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抚顺街巷记忆征文 ]孙福英、胡松:那些关于电车的记忆
抚顺的电车(摩电车),早在1906年就开始运行,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解放以来,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抚顺电车在抚顺犹如人体中的血管,是抚顺交通的大动脉和主要交通工具,铁路总长度已达300多公里,承载着全市客运、货运总量的百分之八十左右,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都是抚顺电车的辉煌时期。
我小时候就住在露天区(东洲区)的搭连街道,从家走到搭连电车站只需要十分钟的时间。我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在搭连地区读的书,因此极少有机会坐电车。直到我中学毕业,参加了工作,才与电车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那时被分配到古城子的水暖四厂工作,从搭连到古城子需要坐一个多小时的电车,这还是在不晚点的情况下。
我是和邻居的两个女孩一起被分配到水暖四厂的。到现在我还清晰的记得,我们第一天上班坐电车的情景。那天因为是去报到,所以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我们走得稍晚一些,已经过了上班的早高峰,因此电车上的乘客不多。想到我们从此就成为上班一族,能够挣钱养活自己了,我们的心情都是十分快乐的。在电车晃晃悠悠的前行中,临窗而坐,听着车轮轰隆轰隆的响声,享受着凉爽的秋风,和煦的阳光,欣赏着沿途的风景,那种惬意舒适的感觉真让我永生难忘。
但后来有关上下班乘坐电车的记忆,几乎都是泛着苦涩的味道。那几年,除了节假日休息,其余的日子,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大雪纷飞,我们都必须赶乘清晨五点五十二分那趟电车,如果误了车,要么坐两个多小时以后电车,要么就要坐到东港倒乘从刘山到古城子的电车,但无论怎样都是要迟到的。有一次,我月票忘到家里了,身上又没有带钱,售票员怎么说也不放我进站,我急得都要哭了。多亏同伴贵英跑回来,拿出八分钱给我补了票。当我们刚刚挤进车厢,电车就启动了。
我们早上乘车是上班的早高峰,因此车厢里总是拥挤不堪,嘈杂喧闹;我们晚上乘车时,又赶上下班的晚高峰,依然是人满为患。因此,我再也没找到第一天上班时的那种感觉。
做电车最难熬的还是冬天。那些年的冬天要比现在冷多了。电车上没有任何取暖设备,而且车窗玻璃也是四处透风,从窗外唿唿刮进的寒风,刀子似地刺进每个人的身体。在那几年,我每到冬天手脚都会被冻得又红又肿,到家暖和过来就会像猫咬了一样疼,我曾经为此不知哭了多少次。父亲每天都会用茄子干熬水,让我洗冻伤的手脚。为了让我驱寒,在我每天临走之前,父亲就逼着我喝两口白酒。以至于天长日久,我竟练出了一些酒量。
记得是我上班第二年的冬天,单位包场看电影——火烧圆明园。那年月,电影还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我们非常想看,可是电影是晚场的,我们无法通知家里,因此犹豫不决。后来我们到底没有抵御住电影的诱惑,去看了这场电影。想想那时真是不懂事,几个女孩子深夜不归,家里要多担心哪!
当我们乘坐的晚班电车到达搭连站时,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多钟了。我一迈下电车,就在不远处的站台上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我急忙向那个身影奔去。那是我的父亲,他已经在空旷的站台上,在凛冽的寒风中,等了我几个小时。我见他的胡子和棉帽、以及大衣的领子都挂了一层白霜,清鼻涕也止不住往下淌,我声音颤抖地叫了一声“爸”,眼泪就忍不住刷刷地滚落下来。
悠忽间逾三十年,世事沧桑,物是人非,废弃的搭连电车站仍旧在,而我的父亲却在今年春天永远地离开了我。有一次,我梦到父亲,在寒风中伫立在站台上,正焦急地等待着我下班归来……当我醒来时,发现泪水已然打湿了枕巾。
当然,电车带给我的也有甜蜜美好的回忆。我和丈夫当年第一次约会,是在劳动公园。他送我回家时,是在南台坐得电车。记得那天车厢里人不多。我们的话很少,大多数时间都是静静地坐着,彼此都沉浸在甜蜜的情感之中,那时我真希望电车就这样一直行驶下去,永不到站。大概每个在电车上谈过恋爱的朋友,都会有过这样的想法吧。
以后,我们每次约会完,他都要将我送到家,我们都是坐得电车,可以说电车就是我们甜蜜爱情的见证。这当中还有一些有意思的小插曲,我们现在提起来都还是忍俊不禁。有一次,他送完我返回时已经很晚了,他在空寂的车厢里睡着了,本该在矿务局下车,他一口气坐到了望花机修。还有一次是过十一,他来拜访我的父母。大概是由于太激动了吧,他本该坐到元龙山的电车,却南辕北辙地坐了到刘山的电车,折腾到我家时,我们全家都在等他吃饭了,弄得他挺难为情的。
后来我们结婚在河北居住,回娘家大多都是坐汽车,坐电车的机会就很少了。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因电铁客量不足,已严重影响客运运营,加之城市大力发展公交汽车,迫使电铁客运已无法生存,导致沧桑百年的电铁客运不得不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其实,我怀念的或许不是电车,而是电车所拥有的年代感和怀旧感,是我在电车上青葱岁月的记忆,是电车上承载的逝去的一切。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讴歌70年来抚顺城市发生的巨大变化,经研究决定征编出版《难忘乡愁——抚顺街巷记忆》一书。为使本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编委会现面向社会征集文字、图片作品。
一、本书立意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抚顺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每条街,每条路,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城市面貌不断更新,老街巷的记忆逐渐模糊。本书以抚顺城市著名街巷(街、路)为主线,着重介绍抚顺城市街巷的历史沿革、发展变化历程,并以抚顺城市的老建筑、老地方、老商号作为“线上珍珠”和记忆的节点,深入挖掘并介绍这些与“记忆节点”有关的故事,以此唤醒人们的城市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从另一个侧面展示出抚顺70年来城市建设发展巨大成就。
二、作品要求
文字部分
1、与抚顺重点街巷、地区、建筑有关的生活记忆;
2、必须为原创作品,作者须对投稿作品的原创性和真实性负责;
3、以纪实性题材为主,语言生动,具有可读性,3000字以内;
4、所有稿件恕不退还,请作者自留底稿。
5、作品采用,酌付稿酬。
图片部分
1、抚顺重点街巷、地区、建筑图片(如:生活留影);
2、图片可自行扫描,或交由编委会处理,用后原片退回;
3、作品采用,酌付稿酬;
4、图片内容(名称、年代等)直接写在图片文件名的重命名上。
邮件请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
三、截稿时间
2019年5月30日。
四、投稿方式
1、邮寄投稿:手写作品(图片)邮寄或送至抚顺市政协文史委/地址:抚顺市顺城区临江东路2号市政协文史委。
2、电子投稿:发送至邮箱fm684@qq.com
五、联系方式
抚顺市政协《难忘乡愁——抚顺街巷记忆》编委会
电话: 024-57683537 57660056
联系人:卢然 13700138090 管道胜 13470533670
《难忘乡愁——抚顺街巷记忆》编委会
2019年3月25日
相关文章
-
05-23[街巷记忆征文]曹阳:曾经的抚顺市地方产品商店
-
05-18[ 街巷记忆征文 ]付世民:章党记忆
-
05-17[街巷记忆征文]谢永巍:抚顺矿务局医院的儿时记忆
-
05-15[街巷记忆征文]曹阳:记忆中的柳树大街
-
05-15[抚顺街巷记忆征文]李春福:抚顺南站记忆
-
05-13[街巷记忆征文]耿德成、胡松:我与新华大街的故事
-
05-12[街巷记忆征文]王维俊:矿前街——龙凤地区的“北京天桥”
-
05-11[街巷记忆征文]于海涛:七百小街——深植于内心深处的记忆