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京满人祭祀
(图片选自网络)
满人祭祀典礼,甚为隆重。其制约分两项,一曰温达浑,二曰阿布卡。其仪式则有折九大祭、树柳枝祭、祈福换锁祭三项,分别述之。
温达浑①。满人谓祖先为温达浑。今俗曰供版(板)子。其制以竖柱二柱,上横之一梁,而以支柱擎之,谓之鱼子,再置一矩形板。板上安放神匣、香碟。碟数各族不同,富察氏二,爱辛(新)觉罗九。神匣则奉祀诸神之代表品:一、佛,黄缎蒙(幪)子;二、菩萨,白绫条;三、关壮缪,白绫条;四、爱辛(新)觉罗始皇帝、后,黄缎条二条;五、八大家,杂色绫条十六条。(按:原注:八大家即佟佳、瓜尔佳、马佳、索齐里、齐佳、富察、那拉、钮姑(祜)禄八氏也。)六、瓦力额摩②,梁上白纸巾,或门后悬补绽(丁)条。(按:瓦力额摩,世俗多谓歪里妈妈,音转化矣,乃家宅之女神。)
阿布卡③。满人谓天曰阿布卡。(按:《北盟录》:设大木祭天。即索摩杆也,俗曰索龙,系其音转。)其制,树尖杆一,置天井之东南隅,杆底安一石座,杆中插一锡盂。
折九大祭。多于冬至前后行之。俗曰晕祭,《清文鉴》则谓之折九大祭。祭之仪甚繁,且各族大同小异,亦不一致。大抵于第一日温达浑,晨刻进牲,乞神领荐,并陈米酒、米糕。相传酒、米为祀佛者,牲为祀关壮缪者。是日傍晚,再进牲,陈酒、米如仪。司仪宣读祀文。乞神领荐后,煮牲熟,则献件,避灯,迎神。相传谓祀本祖宗也。第二日晨,献牲一次,陈刀、俎、大釜、谷米、干柴等物。由司仪宣读祭文,燔燎迎神。乞神领荐仪成,撒米中庭,剥皮烤之。以肉丝和米做粥,俗曰达子饭。《清文鉴》所谓肉丝粥也。族戚乡里聚食,尽之为快。盖宣尼所谓不出三日者然,如是则折九大祭之礼告成。综是祭也,以用猪三口,青为最多。他如扈锡哈里氏,始则用三牲(按:三口猪),后易之以饿(鹅)一、鸭一、猪一。古时概以波衣④为司仪人。用器则有神帽、索(锁)子甲、札板、鼓、锣、饽(钹)、铙等物,各族皆同。亦有塔哈马⑤者,今皆失传。然波衣及司仪人,悉为族人祖规,必须亲自割俎。
树柳枝祭。俗曰素祭。《清文鉴》谓之树柳枝祭。祭之仪甚简,祗(只)一日。晨刻,先陈米、酒、糕饼,复树柳枝于索摩杆处。柳枝上挂以佛多⑥。晚则祀祖,仍以避灯行之,如是礼成。按《清文鉴》谓之佛多,与清明节所插之佛多同,其制法不过此面纯白色耳。
祈福换锁(索)祭。仪同树柳枝祭。唯每祭,则须将本族继生男女小儿,以红蓝布条,束于索绳上。《清文鉴》谓之祈福换锁(索)。女子之出嫁者,亦行之摘下其布条,曰摘化(他)哈,即俗之过礼也。布条,为系命缕之义也。
最敬礼。即三拜九叩也,多行于祭祀。如除夕之辞岁、元旦之拜年,子弟多为长上行之,仅三叩耳。汉人之男女与满人之男子相同。满妇,则代之以拱手礼。(按:此礼详见《清文鉴》。)
相见礼。满人相见,则行屈膝礼,亦曰请安。妇女,则易之以蹲行礼,俱见《清文鉴》。然此礼多行于亲属,至于朋侪,则易以鞠躬矣……
清明节祭祀。满人于清明节,必以为先人墓上插佛头。考之《清文鉴》,甶头,为坟上插的花纸钱,俗谓佛头,其谬矣。佛读佛之平声,多亦读平声。
按
此文原载1935年版《兴京县志》第七卷《礼俗·祭祀》。原文无标点。《县志》对居于兴京地区的满族进行了社会调查,记录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满族家祭的状况,尤其对各种祭祀过程、礼仪记载颇详,这是研究萨满教及满族民俗的第一手资料。
注
①温达浑:满语倭车库的异译。《清文总汇》卷十二注:“神主,家内祭祀之神。”
②瓦力额摩:满语walimama。《清文鉴》神注:“瓦力妈妈。”额摩,满语eme。《清文总汇》卷一注:“母亲。”卷十二注:“用线拴一条补丁,挂在房门背后,凡生熟吃的物件,从外面拿进屋来,必定与吊的补丁看,才拿进来,故名。”
③阿布卡:满语abka。满文各种辞书,皆注为“天”。此处所讲为祭天神。
④波衣:蒙古语,意为祭神之司仪人,与满族的萨满职能相同。
⑤塔哈马:又写作“他哈马”,此指祭马神之马。
⑥佛多:又写作“佛头”。此处指剪出的白纸条,粘到柳枝上。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满族早期一夫多妻制及其在清代的遗存
- 下一篇:吴正格:后金初期的宫廷食品
相关文章
-
01-17王尧:老抚挖辉煌的文艺事业(二)
-
01-14张连久:在日军师团指挥部眼皮底下打伏击
-
01-14曲刃青铜短剑曾纵横东北亚
-
01-13努尔哈赤第一仗选在抚安堡
-
01-12王尧:老抚挖辉煌的文艺事业(一)
-
01-09东北青铜文化 源头可能在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