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网友记忆

网友记忆

[ 街巷记忆征文 ]付世民:章党记忆

2019-05-18 23:04 抚顺七千年 付世民 1256
章党是我的家乡,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家从万达屋搬到这里,至今已经有六十余载。这么多年来,我亲眼见证了章党的巨大变化。如今,漫步在火车站前的站前路上,南面是一座座淡粉色的楼房,这是天湖棚改新区;步入笔直宽敞的章党街,东面是一幢幢新建的米黄色的高楼,再往北行便走入一片粮库棚改新区。正在建设中的章党,已...
  章党是我的家乡,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家从万达屋搬到这里,至今已经有六十余载。这么多年来,我亲眼见证了章党的巨大变化。如今,漫步在火车站前的站前路上,南面是一座座淡粉色的楼房,这是天湖棚改新区;步入笔直宽敞的章党街,东面是一幢幢新建的米黄色的高楼,再往北行便走入一片粮库棚改新区。正在建设中的章党,已逐步改变了旧时的模样。

  章党的区划变化,历史上调整过很多次。据说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当时的老露天区撤销,还一度成立了章党区,不过,两年之后,章党区撤销,所辖部分地区分别并入了新抚区和露天区。五十年代后,章党地区陆续建立起不少颇具规模的企业,比如辽宁发电厂、章党水泥厂、天湖啤酒厂等。章党水泥厂是1958年成立的,当时属于小型地方企业,后来逐渐发展成辽宁省地方水泥行业的骨干企业。


[_街巷记忆征文_]付世民:章党记忆 图1
东洲区章党街 拍摄时间:2010年12月3日 [付世民摄影]

[_街巷记忆征文_]付世民:章党记忆 图2
东洲区章党街 拍摄时间:2019年5月9日 [付世民摄影]


  在上世纪,人们的环保意识还普遍不高,生产工艺等也比较原始,水泥厂生产时,会产生大量的噪音和烟尘,住在水泥厂附近的居民深受影响,机器“咣当咣当”声震耳欲聋,致使居民无法入眠。并且污染情况也十分严重,居民住宅都是灰土土的,严重时,洗衣服都不敢拿到室外去晾晒。当时,谁是在水泥厂上班的工人一眼便可辨认出来,因为每天下班后,水泥厂的工人都像刚从面缸里出来似的,特别是装卸工、运转工,都难以辨认出模样。

  当时,章党地区的污染源,不仅仅只有水泥厂,还有其他大型企业。这些企业污染不仅对人们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对附近的农作物都有一定的危害。多年之后,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昔日那种呛人的味道没有了,天也蓝了,噪音也消失了,居民小区也干净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对城镇居民口粮实行定量供应。我们家有兄弟姊妹四人,母亲没有工作,只有父亲一个人上班挣钱,人口多,收入少,经常吃不饱。为此,就得另寻他路,维持一家人的温饱。


[_街巷记忆征文_]付世民:章党记忆 图3
东洲区章党靖江路(图片右侧路) 拍摄时间:2008年2月22日 [付世民摄影]

[_街巷记忆征文_]付世民:章党记忆 图4
东洲区章党靖江路(图片右侧路) 拍摄时间:2019年5月9日
 [付世民摄影]


  在我的记忆中,我经常跟姥姥去离家较远的一处别人闲置的荒地伺弄庄稼,慢慢也学会了几样简单的农活。有时一去就是大半天才能回来。有一年,粮食非常紧张,我们家就用荒地收获的不多的黄豆去换豆油,大概是10斤黄豆给1斤豆油,还给一些豆饼。别小看这豆饼,在那些艰苦的年月里,豆饼可是好东西,不是谁都能吃到的。有时我和姥姥在去干农活,中午饿了,就嚼几口豆饼吃,多年以后再回想起来,仍感到心里酸酸的。

  章党属于工农杂居区,这里既有农民兄弟的房屋院落,又有大片的工人棚户区。我居住的粮库棚改新居,原本就是一片低矮、潮湿、拥挤的棚户区。

  在这片棚户区里,我居住过油毡纸土坯房。那真是八面透风的房子,夏天闷热蚊子多,冬天晚上睡觉盖棉被还要带着棉帽子,脚底下来自土坯墙的风,嗖嗖的净往被子里钻,身体缩成一个团。一家人烧火做饭在屋里,水蒸气熏到房顶的杏条帘子上,变成水滴流下来,把地面滴成一个个冰疙瘩。

  后来油毡纸房拆掉,建成了棚户砖瓦房,条件稍有改善。那时吃水要出去挑,上厕所有公共旱厕,早上上厕所是要排队的。多数家庭孩子多,大人孩子一铺炕,生活有多不方便就可想而知了。住平房要烧煤,打煤坯,还要准备引柴。放学后到山上割柴是经常性工作,拿一把镰刀,一根绳子,到山上割杏条或者榛秆。秋天时,割柴火很容易扎手,手被划破是常有的事。割够以后,捆成一捆,砍下一根木杆,一头削成尖状插进柴火里,然后扛回家。


[_街巷记忆征文_]付世民:章党记忆 图5
东洲区章党站前路 拍摄时间:2007年3月11日 [付世民摄影]

[_街巷记忆征文_]付世民:章党记忆 图6
东洲区章党站前路 拍摄时间:2019年5月9日
 [付世民摄影]


  那时候由于生活设施不完善,很多工作得自己去做,这样一来就需要很多工具。我的记忆中,那个年代家家户户几乎都有很多工具,比如,打煤坯要有打煤坯的工具,上山割柴要有镰刀和绳子,挑水要有扁担和水桶……等等,所以说那个年月里家家户户家什特别多,哪像现如今,屋里干干净净,基本没有多余的东西。现在年轻人还崇尚什么“极简主义”,我在想,如果说现在是极简时代,那就说明社会的巨大进步。如果生活在那个年代你要“极简”,基本就等于活不下去了。

  家里的物什一多,就得有地方存放,本来居住面积就很小,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床头、碗柜上,怎么办?很多居民就在门前又建起个小煤棚来存放杂物,放煤坯、柴禾等,也有宽敞一点的能搭个小火炕住人。这样一来又出现安全隐患问题,有的小煤棚不慎被火引燃,出现了火灾。每家都搭小煤棚,人行道就越来越狭窄了,下雨天雨水排泄不畅,出现雨水倒灌煤棚的现象。真是雨天一脚泥,晴天风刮起来又是一身土,苦不堪言。

  当然,棚户区居住多年,也有值得怀念的地方,那就是和谐的邻里关系。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许多邻居家的孩子都是朋友,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邻居都会上前帮忙。有的人家双职工下班较晚,孩子放学了,邻里帮助照看。谁家出远门了,家门的钥匙一并交给邻居看管。

  近几年,章党又进行了旧区改造,建起了高质量的住宅小区。不过,家乡章党的建设远没有结束,章党街西面大片的旧区改造仍然要继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相信时间不会太久,章党还会发生更大的变化。


[_街巷记忆征文_]付世民:章党记忆 图7

东洲区章党站前街 拍摄时间:2007年3月11日 [付世民摄影]


[_街巷记忆征文_]付世民:章党记忆 图8

东洲区章党站前街 拍摄时间:2019年5月9日 [付世民摄影]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讴歌70年来抚顺城市发生的巨大变化,经研究决定征编出版《难忘乡愁——抚顺街巷记忆》一书。为使本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编委会现面向社会征集文字、图片作品。

  一、本书立意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抚顺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每条街,每条路,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城市面貌不断更新,老街巷的记忆逐渐模糊。本书以抚顺城市著名街巷(街、路)为主线,着重介绍抚顺城市街巷的历史沿革、发展变化历程,并以抚顺城市的老建筑、老地方、老商号作为“线上珍珠”和记忆的节点,深入挖掘并介绍这些与“记忆节点”有关的故事,以此唤醒人们的城市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从另一个侧面展示出抚顺70年来城市建设发展巨大成就。

  二、作品要求

  文字部分


  1、与抚顺重点街巷、地区、建筑有关的生活记忆;

  2、必须为原创作品,作者须对投稿作品的原创性和真实性负责;

  3、以纪实性题材为主,语言生动,具有可读性,3000字以内;

  4、所有稿件恕不退还,请作者自留底稿。

  5、作品采用,酌付稿酬。


  图片部分


  1、抚顺重点街巷、地区、建筑图片(如:生活留影);

  2、图片可自行扫描,或交由编委会处理,用后原片退回;

  3、作品采用,酌付稿酬;

  4、图片内容(名称、年代等)直接写在图片文件名的重命名上。


  邮件请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

 三、截稿时间

  2019年5月30日。

  四、投稿方式

  1、邮寄投稿:手写作品(图片)邮寄或送至抚顺市政协文史委/地址:抚顺市顺城区临江东路2号市政协文史委。

  2、电子投稿:发送至邮箱fm684@qq.com

  五、联系方式

  抚顺市政协《难忘乡愁——抚顺街巷记忆》编委会

  电话: 024-57683537  57660056 

  联系人:卢然 13700138090  管道胜 13470533670  


  《难忘乡愁——抚顺街巷记忆》编委会

  2019年3月25日



标签:街巷记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