录—新疆岁月(6)
-
02-20苏新天回忆录—清华园里(5)
-
02-13苏新天回忆录—家庭变故(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