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发现   > 古迹遗存

古迹遗存

边里边外 乾隆三题英额门

2019-04-22 20:24 中国青年报 王敏娜 1130
英额门是清朝修建柳条边老边的16个边门之一,当年曾是盛京通往吉林的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乾隆曾两次到英额门,三次写诗咏英额门。但英额门的名字来源却众说纷纭。  院子里的“不毛之...

边里边外_乾隆三题英额门 图1

英额门村村民明跃忠说,英额门就在此地。(卢然摄)

边里边外_乾隆三题英额门 图2

明跃忠说,早几年下大雨,此地可见方条石。(卢然摄)


  英额门是清朝修建柳条边老边的16个边门之一,当年曾是盛京通往吉林的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乾隆曾两次到英额门,三次写诗咏英额门。但英额门的名字来源却众说纷纭。

  院子里的“不毛之地”

  在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英额门镇英额门村明耀庭家的院子里,有一块近1米宽、10余米长的地段无论种什么,连芽都发不出来。

  曾任英额门镇文化站站长的潘海燕对这块地进行考察,发现其中的秘密。“这块寸草不生的土地是清柳条边边墙中的一段,因为土层夯打得十分结实,植物很难在那里扎根生长。”潘海燕说,根据边墙的走向,清朝的英额门边门具体地址位于今天的英额门中学西北墙外。

  已经过世的英额门中学语文老师董澍生前曾研究过英额门,在他编写的《英额门史话》中这样描述:英额门为砖石木结构,门楼式。坐西向东,由南向北三大间,中间大门洞能行走往返双车,两边为耳房,一边为囚室,一边住兵丁,中间门楼上挂着“英莪边门”匾额。门楼内设有边门防御衙门,有正五品武官防御一名,文官笔帖式一名,外有领催5名,下有满汉八旗披甲兵45人。日常边门内一应事务由大千爷、二千爷料理。衙门内摆着打眼黑红棒和皮鞭子,是专管爬边越口之人的刑具。平日里守门兵丁分班把守,掌管边门启闭,检查过往行人。过往行人一律从门洞中过,接受检查,否则就犯“爬边越口”之罪,要受重罚。

  然而,抚顺市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曹德全的研究结果却和董澍的考证结果不一致。曹德全表示,英额门是非常简陋的一道边门。“英额门修筑年代较早,应在顺治初年至十五年之间,属于老边。”曹德全说,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二月,官至内弘文院侍读学士的方孝标,因罪流放宁古塔,在他出关北上的途中路经英额门时,曾写道“万里人烟绝,当关一木遮。”关于英额边门的作用和守关士兵人数,方孝标也写了下来:“今设关以讥貂参之出入,关有甲士十余人守之。”

  慈禧命重建英额门

  据介绍,清朝时期英额边门以东是盛京围场,皇太极曾命人在英额门内修建一座皇家行宫,方便皇族到此围猎休息,该边门因此变得非常重要。

  “英额门是盛京通向吉林的要冲,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比其他边门的地位要高一些,因此规格不能低。”潘海燕说,清朝晚期,英额门发生的一场火灾间接证实了这一点。当时,柳条边形同虚设,各个边门逐渐无人把守,英额门也不例外,一度成为一道废门。咸丰年间,英额门附近的山上发生一场山火,这场山火波及英额门,英额门门楼被烧成一片断壁残垣。后来,当地人将有用的材料拆走,英额门只剩下地基。

  光绪二十年(1894年),慈禧命开原县令整修英额门及位于边门里的万寿寺和皇家行宫,后因筹集不到足够的银两,开原县令只好重修了一座由四根柱子架起来的木制牌坊。这座牌坊式的边门,直至清朝将近覆亡依旧在发挥作用。

  潘海燕告诉记者,她的姥姥当年去边外,就曾路过这座牌坊式的英额门。“姥姥是满族人家的子女,按照规定,普通满族人家的女子长到十几岁的时候要到长春那边的一个地方参加宫女选拔。姥姥当时走的就是英额门,因为去往边外要进行资格审查,换通关文牒,所以对英额门的牌坊式边门印象深刻。”

  记者了解到,“英额”为满语,意为野葡萄。“边门附近有一个名叫‘英额’的村寨是其得名的原因。”曹德全说,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钮祜禄氏为满洲著姓,其氏族甚繁,散处于长白山、英额两地……”因此,英额门之名源于“满洲著姓钮祜禄氏族”祖居地之一的英额村寨。

  后来,钮祜禄氏多“从龙入关”,英额村寨无人居住,逐渐消失。

  以潘海燕为代表的另一些清史研究专家表示,史料记载的英额村寨即今天英额门村,距英额门不过几百米。依据是英额门村西有数棵古榆树,其中最大的一棵树干非常粗壮,4个成年人才能将其合围,树龄约有600年。

  “这样古老的榆树,应该是早年村寨里的村民所种。”潘海燕说,如今,英额门村人依旧保留种植榆树的传统。

  和珅的祖籍在英额

  根据村里的老人说,村里最大的那棵古榆树是和珅家族所种。和珅姓钮祜禄氏,他的曾祖父尼牙哈纳原本住在英额。1641年,皇太极巡视英额门,武艺高强的尼牙哈纳深得皇太极赏识,被赐巴图鲁称号,并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尼牙哈纳一辈子恪尽职守,他的儿子也战死沙场,他的孙子尔善承袭了父亲的职位。

  康熙五十一年,康熙返乡祭祖,曾到英额门围猎。聪明能干的尔善被康熙看中,选为侍卫,钮祜禄家族自此举家从英额迁到北京,不久尔善的儿子常保出生。30年后尔善告老辞官,儿子常保同样世袭了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常保就是和珅的父亲,由此说,和珅祖籍是英额。

  乾隆也曾到过英额门。清史专家曾对此进行考证:乾隆先后两次东巡都到过英额门,并在当地留下佳话。

  据资料记载,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九月,乾隆皇帝回永陵拜谒,九月十一日行至皇家打猎的围场。当他从外面的围场进到英额门里时,看到边内“祖宗肇迹兴王之所”人们喜气相迎的情景,有感而发,当场吟诗一首,即《入英额门》,该诗共12句,不仅描写了他入英额门时的环境,而且还用对比的手法评价了柳条边的作用,盛赞大清国政治清明,百姓和顺,天下太平,江山牢不可破。

  11年后,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乾隆皇帝第二次东巡时,依旧经由英额门入边至兴京谒陵。此次到英额门时,他再次留下“我进英额凡两度,兴京近矣怀生欣。”的诗句,该诗题名为《进英额门》,七言十六句,112个字,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乾隆皇帝对自己统治下盛世已成的喜悦。

  据当地百姓讲,英额门东岭还有一个名字叫“欢喜岭”,就是乾隆当年谒陵行至岭上,见英额门一派欣欣向荣、丰收在望的景象,高兴之余,便将此岭命名为“欢喜岭”。

  此外,乾隆在《行围即事三首》之一中,对英额门也有描述。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英额地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