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网友记忆

网友记忆

雷庆林:三次搬家见证改革开放四十年

2019-01-03 10:28 抚顺七千年 雷庆林 728
  (一)  家,多么温馨而又令人动容的词汇啊!  家,是疲倦的燕子归巢时,雏燕久久的期盼;  家是奔波劳顿时,躲避风霜雨雪的宁静港湾;  家,是四处漂泊,脚步匆匆回去拜见爹娘和父老乡亲时的一种渴望; &ems...

  (一)

  家,多么温馨而又令人动容的词汇啊!

  家,是疲倦的燕子归巢时,雏燕久久的期盼;

  家 是奔波劳顿时,躲避风霜雨雪的宁静港湾;

  家,是四处漂泊,脚步匆匆回去拜见爹娘和父老乡亲时的一种渴望;

  家,是晨曦中,那漂浮在半山腰的袅袅炊烟。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过去那种三世同堂,甚至四世同堂的现象基本绝迹。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土豆烧牛肉的共产主义模式,已不再是梦想,而成了生活中的现实。

  住在宽敞明亮的楼房里,人们尽情的享受着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而我却常常会沉浸到昔日住平房时的回忆之中,也想起了三次搬家的经历……

  1950年,我出生在抚顺市新抚区一道街斜马路的东侧,也就是现在浙商国际商贸城的位置,这里原来也曾经是抚顺最大的一处果品批发市场。那时,父亲在抚顺矿务局十一厂工作。这是一家为煤矿生产爆破用炸药的企业,父亲在这家企业当木工。

  为了上班离家近些,在我5岁的时候,举家搬迁的了东洲区(原露天区)平山街的栗子沟,抚顺矿务局十一厂就在这个辖区之内。在我们搬来之前,厂里已经为即将搬来的职工们盖好了房子。这些房子是用大块的土坯盖的瓦房,一共有16棟,每棟住5户。清楚地记得,刚搬到这里,父母在清理屋里高低不平的地面时,曾经挖出过人骨头,把我吓够呛。别人家也出现过这种现象。

  可见,这里原先肯定是一片乱坟岗子。因为这些房子的外面,都是用白灰抹的,所以,人们都把这里叫白房子。这些房子的北侧不远处,就是华丰化工厂。这是一家军工企业,出于保密的需要,对外都称之为四七四厂。后来,母亲在这家企业当了一名工人,一直到退休。那时,我们的父母都年轻,孩子们也小,觉得住着还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无节制的生育,每个家庭的人口数量急剧上升,住房空间逐渐显得狭小起来。也就是从这时起,三世同堂,乃至四世同堂的现象愈发的凸显出来。为了缓解住房的紧张状况,有点条件的人家,开始在自家的房前屋后接耳房,盖偏厦,以解燃眉之急。


雷庆林:三次搬家见证改革开放四十年 图1
李诚摄影


  1968年秋季,我走上了上山下乡的道路。而后,又从农村入伍,在军营生活工作了5年之久。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当我从外面的世界,重新回到生养我的故乡时,我才惊愕的发现,许多家庭的居住条件并没有多大的改善,反而显得更加窘迫起来。因为在这个历史阶段,知青大批返城,且很多知青都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使得住房愈发的紧张起来。我们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家里我是老大,也面临结婚住房的紧迫状况。无奈之下,父亲买了一些建房材料,将老屋前的仓房修整一番,成了我的新房,女儿就出生在这间房子里。

  次年,弟弟也该结婚了。家里为我在附近买了一间土坯房,将我的房子倒出来给了弟弟,而家里为我买的那间土坯房,成了我真正意义上的家。同时也说明,从今以后,就将离开父母的庇护,开始自己挑门过日子了。这次搬家,因为家里也没什么东西,没多长时间就搬完了。

  (二)

  想到离开父母单独过日子,其实我和妻子还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心里感到一丝的恐慌和酸楚。住平房有许多的不便之处,如每天都要生火做饭,饱受烟熏火燎之苦。掏炉灰、倒脏水、劈木材、打煤坯,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那时,还没有现在这样的大礼拜,每个星期只能休息一天。这一天是闲不着的,如果天气好的话,就得赶紧寻思打煤坯的事情。这时,不用打招呼,邻居们都会赶过来帮忙。

  不过,如果运气不好的话,也会遇到倒霉的事儿。那时的天气预报还没有现在这样的卫星云图,技术还显得有些落后,报的也不十分准确。因此,明明报的晚上没有雨,可到了半夜却突然下起了大雨。如果真的半夜下起大雨,那就惨了。得赶紧爬起来,把煤坯一块一块的码起来,再找塑料布,油毡纸、洋灰袋子等,苫在煤坯上,再用铁锹撮些土,或者用砖头,把塑料布等压住,免得被风吹跑了。

  我家屋里的顶棚是用报纸糊的,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棚顶上就会响起大耗子领着一群小耗子跑来跑去的“咚咚”声,掉在棚顶的沙子也会在耗子跑来跑去的振动中,发出沙沙的声响。给人的感觉,好像耗子们在开轻音乐会敲着架子鼓,摇晃着沙锤似的,热闹的很,搅得你半宿半宿地睡不好觉,那叫一个闹心。

  邻里之间彼此都很信任,比如你若有事情要出门,完全可以放心的把钥匙放在邻居家。如果不方便带孩子出门,也可以放心的将孩子托付给邻居照看。邻居们会像照看自己家的孩子那样,尽心尽力的替你照看着。

  邻居之间只有一道墙相隔,其实,这道墙不是邻里的互相防备,几乎就是一道摆设。如果谁家有什么事请,只要隔墙喊一嗓子就能解决问题。如果下班回来晚了懒得做饭,那也没关系。到隔壁大哥家,让嫂子炒两菜一起小酌,边喝边聊,那叫一个近乎。

  过惯了平房的生活,每每回想起来,一股酸甜苦辣的味道涌上心头,五味杂陈尽在不言中。好在我在平房居住了20多年之后,也就是1996年,我搬进了7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的楼房。搬家的时候,也就区区两带车子的东西。

  这是我第二次搬家。

  (三)

  这次分房,正是货币化分房刚刚开始的时候,就被我赶上了。还好,每平方米250元。我花了近两万元,得到了这么大的房子,心里暖暖的,也很知足。只是第一波的货币化分房就被我赶上了,心里有些不平衡。而且还是250元一平,这个数字听起来让人感到不太舒服。

  从平房搬出来的时候,心里总是有些恋恋不舍。主要是舍不得那些在一起居住了这么些年的老邻居,他们给了我,给了我们家太多的关心与帮助,让人始终不能忘怀。许许多多的陈年往事,一起涌上心头,不仅令我感慨万端,

  从平房搬到了诺大宽敞的楼房,有一种一步登天的感觉,仿佛从一个灰姑娘变成了美丽的白雪公主。住平房时的那种脏乱差的状况,得到了彻底的改善。冷不丁的,住楼房还有些不习惯。就说坐便吧,刚坐上去,竟然拉不出屎来。因为,平生第一次遇到天下竟然还有坐着拉屎的情况,很不习惯。说这些,让大家笑话了。一晃,在楼房又住了几乎和住平房相等的时间,许多事情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住楼房这些年,日积月累积攒了许多的物品。我们这代人,继承了父一辈勤俭持家的传统和美德,什么东西也舎不得扔掉。唯恐扔掉了明天用时找不到。正因为如此,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多。床里、阳台、厨房、厕所,到处都是一时半会儿用不着的东西,显得凌乱不堪,怎么收拾也收拾不利索。我想扔掉的,老伴儿不让扔。老伴儿想扔掉的,我不让扔。本来挺大的房子,也堆的满满当当的,让人看着很压抑。我是一个做什么事情都感到知足的人。试想,从一个20多平方米的蜗居,搬到70多平方米的楼房,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不过,有人不知足,这就是我的老伴儿。有事儿没事儿的,老是跟我嚼舌头。说这地方干什么都不方便,不如换个地方。每次她提出这样的想法,我都很生气,甚至是大为光火。心里说:“有这么大的楼房住着就行了呗,还不知足。”但老伴儿对此总是耿耿于怀,有一种“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劲头儿。

  在和我沟通无效的情况下,她就撺掇女儿和儿子和我单挑独斗,对我采取轮番轰炸的战略战术。无非是想让我放弃自己的观点,再买一个房子换个地方住。我说:“住这儿差啥啊?离市场5分钟的路程,下楼就是汽车站,就差把公共汽车开楼上来了。”两个孩子见劝不动我,就瞒着我,看好了一处二手房,并签订了买房协议。

  听到这个消息,我简直有些怒不可遏。买房子这么大的事情说买就买,你以为是买衣服买菜呢。而且,20多万元,什么小数目也就罢了。以前靠工资,现在靠退休金能攒几个钱?怎么说买就买了呢?我气的浑身打颤,呼哧呼哧的直喘粗气。

  但不管怎么说,事已至此已经没有退路可走,家还是要搬的。

  又要搬家,这让我心里有些怅然。心想:“搬回家那么容易吗?不像从平房搬到楼房,家里没什么东西,雇两个带车子就行了。现在,家里乱七八糟的东西这么多,别说搬就是看着都头疼。”这次搬家,家里的东西足足装了两个厢式货车。

  为了搬家方便些,和邻居们要了好些的大塑料袋和纸盒箱子。塑料袋用来装被褥、棉服。纸盒箱子用来装我这些年来积攒下来的书籍。没想到,仅书籍就装了十好几箱子。孩子们劝我把那些书清理一下,没有用的选出来卖掉。我一听顿时火冒三丈,横眉立目的吼道:“不行,一本也不能卖。卖别的什么东西我不管,唯独卖书不行!”孩子们见我的态度如此之恶劣,吓得直伸舌头,和我扮个鬼脸不吱声了。

  (四)

  我们搬进了一套二手房的三居室,除了给儿女们留下一间,以备临时居住之外,我和老伴儿居住一间。另一间,我决定将其改造成自己的书房。为了让我的这些宝贝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所在,我特意买了一个四开门的书柜。但装书时,仅装进去一半儿。剩下的那一半儿怎么办?我真的犯愁了。这些书籍、杂志,大部分都保存了30年以上。其中有五十年代的《中国青年》,七八十年代的《萌芽》《当代》《小说月报》等几百册,它们都是我的心爱之物。这些书籍、杂志,一方面是我呕心沥血保存下来的收藏品。另一方面,这些读物也是我走上文学之路的启蒙老师和领路人。我始终对那些文学大师们,怀着一种崇尚和敬仰。也希望自己能在文学创作的路上,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向往着攀登神圣的文学殿堂。

  望着陪伴我许多年的这些堆在地板上的书籍、杂志,有些一筹莫展。无奈之中,只好选了又选。最后,还是咬了咬牙卖掉了一批。卖的我好心痛,几乎要掉下泪来,真是迫不得已啊!

  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净土,那种感觉很美好、很满足、很温馨。每当夜幕低垂,我都会打开台灯,沏一盏香茗,让那袅袅的的香气氤氲开来,慢慢的弥漫在房间。然后,从书柜众多的书籍中,取出一本心仪的书来,就这么静静地读着。让思绪展开腾飞的翅膀,飞翔在自由的王国。有时,自己仿佛也融入到了作品之中,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所感动、所激励,浑身充满了激情和力量。就这么读着,不知不觉中,夜已深深却毫无倦意。呷一口香茗,顿觉心神气爽。慢慢的品味书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好像那些大师们在指引着自己,在文学的路上不断的踟躇前行。

  书房好像是我的闺蜜,捧着印刷精美的书籍,宛如捧得美人归。书柜中那些整齐排列的书籍,犹如一排排士兵。我则像个将军似的,在它们面前检阅,向他们行着庄严的注目礼。书房,我盼望已久的梦终于如愿以偿。每次,我都会迈着轻轻的步履,唯恐惊动了书里那些在静默中,等待我去和他们对话的主人公。

  我喜欢在书房中阅读时的感觉,那种感觉很奇妙;我喜欢在书房里不断的思索,回望走过的大半生的坎坷路程,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喜欢在书房来回的踱步,不时的向书柜望上一眼,顿觉消除了浑身的倦怠和疲惫。就让我在书房里尽情的遨游吧,这里是知识的海洋,智慧的宝库,生活的百科全书,人生的导师和指路人。在这里,我们的思想可以得到净化和升华,可以得到人生的启迪和对未来的美好展望。

  现在,住平房的人越来越少了。人们越来越多的生活在水泥砌成的堡垒里,把自己封闭起来。哪怕是一幢楼里住了多年的邻居,也只是见面打个招呼,寒暄两句而已。有的在一个单元住了多年,竟然不知对方姓何名谁,这真是一种悲哀。

  尽管我也在楼房住了许多年,但我还是会时常回想起住平房的那些日子。怀念那忙忙碌碌的艰苦岁月,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想起住平房的日子,那些老邻居们的音容笑貌,就会时常的浮现在我的眼前,许多往事仿佛就在昨天。平房,曾经承载过我们父兄难忘的坎坷经历;平房,曾经肩荷过我们蹉跎的岁月与艰苦的生活磨难,更为未来留下一抹历史的记忆。

  从这三次搬家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它见证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们的居住条件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也见证了伟大历史的巨大变革。这是我们伟大的国家,发生历史巨变的一个缩影。我们有理由相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早日实现。

  “哇塞,厉害了我的国!”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