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抚顺

文化抚顺

徐洪:我终于有了自己的书房

2019-02-14 12:09 抚顺七千年 徐洪 1213
  四十多年了,我终于有了自己的书房。  说起来也许没有谁能相信,我这个酷爱读书、藏书和写作大半辈子的人,一直到老了才有一间小小的书房,这的确是真的。那是春节前,有了孩子的孩子搬进了自己设计的新居,腾出了他们原来住的老宅房间,我才终于有了自...

  四十多年了,我终于有了自己的书房。

  说起来也许没有谁能相信,我这个酷爱读书、藏书和写作大半辈子的人,一直到老了才有一间小小的书房,这的确是真的。那是春节前,有了孩子的孩子搬进了自己设计的新居,腾出了他们原来住的老宅房间,我才终于有了自己的读居之所!

  结婚成家40年来,一直幻想自己能有一间书房,这个书房毋须太大,能放几架书橱、一个写字台、摆上一台电脑足矣。然而对别人来说这可能不算什么事,而放在我的头上则成为一种奢望,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


徐洪:我终于有了自己的书房 图1


  七十年代末,国家刚从噩梦中醒来,社会家庭物资极度匮乏。尤其我所生活的那个偏僻山村——抚顺县关门山,七山一水分半田,劳累一天挣不上一块钱,百姓生活极其艰苦。那时我家十几口人,作为长子的我,看着带“右派”帽子的父亲和每月仅30元工资的母亲,为上孝两代老人、下育5个儿女而整日奔波操劳时,早早就立志一定要靠自己走出大山,替父母减轻负担。

  十几岁的我背着“红宝书”、写着批判稿“高中”毕业后,插过队、放过猪、种过田。1978年“文G”后首届高考,因父亲“右派”政审不合格而未被录取。借助当民师的机会我补学了高中课程,还和学生们一起阅读了大量的中外名著,写了很多不伦不类的文章。后来入师范弄了个“铁饭碗”,走出大山由农民变成市民。紧接着白手起家娶妻生子改行进城,一路踉踉跄跄执业治家,但始终也没有间断过读书学习。

  古人云“安居乐业”,是说安居才能乐业,而我却是无居可安。进城最初几年搬进单位宿舍、住过别人的煤棚子。写点东西都得俯在床沿上,妄念什么书房了。曾记得那些年每到新春佳节,房东阖家团聚喜气洋洋,我却望着万家灯火,无一米安身之所。只好用自行车驮着几岁的儿子,在河南河北繁华的街市上看礼花、听鞭炮……

  后来靠亲友的相助在北站买了一个20多平米、三面无窗阴暗潮湿的棚厦子,蜗居几年后动迁站东改善为一个小单间,再后来又换成河东套间。就这样婚后三十多年我先后九次搬家,平均四年就搬一次家。虽然每次居家的位置与面积都有所改善,但始终没有我安放书桌的地方。近些年条件好了一些,但儿子一天天长大,娶妻生子又排上了日程。总不能让孩子也过颠沛流离的日子吧,又忙着为下一代解决住房。就这样居室一直显得窄小紧巴,那敢奢望有一个自己的书房啊。


徐洪:我终于有了自己的书房 图2


  尽管如此我也没有放弃爱书、读书与集邮的嗜好,也丝毫没有因居住的困难而影响工作、学习。相反还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主业和副业都取得了一些成绩。进城后由于自己平常丰富的知识积淀,很快适应了党校工作,并凸显出自己的专长,连年被评为抚顺市委“十大优秀讲师”,成为党校系统学科带头人。省市县各种优秀、先进的荣誉证书摞起来等身,并先后被提拔为教务主任与副校长职务。

  在写作与创作上也是笔耕不缀,由于没有自己的书房,所以更加珍惜环境与时间,多年来养成了分秒必争、惜时如金的好习惯。党校的教室、工作的办公室,都成为我读书写作的基地。别人搓麻喝酒斗地主,我读书写字查资料;就连下班后的车站车厢、浑河堤岸、餐前床上都成为了我的开放式“书房”,是我构思琢磨文稿的好机会、好场所。近几年我的很多小说、散文和邮史论文就是这样写成的。

  没有书房的日子,我似乎已经习惯了,最主要的是虐待了我的那些心爱的藏书资料。多年来这一摞、那一捆的,塞爆了床下,堆满了库房。而且还在日积月累不断扩增,用时要找点东西非常不便。特别是年前的一次暖气漏水,淹毁了我床下贴地摞着的一些书籍与实寄封,使我剜心般心疼了好久。多次搬家旧家具淘汰了一批又一批,唯独这些书本是我重点的保护对象。自己还调侃地说:“这辈子就是‘输’(书),没赢过!”本想利用春节整理淘汰一些,但对我来说,这些书每一本都印记着自己的成长,都有其背后的故事,真的哪一本都舍不得啊!

  这回好了,委屈了多年的莎士比亚、曹雪芹、周树人等都走出深闺,摆上了书架,那些辞书、年鉴、史料等也都触手可得。再也不用为找一些资料而翻天动地,花费半日工了。更重要的是安放了电脑接通了网络,这可是我日常须臾离不开的要件。撰文投稿、编组邮集、制作课件、访问“度娘”、网上交易等等,离开电脑就玩不转。这些年来方方面面成果不断、圈内圈外风光无限,但因居室内无电脑,常有痛失良机心急火燎、突发情况四处求援的境遇,此种尴尬与无奈有谁而知?

  比如去年夏天为迎接国家级邮展,替一位不会电脑的老人家赶制一部框邮集,到处“借脑”先后挪了三个阵地,用了半个多月时间,才将80页展片抢在规定日期制作完成,勉强赶上了这班车。如果在家里突击几个通宵定会快不少。还有在网上淘宝购邮等,你不知道什么人什么时间从什么地方上传什么东西,只有时刻关注才能抓住机遇进行秒杀。以前就因为家中无电脑,痛失了好多机会,有不少心仪之品在你的眼皮底下擦肩而过,令人痛心不已。

  这回好了,有了自己的读写空间,可以尽情地走进我的自由王国,与先贤大咖交流,向古今中外汲取。再也不用“爬到树上去读书”了,也不必俯在床头上改写文稿了;突生灵感也可以随时敲击键盘“以笔为犁”了;哪家报刊突然约稿补白,也用不着满大街找网吧花钱发邮件了。

  没有书房时,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利用点滴资源,读了很多书、写了很多稿,现在条件好了反倒不会利用了。正如“书非借不能读”一样,很多人有条件不错的书房却鲜有质量不错的作品产生。春节结束了,送走了一波又一波的客人,坐在舒适的宽敞的写字台前,打开电脑,写点什么呢?干脆就以此篇作为新居书房的开篇之作吧。

  及此,我突然想到,一滴水可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全国有多少与我一样的家庭,通过不懈的打拼,经历了从栖居蜗居到宜居雅居、书房从无到有的历程。这不正好反映了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家日益富强、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的现实吗。回想往事令人心酸,品味眼下又生喜悦,展望未来信心满满。

  四十多年了,我总算有了自己的书房。(2019年2月13日 正月初九)
该文章所属专题:徐洪专栏

      徐洪,(1956-2023)  原中共抚顺县委党校副校长。现任抚顺市关工委报告团副团长、市邮协秘书长、市作协纪实委副主任、县关工委副主任等。1980年起在省内外发表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现为辽宁省作家、集邮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