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俊:关于酒令和划拳的回忆
2018-11-15 13:07 抚顺七千年 王维俊
2075
一些文友在一起叨咕起关于喝酒划拳和行酒令的话题,有的说喝了几十年的酒就是不会划拳,就会“拷老头”,也就是石头、剪子、布。一点儿都不奇怪,因为在一般场合或酒局上没有这个机会或者是没有这样兴趣。你想,现在喝酒、摆酒局很少是兴趣使然,绝大多数都是有一些利益的味道和相互利用的目的。特别是90年代三角债严...
有一年春节前我去吉林辽源矿务局催款,道清矿的几位矿长接待我,二话不说,一人面前先墩上一瓶榆树大曲,开口说话了——
“今天啥也别说,这瓶酒下去,三十万现金拿走,喝不了,哈哈,对不起,只能拿走一半”。
既是玩笑又是威胁,那年头欠钱的就是大爷。跟随我的两个销售员没等喝到一半就从“尿道”跑了,为了能拿回钱,我和他们几个整到了底,把酒倒在二大碗里,两气儿喝干。哈哈一笑,夹起三十万现款,钻进车里一觉睡到抚顺。一瓶酒喝回来30万,美名威震全厂。
2005年我又去海拉尔采购木材,供货商是蒙古人,那叫能喝。一进蒙古包先敬下马酒、献哈达,手托着很漂亮的木盘,一两一个的酒杯摆一溜,一定要先喝三个,不喝酒那下马酒就唱起来没完。
要知道,那可是60度的老白干,喝下去像火一样,这一天我喝了3斤半酒。蒙古人也真豪爽,按我说的价格一直给我们连续供货五年,把公司经理都乐疯了。以后凡是订货、催款、慰问客户都是非我莫属。公司的同志们没有敢和我在酒桌上论高低的,都知道自己不是对手。
像这样的场合没有机会行酒令、划拳,就是比喝酒,谁能喝,谁就有话语权,谁就是老大,其余的都别扯。
但也有例外,到山西和陕西就不一样,和就得时候要耍骰子,先上个空碗,拿三个骰子,俩人轮番掷,比谁的点儿大,点儿小的就是输家,就要喝酒。遇到人家手气好的,扔出个豹子,你就要喝三个,7钱一个的杯,三个下去一般的就该过“二道岭”了,这事儿我都遇到过。有时候没有借口,只好舍命陪君子,去外头抠嗓子眼儿,回来继续造,有时候也是经不住轮番轰炸,吐完青山吐绿水,为了要货款、卖产品,豁出去了。
要想行酒令、划拳还得是几个投脾气的哥们儿在一起,还得有闲空儿。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就开始玩酒令或者是划拳了。当然行酒令也没什么太高雅的,像《红楼梦》那些美女、帅哥玩儿的,这么些年一份儿也没看见过。都是煤矿工人或者是煤矿的小干部,也没那么大的学问,因此玩的多是一些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酒令。
举些个例子请诸位品玩。
《说牛》
两个人同时说,还带比划的:“高高山上一头牛,两个犄角一个头,四个蹄子分八瓣儿,尾巴长在腚后头”这些都要比划出来。比如“两个犄角”就要在自己的头上比划;“尾巴长在腚后头”就要在自己的屁股上比划,比划错了就要罚酒。这些都说完、比划完,才开始说“哥俩好”也就是划拳的开始。
《说蛤蟆》
“一只蛤蟆四条腿,两只眼睛一张嘴,咕呱,扑通一声跳下水”也是连说带比划,必须比划的和说的一致,哪个错了都要罚酒,然后再开始说“哥俩好”。挺不好弄,能说到三只以上的不多。
《说螃蟹》
“螃蟹一呀,爪八个呀,两头尖尖,这么大个呀”。这个更不好说。喊“螃蟹一呀”伸大拇指,“爪八个呀”就是撇子八,“两头尖尖”就是大拇指和小手指,“这么大个呀”要两只手对着用撇子八比划,没有喊超过两个的。
《谁喝酒》
凡是要划拳的对手必须同时喊“俩好,谁喝酒”、“六六六,谁喝酒”等等,谁不喊,或喊不对就罚酒。年龄小的要说:“哥哥好啊,谁喝酒”,年龄大的要说:“弟弟好啊,谁喝酒”,那是相当有礼貌的,在酒桌上以小犯大或以大欺小,都被看为不仗义、不讲究,下回准不带你。
划拳也有一定的拳令,当然也不是定的太死板,比如:一点点,也可以说成“点到你”,“对保拳”也可以喊成“俩一对”都可以进行改造。“八匹马”也可以喊成“马八匹”,“快喝酒”可以喊成“九莲灯”,“全来了”可以喊成“全撂倒”等等。随你怎么喊只要不带脏字儿、不骂人就行,玩的就是一个气氛。
后来逐渐地发展变化,酒桌上又有了新的文化。像“明7暗7”每人拿根儿筷子,由一个人先喝一口酒发令,阿拉伯数字随便说,明7暗7,7的倍数都要用筷子敲一下碗,不敲、该喊不喊或不该喊而喊的都要罚酒,下一轮由挨罚的发令。还有转羹匙的。谁先转谁先喝酒,否则没资格。羹匙放在桌子当间,用手指一拨,羹匙把指到谁,谁就喝酒,就是碰运气,爱喝酒的巴不得把把都转到自己。
还有一些比较有文化的。叫“接龙”。行话一点儿的叫“顶针续麻”。就是发令人想说一句成语或俗语或诗词,紧挨着的按他说的话最后一个字音接上一句,可以音同字不同,以此类推,谁卡壳谁喝酒。喝酒之后可以发令。
1978年春节我们宣传队演出大获好评,区里给我们摆了两桌,酒过半酣,玩起了酒令,先划拳,呜号喊叫,脖粗脸红,捉对厮杀,然后就是“牛”、“蛤蟆”、“螃蟹”地开干,最后来一个“接龙”,还留下话把了,好几十年都没忘。有一个说完最后一个字是“人”字,拉二胡的老曹,接“人”字,说“人人紧跟华国锋”,一点儿没毛病,就是他的老坦儿口音把大伙乐完了。不信你学学看!把“锋”字儿给说成“冯”,让我们记忆相当深刻。
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很少听到划拳的声音了,真想再脖粗脸红的喊一回,不知道能不能碰到对手和知音!(2018年11月15日)
该文章所属专题:王维俊专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王尧:年画的色彩
- 下一篇:民生记忆之二十四:理发洗澡变迁
相关文章
-
11-15民生记忆之二十四:理发洗澡变迁
-
11-12卢然:令人匪夷所思的金代贵德州奉集县
-
11-12黄韬:清原人民与三十八军(一)
-
11-10努尔哈赤还有什么称呼?
-
11-08一部反映龙凤兴衰的大型画册出版
-
11-06日俄战争期间的清河城战斗
-
11-03努尔哈赤还是奴儿哈赤、弩儿哈奇、努尔哈齐?
-
11-02明清时期清河城是如何被攻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