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   > 抚顺风俗

抚顺风俗

庄稼院里也有美食—招待贵客的小鸡炖蘑菇

2019-04-09 10:56 抚顺七千年 王连仲 1226
每顿晚餐大都一道东北名菜:小鸡炖蘑菇。我总感觉这道菜做得不够地道,没有小时候妈妈做的那种味道。我丝毫也不怀疑厨师的技艺,但感觉好像食材、锅灶以及燃料,没有当年的纯天然、无污染和原滋味

编者

  抚顺作为满族故里,民族风俗源远流长。连绵不绝的山岭,四季分明的气候,取之不尽的资源,长年累月的劳作,逐渐形成满族所特有的饮食习惯。苞米面大饼子、大黄米干饭、高粱米小豆干饭、苞米馇子粥,为庄户人家的“家常便饭”。家里来了客人,焖大米饭,烙白面饼,以示热情款待。此外,他们还根据季节的变换,家人的口味,精心制做诸如粘火烧、粘豆包、豆面卷子、菠椤叶饼、苏子叶饽饽、酸汤子、杀猪菜、小鸡炖蘑菇,以及农家大酱、酱缸咸菜等传统食品。时至今日,在大鱼大肉、山珍海味面前,我依然喜欢吃这些乡土气息浓郁的东西。因其老少咸宜的色、味、香、形,不仅使我大饱眼福口福,而且还使我回忆起那种永远割舍不断的乡愁。


  近几年来,我与几位老友隔三差五,便到郊区度假村小住两天,看一看农村风景,品一品乡下饭菜,其乐融融,美哉妙哉!

  每顿晚餐大都一道东北名菜:小鸡炖蘑菇。我总感觉这道菜做得不够地道,没有小时候妈妈做的那种味道。我丝毫也不怀疑厨师的技艺,但感觉好像食材、锅灶以及燃料,没有当年的纯天然、无污染和原滋味,这就犹同石磨与机器所磨出的豆浆、点出的豆腐,味道大不一样,道理相通,如出一辙。


庄稼院里也有美食—招待贵客的小鸡炖蘑菇 图1

  那时,村中家家户户都养鸡,少者八九只,多者一二十只。每天清晨,东天边刚现出一线鱼肚白,公鸡便“喔、喔、喔”地啼唱起来。当日头升起一竿子高时,母鸡三蹦两跳地钻进鸡窝,小脸蛋和鸡冠子憋的通红,直到将红皮蛋下了出来,才一边“咯嗒、咯嗒、咯嗒”地叫着,一边兴高采烈地跟着公鸡觅食去了。

  公鸡也好,母鸡也罢。它们成天在菜园里,在场院中,在草甸上溜达,见着什么叨什么,蚂蚱呀,青虫呀,草籽呀,浆果呀,一概往肚子里划拉。东院的李奶奶,西院的罗大娘,往往还要犒劳一顿丰盛的晚餐:白菜末拌苞米面。这些鸡也真听话,吃饱喝足以后,便登上鸡架歇息去了。

  俗话说:姑老爷进门,小鸡子断魂。意思是说,每逢家里来了贵客,最高的礼遇就是杀鸡,做一道小鸡炖蘑菇。有一年,正值中秋佳节之际,我妹妹和妹夫从辽阳来家探亲,爸爸将一群鸡撵得满院子跑,终算把那只当年的小公鸡逮住了。接着,他又杀鸡、褪毛、掏膛、剁块,收拾的利利索索,洗涮的干干净净。妈妈从房檐下摘来一串松树蘑,去除根部和杂质,用温水泡上30分钟,再反复用清水掏洗,然后用手将蘑菇攥干。接着妈妈取来一把土豆粉条,也着实清洗了一遍,与蘑菇放在一起待用。

  在这之前,妈妈早就把两个灶眼点着,烧的都是爸爸在山上割的柴禾,火头的大小都由妈妈亲自掌握。北边那口大锅焖上大米小豆干饭,南边这口大锅留着做小鸡炖蘑菇。妈妈先向锅里蒯进两瓢清水,把鸡块放进去烧开,用笊篱将鸡块捞出来,这样就清除掉了血水和浮沫。这时妈妈往锅里倒了一勺豆油,待油温达到六七成时,将姜片、葱段和蒜瓣爆香,再把鸡块爆炒几个回合,放进一定数量的清水,再加上少许白糖、大料、酱油、干椒、精盐等调料。妈妈把锅盖盖好,往灶眼里加柴禾,不一会儿锅就开了。大约过了十几分钟,妈妈才将蘑菇和粉条放进锅里,改用小火炖煮,也就十几分钟,小鸡炖蘑菇这道菜就算大功告成了。

  这天晚上,红日西沉,全家围坐在一张圆桌旁,吃着可口的饭菜,说着开心的话语,频频举杯为阖家团圆干杯。大家最爱吃的一道菜,就是妈妈亲手做的小鸡炖蘑菇。那鸡肉鲜香软嫩,那蘑菇芳香四溢,那粉条顺滑香浓。特别是用浓稠的鸡汤,拌着大米小豆干饭一起吃,简直好吃极了。

  就这样,一家人边吃边聊,直到一轮皎洁的月亮,爬到高高的东山顶上。


该文章所属专题:王连仲专题

作者:王连仲 

  王连仲,曾任抚顺日报社财贸部、农村部、广告部主任,现已退休。先后出版各种文学和新闻作品集《春华秋实》、《王连仲游记》和《紫气东来》。

标签:抚顺美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