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   > 清前史研究

清前史研究

庄稼地里有座九眼透龙碑 墓主为努尔哈赤之孙

2019-01-22 20:01 辽宁日报 王敏娜 3631
  辽宁是清朝的发祥地,建有数座皇陵以及许多皇室宗族的墓地。随着岁月变迁,许多墓地面目全非,仅留下地名或传说。早些年,考古工作者在铁岭县大甸子镇的庄稼地里发现了一座九眼透龙碑,根据碑文和史料记载确认该石碑为努尔哈赤的孙子、奉恩辅国公噶布喇的墓地。不过,噶布喇为...

庄稼地里有座九眼透龙碑_墓主为努尔哈赤之孙 图1


  辽宁是清朝的发祥地,建有数座皇陵以及许多皇室宗族的墓地。随着岁月变迁,许多墓地面目全非,仅留下地名或传说。早些年,考古工作者在铁岭县大甸子镇的庄稼地里发现了一座九眼透龙碑,根据碑文和史料记载确认该石碑为努尔哈赤的孙子、奉恩辅国公噶布喇的墓地。不过,噶布喇为何葬于铁岭大甸子,众说纷纭,还留下一段传说。


  目前,铁岭县文物管理部门已着手对噶布喇墓地进行修缮。

  庄稼地里有座九眼透龙碑

  时值初夏,铁岭县大甸子镇大甸子村北山的庄稼地里,小苗刚蹿出了一拃多高。向山坡上望去,一座高大的石碑立在庄稼地里,尤为引人注目。

  在铁岭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张淑凤等人的指引下,记者爬上半山坡,来到石碑跟前。虽然历经数百年风雨,石碑依然保存较好,静静地矗立在山野之中。

  “这是九眼透龙碑,在清代,这种石碑代表至高无上的荣誉,只有皇族或是御赐的情况下才能立。由此可见,石碑的主人地位显赫。”铁岭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刘汉兴说。

  石碑主要由碑座、碑体及碑额三部分构成,通高有5米左右。碑座为大龟造型,被称为赑屃,传说是龙的九子之一。此碑虽经泥沙淤积,但其地表的高度仍有0.84米,长3.12米,宽1.34米。赑屃背之上立着的碑体高2.7米,宽1.22米,厚约近半米。

  碑体上面是碑额,高1.66米,相较于碑体略宽,其正反两面皆是精雕细琢的双龙戏珠:双龙翻滚盘绕,且龙身龙爪间镂有九孔,眼睛、爪、须及鳞片雕刻得尤为精细、生动。

  “碑额里的文字点明了这块石碑的来历。”刘汉兴指着碑额中下部的一个小长方形边框告诉记者,框内略有凹平的地方就是文字所在之处。因风蚀雨浸,如今小长方形边框内的文字早已模糊不清。经考证,专家最终厘清框内的文字为阴刻的“敕建”二字,有汉满两种写法。所谓敕建,就是皇帝下诏书批准修建的意思。

  石碑身上的文字则直接“亮”出了主人的身份。在石碑的阳面,碑体周边阳刻着龙戏珠边纹,边纹的内侧则阴刻着汉满各5行对书碑文,左侧为汉字,右侧为满文。碑文的文字虽然有些模糊不清,但依稀可以辨认出“辅国公噶布喇”几个字样。

  噶布喇是谁?记者从专家拓印出来的碑文中得到了答案。碑文中明确写道:“噶布喇乃镇国公把布太之子”。

  “把布太(亦写为巴布泰)是努尔哈赤的第九个儿子。”刘汉兴说,“翻阅清朝皇族族谱就能找到把布太这一支系,噶布喇是把布太的长子,他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七月十一日(1610年8月29日),卒于清康熙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677年12月23日)。”

  辅国公是噶布喇的爵位。据介绍,清代宗室的爵位共分为12等,从高到低依次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噶布喇的爵位是六等爵的奉恩辅国公,简称为辅国公。

  大甸子村住着看坟人后裔

  史学家们断定噶布喇的墓穴位于九眼透龙碑附近。

  在石碑后方大约十几米的地方,地表有一道明显的隆起,基本呈东西走向,再往上走差不多同等的距离,又有一处用石头垒砌的方形台地。因农民耕地开荒,将方台的西面和北面完全破坏,只有东面和南面仍保留有一部分石头墙,其中南面的墙体有一小段高出地面半米左右。

  紧挨着台地,有一圆形的土丘,旁边还立着几个光秃秃的树桩。据专家推测,该圆形土丘就是噶布喇之冢。民国初年的史志记载也印证了这一推测。

  刘汉兴介绍,民国四年(1915年)的 《铁岭县志·古迹志·东乡之古墓·辅国公墓》 记载:“系清辅国公噶布喇之墓,在城东六十里大甸子。墓前有九眼蛟龙碑及石犼二。”

  民国二十年(1931年)的《铁岭县志·古迹·辅国公墓》写道:“清辅国公噶布喇之墓,在城东六十里大甸子。墓前有九眼蛟龙碑,巍然独存,碑极高大,其坟地……今惟余小草房一所,系看坟人所住。”

  县志中记载的石犼和草房早已消失,但当年的看坟人的后裔还生活在大甸子村。可惜的是,他们对于这段历史并不十分了解,只知道祖上曾看守村北山上的一个皇族墓地。

  今年69岁的尚俊学曾是大甸子镇中学教导主任,热衷于本地历史及传说的搜集和整理。1986年,因工作调动搬到大甸子村之后,他听说了不少关于噶布喇墓地的事,并用笔记了下来。

  尚俊学告诉记者:“村里人以前告诉我,早些年‘小河北’,也就是流经村子的凡河北面,只住着侯、赵、任三姓人家,其中老任家祖上看守过噶布喇的墓地。”

  他还告诉记者,看坟人住的小草房位于石碑的南面,距离石碑120多米远。直至清朝灭亡以后,看坟人才搬离那里,住进村子。

  康熙东巡时题写碑文

  噶布喇为何葬于铁岭县大甸子镇?很多人对此感到不解。虽然目前还没有定论,但是学界有许多猜测。

  有人认为,噶布喇可能卷入了清朝皇家的权势之争或者其他的重大事件。对此,清史学家、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佟悦持有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噶布喇虽是努尔哈赤的孙子,属于皇室宗亲,但其没有资格进入皇陵。按照规制,皇陵只能埋葬帝王及其后妃。而噶布喇之所以葬在大甸子,很可能因为那里是他的领地。

  不过,记者在铁岭县大甸子镇大甸子村采访时,却听到了一些关于噶布喇选墓地的传说,据说这块墓地是噶布喇生前亲自挑选的。

  尚俊学告诉记者,他过去听老辈人讲,噶布喇清初就随父四处征战,屡建战功,曾在大甸子村小住。其间,他曾登高北望,发现凡河北岸的山脉,虽然海拔不是很高,但绵延起伏,恰似一条卧龙,头朝东,向上昂起,尾冲西,略向南摆,与新宾永陵后面的乔山尼雅满山冈(启运山)形态极为相似; 蜿蜒而来的凡河自东向西流淌,看到水来,不见水去; 最为显眼的一个山坳四周山峰错落有致,酷似一朵盛开的莲花,为墓葬之佳地。

  噶布喇当时就看中了那里,他想到自己百年之后既不能入永陵,也进不了福陵,但若能葬在这“莲花瓣”中间,也算是不错了。

  随着战功的不断累积,噶布喇的爵位由最初的三等奉国将军逐渐提升。顺治八年(1651年),他晋升为奉恩辅国公。但也由于长年累月的征战,他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痛,身体每况愈下。在康熙第一次东巡(1671年)时,他将自己身后事向皇帝做了奏报,希望能葬在大甸子的北山,得到了批准。

  康熙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噶布喇过世,他的家人遵其遗嘱,将其葬在大甸子北山。

  记者在查看石碑上的碑文时,发现立碑时间为康熙二十二年九月初二,与噶布喇过世的时间相差了6年。

  尚俊学告诉记者,这其中另有曲折。噶布喇过世的时候,恰逢三藩叛乱,康熙忙于政务,一直没顾上噶布喇的身后事。

  直到康熙第三次东巡时,才想起了已经故去多年的噶布喇,念其一生戎马,对朝廷颇有贡献,于是为其题写碑文,赞誉噶布喇“性行纯良,克循职任”,并命人为其修建石碑立于墓旁。

  关于这个传说的真实性,暂时还没人考证。不过,刘汉兴等人认为,碑文为康熙所写的可能性极高。因为在碑文中,曾两次出现了“朕”字。无论怎样,噶布喇石碑及其墓地都具有重要研究和考古价值。

  延伸

  清早期墓葬

  没有金银财宝

  记者在资料中查到噶布喇碑的原文,康熙皇帝在碑文中对其褒奖,写道:“噶布喇乃镇国公把布太之子,性行纯良,克循职任,方冀永享遐龄,何乃遽闻奄逝,朕笃念宗亲,爰稽成宪,勒之贞珉,用垂不朽,庶昭朕敦睦之怀云尔。”

  噶布喇是皇室宗族,他的墓地也自然引起盗墓者的觊觎。铁岭县大甸子村的村民说,早些年,噶布喇墓曾两度被盗,有人在墓地附近耕种时看到过一些泥罐片和青砖。

  “我们也不知道盗墓贼从那里偷走了什么东西,只听说以前村里有人进过被盗墓贼挖开的墓道。墓室里面比较开阔,能直立行走,墓室的顶部用白灰起鼓。”大甸子村村民袁忠涛说。

  据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佟悦分析,噶布喇墓的文化价值和考古价值要大于经济价值。他介绍说,清朝早期的墓葬比较节俭,且崇尚火葬,人死之后,通常将辫子剪下保留,然后将尸身火化。墓穴内埋的是亡故者的骨灰,而且也不会随葬真金白银。佟悦说,在满族人的丧葬习俗中,更倾向于用纸来制作物品,然后烧掉,意味着给先人送去了。而村民在地表看到的泥罐片,应该是用来装骨灰的器皿。

  为了保护噶布喇墓,铁岭市文特管理部门此前已将其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眼下,铁岭县文化局也已着手对墓地进行修缮。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