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城市记忆

城市记忆

徐洪:抚顺“松田店”背后的故事

2018-12-25 09:11 抚顺七千年 徐洪 1604
  最近,在整理旧藏时,发行了几枚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印有抚顺“松田店”的老明信片(图一)。在全民言商的今天,大多数抚顺人可能不知道,百年前抚顺的市中心,曾经有个“松田店”。现借助案头资料梳理成文,通过讲述这个异国“百年老店”背后故事,来了解一下抚顺商业的肇始。&...
  最近,在整理旧藏时,发行了几枚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印有抚顺“松田店”的老明信片(图一)。在全民言商的今天,大多数抚顺人可能不知道,百年前抚顺的市中心,曾经有个“松田店”。现借助案头资料梳理成文,通过讲述这个异国“百年老店”背后故事,来了解一下抚顺商业的肇始。

  明清两朝几百年,一直是农耕自给的一个河边村落,得名“抚顺”这个吉祥的名字后,并没有给她带来什么“福”,更谈不上什么“顺”。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先民与“商”根本挂不上边。


徐洪:抚顺“松田店”背后的故事 图1

(图一)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最早的民族商人王承尧、翁寿经御批正式开始掘采煤炭。1905年,日俄两个强盗在此厮杀过后,日寇的铁蹄刚刚踏进抚顺,立足未稳便急忙霸占了早就虎视眈眈的抚顺煤矿,开始残酷地奴役抚顺人民与矿工,疯狂地掠采抚顺煤炭。很快肥腴的山村田园,挖掘得千疮百孔,宝贵的煤炭资源大量流失,原住民众和矿工则血泪成河、苦不堪言。

  随着炭矿的不断扩大开采,抚顺的人口陆续增加,推动了抚顺地区商业的起步和发展。直到强迁千金寨、大露天掘正式实施前,不到20年的时间,以千金寨为中心的抚顺商业迅速发展,曾一度出现了繁荣兴盛的景象。在老千金寨的后市街、大商场、菜市场、东西平康里、铁道南,以及北侧的新市街等,主要商业街区新建的楼台馆舍、店铺厅堂鳞次栉比。沿街商贩云集,终日顾客游人摩肩接踵,车水马龙生意兴隆。1915年,抚顺县政府也从抚顺城迁到了千金寨,更推动了商业的快速发展。据《抚顺县志》统计,到1929年,抚顺共有商号983家,而千金寨就占885家,为地区商号总数的90%。

  在霸占抚顺煤矿的同时,日本人拉开了主人翁的架势,强征了千台山北侧、千金寨西南一带大片农田,修路建房,营建了一个整齐划一、设施先进的“日人街”,大有长期安家落户之势。为了与千金寨的旧市街相区分,日本人将该街区称为“新市街”。“新市街”内公共楼宇、商居社宅、车站公园一应俱全,俨然一个国中国。尤其是日本人在此开办的各种商业店铺,也迅速发展起来。最早进入抚顺的日本商人,应是1905年夏日本商人滨中贵良与西村聿二。他俩勾结千金寨会首,勒买村里耕地激起民愤,百姓愤然上书兴仁县,被当朝逐出奉天境。

  明目张胆的经济侵入当从1907年“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成立开始。日俄战争后,占领抚顺的日本人担心对南满实行直接军政统治,会引起清政府和其他列强的联手反对,进而转变策略,靠“满铁”打着经商的旗号,对南满地区实行统治管理,其实质是对东北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全面侵略的行政机关。


徐洪:抚顺“松田店”背后的故事 图2

(图二)

  满铁总部设在口岸城市大连,下设总务部、调查却、运输部、矿业部、地方部、大连病院、抚顺炭矿等十四个直属机构(图二)。从字面上看这个铁路会社是一个商业机构,却不限于铁路交通而到处伸手,多方经营。是假公司之名,行机关之实,为日本政府经营南满洲的国家代理机关。

  千金寨“日人街”占地1298亩,以火车站前的“本町”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为社宅区,西部为商业区。据有关史料记载,1907年入驻日本人达825户5669人,到1911年增至1979户6658人,其中从事矿业的807户2702人,从事铁路、商业、农业、工业的1172户3956人。此后至1916年猛增到4488户24046人。就这样,一直到大露天掘搬迁,不到20年时间,日人街迅速发展,其街区规模与完善程度在满铁沿线,乃至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图三)。成为一个建在中国抚顺的“日本城市”。


徐洪:抚顺“松田店”背后的故事 图3

(图三)

  随着抚顺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抚顺地区的人口也不断增加,日本人在抚顺的商店、洋行也不断兴旺起来。据《东北年鉴》(1931)记载:“日本自日俄战役侵入东北以来,对商业积极经营,不遗余力。故数十年来,日本在东北之商业澎湃日上,而有操纵东北商业之权能。”
徐洪:抚顺“松田店”背后的故事 图4
(图四)

  另据日刊《满蒙年鉴》记载,明治四十年(1907)年,日本人就先后在抚顺开办商饮服同业组合(相当今天的商业协会)8家,组合会员254名。在抚顺开办最早的商家是理发店、森木商店、田中金物店、泉吴服装店、大和洋行等。而两年后(1909),商饮服各业网点增至59个行业,323户。

  这些商业网点不仅坐落在“日人街”,还陆续扩展到千金寨老街区,以及新建的“新日人街”——今南站和永安台,乃至在东部的兴京(今新宾)和清原山区,都开设了分店和支行。本文开篇切入的“松田店”,就是较早在千金寨“日人街”开办的一家商店。

  松田店初始究竟在“日人街”的什么位置,现已很难查考。在清末民初千金寨没有整体迁移之时,日本人打算长住久安的“日人街”,共修建有东西7条通(路)、南北11町目(街),街间楼宇栉比,商家林立,类似松田店的大小商家很多。


徐洪:抚顺“松田店”背后的故事 图5

(图五)

  后来炭矿为实施“大露天开采计划”,日本人不得不忍痛将精心打造经营了二十多年的安乐窝,整体迁出千金寨。按照规划,首先确定了抚顺驿(火车站)的位置,并以此为轴心,向东南西修三条辐射状大街。车站前中央大街两侧为商业区;东南丘陵之上为日人居住地,因北邻永安桥,被命名为“永安台”。这个新的“日人街”包括今新抚区的南北台、站前、西公园、东公园等东部地区。


徐洪:抚顺“松田店”背后的故事 图6

(图六)

  一些公共设施和大型商家,如火车站、炭矿事务所、大和旅馆等,均在先期进行了重新选址搬迁。松田店随着火车站迁到了“新市街”抚顺驿(今南站)的跟前(图四),即今天站前中央大街起点“天宝大厦”后身,这可是有史以来抚顺市中心的最好位置。一幅昭和6年(1931)发行的抚顺街区图(局部),就明确标注了“松田店”的位置(图五)。这时正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大肆侵华的年代;是日本在华商人趾高气扬、肆意非为的时候,日在抚商业的规模也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

  能占据该“黄金地面”开店者,肯定不是一般普通小门小户。有人认为或许是抚顺炭矿首任矿长松田武一郎所开,但证据不足。当年确有很多用经营者姓氏命名的店家、商号,如“松井洋行”、“田中商会”、“藤本完正堂”等等。但若说一位非常孝忠天皇、十分敬业的“煤炭英雄",又开有一家商店,似乎与情理不合,更查无凭据,暂存一说。


徐洪:抚顺“松田店”背后的故事 图7

徐洪:抚顺“松田店”背后的故事 图8

(图七、八)

  藏品中还有一个封装“南满宝库——抚顺炭矿名胜”明信片的纸袋(图六)。封面上清楚地印着印发单位——“松田店”,其地址为:“抚顺驿前”,以及联系电话“二0二四”。纸袋内里还附有一页双面印、对折的“松田店”商业广告(图七、八),其上详细印有该店的“营业品目”和服务说明等。从中得知,当时的“松田店”主要经营“天然琥珀、石炭细工(煤精雕刻)、宝石、各种土产”。而且凭借驿前优越的位置,欢迎旅客进店休息购物,还可以为买家代办货物邮寄等等。再配合图一该店庄重大气的三层楼门面,足见该店的规模实力非同一般。

  进入三十年代,随着在抚顺的日本商店日益增多,与地方商业形成激烈竞争,本地商店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引起民族商人的强烈反感。抚顺县商会组织地方商家联手同盟,凭物美价廉、诚信经营同日商进行竞争。还组织学生上街游行,高呼口号:“中国人进中国店,买中国货!”“日本商人滚回去!”等,号召百姓不进洋店、不买洋货。

  比如千金寨最大的“第一商场”老板、民族商人邵保廉,始终带头在他的店里抵制日货,坚决不经销日货。他与日本人进行顽强的抗争,被日本人视为眼中钉,遭到千方百计的迫害。但抚顺的民族商业最终还是赢得了越来越多的爱国民众,在竞争中逐渐站稳了脚跟。致使多家日商无生意可做而倒闭回国。


徐洪:抚顺“松田店”背后的故事 图9

(图九)

  图九是一幅昭和12年(1937)抚顺街区图的局部,我们发现站前的“松田店”在该图上已经没有了,原该店的位置已变成一块空白。这一年发生了“七•七”事变,全国开始全面抗战,这样的政局对日本人在华经商非常不利。该地图就说明该店已经不存在了!如果没有重要原因,“松田”老板绝对不会舍弃这么好的位置,而关店停业或迁走的。一定是在新形势下,加上中国同业的竞争,失去市场没了利润;而又无力回天,不得不卷铺盖走人了。

  藏一组古稀旧纸片,捞一段抚顺商业史。收藏的目的与乐趣皆在其中矣!
  注:作文曾参考傅波、王平鲁:《抚顺地方史概要》;抚顺政协:《千金寨欢乐园》。地图提供者:抚顺老客。借此一并致谢。(2018年12月23日)

该文章所属专题:徐洪专栏

      徐洪,(1956-2023)  原中共抚顺县委党校副校长。现任抚顺市关工委报告团副团长、市邮协秘书长、市作协纪实委副主任、县关工委副主任等。1980年起在省内外发表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现为辽宁省作家、集邮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