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马市”助努尔哈赤崛起
核心提示
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明代档案中,有大量明朝政府与女真族在辽东马市进行交易的记载。女真人通过“辽东马市”完成了财富的原始积累,一步步发展壮大,最终成为大明王朝的掘墓人。
努尔哈赤利用马市夺取抚顺
抚顺、开原的北边是女真叶赫部。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开始兴兵,首先统一了建州女真,进而统一了女真诸部,于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在这33年中,努尔哈赤在抚顺等地马市大规模与汉族进行互市交易,使建州女真的经济发展大大超过其他女真诸部。
抚顺马市地处要冲,除了贸易作用,也是明朝抵制北方民族入侵的防御体系。抚顺马市利用山川地势,置马市于关外,形成了以抚顺边关为重心,依托辽东边墙的营、市、关三重防线,对建州女真所居之地赫图阿拉城起到防备、遏制其向西发展的作用,这种严密的设置曾使北方游牧民族侵犯边境时皆绕开抚顺关口。因此,抚顺马市的存在对辽东的稳定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故而,抚顺自然成为努尔哈赤争夺的首要目标。
后金天命三年(1618年)四月,后金兵分两路,逼近抚顺。努尔哈赤首先派人到抚顺马市送信,声言有3000女真人将于次日来此进行贸易。四月十五日,抚顺马市里一下子来了数百名女真汉子,他们带着成捆成捆的人参、貂皮等山货,凭着敕书过关入市……当城里的内应打开城门后,这些人一下子变成了努尔哈赤的八旗兵,这样,一场天昏地暗的厮杀后,努尔哈赤攻下了辽东重镇抚顺。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六月十六日,努尔哈赤的八旗兵又攻下开原城,存在213年的辽东马市寿终正寝。
明朝的初衷是以马市换和平
据史料记载,明朝辽东马市开设的初衷是为了加强边防、巩固统治。明王朝认为边疆各族“服用之物,皆赖中国,若绝之,彼必有怨心,皇祖许其互市,亦是怀远之仁”。
辽宁省档案馆工作人员周璇解释,15世纪初的辽东,东、北、西三面都是以“剽悍铁骑”出名的游牧民族,侵扰和威胁随时都会发生。因此,明朝希望通过马市巩固与女真各部的联系,加强对女真各部的控制,使女真人“不战而驯拢之”,俯首称臣。
明朝政府对战马的需求也是设立马市的主要因素。明王朝建立后,几代帝王都十分重视马政建设。
据明《典故纪闻》记载,“靖难之役”后,刚刚登基的朱棣问兵部尚书刘携:“今天下畜马几何?”刘携告诉他:“以兵兴耗损,所存者二万三千七百余匹。”朱棣曰:“古者掌兵政,委谓之司马。问国君之富,数马以对。是马于国为最重。”
周璇说:“由于连年的征战,明朝的马匹缺口严重,为了源源不断地得到优良的战马,保持边防的安宁,明朝开始大力发展‘朝贡贸易’。”据《明太宗实录》记载:永乐元年(1403年)十一月,兀良哈蒙古三卫派230余人来朝贡马;永乐二年,鞑靼又有294人来朝贡马。当时,明王朝对边境民族实行招抚政策,对北方民族各部、卫的朝贡,一方面严格规定贡品的种类、数量、朝贡时间、人数、进京路线、滞留时间;一方面给朝贡者以优待,沿途免费食宿,给朝贡者超过贡品所值的奖励,并允许朝贡者做些朝贡以外的商品买卖。一时间,来京城朝贡马的外族络绎不绝。
那么辽东马市是如何兴起的呢?
永乐三年(1405年)三月,明成祖朱棣接到福余卫(在今吉林省西部)都指挥使喃不花奏报,称其部属欲来京(当时都城在南京)送马,两个月后可到达。成祖立即下旨:“今天气尚热,虏人畏夏,可遣人往辽东谕保定侯孟善,令就广宁、开原择水草便处立市,俟马至,官给其值即遣归。”这就是辽东马市的发端。
自此开始至万历年间,沿辽东边墙的兴城、锦州、义州、广宁、开原、辽阳、抚顺、清河、宽甸等城堡附近,明朝政府先后开设了14处马市,其中尤以广宁、开原、抚顺三地规模较大,存在时间较长,素有“三大马市”之称。
马市收税,给出力的酋长“抚赏”
马市开设起来后,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规定了市场管理办法,并设有马市官。
最初,来马市交易的外族人须凭本部落印信(介绍信),后来改为凭朝廷发的敕书(边贸通行证)方可入市。无敕书、无货物者不准入市,携带武器者不许入市;同时必须将马匹和其他物品经马市官验收合格方可准入。
辽东马市开设之初,各处马市开市时间不同,每次互市时间长短也不同。据史料记载,“开原马市每月一市,每月初一至初五日,后来改为每月二市,再后来又改为每七天一市,一市五日;广宁每月两市,初一至初五一次,十六至二十再来一次;抚顺马市,三天一市,万历年间改为随来随市,成为常态化。这样,几个市交错开来,辽东境内,几乎每天都有马市,十分方便交易。”开市期间,“交易频繁,人群熙熙,车水马龙,肩摩毂击”,一派繁忙景象。
马市还规定必须明码标价,保证“务使客商有利,夷价无亏。”开市之初,将马分为上上、上、中、下、驹五等,马价不一。上上马值米五石、布绢各五匹;上马值米四石、布绢各四匹;中马值米三石、布绢各三匹;下马值米二石、布绢各二匹;马驹值米一石,布二匹。以其中上上马价为例,约合白银十六两。由于价格合理,“至是来者众”,马匹的成交量越来越多。
“辽东马市最大的特点是收市场税,由马市官从马市的各项交易中抽取税银,抽税多少根据货物的品种、质量等决定。”周璇说,马市官员再从税银中拿出银两,给那些有功的、出力的酋长发放“抚赏”,抚赏以物品为主,银钱为辅,即“抽分”“抚赏”。
省档案馆保存的这份明档就是当时马市“抽分”“抚赏”的档册。这份档册在清入关前被努尔哈赤、皇太极获得,当时后金政权缺少面料,纸张,他们就把这些公文纸剪成椭圆形状塞入“信牌”套里当絮纸,所以,这份档册残缺不全,也因而得以留存。
史料记载,万历四年(1576年),从新安关进入的酋长抄木,带着350余人的团队,携来大批马匹、货物,交易后受到款待和重奖,“赏盘四十三个,连酒,用银八钱一分七厘,果桌九十五张,官红布十匹……官蓝布六匹,花缎五十一匹,官妆花织金袍一件,牛二头,共值白银五十余两。”
在明朝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辽东马市日益繁盛,逐步由单一的马市发展为综合市场,马市性质也由“官市”向“民市”过渡,互市商品的种类也日益增多,女真人出售貂皮、人参、蜂蜜、木耳、蘑菇、松子儿等狩猎和采集品,汉族则出售布匹、丝、陶瓷、米、盐、铁锅、铁铧等生活和生产工具。
在档案中,记者看到万历年间的几条记载:万历六年五月初三“落雨。夷人叫场等四十五名,到市与买卖人……猪牛等物,换过麻布、粮食等货……抽税银五两二分四厘。”“抚赏买卖夷人叫场等二十三名。牛二只,价银七钱五分;猪一只,价银一钱;盐一百五十五斤,价银六钱二分,共用银一两四钱七分。”万历六年七月十二日,“抚赏买卖夷人叫场等二十一名……”
周璇说,档案中提到的夷人“叫场”,即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他是明朝册封的建州左卫首领,听命于辽东总兵李成梁,也因此常率领部众进入辽东马市贸易,以畜产品易换麻布、粮食,领取抚赏的食盐、红布、兀剌等物。
努尔哈赤小时候就经常跟随祖父觉昌安往来于马市进行贸易。他广交汉人朋友,了解汉族封建经济制度和文化,熟悉明朝政治动向,结识汉族知识分子,受到汉族文化的熏陶。他在集市贸易的交往中,熟知辽东地区的山川形胜与道里险夷。他在同蒙古人和汉人的广泛接触中,还学会了蒙古语,并粗懂汉语、识汉字。据黄道周《博物典汇·四夷附奴酋》记载:努尔哈赤“好看三国、水浒二传,自谓有谋略”。通过互市贸易,某种程度上拓宽了努尔哈赤的视野,使努尔哈赤对外面的世界有了更多的认识,这也可以说是努尔哈赤日后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
建州女真依靠马市发展壮大
周璇说,辽东马市的设立对于女真的发展和壮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后期建州女真统一各部,建立后金,直至定鼎中原都意义深远。在明朝后期的整个辽东马市交易中,建州女真人显得最为活跃。
存在200多年的辽东马市让建州女真实现跨越式发展。他们建的赫图阿拉城与抚顺马市近在咫尺。入市者动辄数千人,马市贸易已成为建州女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活动。
建州女真人通过贸易不单单获取了粮食、布匹等生活必需品,他们还引进了耕牛和铁制的农具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户知稼穑,不专以射猎为生”,由采集、狩猎进入半农耕和农耕社会。
努尔哈赤还通过马市贸易将买回的铁器改制成兵器,通过学习汉人的生产方式学会了冶铁,大大提升了女真的战斗力。
马市贸易还成了女真人学习汉文化的重要窗口,他们从汉族的书籍中汲取营养,开阔了视野,升华了思想认识,使女真人的社会进步大大提速。
据《建州图录》记载,明朝后期,新宾一带“无墅不耕,至于山上,亦多开垦”。到了明朝后期,女真族聚居区从不会耕种的粮食进口区变成了粮食出口区。努尔哈赤也曾谈道:“蒙古以饲养牲畜,食肉著皮为生,我国乃耕田食谷而生也。”意思是说,蒙古人之所以发展不起来,就是因为始终以游牧为生,而女真人的崛起有赖于农耕经济的发展。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汉人则在马市中购买人参、貂皮等奢侈品,过多地购进高级消费品,后果只能是刺激达官贵人的消费欲望,最终导致国库家财日益亏空。到后来,大明王朝就像患上了软骨病,除了浮虚的奢侈和腐败的送礼风气,整个社会绵软无力。此后,奢侈和腐败的成本转嫁到老百姓身上,统治阶层对老百姓和女真各族横征暴敛,百姓揭竿而起。努尔哈赤起兵的“七大恨”檄文,其中一恨指的就是暴征税收。
周璇说,明王朝想以马市换和平,却没想到,最终使努尔哈赤和建州女真发展起来、强大起来,成了大明王朝的掘墓人。记者/吴 限
人物
周 璇
毕业于辽宁大学历史学专业,现就职于辽宁省档案馆开放鉴定处。
姓名:吴限 工作单位: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努尔哈赤第一仗选在抚安堡
- 下一篇: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有没有修过边墙?
相关文章
-
12-09任仲夷王玄的爱情传奇
-
11-28随夫迁徙共赴广州投身改革 看任仲夷夫人王玄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