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当代抚顺

当代抚顺

黄韬:张学思在清原搞土改的三个月

2018-12-14 09:15 抚顺七千年 黄韬 1559
作者(右)与受访者王凤林及现村书记。  张学思(1916-1970),字述卿,曾用名张昉,汉族,籍贯奉天省海城县驾掌寺乡马家房村西小洼屯(今辽宁省海城市)。生于奉天(今沈阳)大帅府。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第四子,张学良将军之弟,母亲许澍旸。1933年参加反帝大同盟...


作者(右)与受访者王凤林及现村书记。

  张学思(1916-1970),字述卿,曾用名张昉,汉族,籍贯奉天省海城县驾掌寺乡马家房村西小洼屯(今辽宁省海城市)。生于奉天(今沈阳)大帅府。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第四子,张学良将军之弟,母亲许澍旸。1933年参加反帝大同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军校。后任东北军第五十三军军部参谋。曾被中共派往上海、南京、武汉等地,联络东北军将领营救其兄张学良。1938年改名张昉入延安中央马列学院学习。次年参加八路军。后任抗大东北干部队二分队队长(俗称东干队),冀中军区参谋处处长、副参谋长,晋察冀军区分区参谋长、分区副司令员,1945年“九一八“东北光复后,任东北民主政府辽宁省第一位省政府主席、辽宁军区司令员、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辽东办事处主任等职,参加了创建巩固南满根据地的斗争和四保临江等战役。

  1947年6月1日,清原获得第二次全境解放。8月,张学思率领辽宁省党政军机关,进驻梅河口。不久,中共辽宁省委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中共辽宁省委组建了清原县土改工作委员会。团委由张学思、李剑白、赵一鹏、曲新民、王大川、张沐庭等六人组成。紧接着在大连临时抽调从山东过来的一些干部加上当地参加革命的部分青年,共100多人组成了清原县土改工作团。当时这些人统一着黄色的军装,实行供给制。因为沈阳等地还没有解放,他们绕道皮窝子、通化,8月初到达梅河口时,战斗刚刚结束,有些地方还冒着硝烟,空气中还飘浮着尸体的臭味。

  8月11日早晨,团长张学思、副团长白坚率领工作团一行人坐者大马车来到清原。考虑到土改缺少干部,张学思让爱人把两个年幼的小孩送给梅河口一个老百姓帮助照看,也随辽宁军区副政委刘惠农率领的土改工作团共同来到清原。

  到达清原四区(草市区)张学思把团部安置在草市村后,把省里派来的干部分成6个组,抓草市、王油房、大窝棚、长兴村。清原县委派的工作组抓门脸村。每个组3至5名队员负责几个村的土改工作。为了直接摸索经验指导全团工作,他亲自带领一部分干部到英额门北10多里的新立屯和张家堡蹲点。

  这两个自然村相距四里路,共74户人家,给别人当雇工的就有51人,占总人数的68%以上,是典型的贫困村。工作队警卫人员住在队部,出身为 “阔少爷”的张学思化名为“赵队长”,和出生于广东省德庆县一个雇农家庭的谢雪蓱(音:萍),带着简单的行装和办公用品,借用姜会臣家的三间茅草房中的一间半住下。小房道西是三间房是 “会房子”(即村部,五十年代改建成村小学),饭菜由工作队统一在“会房子”做。

  隔条小路是一户苦大仇深的雇农家,户主叫张原英。他家住在破旧小土坯的两间东厢房里,一扇小窗户朝西开,屋子矮小、昏暗。


1947年,东北地区进行土地改革运动,图为穷困的农民。(《东北画报》刊图)

  张原英家里三口人,一个儿子(名叫张青林,现在仍然住在这个小村子里)。他家从爷爷那辈起,就开始给地主扛活,他和父亲“闯关东”来到清原县长山子乡稗子沟村落脚,后来搬到新立屯居住。一家人终年辛劳却过着饭不糊口、衣不遮体的生活。他的父亲因劳累过度咳血而死。死的时候,连一领裹尸体的炕席也没有。

  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张学思,工作、生活在如此贫寒的环境,天天与张原英这些脚踏黑土背朝天的穷苦老百姓接触,思想受到很大触动。以前,他只是从书本上知道剥削、压迫的含义,没有切身感受过。现在亲自看到了这一切,使张学思深受教育和震动。他决心站在贫雇农的立场上,为他们撑腰伸冤,使他们彻底翻身解放。


1946年在东北某地,张学思(左三)与肖华(左四)、白坚(左二)等合影

  新立屯远离沈吉铁道线,在偏僻的小山沟里,离新立屯三十里的地方就驻有国民党军队。在敌人眼皮底下搞土改,随时都有发生战斗的可能。虽然有省政府派来的警卫连担负着保卫土改的任务,那也不敢保证不发生意外情况。身为省长的张学思为了尽快打开局面,顾不了个人安危亲自开展调查研究,深入村里访问各类人群搜寻第一手资料。他头戴破草帽,身着打补丁的粗布衣,每天走东家串西家,上张家堡,去草市街。说着一口地道的家乡话,盘着腿,坐在炕上唠着家常理短。老百姓不把他当外人,他把老百姓当亲人。

  谢雪蓱不但要完成工作队交办的各种事情,还要照顾张学思的起居。张学思还发动土改工作队警卫队员们去接触实际,搞调查研究和处理具体问题。就连他自己身边的警卫员汪文江也包了张原英等几户。他几次找张原英的媳妇唠嗑,动员他两口子参加土改斗争。

  经过访贫问苦,调查摸底,发动群众,“赵队长”组建了以雇农、贫农为主体,吸收部分中农参加的农会。贫下中农一致选举张原英为农会主席,还选出了行政委员、生产委员,选有点文化的吴贵原任文书,推选贫农王政为武装委员民兵连长,组建了有10多人参加的民兵排,妇女主任姓许。10月以后,又组织起由部分雇农和贫农参加的贫雇农团。重点的培养了一些积极分子,成为斗地主、打土豪、反奸除霸的骨干。工作队召开大会带领贫下中农认真学习和宣传中共中央10月10日发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和12月1日发布的中共东北局《告农民书》,组织贫雇农进行挖穷根,诉阶级苦的活动,控诉当地地主、资本家残酷剥削农民的罪行。

  许文清是国民党自卫团的干部,过去干过不少坏事,欺男霸女,民愤很大。张原英在“赵队长”的亲自指导下,领导农会,发动群众伸冤诉苦,开大会对他批斗,很多批斗会,他都亲自参加。经过贫下中农研究决定,经政府批准,在村广场南边枪决。

  许百英一家占有全村大部分土地,村里很多人家都给他扛活。村民在大会上对他进行多次批斗。在群众得到充分发动,运动搞得轰轰烈烈的基础上,经过追、查、献、换四个步骤,迫使地主许家和富农董玉琢、林永禄交出了土地和浮财。粮食、农具、锅碗瓢盆、衣物堆满了村部。根据每个农户贫困状况分给贫下中农,王凤林分到一些衣物外还分到一个对开门的炕琴柜,事隔六十年了,仍然保存完好。


当年王凤林家分到的炕琴柜。

  “赵队长”十分关心张原英的工作情况,有一次在草市召开各村屯农会主席会议,他发现张原英没有到会。便询问参加会议的文书吴贵原,追查原因。吴贵原犹犹豫豫吞吞吐吐地不敢说出真相。在“赵队长”耐心劝导下才告诉他几天前发生的事情,原来是趁“赵队长”等人回区里,祖籍热河省的吕长发伙同几个地主富农要强行偷分了村农会征集的20多担准备送给军队的高粱(这些军粮都是从他们家和张家堡等村征收的)。张原英坚定地制止了他们违法行为,吕长发领头张原英捆在会房子的房樑上。张学思闻讯第二天骑马带领十几个警卫战士赶到新立屯。抓住了坏人,解救了张原英。临走时张学思亲自交给他一把自卫用的小手枪(按规定只有区农会干部配手枪)。

  农会按照张学思的指示召开大会对吕长发等人进行了批斗。吕长发的态度极其恶劣,有一次他把其家人送来的豆腐脑碗甩到看守他的民兵头上,摔破的碗划伤了民兵的头,赶来的民兵看到受伤的人头上满是豆腐脑,误以为脑浆被打出来了,纷纷动手痛打吕长发,不到一会吕长发就被民兵打死了。

  一个多月后,新立屯的土改工作由发动群众阶段进入了分配土地阶段。用两个月,经过追、查、献、换四个步骤,迫使地主交出了土地和浮财。“赵队长”又带领工作队和农会丈量全村的土地,研究分配方案。进过反复商讨,全屯土地优劣搭配,每人分得了5大亩,雇农王凤林一家5口人分得土地30亩。

  第三个月刚刚开始,“赵队长”舒展的眉头忽然皱成了一个结。斗争许百英的过程中,一些怒不可解的贫雇农,动手打了他。长时间批斗,许百英感到口渴时因为喝了一碗凉水,当场“炸肺”身亡。其儿媳受不了过重的思想压力,事后上吊身亡,不久,许百英30多岁的孙子也在大椽子沟上吊自尽。驰骋沙场身经百战他将军,死人的事情见多了。现在他考虑眼前这些是否可以少发生,这些人是否应该有这样的下场。

  “赵队长”找过许多人谈话,有雇农、零工、贫农、中农、手工业者和小业主,也有一直喊冤的“富农”和“奸商”,从他们口中了解到不少实际问题。面对这些发生的情况,他在不停的思考。那两天,人们在村头、田边、炕前看不到“赵队长”的身影了,他住的张原英家厢房的小土屋里,不时地冒出缕缕青烟,他忘记了吃饭、喝水、休息、睡觉,他思索和总结着新立屯及辽宁的土改工作,此时,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在他的脑海里翻腾、萦绕。


1947年,东北地区进行土地改革运动(《东北画报》刊图)

  张学思知道,土改是一个极其深刻的社会变革,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一场暴风骤雨式的群众革命运动。它将解决中国几千年来不变的土地制度问题,使千百万农民从封建主义的束缚中挣脱出来,获得翻身解放,极大地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使我党获得中国革命的主体农民的支持。当然,既然是一场暴风骤雨似的群众运动,就不免会出现一些过火的东西。不单单是是他主管的两个村屯辽宁省的土改工作,总的是好的,有成绩的,其它地方也搞得很好。但也不能否认还存在一些过“左”的问题。有些干部错误地提出“贫农打天下,贫农坐天下”,“地主扫地出门”、“地主不分土地”等口号。在群众中也有一种错误概念:“有地皆地主,无地皆穷人。”这样一来,贫农和中农都成了小地主,只有佃户才是穷人。还有人提出,“雇过半个劳动力和出租一条牛的即富农。”结果有些教师、商人因无劳动力而出租少量的土地,也被错划为富农。有人提出:“提倡追光挖净搞浮财以为打人能打破情面,提高觉悟;多打、多杀即是轰轰烈烈,还认为以后可以不打,但运动开头则非打不可。


当年张学思住房遗址

  张学思翻看《清原县土改情况统计表》,他又思忖起来:两个月来,全县的土改成就是不小的。催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平分了土地,打垮了封建统治和地富政权,贫雇农在农村中当家做了主人。这是好的方面。但也存在着打击面过宽的问题。尤其是对工商业者,也采取了错误的没收政策,全县308户工商业者,被触动财产的有151户,占总数的40%以上。

  张学思深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已到了十点半钟了还没有吃早饭。省委书记白坚、省军区副政委刘惠农,副司令员谢方,政治部主任李东野走进了屋。白坚把小汪手里的饭盒盖打开一看:高粱米饭,盐水煮土豆。他嘱咐小汪:“你让炊事员多做一些饭,哦,最好放点油炒一下。呆会儿,我们几个人一块吃。”

  几个人坐下来,在清原这座小破屋里开始研究着事关全省的土改大局的大事。张学思严谨,白坚耿直,刘惠农持重,解方明细,李东野豪爽,他们有的是剥削阶级出身,有的是被剥削阶级出身,有的原来是学生、知识分子,有的原来是工农干部、老红军。可是,他们的心却能想到一块儿,话能说到一起,劲能使到一处。此刻,他们都就土改出现的过“左”问题,热烈地发表意见,小汪端着一盆炊事员郝文锦亲手做的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进来了。白坚说:“来吧,让我们先填饱肚子再说。过两天,省委要专门开一个土改工作会议,把今天大家讨论的情况传达下去。我们省要坚决按照中央的指示精神办,对于过左的东西要坚决抵制。”说着,他已把一碗盛冒了尖的高粱米饭递到张学思的手里,他们都香甜地大嚼起来。

  两天后,辽宁省的土改工作会议在梅河口召开了。在白坚、张学思的努力下,辽宁省坚决抵制和纠正了出现的“左”倾偏差,保证了土改工作的顺利进行。1948年春,新立屯张家堡和全县一些错划成份的人被重新划定了成分,错分的得到了退赔。

  1948年10月,在东北局土改工作会议上,取代彭真担任书记职务的高岗指责辽宁省是右倾机会主义,甚至说“南满土改执行的是白坚、张学思的地富路线。”张学思坚持真理,理直气壮地申辩。辽宁省党、政、军领导众口一词,据理力争,高岗显得有些力单势孤了。双方争论不休,问题上交到中央后,中央肯定了辽宁土改工作是正确的。

  新立屯、张家堡试点取得很多经验,工作团在草市村等5个村开展的试点工作开展也很好。在这些经验基础上,土改从1947年10月在全县铺开。1月张学思回到省里参加“三查”整党,土改工作团团长由李剑白担任,副团长由县委书记王大川担任,继续领导清原的土改斗争。


张学思与周恩来总理及邓颖超合影。


毛泽东接见张学思。

  1949年5月,张学思受周恩来的委托开始在大连创办新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任海军参谋长,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文G”中,被林彪一伙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关押。在这一伙惨无人道的迫害下,张学思同志于1970年5月29日含冤而死,年仅54岁。

  一百个日日夜夜里,一顶草帽挡住无数次风风雨雨,一双旧鞋穿踏遍两个村屯的每一个门坎,“赵队长”帮助清原贫下中农翻身得解放,指导辽宁土改走出了稳妥之路。当年“赵队长”住过的小屋早已不复存在,小山村也于六十年代年改为新民屯,但是当年的“赵队长”他做过的事情却记载在清原乃辽宁的历史上。


张作霖一家合影


张学思将军

  (部分内容摘自《张学思将军》及新立屯老党员王凤林,土改新立屯农会主席张原英儿子张青林口述)

该文章所属专题:黄韬专题

  黄韬,辽宁省作家协会、辽宁省散文协会、辽宁省传记学会会员,近年专注清原地区近代史历史研究,有近百篇小文见于报刊及文集。

标签:黄韬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